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探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探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探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探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探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研究摘要保险风险证券化是指保险资产证券化处理技术,即在多重合作下,对保险风险进行分摊的体系方法,。当前形势下,我国的保险行业正在朝着这一模式转型发展。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保险行业正在朝着国际化迈进,实现了与国际保险行业的趋同。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它的未来发展状况也是保险业以及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作出概括总结,比如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界定、分类和特征,对保险风险证券化做出一个宏观的概念。然后引出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由此分析其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比如保险风险证券化首先在哪个国家发展以及在什么契机之下得以迅速普及。接着分析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会带来哪些积极因素。但是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尚未成熟,在当前形势下,仍有很多制约因素。由此分析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以及我国的社会机制对其发展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最后预估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在这个前提下,给出建议。关键词:保险风险;证券化;巨灾风险目录TOC\o"1-2"\h\z\u2025815598引言 11869一、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概念和特征 17893(一)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界定和分类 17807(二)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特征 23630二、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背景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 228368(一)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22766(二)保险风险证券化在国际上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322102三、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作用 418853(一)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44270(二)保险风险证券化对我国发展的积极因素 512452四、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510688(一)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障碍 519169(二)我国各种社会机制对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715318五、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816094(一)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831550(二)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建议 824614结论 1025605参考文献 11引言随着近年来巨灾风险给各国造成的损失经济损失越来越重,作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保险风险证券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巨灾发生频率高,保险和资本市场庞大,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有着很大的优势。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概念和特征(一)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界定和分类1.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界定。证券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一个方面是随着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虚拟化应运而生,证券化就是其主要产物。社会资源不再以单一的传统模式存在,这就表现在证券形式所代表的财富模式逐渐存在于人们的主要生活,财产和投资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单一传统。第二个方面是为了实现分散风险、扩大资本收益的资本目的,证券化对资本进行重新组合,提高了资本的流通性。30年前,一篇关于保险衍生品的文章最早提出了“保险风险证券化”这一概念。二十世纪末,保险行业遭受到巨大灾害风险的重创。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从而使得保险公司陷入巨大财务危机。在巨灾风险频发的时期,世界保险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险行业从困境中走出,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合作研发新的金融工具,保险风险证券化这一新的模式由此而生,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下,资本市场对保险风险进行分摊,将保险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的技术即保险风险证券化。其目的是避免各方利益受损,实现更好的风险调控,在一定程度内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对于保险企业来说,保险风险证券化巧妙地将保险风险转移到更广泛的资本市场当中,从而拓展促进了更加广泛新兴的金融市场。巧借金融工具,将保险风险与金融工具结合,从而达到风险转移的目标,这是近年来风险嫁接的典型方式。例如巨灾债券、可流通可交易的巨灾期权以及巨灾期货等。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分类。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主要在国际市场,从以往的经验和业务模式来看,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货和巨灾互换。巨灾债券又称天灾债券,巨灾债券发展早,基础性强,涉及范围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种类。1996年12月圣保罗再保险发行了全球首支巨灾债券。巨灾债券的运行模式可以归结为:保险公司得到投资者贷放的资金,由此获得利息和最后返还本金的权利。1992年芝加哥证券交易所率先发行了巨灾再保险期货。期货与保险的结合,得益于期货产品的价格给予保险事务部提供的“损失率指数”。“损失率指数”是指三个月之内,所有的巨灾损失比一个事先固定的保费值。在固定的时期之内,巨灾的损失和期货合同的价格成正比。巨灾期货的出现,缓解了巨灾风险过大使得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陷入危机的不确定性。1992年在CBOT交易大会上,以一年或者一季为一个合同期的巨灾保险期权首次参加交易。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购买期权缴纳相关费用,其实质是获得了一个在未来是否选择交易的权利。巨灾期权主要包括巨灾看涨期权和巨灾看跌期权两种。巨灾互换是指当事人通过将事先确定不变的付款与浮动的不确定的付款互相交换,后者的价值与投保事件的发生相关联。巨灾互换便捷通行性高,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同一公司内的所有风险标的不能同时互换,否则,他们将在高风险标的投机,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特征前文说到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主要类别,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特征主要是根据其类别来划分。巨灾债券的特点。巨灾债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巨灾债券的发行成本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发行之前主场主体要了解巨灾风险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复杂,计算量专业难度高,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目前国际上能够完成相关业务的机构较少。而且巨灾债券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的手续费很高。二是巨灾债券的流动性相较于普通债权较低,不易转让巨灾期权的特点。相较于上文中提到的巨灾债券的特点,巨灾期权的发行成本低,花费少。虽然花费较低,但是在实际的业务模式当中,由于单一期权的发行风险和损失期望对于卖方没有要求,这就需要组合投资来控制风险,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期权进行组合调控风险,因此成本也会上升。巨灾期货的特点。由于巨灾期货上市不久就停止发售,最终失败,所以本文就不多赘述。巨灾互换的特点。在同是一个国家的前提条件之下,保险人可以在不同的地区之内交换不同类型的保险单,这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之内排列一个风险分散的资产组合,因此巨灾互换的规避风险的作用是最大的。二、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背景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一)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生背景和发展1.经济思潮的变迁。随着经济思想的发展和各个派别之间的争论,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成为了两大主要争议的经济学主要思想。在西方学界备受争议人们对这两大经济思潮的争议从未停止。它们交替主导着西方经济学界,对金融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建国之初,自由主义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自由被写在了宪法的第一条优先于所有法律内容。经济自由主义逐步在欧美国家盛行并且延续至今。在这种思想的大环境之中,金融自由化逐渐成为人们所倡导的流行趋势。由此,在经济自由主义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的七八十年代中,产生了证券化的雏形。这说明了证券化的发展在经济思潮的变迁之中应运而生,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相应的理论背景,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2.商品经济的发展。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商品经济迅速扩张,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中的金融保险关系和交换关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参与度越来越高并且日益复杂。这成为了需求刺激保险风险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金融化取代经济货币化成为发展主流之后,金融保险需求日益上涨,这无疑是金融产业和保险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供给方面看,有利于保险风险证券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二战结束之后经济复苏的需求使得西方商品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保险业走进大众的视线,成为当时金融市场投资的主流。因此,第三方机构的资产短时间之内迅速膨胀,刺激了保险创新的规模报酬机制。(2)在分业经营制度的环境之中,各大保险机构为了资本扩张和利润需求推出多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吸引资本累积,这导致了保险市场上不同的地区之间和业务板块分割的相对竞争垄断的局面。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创新供给,激励保险公司之间展开业务创新的竞赛争取市场份额。市场主体利益驱动。虽然保险风险证券化始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创新,但是归根结底这是经济市场在完善自身发展和取得更高利润的结果。从发起人的角度来看,第一,资本市场作为中介连接一个重组的资金储备库,保险公司从中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这样就能够承担更多的其原本无法承担的风险。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扩大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和项目储备,而且还可以增强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在突发情况发生时,有稳定的资金链。第二,为了防范巨大灾难给保险公司带来的财务危机,根据不同的管理经营内容和方式,保险公司可以选择自身适合的业务和调整风险模式的结构。第三,作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之一,中间业务收入一直是保险公司最为关注的业务板块之一。为了改善资产负债表结构,保险公司可以开展证券化业务,在资本市场扩展资金链,规避风险,调整结构模式。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大众的投资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根据个人不同的选择呢,投资者可以投资不同的产品,进行组合分析,以此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从监管层角度来看,巨灾风险一开始存在于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风险压力增大,破产可能性与日俱增,阻碍了保险产业的退步。但是保险风险证券化把风险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当中,这很好地解决了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危机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其风险信用的提高,提升了在大众中的口碑,促进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保险风险证券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维护了国家保险体系的稳健和保险市场的繁荣稳定。金融衍生市场技术支持。二十一世纪伊始,金融工具的创新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市场蓬勃繁荣,市场需求急剧增长,这一有利条件为保险风险证券化提供了具体形式和实施方案。(二)保险风险证券化在国际上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在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与保险一体化的趋势之下,保险证券化把风险转移到金融市场的方式是其重要体现。二十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3亿美元的灾难财产实现了证券化模式的转型。以下分别是美国和欧洲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状况和监管体制介绍。美国。与同时期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国家相比,美国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产业最为优越。美国东西部海岸巨大灾害频发,主要是暴风雪和地震,给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短时期内保险需求迅速增加。现阶段美国保险风险证券化在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已经从保险层面发展到了再保险业务上。芝加哥期权交易在1992年首次发行了巨灾期权,同时很多保险衍生性商品在市场上出现。同时,美国制定了各种法令来确保保险风险证券化业务的实施。例如,美国NAIC(全称美国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InsuranceCommissioners)采取了一项名为“保障小型公司模范法案”(ProtectedCellCompanyModelAct)的法令来促进美国保险证券化的发展。在三年时间之内,六个州颁布并且实施了这条法令,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促进了保险风险化的发展。随后,NAIC为了给保险公司创立提供基础,又采取了“特殊目的再保险载体模范法案”(SpecialPurposeReinsuranceVehicleModelAct)。NAIC不仅从颁布法案方面来确保保险证券化的发展,还从税收环境等方面保障。欧洲。相比较其他欧洲国家,英国的保险证券化相对发达。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国家起先并没有将保险产业和证券市场相联系起来。转折发生在1999年,几场的欧洲大风给了法国、德国和瑞士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总金额达180亿美元,其中保险索赔金额接近90亿美元,再保险损失总共超过了52亿美元。在这场大灾难之后,政府和市场才意识到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优点。因此,2000、2001及2002年欧洲发行了对暴风保险的几种巨灾债券(CAT,即catastrophebonds)。但是,目前欧洲并没有形成对于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监管体系的模式。日本。从1984年开始,保险风险证券化已经作为一种能被日本社会所接受的金融创新工具被使用。因为板块运动和气候灾害频发,保险行业再保险成本上升,融资需求增长,加剧了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日本的推广和发展。1997年,日本政府首次通过保险风险证券化开展巨灾风险管理的规划活动,当前日本实施的主要保险模式是私人机构和政府共同承担保险风险,由于加入了私人机构的运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不能作为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而是以一种辅助手段实行。1997年,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发行了巨灾债券,该证券的风险报酬由两家不同的公司共同承销。同时,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还邀请两家国际知名评级机构Moody和Duff&Phelps为该债券进行评级,随后在纽约、芝加哥、伦敦等地上市并且取得成功。三、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作用(一)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气候相差甚远,而且我国气候灾害频发,并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巨灾类型。例如每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到洪涝灾害,冬季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常年遭受暴风雪灾害,无论是哪一种巨灾风险,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我国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迫在眉睫。从20世纪末开始,国际资本市场就开始将巨灾债券应用到实践当中来应对突发的巨灾风险并且取得成功,由此巨灾债券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使用。相较于国际资本市场,我国对于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研究和普及起步较晚,实践经验少。这其中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保险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不够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有待完善。在2008年的南方大雪灾中,保险公司的赔付比率仅仅占整个经济损失的3.63%,汶川大地震的赔付比率更低,仅仅为0.12%。但在一些发达国家,保险的赔付比率会接近40%,一些欧洲国家甚至接近80%。与国际案例相比,我国保险产业在巨灾风险面前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最近数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保险产业资本化的需求呼声越高,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保险风险证券化。2015年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在美国金融市场成功发行了一支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这是我国大陆地区首支巨灾债券,这标志着中国迈出了创新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历史性的一步。虽然比我国台湾地区于2003年8月在美国发行的巨灾债券晚了十余年,但是这是一次有效的实践和重大的飞跃。虽然国际经验足以支撑我国在实践中运用保险风险证券化这一创新金融工具,但必须看到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保险风险证券化仍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起步也不过短短的三十年。因此不仅仅是中国在实际运用当中会遇到诸多困难阻碍,其他发达国家面对它也是一项艰难且复杂的工程。保险风险证券化对我国发展的积极因素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保险作为规避风险的有利手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却微乎其微。保险风险证券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财产安全保障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新方法。将巨大灾害的风险从传统单一的保险市场转移到投资广泛资金产业庞大的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解决我国保险市场承担巨灾风险经济压力大,融资难,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有助于保险市场发展,加快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交流合作,拓宽其投资融资渠道。其次,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结合的产物,其发展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障碍上文提到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诸多积极作用,但应当承认的是,在我国现行环境条件下仍有诸多障碍。国内保险业与金融市场结合水平与国际化仍有较大差距。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技术障碍。目前,在保险风险证券化中发展最成熟的就是巨灾风险,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任意一种巨灾风险都可以成功进入资本市场,与证券化相结合并完成转型。从社会实际的角度出发,风险减损措施应当根据具体的巨大灾害的性质来确定,不同的灾难之间略有不同。例如,对于发生频率高的巨灾风险只能依靠强大的国家宏观经济措施和社会资产的救助来解决。因此,可以推出,发生频率低的巨灾风险事件更加适用于保险风险证券化。另外,国内巨灾风险证券化起步晚并且缺乏相关数据资料,因此对于预测某一场巨灾的损失和概率来说成为了根本性的困难。由于综合性的投保方式,即使前述条件都一一具备,巨灾风险的赔偿价格也无法从保费中直接计算金额拨出,其中手续过程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之下,巨灾风险的价格难以预估,因此无法确定拟发行的债券的金额和利率,这成为了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业务独立问题以及缺乏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在实践中根据利益需求,再保人会同时管理多个风险证券化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独立解决和计算后期利润和损失等相关权益,但是现如今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缺乏对这种情况的相关规定,所以这个问题在保险业务实际操作中就会变得模棱两可。如果某一项巨灾损失发生的同时,保险机构由于制度规定的缺失,可能无法经营其他项目。这就导致机构经济损失,随即愿意承接巨灾风险证券化业务项目的机构变少。另外,国际保险业的标准统一,中立、规范是国际保险市场的核心,但是我国保险业明显不符合这一要求。我国保险市场的运行模式和工作过程缺乏开放透明、公正公开、统一对待的评估准则。目前“混业经营”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行业管理松弛、数据失真、评级活动缺乏客观性等因素也严重威胁着投资人的合法性权益。因此,业务独立以及缺乏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是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环境障碍。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引进金融工具,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难免有些“水土不服”,在现实大环境之下,它所遇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内保险证券化市场相较于国际市场起步晚,国内一些行业观念和想法难免跟不上国际环境发展的脚步。从宏观方面来看,由于分业经营的模式依然存在,证券、银行、和保险三者之间独立存在,各自经营,这就导致了金融管理层面的混乱。实现保险证券化的基础是要求保险市场融入到资本市场之中去,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链规避风险,获取更多的资本来维持经营。但是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行业大环境还不符合这个要求。从微观方面来看,巨灾风险相较于普通灾害来说发生的次数较低,这是有些投保人认知程度达不到的。在一般条件下,相比较于从资本市场解决问题,人们心里更依赖政府寻求帮助,他们认为相比于风险不确定的资本市场,国家会更加可靠。例如一些国企就容易忽略此类问题。从风险偏好角度来看,投资者更倾向于风险低的债券品种,多元化的投资理念在我国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巨灾债券的需求量就会受到市场的约束。其次,缺乏证券化的操作经验。证券化是近些年国际的创新型金融工具新领域,尽管我国已经有发行的巨灾证券,但是从真正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还需结合国际经验创新出中国模式。最后,协调监管问题。证券和保险两个行业的相互合作是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中心思想,两个行业领域的涉及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协调监管。在确保证券化市场发展完善的基础之上,对两个领域进行有效到位的管理,还要防止监督者的互相推诿包庇和越权行为。而且就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前提是要成立一个中介机构,即特殊目的机构(SPV),对于发展不成熟,制度不完善的大环境SPV更为重要。但是前文提到在我国保险业的分业监管机制之下,银监会监管银行,保监会监管保险公司,证监会监管证券公司,如果设立SPV就要包含至少两个主体的监管机制,这将导致监管主体不明确,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效率低下。保险证券流动性问题。流动性是大众投资哪一类证券关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流动性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保险风险转型为证券化,第三方的购买者可以投资相关证券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优化个人的投资组合,调整资产资源的投资模式。但是,某一类证券吸引市场进行投资的前提之一就是该证券有良好的流通性,否则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会减少。但是现如今,我国市场对保险风险证券化还没有相关的完全流通渠道。我国各种社会机制对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确保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有序发展推进,就必须建立一个规范健全的制度基础,这也是证券市场交易结构模式的严谨性和市场主体之间确立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必然要求。其中制度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法律制度对保险风险证券化规定相当笼统。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巨灾风险已经有相关规定,但是现有的法律仍不足以支持重大灾害风险类的保险发展。巨灾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且相关法律条文十分笼统,缺少细节性。《保险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的计算方法和巨灾风险安排计划,应当根据经验监督管理机构核准”这项法律条文说明了,参与巨灾证券买卖的市场主体人必须要以获得保监会的支持为前提才可以开展相关业务。第二,《保险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贰亿元,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在一般情况下,在运行环节中设立再保人只会起到中介的作用,这是因为再保人的“廉价性”,这样成本就会减少。按照《保险法》上述规定,再保人在保险证券化过程中不再充当一个“廉价”的媒介角色,而是必须是一个拥有“相当实力”的正式的专业的且有一定融资资金的再保险机构,这种状况大大增加了保险证券化运作的成本。第三,《证券法》第十一条规定:“发行公司债券,必须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审批。”在证券化的操作机制当中,巨灾保险风险的转移是借助金融工具巨灾债券来完成的,利用资本市场庞大的资金链来减少损失是一项可行的办法。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内缺少关于保险公司发行债券的规定,保险公司并不能作为可以发行债券的主体。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作出商讨,首先可以在政策上给予鼓励支持。第四,税收制度问题。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核心要义是保险人或者再保险人和特设再保险人从保险市场将风险转换成证券的形式,在金融市场将该证券转卖给投资者。对于保险人和特设再保人来说是一种表外业务,属于收益部分,所以就应该对这一部分收益征税。就现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的规定分析,保险公司需要将自身的收入部分缴纳企业营业税,收益的部分则要计算进年终利润之后缴纳所得税。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不公平税赋现象的出现。总的来说,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建设必不可少,并且是根本性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相关规定远远没有跟上国际社会的发展步伐。另外,我国《保险法》中对于巨灾保险的相关规定和实施原则都是由下位法制订的,低位阶的法律导致了我国巨灾保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确定共同遵守的标准。相关法律制度的却是直接限制了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虽然很多的政策性文件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提出了要求,但是从性质上看,只是号召和指导方针。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建议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地震灾害和水灾灾害是我国主要的两大巨灾风险,灾害一旦发生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普通保险的保险额对于巨灾风险的损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这说明了我国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任何保险公司都难以承受巨灾保险上千亿的巨额保费单,传统的方法在巨灾风险发生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都微乎其微,只能寻求资本市场的帮助。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逐步向成熟完善的道路迈进,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者,千亿的保险也能够资本市场化解。虽然在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经验不足,但是我国资本市场有着丰富的资产证券化的经验。2014年7月9日我国的第一家巨灾保险试点项目成功在深圳启动,同年8月,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地处地震多发地的遇难楚雄州成为我国第二家巨灾保险试点且运行良好,这对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建议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们对于金融业内的投资需求不断上升,大众的投资组合不断优化升级,不再是单一的储蓄和购买不动产。人们对投资的需求增加和国民财富不断的积累给我国保险证券化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仍存在着上文中提到的的诸多客观障碍,因此在探索自身道路的同时,我国还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中国的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道路。下面从这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发展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险风险证券化涉及多个领域,交易过程复杂过程繁琐冗长,现有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能完全适用其发展。我国学者和立法界应该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废除已经落后不适用现有经济发展的法律。健全法律法规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了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成败。当前我国还有很多法律问题需要解决。完善监管制度。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产物,这表明了它会涉及到多个领域部门的监管。因此,在确保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引导保险产业和资本市场结合资金的有效利用,还要注重对行业发展的跨领域监管合作。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打破壁垒,协调监管,同时还要注重保险监管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逐步提高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监管的效率。设立巨灾损失评估机构。设立巨灾损失评估机构是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然要求。完善保险风险证券化,就需要专业的机构团队来编算相关巨灾损失指数,以巨灾造成的损失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构建风险评估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于美国pcs成熟专业的巨灾损失机构,在专业方面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不能编算准确的巨灾损失指数来反映保险业的经济赔付情况和大概的赔保额。另外,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大,地理地形各不相同,巨灾种类繁多,统一的巨灾风险指数无法适应我国国情,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巨灾风险指数完善相关税收制度。保险风险证券化所涉及的保额巨大,因此解决保险风险证券化过程中的会计税务问题是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保险风险证券化中涉及到的会计和税收问题的相关制度还比较落后,没有为保险风险证券化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国家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简历健全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所涉及到的会计税收制度,为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健全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紧跟国际市场的脚步,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相比较,我国交易品种和发展规模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行效率低。良好的市场环境,健全的市场机制是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前提条件。资本市场的开放水平、灵敏度反应、自由氛围和规范程度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专业机构对保险风险定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加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合作经验少,二者互助发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仅在技术水平要求低,办理手续简便的领域实现了简单的合作。因此,如何鼓励加强二者在高层次高质量合作发展是巨灾保险风险成功转型证券市场的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不仅需要加强现阶段金融市场面向大众的信息透明度,还要通过设立中介机构来加强与其他行业和投资者市场的沟通交流协作,促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协同协作。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前文表述了我国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存在的技术障碍,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具有权威性、在国际社会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当前,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少,地域分布不平衡,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独立地对债券评级工作无法完成,可以考虑先和国外知名中介机构合作,聘请国际专业人士以促进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构建巨灾风险模型。构建巨灾风险模型是解决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技术障碍的关键因素。巨灾风险模型能够为保险公司相关专业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学界应该加强对我国巨灾风险相关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根据不同地点的不同风险种类,以及现行条件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关情况和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的条例,通过专业的机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模型。推动金融工程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对我国来说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大量技术难题。这说明了我国缺少专业的人才。因此,大力发展对金融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国内外学术界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我国金融业起步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慢,这也是我国金融尖端技术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应该通过高校的专业教育,提供专项教育资金,扩大海内外高校之间的专业交流渠道,举办交流会来提升我国的人才市场的质量。结论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全球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金融创新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保险证券户发展成熟并非一朝一夕之间,我们国家还需改进很多方面和花费一定的成本来研究。无论是对学界业界还是投资者来说,发展保险风险证券都是一项新的挑战。目前我国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