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第页八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问点文言文学问点是比较冗杂的,但只要我们生疏课文内容,〔故事〕内容,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会学好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八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问点,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八班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问点
?与朱元思书?
一、通假字
1.转:通“啭〞,鸟叫声。(蝉那么千转不穷。)
2.反:通“返〞。(窥谷忘反。)
二、古今异义
1.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2.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猛浪假设奔。)
今义:奔跑,飞奔。
三、一词多义
1.绝: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
(2)猿那么百叫无绝(消逝,断,停,)
2.上:
(1)负势竞上(向上)
(2)横柯上蔽(在上边)
四、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假设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相互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安静)
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五、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逝,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假设奔马。
3.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翻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竭力攀高的人就安静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稀疏的枝条相互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阅读理解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流露出对功名的鄙弃,表达了宠爱奇怪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风光?
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6.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漂移,任意东西。
7.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答:望峰、窥谷。
?五柳先生传?
一、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
今义:指领悟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义:旧交,旧友
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造饮辄尽
古义:到,往
今义:制造
4.或置酒而招之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5.赞曰:黔(qin)娄之妻有言
古义: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夸奖,夸赞
二、一词多义
1.以:
(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
(2)以此自终(凭借或连词,不翻译)
2.之:
(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3.言:
(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
(1)晏如也(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像)
5.许: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量、左右)
6.其:
(1)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三、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伴侣。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欢快。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四、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他)宠爱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悟的时候,就欢快得连饭也忘了吃。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欢快。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平稳自假设!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五、理解内容
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喝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写文章,刻画了一个得意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4.“不求甚解〞一词按如今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由于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1)交代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交代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简要〔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是一个闲静少言、率真旷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闲适自适的隐士形象。
7.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确定的。可另一方面他躲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冲突的思想是消极的。
?马说?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二、一词多义
1.之:
(1)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2)马之千里者(构造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2.食:
(1)食不饱(吃)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3.策:
(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4.能:
(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2)虽有千里之能。(力气)
5.其:
(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2)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莫非)
(3)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想语气,或许,生怕)
三、词语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四、翻译
1.故虽知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贵重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要依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事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缺乏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莫非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凄惨患病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缘由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缘由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文章通过奇异地比方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方义。
答: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9.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承受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对食马者的挖苦、批判、不满。
10.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
答:由于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事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一般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缘由。
11.本文提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怎样的政治主见?
答:提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期望统治者擅长觉察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呈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2.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患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自己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答: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确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靠关系。假设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贮存学问能量,查找时机,制造时机,为社会做奉献。
14.原来应领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答:赞同。由于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觉察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1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养,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要有足够的学问贮存,要有乐观向上的看法,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也要拥有坚韧的意志并情愿在这里工作。
16.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送东阳马生序?
一、古今异义
1.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这,些
今义:常用作推断词
2.致
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得到,文中指买到
今义:到达,实现
3.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4.走
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5.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6.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7.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8.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赠送
今义:遗失
9.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假
二、一词多义
1.至:
(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2)至舍(动词,到达)
2.从:
(1)无从(从何处,这里指方法)
(2)从乡之先达(向)
三、词类的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作动腰间挂着)
2.日再食(“日〞名作状每天)(“食〞名作动给吃)
3.无鲜肥味道这享(原意为新颖、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五、常考虚词
1.以
(1)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
(2)以中有足乐者(由于)
(3)以是(由于)人多以(把,拿)书假余
(3)以衾拥覆(用)
(4)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
(5)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
2.之
(1)录毕,走送之(代词,书)
(2)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
(3)无鲜肥味道之享(助词,的)
(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
(5)当余之从师也(构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而
(1)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折连词,但是、却)
(2)久而乃和(承接连词)
六、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方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籍的人家借,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商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刮着猛烈的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
翻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美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宝珠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浑身荣耀照射,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因此,人家多情愿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翻译:我站着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翻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温存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翻译:毫无艳羡他们,由于心中有足以欢快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翻译:(原来是)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辛或许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又担忧没有大师名人交往,(因此)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七、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
1.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答复)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目的:鼓舞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比照,更为突出求学条件之艰辛,表达他不慕虚荣、不畏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3.归纳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4.你觉得“先达〞对同学“未尝稍降辞色〞的看法可取吗?为什么?
答案一:不行取。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公正关系,老师应当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同学公正沟通,相互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
答案二: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敬重同学,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敬重,由于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养的同学。同时,尊师长是传统美德。
5.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敬重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虽然我们如今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因此应当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认真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答: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加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正勤学
勤学成语: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
勤学的名人名言:
(1)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聪慧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小石潭记?
一、一词多义
1.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不行久居(可以,能够)
2.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3.清: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亮)
(2)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冷清)
4.差:
(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
(2)其岸势犬牙差互(穿插,动词)
5.以:
(1)以其境过清(由于)
(2)卷石底以出(表示“以〞前面的成分是后
(3)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
6.乐:
(1)心乐之(以为乐)
(2)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玩耍)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做状语
1.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爬行)
2.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4.皆假设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二)使动用法
1.鸣:使发出声音如鸣佩环
2.凄:使感到凄凉凄神寒骨。
3.寒:使感到寒冷凄神寒骨。
三、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挂在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动听的声音,(我的)心里欢快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拓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观看一个小潭,潭水特殊凉快。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样子像犬牙那样穿插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围着,安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令人感到哀痛。
8.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由于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行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四、阅读理解
1.文章是按什么挨次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本文是按巡游的先后挨次来写景抒情的,具体:觉察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在孤独境况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3.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承受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其次段写潭水和游鱼,那么变换为定点特写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比方辞格,摹样子貌,形象逼真。
4.其次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澄。侧面描写。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5.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将溪身比方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方成蛇,这是流淌的。这里用了两个比方,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精确 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到底是临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哀痛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独哀痛(孤独境况中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是全文提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在孤独境况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依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那么简介。
答:例如: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绕,环境格外秀丽 ,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处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秀丽 〔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出名遐迩。
?岳阳楼记?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属予〔作文〕(“属〞通“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
1.越明年(古义:其次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3.属予作文(古义:写一篇文章今义:同学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4.去国怀乡(古义:离开国都今义:前往国家)
5.宠辱偕忘(古义:荣耀今义:偏爱)
6.进亦忧,退亦忧(古义:入朝为官隐居乡野今义:向前移动向后移动)
7.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8.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9.南极潇湘(古义:向南到达今义:地球的最南端)
10.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
11.浊浪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12.景(古义:日光今义:景物)
13.备(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今义:预备)
三、一词多义
1.国:
(1)(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国家)国恒亡
(3)(国都)那么有去国怀乡
2.或:
(1)(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3.居:
(1)(处在)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2)(居住)面山而居
(3)(停留)不行久居
4.通:
(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顺当)政通人和
(3)(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旷:
(1)(开朗)那么有心旷神怡
(2)(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6.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属予作文以寄之: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属引凄异:连接
四、词类活用
1.先天下之忧【先】在之前。
2.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五、成语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现形容事业蓬勃进展的兴盛景象。兴,起。
【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今形容家乡或事业壮丽而多转变。万千,没有穷尽。
【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快乐。
六、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其次年,政事顺当,百姓国泰民安,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奇怪风光,全在洞庭湖上。
3.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思念家乡,担忧遭到诽谤和挖苦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格外哀痛的了。
4.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遗忘了,于是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快啊。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说的那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翻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那么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荒远的江湖中,那么替君主担忧。
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他确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
七、阅读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其次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四周宏伟风光,引出迁客骚人各不违反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谈论)抒发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提示全文中心。
3.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果,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照旧“重修岳阳楼〞这说明白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照旧发奋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6.写本文的缘由是: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7.其次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8.其次段文字中写洞庭湖全景的是哪几句?突出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壮阔浩淼
9.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敏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概。
10.“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即: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表达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1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4.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比照,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谈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15.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16.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17.本文中能表现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本文中能表现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19.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一方面期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0.由四周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一、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心愿。
2、野芳发而暗香芳:香花。
3、佳木秀而繁阴秀:茂密。
二、一词多义
1.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聚集,归集)
②太守归而来宾从也(回家)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2.乐:
①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快,动词)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3.秀:
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
②佳木秀而繁阴(繁华滋长,动词)
4.谓:
①太守自谓(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为
5.而: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朝而往,暮而归(“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三、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四、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方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认真。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形容真相大白。
【觥筹穿插】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很多人相聚饮酒的吵闹场面。
五、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是酿泉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太守跟来宾来这里来喝酒,喝得少也总是喝醉,而年龄又最大,因此自己起了个别名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愿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予在酒上罢了。
7.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转变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集而山谷地窖昏暗了。这明暗交替转变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风光不同,欢快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穿插,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翻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穿插,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来宾欢快的样子。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翻译: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来宾们跟从。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快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以他们的乐趣为乐趣啊。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欢快,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欢快的,是太守啊。
六、文章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抒写了的什么思想情怀?
答:本文抒写了被贬后闲适自适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
2.文章构造: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其次段:写山间朝暮、四季的风光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并点知名姓。
3.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主线是“乐〞字。)
具体: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早晨黄昏的风光四季风光(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国泰民安,与民同乐)(沉醉)
4.第1段承受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答: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滁州四周环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动,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5.第1段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俯视)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其次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6.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
答:①(“假设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风光。②(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观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7.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
答:写滁人、来宾、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醉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都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8.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答: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快的气氛,并蕴含着与民同乐的旨趣。
9.第四段。“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10.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答:“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冗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快,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的反映。
1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开放。
1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异同点?
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患病,但都具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不同点:?醉翁亭记?中“乐〞既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岳阳楼记?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13.找出文中的成语:水落石出、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14.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一、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今义:糊状的东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场保安合同2024年
- 商场租赁合作协议样本
- 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撰写要点
- 交流活动具体安排表
- 2024物业服务委托协议
- 建行个人住房装修贷款合同
- 合作经营协议书范本样本
-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历史课程设计
- 个人劳务分包合同简本2024年
- 家具制造业售后服务预案
- 电子产品维修合同范本1
- 试用期员工转正规章制度(8篇)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三篇)
- 3上修改病句练习
- 2024年广东茂名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和高州市教育事务中心选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建筑继续教育-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第7章-机器学习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2单元 第2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 第1课 课题一《课外生活小调查·周末生活我采访》(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