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_第1页
202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_第2页
202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_第3页
202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_第4页
2023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

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2^换算关系:1km

=1000m=103m1dm=

-1-2

0.lm=10mlcm=10m1mm=10^111111n10、1™=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

斜。(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5、换算关系:

lmin=60sl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7、误差:测量值

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

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那么、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

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防止的。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

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

误差的方法:(1)屡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

具(3)改良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假设

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

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方法把它等值平移到

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

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

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机械运动:在物理

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

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3、

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

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1)参照物是被假定

不动的物体(2)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

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S/t

S-—路程一-米m千米kmt——时间一一秒s小时hV-—速度--米

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S=Vtt=S/V4、单位换算:l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

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拟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

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我们说到某二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期陇速度。10、比拟匀速直线运动和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2)特点:在任

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

常变化的直线运动。(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

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

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

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

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得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

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庾音,物体二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一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

是丫=$/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

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

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O・ls以上(教室里听

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内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回声测距(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声音的上下跟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

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

体的远近有关。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

小。响度跟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人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人距发声体

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区分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本

身的材料和结构。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重要依据。

注意:・音调、/向度晨音色三皮豆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声包括人听见的声音和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次声等。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

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3、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

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4、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超声波具体应用

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5、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

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

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

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但凡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

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

擦声;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

健康;O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

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粉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

波根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超声波雷达(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同频率的另一音叉振动发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假设两个

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

丕可靠;

^AAA^A^/*AAA/X^AA/SAA/»/K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以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一20℃〃读作“零

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而蓑端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

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

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那么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或容

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外表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

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

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

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到达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到达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性度(C)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A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到达熔点48・,^<

(48℃),开始熔化;—7

(3)BC物体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24681b

不变;

(;)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段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到达凝固点(48℃),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

(10)FH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L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二定相同,、这与县体条件有关;…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河廨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意:蒸发的快慢与S)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

间的水比冬天干得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干得快);(b)跟液体外表积的大小有关,

外表积越大,蒸发越快1晾衣服时要把衣服摊开晾,为了地上的积水快点干,

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外表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

快(晾衣服要晾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外表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注:但)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

的条件:脑度虱底赫远妻孤磋破感

沸腾而蒸发的区别疝联系:

⑹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⑹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外表

1111

•^^Z^Z\Z^ZW»/\>%Z'>"«Z\^Z>^Z\Z\^Z>Z»Z^ZS/\ZS/>^ZX^«Z\Z\?%Z%ZXZV\Z^^Z>\^Z>^/\^«W"\Z"«ZXZSZ\Z^?%Z>^\Z«>Z\Z\^\Z\^1^SZ\^^\Z%^Z^^»Z'S^\/^^«Z>rfV>^Z\ZSZ\ZSZXZVSZVS/W\Z\Z\ZSZ\ZSZ>ZS^XZSZ%Z>^Z^^»Z^Z^"-

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

涂酒精降温.

、(5)条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

化气;

5、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

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景;樟脑球变小;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

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外表)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

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

熔化成雨,小水滴再遇0℃以下的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5、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

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八、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

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是放热过

程。即当物质按照固、液、气的顺序,由固态向气态转变时会从外界吸收热量;

由气态向固态转变时,会向外界放出热量。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

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

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

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

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

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

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Xl(r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c/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c/3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29.46X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考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

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故100米赛跑,计时员应该看

发令枪冒烟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外表时,有一局部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

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

面内;反射光线、入第*届芬后法窃而砾反翳鬲馨宇入翳扁。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

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0角,入射角i为90°—0,反射角r为90°—0)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

变化而变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壬入射角,丕展说施2sti等壬反射羸>,镜

面旋转0,反射光旋转20)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

。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

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

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

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血而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

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

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

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羸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底和物上下相同,

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

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

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似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

(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

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

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

就悬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去)。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

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丕悬由实际光线会聚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一要求能用晋.面镣成像的规

建工像黑物羡王镜面对和J®里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二物点发出的光绫经反射

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壬像点)作比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外表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外表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

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的灯碗)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规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

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空气中的角比其他介质中

的角大。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舟,总戛空气中的角关;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

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

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

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蕨璃看钢笔,笔杆好似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

好似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在岸上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

延长线的交点)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

色光,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

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

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

太阳光谱;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

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十二、简单的光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

⑴常见的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日食和月食

等;

⑵我们能够看见不能发光的物体大都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到我们眼里

的缘故,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面倒影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⑶光的折射现象主要有:池水变浅、筷子变折、有经验的渔民捕鱼时插鱼

的下方及海市蜃楼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局部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识别)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

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根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0〃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

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薄,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

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

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蔡麟光线(要求会画):一f

1、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不改

变传播方向。

2、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

聚于凸透镜另一侧焦点处;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V

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

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T一

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_Fj二。

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

主光轴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

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

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

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得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

镜,否那么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大

于二倍焦距(u>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位于透镜的两侧。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

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

10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f<u<2f),

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位于透镜的两侧。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

小于一倍焦距(0<u<f),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

注:要让物体成的虚像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考前须知:“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二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3漉像同侧正心实像异侧倒工物远实像小2

虚大二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九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

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港像不能荏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曲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3,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凹透镜始终晟缩小、.正立的虚像热

4、力透镜标修、实修而务加点是一倍焦施赢入而缩示而实标的分界

点是二倍焦距。

5、物与是像间距离:当u=v=2f时,物、像间距离最小,为4f

6、物、像和透镜的相互位置:假设保持透镜不动,像和物总是向同一方向

移动。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

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

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反光镜(凹面镜)、载物台、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

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物镜的焦距比拟短,目镜的焦距比拟长。

显微镜的物镜起投影仪的作用,目镜起放大镜的作用。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

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物镜的焦距比拟长,目镜的焦距比拟短。望远镜

的物镜起照相机的作用,目镜起放大镜的作用。

注: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的焦距比拟短,目镜的焦距比拟长。载物台下有一个凹面镜

作为反光镜,是为了会聚光线,照亮载物台上的物体。照亮载物台上的物体在

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之内(f<u<2f),使物体第一次经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

像,且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0<u<f),又第二次经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经过两次放大,提高了放大倍数,这样就使得原来看不清楚的物体能够看清楚

To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lkg=103glmg=10-3g=10-€kgl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

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托盘挂在横梁上)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D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

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1)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2)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

保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破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

衡。3)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祛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称

物体,先值让,,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祛码用镶子,移.动游码乎上下?.)

G)秘面天乖的署前须知:1)薪麻扬高能M过天节而羸天麻量.(即测量

范围)。2)用镜子加减祛码,不能用手接触祛码,不能弄湿、弄脏祛码。3)潮湿

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P

1、物理意义:

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

质的物理量.

2、定义: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密度。大小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3、公式:P=m/v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1。3千克/米3或ixi03kg/m±Lg/cin31L

=ldm3=l0-3m3;lml=lcm3=l0-3L=10-6m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L0X103kg/m3,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X

10阡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值一般相同,不同的

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跟质量、体积、形状、

位置无关.

8^应用:(1)据m=Pv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拟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m/P求物体的体积。

9、密度与温度。密度作为物质的一种特性,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

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拟小。

四、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器材:天平、祛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3

B、把烧杯中的一局部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

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P=m/V求出盐水的密度。=(mi—叱)/V

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

器材:天平、硅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D、用公式P=m/V求出石块的密度P=m/(丫2一匕)

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

器材有:小天平、祛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也可以用大头针)

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B、在量筒中参加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

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

积为V2

D、被测石蜡的密度P=m/(丫2一%)

测量牛奶的密度器材:天平、空瓶、水、牛奶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5

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皿

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uh

D.用公式P=m/V求出

牛奶的密度P=(m2—mo)P水/(mi-mJ

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

①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拟,相

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②用材料的密度X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

拟,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③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

拟,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五、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

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游码忘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

物体称量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祛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

天平后,所用的硅码有破损

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祛码生锈了。2、调节

好天平后,所用的法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

六、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

膨胀(BP:热胀冷缩,水在4c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

鉴别物质。

附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点〔必熟〕

1、实验要求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

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便它布施中心与烛焰中心天薮茬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时不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途径有哪些?请你

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途径有:①查阅说明书或铭牌;②询问老师;③通过实验测量。

方法有:①平行光聚焦法: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

张纸,调节透镜到纸面的距离,直至纸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

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或让光具座支成与太阳平行,将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且固定光屏,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

最亮为止,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②二倍焦距法(物象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燃烧的蜡烛、凸透镜、

光屏,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

与烛焰等大小的像为止,那么物距或像距

的一半即焦距(f=u/2=v/2h

③焦点不成像法(观察虚象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凸透镜光屏,将一

较大的字贴在光屏上,通过凸透镜看光屏上贴的字,当出现该字正立放大的虚

象后,逐渐加大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

直到该字的虚像正好消失为止,测出光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

3、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和蜡烛,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

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①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②蜡烛放在焦点上,③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

④光具座的长度小于凸透镜4倍焦距;

4、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你认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屏三者中心丕在同二水壬前度上;

为了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应把蜡烛向上调,或将凸透镜向工移动,或将光屏往上/周;假设在实验中发现

光屏上所成的像偏左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上〜向左调

烛焰的位置。实验过程由于蜡烛的燃烧而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方移

动。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JL移动。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

他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假设遮住凸透镜的卜半局部,那么烛焰在光屏上

仍然能成完整的面。

6、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

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

一点(图17)。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这里要由而

光或很远的灯光的目的是获得平行光。测得凸透镜到图17

焦点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采用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

发光物体,又用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这样做得好处是便于比拟像与

物的大小。

附常见的作图题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

方: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

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

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

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

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

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

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中:(4)测力时,要使

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体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地理位置有关。公式:G=mg[G——重力一牛顿(N);m—质

量_千克(kg)]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是很

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o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

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那么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

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着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

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外表运动的距

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

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考前须知】

木板表面

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

的速度相同°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一一在实验的根

底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

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根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小可

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

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不是力,“惯性力〃、“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说法是错误

Wo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发动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

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平安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

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根本步骤:

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局部)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

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局部)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

二、力的合成:

1、方向相同时,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方向不相同时,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三、二力平衡

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岸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

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处于铮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壬衡

状态。

3、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

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5、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设计】在一个光滑的桌面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两端分别用细线拴住,通过定滑轮与

等质量的祛码连接,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把小车转一个角度,过一会儿,松开手,观察

小车的运动状态。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在同一条直线上。

【考前须知】

①实验要在光滑的桌面上进行,目的是使实验更加准确、可靠(排除摩擦带来的影响)。

②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拟: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是相同性质的力。

7、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受平衡力

方上宁力)运动状态

匀速运动J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运动快慢改变,、-办件天必立

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秋态改变力是应芟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假设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

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假设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

是一对平衡力。

9、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那么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等。

10、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那么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那么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产生的条件: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

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测量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

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