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考点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一般太阳辐射纬度越低,正午太阳
强度从低纬向一高度越大,获得的太
高纬递减、阳辐射越多,
\___________________
影一
寻一般昼长越长,‘白昼越长,日照时薮
一
响黑太阳辐射越多越长
V________________J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
因’地势越高,大气层越'
建般地势越高)
薄,透明度越高,日
素f因素~太阳辐射越强
VJ\/照时数越长
\_______________X
/-------\\
f天气一晴天,太阳辐大气削弱作用弱,
因素射强日照时数长
VJV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
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线
C
一定时,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时),如ND、NB;展、昏线与
照时间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S时,如NC和NA
二定向,确定两点的相对东、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
西方向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
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
如以求点地方时为:土生:以求点地方时为:-仝叵=
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二已知DE1200+'=1500,BF2400
6060
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
21:00
2.区时的计算
一定时区,确定出两地所在的若已知某地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教T5。,所得
时区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二定向,确定两时区的相对如果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则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如果两地都在东时区,区号
东、西方向大的在东,区号小的在西;两地都在西时区,区号大的在西,区号<1瑾)在东
三定差,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如果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相差的时区数即为两区号相加.如果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
个数时区,相差的时区数即为两区号相减
四定值,所求时区的区时;已如当东八区为18:00时,西五区为18-13=5:00;当零时区为3:00时,东三区为
知时区的区时土时区差1小时3+3=6:00
特别提示
(1)求差的技巧一一“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
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
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2)求时间的技巧一一“东加
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
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
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西减地方时差1c.东加地方时差
180O90°W0°90°E180°
西十二区西六区0东六区东十二区
西减时区差|,—"|东加时区差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
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1)降落到B地
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士时差+行程时间(m)。(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
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土时差。
三、确定日期范围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
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60°W0°120°E180°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TW向东至180。(如上
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
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
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
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
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
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四、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
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
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
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
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③变幅规
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极昼、极夜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四周出现极昼(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南极四周出现极昼(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
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
数愈多。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2.昼夜长短计算(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
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
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
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一昼长J
上午,_下午:
正午----------------1
12点前镰
一下半夜上半夜,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T日落时间=12+T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某地昼长=日落
时间一日出时间=(正午12点一日出时间)x2=(日落时间一正午12点)x2某地夜长=
(子夜24点一日落时间)x2=(日出时间一子夜0点)x2(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
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
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五、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
由赤道向南北两倜足成
③特别说明:
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正午太阳高度渐增正午太阳高度渐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正午太阳高度渐减正午太阳高度渐增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一纬度差
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
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到47。),赤
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
上为47。,极点上为23.5。。
④某一地点,太阳高度还有时间的变化,正午时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早上和傍
晚最小。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一般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
房屋一般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
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方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最小楼间距=前楼高度
xtanH/1(H为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
线与受热板成直角•倾角a+正午太阳高度角h=90。。
六、太阳视运动
1.太阳周日视运动
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阳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运行机道面均向北倾斜
观察点A在赤道上,则太阳
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平行
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
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
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
②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
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
③根据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当地纬度位置,来确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方向;或已知
不同节气某地纬度的正午太阳位置来确定图中方向。原理如下:
不同点观测正午太阳的位置
北回归线以
纬度北回归线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以南
北
正午看太夏至日在头顶上,其有时在北,有时在南,冬至日在头顶上,
一直在正南一直在正北
阳方向它一直在正南鼓大的太阳高度为90。其它一直在正北
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
时间春分II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
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
时刻,网(地方时)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6时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
日
出
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
时亥IJ(地方时)18时晚于18时,夏至日晚18时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
H
落
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
3.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①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
日影朝东。
②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③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七、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
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
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
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
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②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气候较晴天多、阴大气的削一:------
为干旱一雨天气少T弱作用弱-I大F日能丰慝
③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
性质几方面分析。
八、逆温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和成因
类型成因特点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快,离地面越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
辐射逆温
近,降温越快季最强
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2.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
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1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
污染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沙尘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暴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
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
航空
行更加安全
九、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一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
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一一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0
白天,山坡比同高夜晚,山坡比同高
度的山谷升温快,度的山谷降温快,
气流上升,气压低,气流下沉,气压高,
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冷空气沿山坡下滑,
形成谷风形成HL风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一一“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
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
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
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向市区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
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十、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fD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因素)
"c极地东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因素)
Ib西风带
广B副热带商气压带
(动力因素)
①低纬环流《a东北信风带
A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因素)
‘①低纬度环流圈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三圈环流,②中纬度环流圈
地转偏向力影响
③高纬度环流圈
注意:
①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
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
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性地高气压带
干冷极地气候
野副极施底々压带、
冷湿//盛行西风将二温带海洋性气候
暖湿副热带高气压带
更替热带沙漠气候
干热
里二热带雨林气候
湿热001赤道低气压带
蓬瓶热带草原气候
东南信风
干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
暖湿30°<、盛行西风/
地中海气候
冷湿副极地低气压带
干冷
90。极地高气压带
十一、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亚马孙.可流域、冈蟀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髭行
幅为带雨林气候南3谁10。之间全年高温多雨
可流域、印度皂西亚流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
南北,韦10。~南北赤面氏气压带和信风带交全年高温干:显季
热带草原五候樊理1用次陆北部和
回供之间言中蹄|J明显交言
南部
北港10。~北回归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哥陆热力住质差异W气压全年高温.旱、雨两
决带热带季风气候
线N间的大忠R岸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季分明,雨季隼中
南北回归在~南北撒哈拉地区、阿拉日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她带卜苴用左然30。之间日狄陆半岛、澳大利亚中西终年炎热干爆
控制
内音丽西岸哥
亚麻季砥年南北然25。~35。之我匡障岭一任可以南冬季低温少雨夏季
每陆热力住质差异
亚热风性湿润气候间日坎陆东岸地区网)温多
带南1健30。〜40。之副理带高气例和西风带冬季同和多雨夏季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间日状E的岸交融制炎热干燥
北港35。~55。之间我国华北、东北,日冬季寒;守燥,夏季
带季风气候海都力住质差异
的大口击东岸本,朝鲜半目高遇多雨
南山韦40。〜60。之亚欧大E盘口北美大陆
温带带大E击住气候终年受大陆气明制冬至夏执干旱少雨
间的大陆内部的内陆地区
南好40°〜60°之
温带后年I主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拄制全年温和湿润
间3吠|:$0岸
带针叶林气北钝50。~70。之间亚欧大E盘E匕美大陆冬长,4寒,夏短温
全年受极地气困主制
-++♦-
nj候的大陆的」郸暖,降水少
北翔极地附近0口亚欣大雨m匕美大陆萍后哥.太阳福^翡,受
苔原气候迩年寒冷.降水稀少
沿海的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团或冰洋气曲E制
塞E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帏室最高太密朝拮,
冰原气候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内陆受冰洋后团控制
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
北部)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一“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
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
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
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十二、气候的影响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温度带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
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性质:信风一一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一一寒冷干燥。
③季风环流:夏季风一一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冬季风一一从陆地吹向海洋,降
水少。
(3)海陆位置
①大陆东岸一风向和洋流类型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一风向和洋流类型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
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一大陆性和海洋性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地形地势
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
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
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
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暧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十三、东亚和南亚季风
名
成因分布风向性质
称
东冬:偏北,势力强劲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
亚海陆热力性质我国东部、朝鲜半
季差异岛、日本夏:东南,势力较弱来自太平洋,温暖湿润
风
南冬:东北,势力较弱来自亚欧大陆内部,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印度半岛、中南半
亚
差异、气压带岛、我国西南部分
季夏:西南,势力强劲来自印度洋,高湿高温
风带季节移动地区
风
十四、锋面与天气
天台变化
类型形成我国典型锋面天气图示和符号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暖气团被冷气解春季沙尘暴夏季:
天暄气温较天晴、气温较
冷气团主动向升,常出现云、雨、暴雨
冷锋高、气压5交低低、气国交高
暖气团^多动雪、搬喈天用a冬季:寒潮"77777777^777^
(暖气团控®J)(冷
象(冷锋控制)一场秋雨一场寒
天暄气温较多云和降雨天气发天暄气息较华南:春暖多晴,春
暖气团主动向
痛低气压较高前,多造卖高、气压较低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
冷气团移动
(冷气团控制)性降水)(暖图娜!1)(暖气团控制)暖
江淮准冷若团势均
在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六月份出现梅麻气
静止锋力敌
南下冷空气受在云贵高原东北网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冻雨天气冬半年出现
昆明准
到云贵高原的(被锋面控制)。在云贵高原西南网云南省):晴阴温暖(被在贵州易出现灾害性
静止锋
阻挡西南暖气团控制)——昆明'看城''的形成与此有关计——'冻雨’
冬半年出现
天山准南下一冷空气受在天山1强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国b®易出现灾害性
静止锋到天山的阻挡下,被天山阻挡)天气~••暴风
雪旧处
十五、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巴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L'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0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
低压还是高压,南、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智能系统课程设计
- 机器人仿真课程设计
- 未来法庭课程设计
- 木质长廊观景台施工方案
- 木栈道设施维护方案
- 2024年合同在国际商务中的法宝
- 2024年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合同
- 中小学环保教育管理制度
- 2024年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合同
- 2024年专项工程落水管安装委托合同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课件
- 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化测试实践、挑战与展望-复旦大学(董震)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 气管插管操作规范(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作文范文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试题库含答案
- 运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重庆市渝北区数据谷八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AI大模型场景探索及产业应用调研报告-前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