刑法分类模拟题62_第1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2_第2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2_第3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2_第4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6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分类模拟题62(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交通肇事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行人赵某重伤休克。甲误以为赵某已经死(江南博哥)亡,便抛下赵某逃跑。之后路人将赵某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赵某患有血友病,无法止血,最终死亡。甲成立交通肇事罪,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B.乙开车时因为疏忽大意致人死亡,但乙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乙构成交通肇事罪,且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C.丙驾驶套牌车,在正常行驶时,丁故意快速撞向汽车,试图自杀。丙刹车不及致丁死亡。丙构成交通肇事罪D.己违章驾驶将被害人张某撞倒,因为害怕承担医疗赔偿责任,于是倒车碾压张某,致使张某重伤昏迷。己以为张某死亡,就将“尸体”在路边掩埋。事后证明,张某系因被掩埋而窒息死亡。己构成交通肇事罪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选项A:甲虽然逃逸了,但赵某获得了及时救助。其死亡并非由于甲的逃逸导致,故甲的行为属于交通故事中的普通逃逸,而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选项A错误。

选项B:乙构成交通肇事罪。由于他将被害人当场撞死,因此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选项B正确。

选项C:丙虽然驾驶套牌车,但其对事故的发生并无刑法上的过失,所以无刑法上的责任,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选项C错误。

选项D:行为人己交通肇事撞倒被害人以后,又倒车碾压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又掩埋被害人致其窒息死亡,只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所以,己构成故意杀人罪。

2.

2010年6月,某公司股东李某找到陈某,称公司要解散,分割资产。请求陈某与其编造虚假的借款事实,为日后打官司做准备,并许诺给陈某利润。陈某认为自己不会有损失,遂答应李某的要求。李某虚构陈某向其公司借款500万元的借款合同。关于李某、陈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陈某构成妨害作证罪B.李某构成妨害作证罪C.李某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D.陈某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共犯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以妨害作证罪定罪处罚。故A项错误,B项正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帮助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按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定罪处罚。毁灭、伪造自己是当事人的案件的证据,不成立犯罪。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行为包括:(1)行为人单独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2)行为人与当事人共同毁灭、伪造证据,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与当事人并不成立共犯;(3)行为人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不是帮助犯,而是正犯;(4)行为人唆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不是教唆犯,而是正犯。因此C、D项错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冒充妇女的丈夫实施奸淫行为时,黑夜中该妇女以为甲是自己的丈夫而同意发生性关系的,甲不成立强奸罪B.乙女身材高大,谎报年龄,甲确实不知道乙女不满14周岁,在乙女的主动要求下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甲成立强奸罪C.甲女以为和狱警乙发生性关系,乙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发生性关系后,乙并没有释放其丈夫。乙成立强奸罪D.甲(厂长)利用职权对该厂职工乙女说,如不和自己发生关系将丢掉工作,乙女怕失去工作不敢反抗,被迫与甲发生关系,甲成立强奸罪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因为受骗而对所放弃的法益的种类、范围或者危险性发生了错误认识(所谓法益关系的错误),其所作出的承诺无效。A选项中,该妇女的承诺无效。B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规定,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C选项,如果仅仅是关于承诺动机的错误,应认为该承诺具有效力,排除犯罪的成立。利用职权,违背妇女意志与妇女发生关系的,构成强奸罪。男女双方相互利用,各有所图,女方以肉体换取私利条件的,属于通奸行为。D选项,甲属于利用职权胁迫的性质,成立强奸罪。C和D选项的区别在于,男方是否利用职权进行胁迫。

4.

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关系密切”应根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进行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限定为亲朋好友B.根据A选项的观点,“关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约关系的情形,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丁构成徇私枉法罪,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D.甲的行为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从一重罪论处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这两罪的构成要件。

选项A: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的规定,本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述行为的,也按照本罪定罪处罚。

一般来说,“关系密切”的人是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例如夫妻、子女、秘书等。这些人通常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但是,对此不能仅仅从形式上理解。在本案这种特殊情况下,甲虽然不是丁的“亲朋好友”,但其同样能够利用其对丁的影响力(其掌握丁的隐私,能够制约丁,使丁不敢不听从)使丁违法办案,从而为甲的请托人乙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故选项A说法正确。

选项B:本项是A项的推论,当然也正确。

选项C:丁无疑构成徇私枉法罪。甲胁迫丁实施徇私枉法罪,构成该罪的教唆犯。故选项C说法正确。

选项D:甲的行为确实触犯了这两个罪,但是不是“同时触犯”。甲有两个独立的行为——教唆丁徇私枉法、收钱,因此这两个犯罪之间是牵连犯的关系,不是想象竞合犯的关系。故选项D错误。除了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以外,其他受贿后又渎职的均需数罪并罚,故对甲也应当数罪并罚。

5.

下列选项成立侵占罪的是______。A.战某在火车站候车大厅等待时去购买特产,挑选商品时将行李放在一边,距离自己有近6米远。此时贾某见此行李无人看管,遂据为己有B.许某将一辆车开到陈某家,说是偷来的车暂时在陈某的院子里存放几日。陈某在许某离开之后马上联系买主将车卖掉。许某后来向陈某索要时,陈某拒不交出C.个体商贩赵某与某私营企业的部门经理相勾结,利用部门经理职务上的便利,共同将该企业的6万元资金非法据为已有D.宋某在饭店吃饭,离开时将笔记本电脑遗忘在饭桌上,被店主藏匿。宋某发现后回来寻找。店主谎称没有发现,拒不交出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成立侵占罪。侵占罪与盗窃罪区分的关键之处在于看财物到底归谁占有以及是否脱离占有。占有既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占有,也包括观念上的占有。本题中,战某的行李并没有脱离其占有,不属于遗忘物,贾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因此A选项不当选。B选项,侵吞他人因不法原因交付保管的财物,因不符合侵占罪“合法持有”的前提条件,不构成侵占罪。陈某明知是偷来的车,因此其行为不构成侵占罪,B选项不当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据为已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赵某与私营企业的部门经理相勾结,利用部门经理职务上的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已有,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C选项不当选。D选项,本题中,店主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其行为成立侵占罪。因此,D选项当选。本题应选D选项。

6.

下列关于洗钱罪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叶某与阎某长期从事毒品买卖,赚取近5000万元钱款,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查,二人将该笔钱款转移到阎某在国外设立的账户上,二人构成洗钱罪B.幸某通过伪造金融票证获得近500万元非法利益,幸某害怕被有关机关调查,遂找到王某帮忙。王某知道该情况后,让其将该笔钱款存到自己的账户。王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司某是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公款近100万元,害怕事情败露,便委托其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朋友李某将这些钱款置换成股票,在李某问起这些钱款的来源时,司某并未隐瞒,但李某仍按照司某的指示将100万元置换成股票,李某构成洗钱罪D.韶某是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头目,其安排手下梁某将组织“挣”来的钱汇往国外,韶某构成洗钱罪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修正案(六)》扩大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1)提供资金账户的;(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的,构成洗钱罪。所以C选项表述正确,当选。A选项考查的是洗钱罪和毒品犯罪共犯的辨别,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帮助毒品犯罪分子实施的转移、隐藏、掩饰非法收益和所得的时候,是否和这些犯罪行为人之间存在事前的通谋,如果不存在则构成洗钱罪。A选项中,叶某等二人在实施毒品犯罪时就存在通谋,所以二人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A选项表述错误,不当选。B选项,幸某实施的犯罪为伪造金融票证罪,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因此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构成洗钱罪。因此B选项表述错误,不当选。洗钱罪的主体不包括实施上游犯罪的本人。D选项中,韶某属于上游犯罪的本人,因此其行为不构成洗钱罪,D选项表述错误,不当选。本题应选C选项。

7.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拾得贾某戒指(价值2万元)后告知贾某,如果不给5000元酬谢费就不返还,但贾某拒绝支付报酬,甲拿着戒指逃跑,甲成立敲诈勒索罪B.孙某盗窃了乙的电脑(价值5000元),被乙发现。乙追回电脑,并以揭发孙某的犯罪行为相威胁,取得孙某手机(价值5000元),乙成立敲诈勒索罪C.丙窃取他人车牌(价值800元)后随即告知对方,如果交付1200元即返还车牌的,成立盗窃罪与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D.丁因为个人恩怨将刘某杀害后,另起歹意,又以刘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否则将会撕票,丁成立绑架罪,属于“在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正确答案:B[解析]选项A中甲拾得戒指后告知贾某,如果不给2000元酬谢费就不返还,此时不成立犯罪,而当其后来不归还,拿着财物逃跑时,就成立侵占罪。选项B中乙以揭发孙某的隐私相威胁,取得了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孙某的物品,成立敲诈勒索罪;单纯使被害人产生困惑的行为,不成立敲诈勒索罪。选项C中丙窃取他人车牌后告知对方,如果交付1200元即返还车牌的,只成立盗窃罪。后行为和销赃行为具有相似性。选项D中丁存在两个犯意、两个行为,其杀害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后面以刘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敲诈勒索罪。

8.

依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既遂?______A.甲对富二代孙某实施了诈骗行为,但孙某觉得甲的骗局太幼稚了,懒得与他纠缠,就给了他5000元,然后甲离开现场B.乙想强奸自己的邻居王某,就趁夜晚悄悄摸到王某床上,而王某一直对乙有意思,所以没有任何反抗,而乙并不知道,只以为王某睡熟了C.丙盗得蒋某1万元,后良心发现而将钱送回D.丁15周岁,看完香港枪战片后要试自己的胆量,就拿着铁棍在昏暗的小路上拦路抢劫路过的戊,结果被戊夺过棍子一顿乱打,后戊觉得他可怜就扔给他100元钱正确答案:C[解析]诈骗罪是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因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损的行为。孙某处分财物并不是陷入错误认识,所以不构成诈骗罪的既遂,选项A错误。乙的行为并没有违背王某的意志,所以不属于既遂,选项B错误。丙盗得1万元,其行为已经既遂,事后将赃物送回的行为并不影响对其行为的认定,选项C正确。戊给丁钱与丁的抢劫行为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属于犯罪既遂,选项D错误。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某甲对某乙谎称出售一处房产,让某乙带上30万元现金。当某甲和某乙在该待出售房屋内等候“房主”到来时,某甲建议某乙把现金放在该房屋的一个壁柜中。现金放入壁柜后,某甲将柜门锁上,钥匙交给某乙拿着。然后借故走开,从壁柜的背面将30万元现金取走。某乙久等未见某甲回来,打开柜门才发现壁柜中的巨款不见了。某甲构成诈骗罪B.甲某因为乙某与其妻通奸,就找到乙某索取20万元“赔偿费”。乙某不从,甲某就对其进行殴打。乙某无奈,只好写出一份承认与甲妻通奸并承诺自愿赔偿20万元损失费的保证书。乙某构成敲诈勒索罪C.甲某听说某别墅区的人很有钱,便撬开一座别墅的院门,进去后窃得人民币5万元。刚走出别墅区的大门,保安见其形迹可疑,遂叫其“站住”。某甲为逃脱,使用撬锁的铁棍朝保安连击数下,将保安击倒后乘机脱身。某甲的行为属于入户抢劫,依法应当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幅度内适用刑罚D.现役军人某甲潜入军营的军械库盗窃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正要离开时被值勤军人发现,喝令某甲站住。某甲情急之中开枪将执勤军人射杀后逃离军械库。某甲构成抢劫罪正确答案:B[解析]A项应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是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主动交付财物,根据案情,本题的情形不能构成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据此,C项不得认定为入户抢劫;D项中,行为人所犯的盗窃枪支、弹药罪不符合转化型抢劫罪对前行为的要求。

10.

关于受贿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系已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请接任处长为缺少资质条件的李某办理了公司登记,收取李某10万元。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B.乙系某国家机关官员之子,本人也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利用其父管理之便,请其父下属将不合条件的某企业列入政府采购范围,收受该企业5万元。乙构成受贿罪C.丙买了一只高仿的LV皮包向工商所所长丁行贿。丙构成诈骗罪D.戊通过伪造公文和档案的手段当上了工商局局长。他威胁某工商所所长林某:“如果你不给我行贿3万元,我就让你当不成这个所长。”林某被迫向其行贿3万元。戊构成敲诈勒索罪正确答案:A[解析]A项说法正确。甲利用的不是自己现实的职权,而是以前当处长时的“老面子”,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影响力受贿。B项说法错误。乙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乙的父亲对乙做这些事情并不知情,所以不能和乙构成受贿罪。乙单独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不直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利用其职权形成的便利条件的,也构成本罪。C项说法错误。丙用伪劣产品行贿,其目的并不是要诈骗丁的钱财,而是想要和丁进行权钱交易,所以仍然构成行贿罪。丁则构成受贿罪。D项说法不正确。戊构成受贿罪,而且是索贿。他虽然是用非法手段当上局长的,但他敲诈林某时,利用的是自己的局长职务,林某是因为害怕他的职权才向其行贿的,所以戊构成受贿罪。

11.

某市打算重新规划某核心地块,并进行招标,众多公司应标。明月公司很想中标,于是该公司经理兰某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原规划局局长现已退休的董某的妻子张某,赠送其价值50万的名画一幅,并向其承诺只要该公司中标,还会重谢。其妻子张某与丈夫商量后,董某找到规划局现任局长、自己以前的下属,说明月公司比较符合条件,应作为首选。结果明月公司果然中标,兰某遂又送给张某白金卡一张,内含金额100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张某与董某构成受贿罪的共犯B.张某构成介绍贿赂罪C.张某构成斡旋受贿罪D.张某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七)》所增设的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人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影响从事钱权交易的;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其在职时的影响力,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收受请托人财物的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前提为不能构成受贿罪共犯。任何人(包括关系密切的人等)与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并共同收受贿赂的,构成受贿罪的共犯。本题中,董某属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张某不构成受贿罪的共犯,而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因此,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斡旋受贿又称居间受贿、间接受贿,即《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的介绍贿赂罪,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进行沟通、撮合,促使行贿、受贿得以实现,情节严重的行为。本题中,张某的行为符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上述两罪,因此B、C选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

关于徇私枉法罪,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______A.甲(警察)与犯罪嫌疑人陈某曾是好友,在对陈某采取监视居住期间,故意对其放任不管,导致陈某逃匿,司法机关无法对其追诉。甲成立徇私枉法罪B.乙(法官)为报复被告人赵某对自己的出言不逊,故意在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中加大赵某对被害人的赔偿数额,致使赵某多付10万元。乙不成立徇私枉法罪C.丙(鉴定人)在收取犯罪嫌疑人盛某的钱财后,将被害人的伤情由重伤改为轻伤,导致盛某轻判。丙不成立徇私枉法罪D.丁(检察官)为打击犯罪嫌疑人程某,将对程某不起诉的理由从“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擅自改为“可以免除刑罚”。丁成立徇私枉法罪正确答案:B[解析]选项A:甲在对陈某采取监视居住期间,应该依法进行监视,而故意对其放任不管,导致陈某逃匿,司法机关无法对其追诉。这种行为符合“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的规定,因此甲成立徇私枉法罪。

选项B:乙的枉法裁判虽然是针对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的民事部分的,但这种审判仍然是刑事审判,因此乙仍然构成徇私枉法罪。

选项C:丙是鉴定人,因此其行为构成伪证罪。

选项D:丁显然构成徇私枉法罪。“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和“可以免除刑罚”虽然都是不起诉,但在定性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不构成犯罪,后者是定罪免刑。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构成盗窃罪的是______。A.张某事先购买了与×的商店中出售的金项链式样、大小相仿的镀金项链,然后到×的商店假装购买金项链。×将金项链交给张某观看时,张某乘×接待其他顾客之机,将金项链藏在身上,然后声称不购买并将镀金项链“退还”给×B.李某以贩卖中药材为名,将同村张某骗至外地后,谎称当地秩序不好,让张某将所带现金1万元放在自己提包内。李某寻机将张某支开,将自己的提包割破,取出现金,然后将提包交给张某携带。当张某发现现金不在包内时,李某谎称张某不小心被人割包盗走了现金,张某只好自认倒霉C.王某与刘某两人先后在某市境内采用以下方法作案:两人在甲商店购买低档香烟数条,并装入蛇皮袋封口,然后到乙商店由王某出面购买高档香烟,王某向营业员讲家中办大事急需好烟(购买的数量与在甲商店购买的低档香烟数量相等),待营业员将王某要的香烟放在柜台上时,王某将香烟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蛇皮袋并封口,随即从口袋掏钱,对营业员谎称:“对不起,我手中的钱不够,我回家拿钱。”王某将装有低档香烟的蛇皮袋交给营业员,一去不复返D.甲、乙、丙三人共携六件行李在A地登上开往B地的火车,欲在中间站点C地下车。凌晨2时列车到达目的地C时,三人于睡眼惺忪之时拿行李下车。待该趟列车开走时,三人在站台上清点行李,发现多出来一件(内有衣物3件、现金2万元)。甲提议交车站派出所,乙提议将包内财物平分,结果乙的提议被通过。后财物所有人报案,警方经反复侦查找到该三人,但他们均不承认多拿行李一事正确答案:ABC[解析]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交付)自己的财产。成立诈骗罪要求:(1)受骗人有处分权限(能力);(2)受骗人有处分意思和行为(要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判断,即在当时的情况下,社会的一般观念是否认为受骗人已经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进行事实上的支配或控制);(3)受骗人的处分必须是对物的性质和外形有认识的处分,但是对于物的数量可以没有认识。张某虽然欺骗了×,但是×将金项链交给张某观看并不意味着是处分了自己的财物,张某趁其不备调包,仍然属于完全违背被害人意志的“盗取型”犯罪——盗窃罪。同理,C选项中的王某和刘某也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别是,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行为人不可能盗窃自己事实上占有的财物,对自己事实上已经占有的财物只能成立侵占罪。从客观上说,《刑法》上的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B选项中李某虽然将张某的钱放入自己的提包内,但是由于张某一直就在旁边,并不能认为李某就已经取得对张某钱财的绝对占有,他只是占有的下位者,《刑法》上的占有是归上位者的。所以李某秘密获取张某钱财的行为构成盗窃罪。D选项中甲等人获取财物时完全是过失,过失无法构成盗窃罪。在以无罪的方式获取财物后拒绝返还的,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2.

关于犯罪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甲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甲害怕受刑事处罚,将赵某释放。甲成立犯罪未遂B.乙蓄谋杀害张某。一天,乙见张某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张某是在熬药给猪治病,结果猪吃药后中毒而死。乙成立犯罪预备C.丙在枪里装了5颗子弹,躲在树丛中向仇人刘某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目标。刘某因害怕而求饶,丙见其实在可怜,就不再开枪,迅速离去。丙成立犯罪中止D.丁准备盗窃,刚进入被害人的房间,就听到外面有人走动的声音,心中害怕,于是迅速逃离现场。丁成立犯罪未遂正确答案:ABD[解析]绑架罪分为控制他人的行为和提出要求的行为两个部分,行为人控制被害人后,该犯罪已经既遂,在此之后放弃对被害人控制的,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但是可以在量刑上予以考虑,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乙的行为已经着手,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属于典型的犯罪未遂,故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丙的枪里还剩余有三颗子弹,他仍然可以继续实施犯罪,此时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故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丁还未开始着手实行,其放弃犯罪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属于犯罪预备,故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3.

下列行为中,哪些项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______A.甲绑架乙的儿子后,因乙的儿子经常哭闹,甲怕事发,将乙的儿子杀死B.甲深夜在公园中遇到离家出走的乙,对其实施奸淫,致使乙重伤不治身亡C.甲为了向乙妻索要赌债,绑架了乙,乙在逃跑的过程中被甲发现,甲将乙一顿毒打,致乙死亡D.甲欲杀死其仇人乙,于是在乙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上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炸死了乙和另外三个路人正确答案:ABD[解析]A选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杀害被绑架人”,是指绑架后故意杀死被绑架人的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形:(1)绑架以后,先撕票后勒索财物;(2)绑架以后由于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没有实现而撕票;(3)绑架以后,已经实现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为杀人灭口而撕票。该杀人行为本质上属于故意杀人行为,但在绑架罪的规定中没有单独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是被绑架行为所包容,不实行数罪并罚,理论上称之为包容犯。因此,A选项应选。关于B选项,《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致使被害人死亡”要求强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强奸犯出于报复、灭口等动机,在实施强奸过程中或强奸后,杀死或者伤害被害人的,应分别认定为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B选项属于强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仍构成强奸罪,而不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B选项应选。关于C选项,《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甲为了索要赌债而绑架了乙,构成非法拘禁罪。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殴打致乙死亡,属于转化犯的情形,应定故意杀人罪。因此C选项不选。D选项,甲虽然怀着杀害乙的故意投放炸弹,但其行为客观上却危害了公共安全,构成爆炸罪。区分爆炸罪还是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甲在公路上放置炸弹,其行为已经危及了公共安全,且造成乙和另外三个路人死亡的结果,甲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因此甲构成爆炸罪,而非故意杀人罪。D选项应选。

4.

以下说法中,哪些选项违反了时效制度的规定?______A.陈某犯集资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则该犯罪经过10年不再追诉B.王某犯盗窃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在公安机关侦查的过程中,王某逃到外地,那么王某经过5年回来,盗窃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C.2000年5月10日陈某犯盗窃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之后陈某逃亡外地,在逃跑的过程中陈某于2004年7月11日又犯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2006年1月5日陈某回到家乡,则盗窃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D.2001年10月5日胡某犯故意伤害罪,法定最高刑为三年。被害人孙某于2001年10月10日就此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但是公安机关没有立案。胡某随即潜逃到外地。2006年12月30日回来。胡某的故意伤害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正确答案:BCD[解析]我国刑法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标准,规定了4个档次的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三)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我国追诉时效延长分为两种情形:(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犯罪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所以B、D选项说法错误。我国《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表明,我国追诉时效中断是以犯罪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为条件的,但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根据这一规定,追诉时效中断后时效起算的时间为“犯后罪之日”。所谓犯后罪之日,即后罪成立之日。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5.

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______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并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正确答案:ACD[解析]敲诈勒索罪是行为人采取恐吓的方式迫使对方基于有瑕疵的意思,交付财物或者处分财产上的利益的行为。行为人恐吓的内容一般是非法的,如果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则具有正当性。选项A中甲行使自己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利,选项C中甲索要无因管理的报酬,都由于“目的的正当性”而不应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选项D中乙主动写欠条的行为仅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难以判断行为性质;甲拿着欠条威胁要起诉的行为在形式上具有正当性,不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所以只有选项B构成敲诈勒索罪。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即使行为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利而恐吓的行为具有正当性,但是当行为超过了一定限度以后,仍然可以被认定为此罪。而此类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6.

下列哪些选项的行为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______A.甲明知是他人用于抢夺的摩托车而更改摩托车的车灯B.乙与盗窃犯事前通谋后代为销赃C.丙明知是他人抢劫的皮包而为其提供伪造的真皮检验标志D.丁用受贿所得的500万元购买了一辆豪车正确答案:ABD[解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仅限于本人犯罪结束后,其他人明知财物或款项系其犯罪所得,仍然为其掩饰、隐瞒其来源的行为。所以,D选项不成立本罪,因为本犯不能成立本罪。选项A和B构成共同犯罪,甲是提前为他人替换摩托车车灯帮助别人犯罪;乙是与人事前通谋,事后帮助别人掩饰、隐瞒,两者都成立共同犯罪。选项C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种情形符合本罪的本质,属于司法解释专门规定的情节。

7.

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刑法中的危害行为?______A.曹某酒后,对自己的好友说,“李某欺人太甚,早晚我会给他点颜色!”B.钟某下班时遇到一疯子拿着刀向他乱砍,情急之下,钟某拿起路旁的一根木棍朝该疯子打去,将其打昏在地C.朱某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客人对其调戏,难以摆脱,朱某借口说给其拿白酒去,遂将一瓶硫酸故意当成白酒让该客人喝下,客人喝下后整个食道被烫伤D.秦某梦游时将白某家的房子点燃烧毁正确答案:ABD[解析]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首先,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活动或者动作,包括积极活动和消极活动,即作为和不作为。由于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活动,是客观的、外在的现象,故思想被排除在危害行为之外。法律本身并不惩罚思想。其次,危害行为是人的意识支配的产物,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有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不是在自己心理支配下进行的,属于无意识的行为。无意识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的动作或言论。例如人在睡梦中或精神病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候发生的举动。(2)人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动作。(3)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行为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最后,危害行为必须是客观上侵害或威胁了社会关系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为刑法所禁止,故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行为被排除在危害行为之外。A选项中的行为只是曹某思想的流露,并未付诸实际行动,因此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A选项当选。B选项中钟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也被排除出危害行为的范围,B选项当选。C选项中的行为是故意伤害行为,而不是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要求具有紧迫性,且防卫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C选项中的情形显然不具有紧迫性,因此属于故意伤害行为,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C选项不选。D选项中秦某在梦游中的行为属于无意识行为,不是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当选。

8.

下列情形中,哪些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______A.甲在外地打工,认识一个小伙子,两人渐成好朋友。甲回家乡物色一妇女介绍给该小伙,撮合成一桩婚事。小伙给甲1000元钱表示感谢B.乙从人贩子手中挑了两名妇女买走,拟物色买主再出手C.丙一次在外出差遇见一个5岁女孩,觉得很可爱,遂以糖果为诱惑把女孩骗回家,准备物色到合适的人选高价出卖D.丁与其妻合谋,先将其妻卖给山区村民,待丁取得钱财后其妻再伺机逃走正确答案:BC[解析]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A选项中的甲是好意促成婚事,并非以出卖为目的,不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A选项不当选。B、C选项中乙和丙均是以出卖为目的,且实施了收买或拐骗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D选项中的丁和其妻合谋,将其妻出卖后又逃走的行为,属于以欺诈的方式骗取钱财,没有出卖的故意,属于共同诈骗,不符合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因此D选项不当选,B、C选项正确,当选。

9.

下列行为中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是______。A.甲系银行工作人员,在明知赖某的4000万元系走私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仍协助赖某将资金汇往境外,帮其将黑钱漂白B.某日,盗窃犯乙窃得宝马车一辆,销赃后得款50万元C.丙与张某系恋人,在得知男友张某因贩毒现正被公安机关通缉的情况下,将张某贩毒所得的80万元藏匿在自己家中D.丁贪图便宜,从李某处进来一批影碟机销售,在得知李某的影碟机系诈骗所得后,仍继续从李某处进货并销售正确答案:ABC[解析]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是洗钱罪。洗钱罪被列为普通罪名,要掌握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有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所产生的收益。故A选项是错误的。B选项中,乙的行为系事后不可罚行为,按照盗窃罪一罪处理即可,故B选项也是错误的。C选项中,丙为毒品犯罪分子窝藏其犯罪所得的,成立窝藏毒赃罪,而非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赃物罪,因此C选项也是错误的。根据《刑法修正案(五)》、《刑法修正案(六)》,两高出台关于新罪名的规定,其中确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所得收益罪。D选项中,丁在得知这批影碟机系诈骗所得后仍继续从李某处进货并销售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还需注意的是,如果事前同谋,事后按约定为犯罪人犯罪所得赃物予以掩饰、隐瞒的,应按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处理。之后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为是一种事后不可罚行为。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甲从乙手中买了20份伪造的海关进口证明,出售给他人,获利5万元,甲构成非法经营罪B.甲从乙手中买了20份的废料进口许可证,出售给他人,获利5万元,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C.甲拾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到ATM机处提款2万元,构成信用卡诈骗罪D.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入境对黑社会组织成员进行内部调整等行为是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正确答案:ABCD[解析]A选项,甲成立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而非非法经营罪,应当注意的是该罪中“买卖”并不局限于真实的国家机关公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二条规定,买卖伪造、变造的海关签发的报关单、进口证明、外汇管理部门核准件等凭证和单据或者国家机关的其他公文、证件、印章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上述伪造、变造的凭证、单据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B选项,非法经营罪的行为方式包括以下三种:(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甲从乙手中买了20份废料进口许可证,出售给他人,获利5万元,甲构成非法经营罪。因此,B选项的说法错误。C选项,机器不可能被骗,拾得信用卡并在ATM机上使用的,构成盗窃罪。D选项,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构成入境发展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因此,D选项的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D。

11.

下列情形成立犯罪中止的有______。A.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尽管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B.甲在旅馆内偷得同事某乙的存物牌,欲冒领某乙所存物品,后遇某乙正寻找存物牌,甲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将存物牌交给某乙C.甲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乙腹部捅了一刀,见乙非常痛苦,甲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甲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便不被及时送往医院乙也不会死亡D.甲欲杀死仇人乙,遂持枪将仇人乙挟持到一僻静丛林中去,在5米外对准乙的头部连开两枪,因枪法不佳,未中。甲自幼迷信,自思两枪未中,乙必有神助,害怕继续开枪会遭到神的报应,放过了乙正确答案:BCD[解析]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之一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A选项中,甲虽然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仍然出现乙死亡的犯罪结果,即甲采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无效,不成立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既遂。所以A选项不应选。甲虽然是因为害怕事情败露,而自动将存物牌交给乙放弃犯罪行为,但其符合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成立犯罪中止。所以B选项应选。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种情况下,即使行为本身偶然不能导致犯罪结果发生,或者客观上完全由他人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的,也成立犯罪中止。C选项中的甲成立犯罪中止,应选。甲在能够继续实施犯罪行为从而完成犯罪的情况下,出于迷信而自动放弃犯罪,属于犯罪中止,D选项应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12.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打算窃取现金,但发现有黄金,而只窃取黄金、不窃取现金。针对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针对黄金,甲成立犯罪既遂B.乙在夜间实施暴力意欲强奸妇女,但在实施暴力行为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是认识的人,进而放弃强奸行为的,乙成立犯罪中止C.丙在杀害孙某的过程中,由于警察的到来而逃走,当晚丙经过思想斗争,打消了继续杀孙某的念头。丙成立犯罪未遂D.丁潜入银行,打开保险柜后发现里面只有数张10元纸币,丁拿走钱后逃离现场。尽管丁取得了钱财,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其行为应当认定为未遂正确答案:BCD[解析]选项A叫作犯罪对象的转移。由于黄金和现金都是普通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所以盗窃黄金和盗窃现金是同一犯罪构成内的犯罪对象转移,这种犯罪对象的转移不影响原罪既遂。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乙因发现对方是熟人而自动放弃犯罪,成立犯罪中止。选项C中丙由于警察到来而逃走,其杀孙某是由于客观障碍而不能,成立犯罪未遂。选项D中由于保险柜中只有数十元,这是一种客观障碍导致犯罪不能成立的情况,丁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未遂。

13.

甲在2002年4月到浙江省某市三北镇打工时还不满17周岁。因平时好赌,他微薄的收入都流进了别人口袋。缺钱花的甲想到曾去过三北镇的邮政储蓄所,发现去那里的人不多,可能比较容易得手,便决定前去抢钱。2003年3月25日下午,甲拿了把玩具仿真手枪到了该邮政储蓄所营业厅。进门后,甲看到只有两个女营业员上班,并且没有其他顾客,便到一营业员的柜台前称要存款。营业员便让他先填写存款凭证。甲即在存款凭证上写了“把钱拿出来,不听话大家都得死”的字后,将凭证递给营业员,随即拿出玩具枪隔着柜台的玻璃指向营业员。营业员看到凭证上的字后,心里一惊,抬头发现称要存钱的男子竟用一支手枪指着自己,便迅速钻到柜台下面并按响报警器。甲听见报警声后,转身就跑。在逃跑过程中,甲被追赶出来的其他邮政职工和过路群众抓获。甲的行为______。A.成立抢劫罪,但是未遂B.是抢劫金融机构的行为C.是持枪抢劫的行为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ABD[解析]关于选项C错误的原因在于“持枪抢劫”中的“枪支”必须是真正的枪支或者爆炸物。如果是假的枪支,就不能认为是“持枪抢劫”。其他选项表明:甲没有抢到钱,所以未遂;甲抢的是邮政储蓄所,属于金融机构;甲年龄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

关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的,应当以走私毒品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B.路某夜晚在某小巷中行走,见前面一男子尾随一女子,于是偷偷凑上前去,用木棒连击该男子数下,致其流血倒地,后得知该男子为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正在跟踪一间谍,路某的行为使得该间谍逃跑不知所踪,路某构成妨害公务罪C.陈某是公安局的刑警,其冒充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不构成招摇撞骗罪D.白某将自己的小院改成娱乐室,摆放了桌椅等,供他人打牌、赌博用,白某仅收取场地费,并赚取茶水、食品等费用,白某不构成开设赌场罪正确答案:ABC[解析]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属于走私毒品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应当人选。妨害公务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依法行使职权而故意阻碍。B选项中,路某并不知道其身份,误以为其行为是非法的而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因此不构成妨害公务罪,B选项说法错误,应人选。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也属于招摇撞骗的行为,构成该罪,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应入选。仅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并只收取固定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不是通过在赌博中取胜获利的,也不是通过抽头等方式获利或渔利,不构成开设赌场罪。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但不应选。

15.

关于货币犯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以使用为目的,大量印制停止流通的第三版人民币的,不成立伪造货币罪B.伪造正在流通但在我国尚无法兑换的境外货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C.将白纸冒充假币卖给他人的,构成诈骗罪,不成立出售假币罪D.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拼接,制造大量半真半假面额100元纸币的,成立变造货币罪正确答案:ABC[解析]伪造货币罪侵犯的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特别是货币的公共信用。已经停止流通的货币即成为历史货币,不再具有货币属性,不再执行货币的任何功能。因此伪造这种货币不成立伪造货币罪。选项A正确。虽然境外货币在我国尚无法兑换,但仍属于流通货币,仍然成立伪造货币罪,选项B正确。同理,用白纸假冒货币出售的,也不成立出售假币罪,可以成立诈骗罪。选项C正确。伪造货币是自行制作假货币的行为,变造货币是对真货币进行加工、改造的行为。如果加工、改造行为使假货币丧失了与真货币的同一性,即为伪造货币。所以,将真货币打碎重铸、在真货币中添加碎片等行为都属于伪造货币。选项D错误。

16.

关于绑架罪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绑架罪具有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的目的,但构成绑架罪既遂不以该目的客观上被实施、实现为必要B.甲(15岁)参与绑架犯罪活动,故意折磨人质造成人质李某重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乙绑架王五,向王五的妻子勒索了100万元赎金,在此过程中又将王五随身携带的信用卡、现金、手机等价值5万余元的财物据为已有,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D.丙绑架人质张三向张三妻子勒索100万元赎金,但是在张三妻子按要求支付100万元赎金后却违背释放人质的诺言,为了灭口将人质张三杀害,对丙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C[解析]A选项,绑架罪是行为犯,只要对他人进行绑架将他人置于自己的实力控制之下,即成立该罪,并构成既遂。行为人勒索财物的目的或者其他非法目的是否达到,不影响本罪既遂的成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对甲参与绑架的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其故意折磨人质造成人质李某重伤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乙绑架王五,向王五的妻子勒索了100万元赎金,其行为已经构成绑架罪。在此过程中又将王五随身携带的信用卡、现金、手机等价值5万余元的财物据为已有,又触犯抢劫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绑架他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以绑架罪定罪,不实行数罪并罚。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在绑架中,只要客观上出现了被绑架人死亡的后果,主观上对于死亡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对行为人直接以绑架罪定罪,处死刑。因此,D选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17.

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______A.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B.国有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C.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D.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现他人非法从事天然气开采、加工等违法活动而不予查封、取缔,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正确答案:ABC[解析]选项A:《刑法修正案(六)》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按照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处理。属于故意犯罪,不能成立以过失为特征的玩忽职守罪。

选项B:《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国有公司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按照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处理。该选项中的主体是国有公司工作人员,不符合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体要求。

选项C:《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按照环境监管失职罪处理。其与玩忽职守罪是法条竞合关系,根据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只成立环境监管失职罪。

选项D:有管理职责而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后果的,构成玩忽职守罪。

18.

下列哪种情形成立不作为犯罪?______A.甲和妻子发生争吵,妻子一气之下说要上吊自杀,甲苦苦相劝,妻子同意不做傻事了。甲为买东西出去后,甲的妻子上吊自杀B.某部军官乙回家探亲,怀疑妻子和别人有染而发生争吵,妻子拔出乙的手枪说要自杀,乙把枪夺下来,放在床上,不久就睡熟。乙的妻子用手枪自杀身亡C.丙和张某婚后不久,即经常因琐事争吵。一日,张某声称自己要自杀,拿着农药瓶子就喝,丙不信,说:“随便你!”话音刚落,就见张某将大半瓶乐果农药喝下,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D.丁和早年丧子的某老人比邻而居,经常趁有空的时候照顾该老人。后某夜,老人因为病重要求丁将自己送到医院,但丁上夜班没来得及。老人不治身亡正确答案:BC[解析]不作为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作为义务,并且有能力作为而不作为。选项A中,甲作为丈夫虽然有作为义务,但是在其出门以后,无法再有效阻止其妻的自杀行为,因此不构成不作为的犯罪。选项B中的乙作为丈夫有救护妻子的作为义务,作为军人有妥善保管枪支的义务。但乙却在明知妻子有自杀念头的情况下将枪放在床上,自己熟睡。乙有作为义务,并有能力作为而不作为,致使出现危害后果,成立不作为的犯罪。选项C中丙作为丈夫有救护妻子的作为义务,在其妻要喝农药自杀的情况下,应当预见到危害结果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出现了危害结果,成立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选项D中丁对于某老人没有法律上、职业上、法律行为上或由于先行行为而引起的作为义务,因此对老人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甲通过贩卖毒品获得100万元现金,后为防止公安机关的侦查,找到其朋友王某,给王某写了一张标注借款日期为3年前、借款数额为80万元的借条,然后让王某写了一张标注还款日期为其与王某见面日期、还款数额为80万元的收据,随即甲将80万元现金交给王某,双方另外密签了一份协议,约定2年后王某归还70万元。王某构成洗钱罪B.乙为某税务局局长,受贿200万美元现金后,找到某地下钱庄负责人何某,让何某在其公司往美国出口货物时将美金夹在货物中,带到美国后交给乙已经在美国定居的妻子。何某构成洗钱罪C.丙多次盗窃他人信用卡并在柜台支取现金,获得赃款100万余元,后与明知此事的某夜总会经理于某协商,将此赃款在夜总会中以60万元作价入股。因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盗窃罪,盗窃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所以于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不构成洗钱罪D.丁通过贩卖毒品获得了100万元赃款,叶某明知此款物的来源,还帮助丁将赃款分散存在自己的多个银行账户中。叶某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不构成洗钱罪正确答案:AB[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一)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二)通过与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现金密集型场所的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三)通过虚构交易、虚设债权债务、虚假担保、虚报收入等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合法”财物的;(四)通过买卖彩票、奖券等方式,协助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五)通过赌博方式,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赌博收益的;(六)协助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入境的;(七)通过前述规定以外的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A选项,王某的行为属于通过虚设债权债务协助将犯罪所得转换为“合法”财物,B选项何某的行为属于协助将犯罪所得运输出境,故王某、何某的行为构成洗钱罪,故A、B选项正确。第四条规定:“上游犯罪事实可以确认,因行为人死亡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认定。”C选项中,虽然丙的行为因为刑法的特殊规定而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但是丙实际上却实施了利用信用卡诈骗的行为,此行为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所以,于某的行为仍然属于洗钱罪,故C选项错误。第三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或者第三百四十九条规定的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D选项中,叶某的行为同时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和洗钱罪,只是应根据法条竞合的原理,择一重罪处罚,故D选项错误。

(三)不定项选择题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两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两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待将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代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请回答下列问题。1.

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______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属于共同犯罪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共同犯罪C.甲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不属于共同犯罪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正确答案:ABC[解析]甲、乙共谋教训丙,一般而言,“教训”指的是通过惩罚让对方对行为或者态度进行改正,在这里结合后面的案情,甲、乙两人应该是共同伤害故意,其中乙又暗藏杀丙的故意,独立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可以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案例中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故意杀人罪,两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所以只有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

对于甲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丁望风并分得赃物这一情节,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______A.对甲应定抢劫罪,对丁应定盗窃罪B.对甲、丁的行为应定盗窃罪C.甲、丁都应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D.甲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只对3万元承担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C[解析]甲因自己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后,另起犯意拿走被害人财物,构成盗窃罪,而不是抢劫罪。丁以盗窃的故意帮助甲实施犯罪,构成甲盗窃罪的帮助犯。甲盗走5万元,自然对赃款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虽然以为甲只盗得3万元,但是他的帮助行为却是帮助他人盗得5万元,根据共同犯罪“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的原则,丁也必须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所以B选项与C选项说法正确。

3.

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______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正确答案:ABD[解析]甲盗窃信用卡,骗乙说是捡来的,让乙去银行柜台取钱。甲是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成立盗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