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 重点·难点 (解析版)_第1页
散文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 重点·难点 (解析版)_第2页
散文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 重点·难点 (解析版)_第3页
散文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 重点·难点 (解析版)_第4页
散文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 重点·难点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8散文类文本阅读题答题技巧

满分技巧

(一)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散文线索题:

①时空缀“线”法: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

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线索。

②以物求“线”法: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

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文中反复出现。

③反复出“线”法

④标题判“线”法

⑤以情导“线”法,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线索。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

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

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

要求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必须用感情词(心理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感情词

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需要自己概括。

(二)局部思路的分析概括

1.开头句段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奠定感情基调。

②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照,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暗示下文。

③奠定基调,开篇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

④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⑤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2.中间句段作用

①中间段比较短,只有结构上的作用一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

应结尾的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②中间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主要物象或议论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除结构作用外,内容上的

作用一般有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结尾句段作用

①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4.插入段的作用

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

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效果上,

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句段作用”类题目的答题角度

(1)内容角度

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哪些作用。

(2)结构角度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抄。如“承上启下”必须写出承上什么内容,引出

下文什么内容。

(3)表现手法

①句段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

象、回味无穷等作用。

答题模板:

(1)结构类:

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奠定了文

章的感情基调;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

有波澜。

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下文……;由……过渡到……

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全文……的主旨;卒章显志,表达了……

⑤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n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了高潮。

(2)内容类

是为了写……(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

调。

(3)表达效果和表达技巧类

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

(4)读者角度

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命题趋势

一、高考散文的命题形式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二、【理解词句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含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

四、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文段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或很好地表达出了某种感情)。

对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鉴赏中的热点、难点,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表达技巧方面的

一些常用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如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开门见山、设置悬

念、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等行文方式。从功能的角度讲,作者使用一些表达技巧的目的无非是

想把文章的主旨说得更到位,考生在解答时必须明确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中心服务,所以要联系文章的中心

作答。

限时检测

¥

、【河北省唐山市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

三个小女孩

季美林

我生平有一桩往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

我同这些孩子都是邂逅相遇,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

校的老工人。这样一个人而能引起天真无邪、毫无功利目的、二三岁以至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欢心,其中道

理,我解释不通,我相信,也没有别人能解释通,包括赞天地之化育的哲学家们在内。

大约在50年代,我暑假回济南探亲。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一儿二

女,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不稳,走

起来晃晃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也说不全。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

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了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

有时候,我在北屋睡午觉,只觉得周围鸦雀无声,恬静幽雅。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气

不出。一见我醒来,立即“爷”、“爷”叫个不停。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有

一次我出门办事,回来走到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她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然而

奇迹出现了:华华一看到我,立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妈妈说,

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

笑中想流眼泪。

下面再讲吴双的故事。

80年代的某一年,我应邀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去访问。我的学生吴永年教授十分热情地招待我。永年带

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吴双来见我。吴双大概有六七岁光景,是一个秀美、文静、伶俐的小女孩。我们是第一

次见面,她最初还有点腼腆,叫了一声“爷爷”以后,低下头,不敢看我。但是,我们在校园中走了没有

多久,她悄悄地走过来,挽住我的右臂,扶我走路,一直偎依在我的身旁,她爸爸妈妈都有点吃惊,有点

不理解。我当然更是吃惊,更是不理解。一直等到我们参观完了图书馆和许多大楼,吴双总是寸步不离地

挽住我的右臂,一直到我们不得不离开学校,不得不同吴双和她妈妈分手为止,吴双眼睛中流露出依恋又

颇有一点凄凉的眼神。从此,我们就结成了相差六七十岁的忘年交。她用幼稚但却认真秀美的小字写信给

我。我给永年写信,也总忘不了吴双。我始终不知道,我有什么地方值得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恋?

现在轮到未未了。未未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爸爸是延边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母亲王文宏,延边大学

中文系副教授。第一次见面,我发现未未同别的年龄差不多的女孩不一样。面貌秀美,逗人喜爱,但却有

点苍白;个子不矮,但却有点弱不禁风。不大说话,说话也是慢声细语。吃饭的时候,她依然是少言寡语。

但是,等到出门步行回北大时,却出现了出我意料的事情。文宏拉住我的左臂搀扶着我,未未却一步抢上

前来,抓住了我的右臂来搀扶住我,并且示意她母亲放松抓我左臂的手,仿佛搀扶我是她的专利,不许别

人插手。她这一举动,我确实没有想到。然而,事情既然发生一由它去吧!

第二天是文宏全家回延吉的日子。一大早,文宏就带了未未来向我辞行。文宏是感情极为充沛的人,

虽是暂时别离,她恐怕也会受不了。我口中念念有词,调动我的定力来拴住自己的感情,满面含笑,“口

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然而,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文宏泪珠只停留在眼眶中,间或也滴下两滴。

而未未却不懂什么诺言,也不会有什么定力,坐在床边上,一语不发,泪珠仿佛断了线似的流个不停。我

心里有点发慌。连忙强打精神,含泪微笑,送她母女出门。一走上门前的路,未未好像再也忍不住了,一

把抓住了我的胳臂,伏在我怀里,哭了起来。热泪透过了我的衬衣,透过了我的皮肤,热意一直滴到我的

心头。我忍住眼泪,捧起未未的脸,说:“好孩子!不要难过!我们还会见面的!”未未说:“爷爷!我

会给你写信的!”我此时的心情,连才尚未尽的江郎也是写不出来的。

我遇到了这样三个小女孩,是我平生一大乐事,一桩怪事,但是人们常说,普天之下,没有无缘无故

的爱。可是我这“缘”何在?我这“故”又何在呢?佛家讲因缘,我们老百姓讲“缘分”。虽然我不信佛,

从来也不迷信,但是我却只能相信“缘分”了。在我走到那个长满了野百合花的地方之前,这三个同我有

着说不出是怎样来的缘分的小姑娘,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孤寂的晚年涂上点有活力的色彩。

(摘编自季羡林散文集《我这一辈子》)

文本二:

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字。"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又

有人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

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

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

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

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

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空

口无凭,有文为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然可见。

(摘编自季羡林《漫谈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我”与三个小女孩之间“无缘无故的爱”,突出了缘分的妙不可言和“我”对这

种感情的珍视。

B.华华从妈妈怀里挣脱,举起手让我抱,妈妈惊异于孩子的力气之大,而我则因孩子对我的依恋而感

动,两人的心理不尽相同。

C.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是三个小女孩,但通过对话、心理、细节等描写,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我”亲切慈爱

的形象特征。

D.“我”之所以喜欢上这三个小女孩,除了彼此投缘外,还因为与她们相处的时光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

了很多快乐。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我”对华华的称呼由“华子”到“华华儿”“小东西”,与《故乡》中闰土对“我”的称呼由“迅哥儿”变为”

老爷,,异曲同工,都体现出人物情感的变化。

B.“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后来形成三个成语“口若悬河”“一泻千里”“滔

滔不绝”,用来形容人的口才好。

C.“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文中似贬实褒,《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西江月》也采取这种手法,表面

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实则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肯定。

D.欧阳修《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既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抒情意味,也有助于表达作者寄情山

水怡然自得的心情,使主题得到充分显现。

¥(3)文本二中,作者认为优秀的散文大都是作家“简练描摹,煞费苦心”的结果,请以《三个小女孩》

为例,分析其具体表现。

¥(4)季羡林对一些散文家论调的批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2)B

(3)①选材上,撷取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了朴素的人性之美。②人物刻画上,以简洁的对话,细节性的

动作、心理描写为主,真实感人。③语言表达上,叙述简洁流畅,自然朴实,又饱含深情。(答出两点即

可。)

(4)同意。散文家创作不能“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应在创作上“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

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

不同意。散文家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

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还因为与她们相

处的时光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错误,原文“这三个同我有着说不出是怎样来的缘分的小姑娘,

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孤寂的晚年涂上点有活力的色彩”,是说先“有缘”,再“喜欢”,最后给“我”带

来快乐。因果倒置。

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一泻千里”并非形容口才好。一泻千里:形容

江河奔流直下,现比喻文笔奔放畅达,也泛指直线下降,势头很猛。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选材上,“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

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了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但是,我们在校园中走了没有多久,她悄悄地

走过来,挽住我的右臂,扶我走路,一直偎依在我的身旁,她爸爸妈妈都有点吃惊,有点不理解”“文宏拉住

我的左臂搀扶着我,未未却一步抢上前来,抓住了我的右臂来搀扶住我,并且示意她母亲放松抓我左臂的

手,仿佛搀扶我是她的专利,不许别人插手”,可知撷取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了朴素的人性之美。人物刻画

上,“她妈妈说,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

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眼泪”“爷爷!我会给你写信的!”“我此时的心情,连才尚未尽的江郎也是写不出来

的”以简洁的对话,细节性的动作、心理描写为主,真实感人。语言表达上,“大约在50年代,我暑假回济

南探亲。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一次见面,我发现未未同别的年龄差不多的女

孩不一样。面貌秀美,逗人喜爱,但却有点苍白;个子不矮,但却有点弱不禁风”,即叙述简洁流畅,自然

朴实,又饱含深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观点,再阐述理由。比如同意季

老的观点。“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

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

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即散文家创作不能“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应

在创作上“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如果不同意季老的观点,可以

从散文的特点和创作态度角度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二'【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锄草

付春生

一把锄头,一地草。锄头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和草是冤家——东边走,西边踵,明晃晃的眼里容不下

草。

人有毫毛,地有草箕,草和地是相伴相生的。草见到地就亲,地见到草就热,草和地就这么纠缠了一年又

一年,草打腰子①从来就没有断过。只不过,有的地草多,有的地草少。有的地长这种草,有的地长那种草。

就像人,不是这种潦草,就是那种毛草,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草。

狗不嫌家穷,草不嫌地贫,再贫瘠的地里也有草。甚至离天最近的那块地里,草也能爬上去。和星星聊会

儿天,和月亮说会儿话。我那时一到星期天就和父亲去地里锄草。锄了一茬,又一茬,那毛毛根②根好像在

地里产了卵,一眨眼就在地里铺散开来。尤其到了雨季,那草几天就齐刷刷地长出来,集中力量爆发,那

架势似乎要把整个庄稼吞了似的。我和父亲一看这阵势,不及半刻消停,就立刻把锄头放出去,灵灵铁嘴

就开始在地里攻击草。父亲总是在天最热的时候下锄。干裂的地皮波浪一样翻滚着,坚硬锄头在庄稼下穿

梭,密密麻麻的草一个个倒下。当太阳把最后一棵草的血管烧熔的时候,地下的水彻底断了来路,从此再

也没有通过这个渠道救活过草。

我有时宁愿和母亲一起锄草。她不像父亲那样执念,让自己在太阳底下晒成草。母亲是在最凉爽的时

候,甚至刚下过小雨,天润酥酥的时候下锄。草们很敏感,当然也知道这个时候好——湿润的地,温暖的

阳,适宜的气候,乘着风快跑。母亲不紧不慢地蹲下身子,和这些草们展开了对决。她先把草锄下来,然

后再把它们收拢到一起,扔得老远。母亲的想法是根本不给草繁衍的机会,彻底从地上剥离,至少眼下再

也看不见这些闹心的草。母亲说,你看看这谷子长得多旺啊!这么好的地,这么好的种,怎能看着它长成

一通乱蓬蓬的草?云朵挂在风筝上。母亲看出了我的懈怠。在那块地里,刮拉着草,一次次地给我讲那些

大人物的故事。我听着那些话,抓一把草,一会儿锄,一会儿停。地里的草在一点点减少。

我们村,最干净的地要属那几个老光棍家的。他们的事最少,没有老婆孩子,没有锅碗碰撞,也听不

到和外人争吵,心里没那么多狂草。满脑子清气,想得最多的就是地里的草。他们不但锄自家的草,还锄

别人家的草。日头偏西,谁家营生多,隔窗喊一声,保准第二天一大早到。攒满汗珠子,使不出脸色,笑

盈盈的,像一棵阳光下的草。他们有多大劲使多大劲,从不藏着掖着。那些年,我们弟兄小,不顶事,没

少邀他们给我家锄过愁心草。

草也欺软怕硬,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挺拔茂密的玉米地,草就没脾气。利剑似的叶子手拉着手,

肩并着肩,把地捂得严严实实。草们在下面萎靡着,迟钝着,有的想拉玉米秆往上蹿,但爬到半截就爬不

动了。花生地、谷子地就是一个很脆弱的所在。草们很容易浸入它的肌理。我们村的人大多锄的就是这些

草。土地里长草,就像人会受伤,伤了会痛,让村民始终挂念着它,时刻对土地保持着警惕。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村民在没草的地里锄草。他的样子活像是想象着满地里是草。嚓啦啦,嚓啦啦。

急促声一锄挨着一锄,不落过每一个细节。在绿油油的麦垄里,老人锄着,像是对不存在的神说话。我开

始并不知道为什么,只认为老人的行为是一种滑稽,一种表演。心中念叨,用锄头狠狠地砸地,让草们再

也不敢侵入,祈求昌永福保平安。阔大的麦田里,风轻轻地吹着,一轮又一轮的麦子,把大地变成了一片

海洋。那是一种生命的律动,激情的奔放,田野里飘出的交响乐。老人一会儿把身躯埋住,一会儿又浮出

来,在实与虚的幻境里。我看着麦田里的瀑布,晃动着,丝丝缕缕地缠绕着。忽然,感到麦子把老人完全

包围了,一层又一层,金黄裹挟着风尘,把老人变成了另一种形象和存在——滚滚波涛,盎然绿意,坚硬

麦秆,尖尖麦芒,成了老人银丝上开出的花儿。他忘记了疲惫,忘记了疼痛,忘记了烦恼,和麦子融为一

体。分不清哪里是麦子,哪里是老人。

父亲告诉我,当天旱的时候,锄头可以切断水分向外蒸发的一根根毛细血管,让土地保持埔情。天涝

的时候,锄地可以让阳光增加照射面积,让土地快干。锄头调和着土地,调和着阴阳,让庄稼快长,是土

地的救命稻草,我们在锄头底下生存。我也终于明白老人的做法——在那空无一草的地里,虚有时也可化

为实,形式有时可以变为内容,谎言有时也可给人力量。

《齐民要术》中有言,“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辍”。说的就是不停地锄草。村民们大多懂这个理

儿,但有的人不懂。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2021年第七期,有删改]

【注】①草打腰子,用手把一股草往一个方向扭,编成绳可用于捆稻谷和柴草。②毛毛根,指茅根,一年

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岸旁湿润草地中。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比父亲和母亲的不同锄草方式,暗含了母亲比父亲具有更大的人生智慧。

B.文章中母亲边锄草边给“我”讲大人物的故事,是希望“我”坚持不懈怠,力求上进。

C.文章描写草既有顽强生存的一面,也有欺软怕硬的一面,以草喻人,说明人也是如此。

D.文章最后一段说“有的人不懂”“锄不厌数”的道理,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农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二段用简洁的笔墨交代了草与锄头、草与土地的关系,并在第二段末尾提出人身上多少有些

草,为下面的行文张本。

B.文章善用拟人手法刻画草的形象,如第三段中写草能爬到天上“和星星聊天”“和月亮说话”,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C.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多处运用方言词语、俗语,如“草打腰子”“狗不嫌家穷,草不嫌地贫”“毛毛根”等,

为文章增添了乡土气息。

D.文章对老人锄草的描写虚实结合,把抽象的人物和场景化作了具体的影像,使文章气韵流动,生动优美,

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8.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的锄草表现,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9.〒文中的“草”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B7.D

8.①父亲锄草:父亲总在天最热的时候下锄,用干旱断绝草的活路。②母亲锄草:母亲在最凉爽的时候下

锄,把草彻底拔除,不给它们趁势生长的机会。③村里的几个老光棍锄草:他们生活中杂事儿少,锄草勤

快,还热心帮助别人家锄草。④一个老人在无草之地锄草:老人不是在锄草,而是在用锄头调和土地,调

和阴阳,帮助庄稼成长。

9.①实指妨碍庄稼生长,农人锄之后快的各种野草,如文中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庄稼地里锄的那些草;②

喻指人们身上存在的各种缺点、杂念、欲望及忧愁烦恼,如文中人身上或多或少有些“潦草”“毛草”;③喻指

各种各样平凡、以顽强姿态生存的人,如文中烈日下锄草的父亲、村里的老光棍们等。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暗含了母亲比父亲具有更大的人生智慧”过度解读,父亲和母亲的锄草方式都包含人生的智慧,没有谁更

智慧。

C.“以草喻人,说明人也是如此“理解有误,文中没有借草说明人有“欺软怕硬的一面”,而是警醒人要常锄心

中之“草”。

D.“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农民”强加因果,也过于武断。不懂这个道理的村民大概率存在,但并不影响

他们是“真正的农民”。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把抽象的人物和场景化作了具体的影像”错误,人物和场景是实写,影像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为虚写。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文章描写父亲锄草:“父亲总是在天最热的时候下锄。干裂的地皮波浪一样翻滚着,坚硬锄头在庄稼下穿梭,

密密麻麻的草一个个倒下。当太阳把最后一棵草的血管烧熔的时候,地下的水彻底断了来路,从此再也没

有通过这个渠道救活过草”,写父亲总在天最热的时候下锄,用干旱断绝草的活路。

文章也写母亲锄草:“母亲是在最凉爽的时候……母亲不紧不慢地蹲下身子,和这些草们展开了对决。她先

把草锄下来,然后再把它们收拢到一起,扔得老远。母亲的想法是根本不给草繁衍的机会,彻底从地上剥

离,至少眼下再也看不见这些闹心的草”,写母亲在最凉爽的时候下锄,把草彻底拔除,不给它们趁势生长

的机会。

文章还写了村里的几个老光棍锄草:“他们的事最少,没有老婆孩子,没有锅碗碰撞,也听不到和外人争吵,

心里没那么多狂草。满脑子清气,想得最多的就是地里的草。他们不但锄自家的草,还锄别人家的草”,写

他们生活中杂事儿少,锄草勤快,还热心帮助别人家锄草。

文章最后写了一个老人在无草之地锄草:“他的样子活像是想象着满地里是草……心中念叨,用锄头狠狠地

砸地,让草们再也不敢侵入,祈求昌永福保平安”“锄头调和着土地,调和着阴阳,让庄稼快长,是土地的救

命稻草,我们在锄头底下生存。我也终于明白老人的做法——在那空无一草的地里,虚有时也可化为实,

形式有时可以变为内容,谎言有时也可给人力量”,写老人不是在锄草,而是在用锄头调和土地,调和阴阳,

帮助庄稼成长。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形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草和地是相伴相生的。草见到地就亲,地见到草就热,草和地就这么纠缠了一年又一年”可知,“草”

的表层含义实指妨碍庄稼生长,农人锄之后快的各种野草,如文中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庄稼地里锄的那些

草;

结合“有的地草多,有的地草少。有的地长这种草,有的地长那种草。就像人,不是这种潦草,就是那种毛

草,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草”“我们村,最干净的地要属那几个老光棍家的。他们的事最少,没有老婆

孩子,没有锅碗碰撞,也听不到和外人争吵,心里没那么多狂草”可知,“草”喻指人们身上存在的各种缺点、

杂念、欲望及忧愁烦恼,如文中人身上或多或少有些“潦草”“毛草”;

结合“父亲总是在天最热的时候下锄。干裂的地皮波浪一样翻滚着,坚硬锄头在庄稼下穿梭,密密麻麻的草

一个个倒下,,,,我有时宁愿和母亲一起锄草。她不像父亲那样执念,让自己在太阳底下晒成草。母亲是在最凉

爽的时候,甚至刚下过小雨,天润酥酥的时候下锄”“我们村,最干净的地要属那几个老光棍家的……他们不

但锄自家的草,还锄别人家的草。日头偏西,谁家营生多,隔窗喊一声,保准第二天一大早到。攒满汗珠

子,使不出脸色,笑盈盈的,像一棵阳光下的草。他们有多大劲使多大劲,从不藏着掖着”“有一次,我看到

一个村民在没草的地里锄草。他的样子活像是想象着满地里是草……忽然,感到麦子把老人完全包围了……

把老人变成了另一种形象和存在一滚滚波涛,盎然绿意,坚硬麦秆,尖尖麦芒,成了老人银丝上开出的

花儿……分不清哪里是麦子,哪里是老人”,文章借“草”喻指各种各样平凡、以顽强姿态生存的人,如文中

烈日下锄草的父亲、村里的老光棍们等。

三、(2022•四川自贡•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

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行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

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

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

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

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

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

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

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

春天了。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

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

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

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称纤

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

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

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

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

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

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

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

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寒冷、漫长的冬天,作者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表达了对春天必将到来的乐

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B.第五段反复写希望——失望交织的情感变化,表达出不信春天的浓重情绪,同时在行文上与后文写一日

的春光形成一抑一扬的变化。

C.“春在眼前了”单独成段,突出表达了作者终于看到春光的欣喜之感,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文对海棠的描

写以及对春光的赞美。

D.文章善于描摹形象,刻画心理,比如最后一段用一组动词和语言描写刻画“回嗔作喜”的情状和心理,既

形象逼真又充满了趣味。

平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春天吞咽的口有余香!

.作者为什么说“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文章以“一日的春光”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

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A5.这一句用了比拟和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吞咽”,大口吞食食物来比拟作者享受春天并陶

醉其中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口有余香”用吃食的回味余香抒写春天留给作者

的回味和感受,运用了通感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两种修辞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

力。6.第一问:这是作者心中感受到的、为作者所期待和喜爱的春天。

第二问:为什么称“一日的春光”,“一日的春光”怎么样,这一标题能够引起读者注意,诱发阅读兴趣。在对

“一日的春光”的反复追索、叙述中,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春天的浓浓的期待和热爱之情。“一日的春光”又构成

本文的线索,文章紧紧围绕“一日的春光”展开叙述,使行文紧凑。(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表达了对春天必将到来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错误。从前文“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可知,作者表达的只

是一种自我安慰,是一种期盼春天到来的情感。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以及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中,“吞咽”,一般指吃东西又猛又急,不加咀嚼而直接经食道入胃的样子。这里是

说“吞咽,,春天,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这样写仿佛春天是可口美食一样,作者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吞吃春

天,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尽情欣赏、享受”,与第一段的“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相呼应,表达

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

“口有余香”,是指吃过东西后满口都是余下的香味,这里是说春天留给作者的耐人寻味的感受,运用了通感

的写法,化抽象的感悟为具体的味觉,使对春天的感知更为活泼、新奇。

这两种修辞的使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丰富了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富于感染力。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标题的含义作用的能力。

第一问,从“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一

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可知,因为作

者在那天感受到了自己期待和喜爱的春天,所以说“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

第二问,标题“一日的春光”会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只有“一日的春光“?是哪一日的春光?这“一日的

春光”是什么样子?文章以“一日的春光”为题,能激发读者一系列的想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

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行了’“'这

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

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

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一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

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

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可知,在对“一日的春光”的反复探寻、叙述中,作者感受

到了春日烂漫、骄奢、光艳,领略到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日的春光如此美好,流露出作者对

北平春天的期盼、珍惜和喜爱之情。

从“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

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九十天看看过尽一

我不信了春天”“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虽然九十

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可知,"一日的春光”构成本文的

线索,酬报了作者的期盼,消除了憎嫌之情,体现出作者对春的执着之情。文章围绕“一日的春光”展开叙述,

使文章的行文结构紧凑严密。

四、(2020•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三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

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

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

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

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

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

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

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

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

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

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

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

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XXX!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

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

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

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

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

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

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

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

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精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

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

To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谄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

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

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

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

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

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徐老师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如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不惜笔墨交代了其可怕的

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等。这反映了作者写人叙事力求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

B.徐先生追求简洁、硬朗的文风,批改作文时常常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

下的全是筋骨。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C.作者好像漫画高手一般,截取了徐先生生活的几个片段,抓住其特征,寥寥几笔,便把徐先生刻画得形

神兼备。

D.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本文在描写徐老时极尽戏谑调侃之能事,语言

轻松幽默,体现了梁实秋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8.文中的徐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刻画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9.文章最后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怀着怅惘敬慕之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何会怅

惘敬慕。

【答案】7.C

8.徐先生是一位性情古怪、习惯有趣、脾气暴躁但却爱岗敬业、对学生非常认真负责的国文老师。作者在

塑造这一形象时①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突出了

徐老师凶(严厉)的特点。用了细节描写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②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

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

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9.现在离开先生将近50年,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所以作者会感到怅惘;另一面徐老

师虽然长相不佳且待人凶恶,但他有才华,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上教导有方,作者跟从他学习受益颇多,

所以对他充满敬慕。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既突出其优点,也不回避其丑陋”错,文中说徐先生“相貌很古桎”,不能说是丑陋。

B项,他的这种文风追求对作者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错,原文说对“我”写文章有一定的影响,

写文章跟文学创作是两码事。

D项,“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语言极其庄重严肃不同”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文的语言很平实。

故选C。

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和赏析人物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

发展中,抓住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

第2段先进行侧面描写,“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点出他的“凶”。第3段肖像描写的句子“头很尖,

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

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

最显著的特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

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写出了徐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表现他相貌古怪和“凶”的

特点。第5段“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

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写徐先生在课堂上发怒的情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他

脾气暴躁,对学生严厉的性格。第7段,“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

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体现了他的才学不凡;“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

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他的朗诵很有意思,

体现了他认真教学的敬业精神。第8段用了细节描写,“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

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写徐先生用大墨杠子给“我”批改作文,耐

心指导“我”怎么使写作有生气,体现了他的才华和敬业。总体来看,文章先说徐先生相貌古怪、脾气暴躁,

后说他的才学和敬业,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9.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先要读文本,再将句子还原

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

本题要求概括作者怅惘敬慕的原因,此句在文章的结尾,答题时注意根据前文的情节进行概括。说“怅惘”,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我离开先生已将近50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信,不知他云游何处”分析怅惘的原因;

说“敬慕”,“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

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他的大墨杠子

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

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

的教诲”据此概括敬慕的原因。

五、(2020•新高考D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水记㈤(之四)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

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

(《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

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

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

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

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

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

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

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

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

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衡

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

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

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

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

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

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

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

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

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

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

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

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

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

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

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

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

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

起彼伏,鳞次栉比。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

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

(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葛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

肉糜、葵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

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

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

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