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6649.2-2024 识别卡 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 触点的尺寸和位置》与《GB/T 16649.2-2006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置》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更新与调整:
-
标准名称调整:新标准将名称中的“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更新为“带触点的卡”,并将“识别卡”之后的内容明确为“集成电路卡”,这反映了标准对卡片类型描述的精确化,以及对集成电路技术强调的增强。
-
技术内容更新:虽然具体的技术细节变化未直接列出,但作为一项2024年发布的新标准,可以合理推测它纳入了近年来在集成电路卡技术、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这可能包括对触点材料的兼容性、耐用性要求的提升,以及对新型集成电路设计的适应性指导。
-
尺寸和位置规范优化:新标准很可能对触点的尺寸和位置规定进行了微调或补充,以适应更广泛的读取设备和提高互操作性。这些改动旨在确保不同制造商生产的集成电路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顺畅地被各种读写器识别和使用。
-
测试方法与合格判定准则:随着技术进步,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更先进的测试方法来验证卡的触点尺寸、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更新了合格判定的具体指标,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安全性和兼容性增强:考虑到信息安全和技术演进,新标准可能会加强对卡片数据传输安全性的要求,确保触点设计满足最新的安全标准和协议,同时增强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便于跨国界的使用和交流。
-
环保与可持续性考量: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关于卡片材料回收利用、限制有害物质使用的指导原则,促进集成电路卡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更新的一般规律和行业发展趋势推测,具体的修订细节需要参考正式发布的标准文档。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4-08-23 颁布
- 2025-03-01 实施





文档简介
ICS35.240.15
CCSL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649.2—2024
代替GB/T16649.2—2006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
触点的尺寸和位置
Identificationcards—Integratedcircuitcards—Part2:Cardswithcontacts—
Dimensionsandlocationofthecontacts
(ISO/IEC7816⁃2:2007,MOD)
2024⁃08⁃23发布2025⁃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16649.2—2024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Ⅴ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触点的尺寸··············································································································1
5触点的数量和位置·····································································································2
6相关其他技术的触点位置····························································································4
附录A(资料性)触点的使用··························································································6
附录B(资料性)可能的导电区的位置··············································································7
参考文献·····················································································································8
图1触点的最小尺寸····································································································2
图2卡的正面·············································································································2
图3ID⁃1触点的位置···································································································3
图42FF触点的位置····································································································3
图53FF触点的位置····································································································4
图64FF触点的位置····································································································4
图7卡的正面·············································································································5
图8卡的背面·············································································································5
图B.1可能的导电区的位置···························································································7
图B.2可能的导电区触点的位置·····················································································7
表A.1GB/T16649系列标准相应触点的分配····································································6
Ⅰ
GB/T16649.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6649的第2部分。GB/T1664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触点的尺寸和位置;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带触点的卡电接口和传输协议;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用于交换的结构、安全和命令;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5部分:应用标识符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6部分:行业间数据元;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7部分:用于结构化卡查询语言(SCQL)的行业间命令;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8部分:与安全相关的行业间命令;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9部分:用于卡管理的命令;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0部分:同步卡的电信号和复位应答;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1部分: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身份验证;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2部分:带触点的卡USB电气接口和操作规程;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3部分:在多应用环境中的应用管理命令;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5部分:密码信息应用。
本文件代替GB/T16649.2—2006《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
置》,与GB/T16649.2—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b)增加了触点在卡正面的位置示意图(见图2);
c)增加了2FF、3FF、4FF三种类型卡触点数量和位置示意图(见图4、图5、图6);
d)增加了“触点的使用”(见附录A);
e)增加了可能的导电区在卡面位置示意图(见图B.1)。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IEC7816⁃2:2007《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触点的
尺寸和位置》。
本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本文件与ISO/IEC7816⁃2:2007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a)范围中增加了2FF、3FF、4FF的描述(见第1章),因文中增加了2FF、3FF、4FF的相关
要求;
b)增加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因文中使用了这些术语;
c)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4916—2022替换了ISO/IEC7810:2003(见第6章),以与我国现有
技术条件相符;
d)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6649.3替换了ISO/IEC7816⁃3(见第5章、表A.1),以适应我国的
技术条件;
e)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6649.10替换了ISO/IEC7816⁃10(见第5章、表A.1),以适应我国
的技术条件;
f)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6649.12替换了ISO/IEC7816⁃12(见第5章、表A.1),以适应我国
Ⅲ
GB/T16649.2—2024
的技术条件;
g)增加了2FF、3FF、4FF三种类型卡触点数量和位置示意图,(见图4、图5、图6)以适应我国的
技术条件;
h)ISO/IEC7816⁃2:2007的图2拆分为图2和图3,增加了图8(见图2、图3和图8),以适应我
国的技术条件。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a)图中标记尺寸中删除小写字母符号(见图3);
b)增加了对符号“X”的注(见表A.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赛西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电智能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安御道合科技有限公司、金邦
达有限公司、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
司、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握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
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茂业鑫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弘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
司、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密特印制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国顺、王祥、张刚、徐平江、白婧、徐木平、董扬、楼水勇、高健、苏昆、朱鹏飞、
赵轶、蔡春水、潘亮、钟武强、韩博、曹海涛、夏立佳、杨凯宇、张晓良、束敏、黄海明、徐文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6年首次发布为GB/T16649.2—1996;
——2006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Ⅳ
GB/T16649.2—2024
引言
本文件为集成电路卡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尺寸和位置规范,是GB/T16649《识别卡集成电
路卡》的第2部分,GB/T16649拟由十四个部分构成。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目的在于规定带触点卡的物理特性。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触点的尺寸和位置。目的在于规定触点的尺
寸和位置。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带触点的卡电接口和传输协议。目的在于规定异步卡的
电接口和传输协议。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用于交换的结构、安全和命令。目的在于规定用于交换的
结构、安全和命令。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5部分:应用标识符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目的在
于规定应用提供者的注册。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6部分:行业间数据元。目的在于规定用于交换的行业间
数据元。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7部分:用于结构化卡查询语言(SCQL)的行业间命令。
目的在于规定用于结构化卡查询语言的命令。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8部分:与安全相关的行业间命令。目的在于规定用于安
全操作的命令。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9部分:用于卡管理的命令。目的在于规定用于卡管理的命令。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0部分:同步卡的电信号和复位应答。目的在于规定同
步卡的电接口和复位应答。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1部分: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身份验证。目的在于规定通过
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身份验证。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2部分:带触点的卡USB电气接口和操作规程。目的在于规定
USB卡的电接口和操作规程。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3部分:在多应用环境中的应用管理命令。目的在于规定用于管
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的命令。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第15部分:密码信息应用。目的在于规定用于密码信息的通用语法
和格式,以及共享该信息的机制。
Ⅴ
GB/T16649.2—2024
识别卡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带触点的卡
触点的尺寸和位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D⁃1、2FF、3FF、4FF集成电路卡上触点的尺寸、数量和位置。
本文件适用于带触点集成电路卡的设计、生产、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干眼症患者管理制度
- 种用雉鸡的饲养管理
- 酿酒用水供应合作协议
- 科力达全站仪培训
- 音乐班培训班房屋租赁合同
- 钢结构工程安装分包合同
- 2024灵丘天骄高级职业中学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保健食品直销渠道运输挂靠合作协议
- 酒店装修施工合同
- 租车行业标准合同模板
- 风景园林基础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真题2024
- 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课件
-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报告表
- 第1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 JJF 1109-2003 跳动检查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水利水保监理过程中承包商、监理方用空表
- T∕CAOE 27-2021 海洋工程生态评估导则
- 军事地形学地形图基本知识
- 生物竞赛--细胞生物学课件
- 基于三菱PLC控制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