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大学生共情能力及其宿舍人际关系实证研究TOC\o"1-2"\h\u17068第一章绪论 1104461.1研究背景 166261.2研究意义 2100901.3研究思路 215092第二章共情能力及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3288342.1共情的研究 3206442.2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6306332.3小结 83822第三章当代大学生共情能力及其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9163423.1研究对象 9138033.2研究工具 9129183.3研究方法 10299253.4研究结果 1018452第四章分析讨论与建议 18304654.1分析讨论 18186884.2措施建议 2228190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24182115.1研究结论 24219885.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25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生活状态的不断改善,使得广大的人民和群众不仅是对身体健康越加关注,对心理健康也开始愈发重视和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对于人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等各个群体在以下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道德、形成优异的习惯、良好的情感沟通、优秀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改善,国家政策的良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剧烈膨胀,生活压力加剧。这个时候,个体心理行为就会容易出现问题,对其家庭与个人甚至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引发更加剧烈社会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即将发生的负面个体心理行为及进行干预,在问题产生前及时的改善。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使他们逐渐独立的关键阶段,但遥远的上学路程使得之前没有学校住宿过的学生被迫体验住宿,集体生活中,矛盾在所难免,即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吃甜吃咸,支持的比赛队伍等,同时,个人习惯也会导致坏的情况出现,如自私但不自律,喜欢搞双重标准,对自己一套,对别人一套。在这些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小矛盾,出现不良竞争,在相处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会使舍友间的恶性关系加剧。针对个体心理行为容易出现问题这个社会现象,有的研究者尝试用心理学上的不同概念作为突破口,看看有什么心理上的属性或者成分可以有效的对这个社会现象进行改善。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设身处地得为他人着想(即共情)可以显著的缓解人与人之间的恶性关系,从而有效的改善个体心理行为。因此,进行共情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研究非常有必要。1.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探索当代大学生共情能力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的相关性,认识到共情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可以丰富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和实证研究,同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实践意义:对于个体来说,能够使大学生认识到影响共情和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不同的计划来及时有效的进行改善或者防止进一步的恶化;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根据学校内出现问题较多的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根据不同学生来访出现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社会来说,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就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这有利于进入社会后维持社会的稳定,降低心理行为出现问题的概率。1.3研究思路(1)查阅相关文献,对研究中的变量进行定义与解释,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2)对测量工具进行熟悉,同时选取适合研究的测量方法和量表。(3)对量表进行发放与回收。(4)整理数据,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5)讨论并剖析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及展望。第二章共情能力及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综述2.1共情的研究2.1.1共情的概念共情(empathy)源于德文术语的研究术语“Einfuhlung”,也被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时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最初被应用在哲学和美学,在1909年,这一概念被tetchener引入心理学领域,在他发表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empathy(共情)代替Einfuhlung。美国心理学家Tithener将共情定义为人不仅能理解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1]。他认为“empathy”既“将一个客体进行拟人化,并感受到自己进入到客体内部与其共通的过程”[2]。在这之后,Damon,Lerner,&Eisenberg(2006)认为共情是“个体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或可能体验的感受”。Lipper是将共情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共情是共情者感受到注视共情对象时所发生的体验[3]。一些人把共情主要看成一种情感现象[4],指对另一个人的感情的一种瞬时体验。然而另外一些人却把共情主要看成一种认知结构[5,6],指对另一个人的体验的一种认知上的理解。davis建议把共情看成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结构,至少应该包括四个维度。它们分别是观点采择PT(perspectivetaking),共情关注EC(empathicconcern),幻想FS(fantasy)和个人痛苦PD(personaldistress)[7]。从共情概念和划分的不断演变可以看出,各方学者对共情的深度重视。共情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少矛盾冲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本次研究中,将共情定义为:共情是个体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产生相似的社会性情绪反应[8]。2.1.2共情的理论目前关于共情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自我和他人融合理论,情绪共享理论和共情的动态模型。表2-1共情的理论共情理论内容自我和他人融合理论由Hornstein提出,他讲共情和“共鸣”与“统一感”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共情是一种减少自我和他人的区别与隔阂的过程。之后Wegner在1980年在此的基础上指出,这样的过程也可能是自我扩张的结果,即将他人也当做了自我,所以当共情发生的时候,也是自我将他人归我自我的时候。情绪共享理论共情是建立在个体与他人进行情绪功效的基础上的,即个体在察觉到他人的部分外部信息(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等)时,会出现的一种自动的模仿行为,在这一模仿行为发生的同时,大脑之中的某个部位被相应的激活了,从而是个体出现了表征共享的行为。共情的动态模型由我国学者刘聪慧,余国良,王永梅和王拥军于2009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共情的内部机制的动态模型,这一动态模型包含了五个部分,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系统,这三者是导致共情产生的原因,即他人此时的情绪状态或者特殊处境,以及最后的共情的投向性。综上所述目前对共情的具体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他们的理论都包含着共情是一种包含着认知和情感俩个部分的内容,至于具体是一种人格特质,还是一种一般能力,又或者是一种情绪状态目前尚未达成共识。2.1.3共情的测量方法由于共情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测量方法的多种多样,主要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自然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在一定情境中的共情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自我报告法是研究者让被试观看图片、听故事、看录像,然后让被试进行主观的自我报告。目前问卷量表测量是主要的共情测量方法。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ReactivityIndex,IRI)。原量表共28个题,具有四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分别是幻想、共情关注、观点采择和个人痛苦。表2-2共情的四个维度维度具体表现幻想个体对虚构人物的感同身受的反应共情关注个体对处于不幸中的人的同情和关注的反应倾向,是对“他人取向”的情感反应的测量观点采择个体自发的采纳他人观点的倾向个人痛苦个体在看到他人遭到不幸时所产生的焦虑和不适,是对“自我取向”的情感反应的测量台湾的学者詹氏试将原量表的28个项目修订为22个项目,形成中文版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ReactivityIndex-C)。IRI-C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0~4评分。分数越高,共情能力越高。量表Cronhach′sα系数0.53~0.78,重测信度0.56~0.82。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theJeffersonScaleofEmpathy-HealthProfessionals)。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其中正向和反向计分各10个,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3个维度,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强。我国学者安秀琴对JSE-HP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建立了JSE-HP中文版,内部一致性Cronhach′sα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为0.750和0.771,重测信度为0.659;邱志军首次翻译杰弗逊量表-护生版(JEPE-NS量表),Cronhach′sα系数为0.739,分半系数为0.907,重测信度为0.843。Jollife等针对IRI混淆了同情和移情等问题,编制了基本移情量表(BasicEmpathyScale,BES)。该量表共20个项目,包括认知移情和情感移情两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同时也有许多研究者使用客观的人体指标对共情进行测量,如皮肤电、心率、汗液的分泌等指标,这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量表的共情测量做出补充。人际反应指数量表适用性更为广泛,所以本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作为测量量表。2.1.4国内外共情研究现状罗杰斯认为共情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促进双方的交流沟通质量和降低理解对方情绪的难度;Rushton认为共情是一门在人际关系之中十分重要的利他行为,能够帮助个体更加容易在某些情景下理解他人的决策和观点;Eisenberg等针对共情能力对道德发展和利他行为的发展促进功能,确定了共情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与其他个体的人际关系质量的利他行为;我国学者薛霖辉,刘虹研究了医患关系之中共情的作用,得出了共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苗德露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观点采择的指导语来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观点采择对于大学生对尴尬的共情性具有正向的预测力;苑冀通过考察人格特质和共情的相关程度,得出了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和严谨性与共情的相关关系,并且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的结果与推测;陈珝的研究说了大学生的共情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机交往能力和人际归因风格;房绍霞通过自编的共情能力调查问卷,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了共情能力越强的个体越不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2.2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2.2.1宿舍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按一定的方式、步骤建立起的社会关系[9]。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人际交往需求迫切,且交往对象以同龄人为主。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于初高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较为稀疏,主要限于几个人之间的交际,甚至不如初高中的学生人际交涉面广,初高中以班级为人际交往单位,而大学则以宿舍为人际单位,与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相比,宿舍关系的复杂程度偏高,同时具备集中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征。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宿舍中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等互动之关系。2.2.2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通过前人的研究与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大致可以归为四类,包括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表2-3人际关系的四个影响因素因素具体原因个体因素个体差异是影响人际关系最直接的因素;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因素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地点,绝大多数的人际交往都是在学校里完成,因此学校中的各个因素都能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家庭因素苏文魁,黄丽芹(2010)认为,不同结构家庭、父母教育精力的投入程度、父母教育态度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因素多元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各种的网络信息洪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困扰。2.2.3宿舍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自然观察法。从观察中,我们不仅可似从外部了解他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充分分了解他有什么样的追求、价值观以及性格等心理倾向。询问法。当面询问可以很清楚与及时的知道当事人的心理想法与行为举止,这样更加容易深入了解心理状态;书面询问易于进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异同,容易进行数据处理。社会测量法是心理学家莫里诺于1934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构,通过社会测量,人们可以了解人的人际知觉方式、团体凝聚力等团体特征。参照测量法是指通过参照方式测量人际交往动机的方法。。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个人选择的动机,如果直接进行询问,难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答案。他认为群体中最被人们喜欢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群体中最能挥作用的人,于是提出参照测量法来了解群体中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物及其在群体结构中发挥的作用。贝尔斯测量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斯,对群体互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团体人际互动的行为表现进行实验和观察性的研究。Watson和Friend(1969)编制的28条目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该量表采用“是—否”评分制对个体的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得分越高表明回避与苦恼程度越高;Russell(1978)编制的20条目《孤独量表》,该量表为4级评分制的一维结构人际关系质量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孤独程度越高。孙西军(1985)利用莫雷诺的社会关系测量法研究了高校宿舍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探讨。在这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1999)编制出《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测验》,共有28道题目。杨荣(2005)在郑日昌编著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把区域限定在宿舍,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包含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因子,也有28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由杨荣修订、整编的宿舍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本研究主要研究宿舍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所以本研究采用此量表作为测量量表。2.2.4国内外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现状Davis通过使用IRI问卷研究发现,具有更强的观点采择能力的个体拥有更高的人际信任度,同时与害羞、孤独、社交能力差、恐惧呈显著负相关;候冉研究了人际关系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部分即人际冲突之后发现,拥有共情能力是人们往往能克制冲动,避免冲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宽恕的重要原因,共情能力是人际关系与宽恕的重要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俞国良通过实验发现人际关系的外在行为和结果代表了行为方面;杨荣觉得宿舍人际关系是指个人与其同室人员经历孤立、同化、产生与发展四个时期中所建立起来的相互心理联系,个体的行为习惯交流和是否积极、有效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毛雪萍研究表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孤独感两两显著相关;付梅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技能呈正相关,两者能够有效预测社交焦虑程度。2.3小结由于共情方式呈现多样化、共情影响因素众多和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原因,部分研究的结论间存在差异和争议,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和测量方法,使其更为大众一致认可。国内学者对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认知、交往动机、交往需要、人际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等层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意义和作用强调的过多;系统地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还不太多。本研究能够丰富在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和实证研究,同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不同的角度与方向。第三章当代大学生共情能力及其宿舍人际关系研究3.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在校住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住宿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回收问卷228份,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正反问项出现矛盾、问卷选项过于一致、选项有规律性等)后,有效问卷共216份,有效率为94.73%,被试基本数据见表3-1。3.2研究工具3.2.1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ReactivityIndex-C)台湾的学者詹氏在Davis所编制的测量共情的量表上进行了修订与改编,将原量表的28个项目修订为22个项目,并在在华人人群中做了信效度的测试,形成中文版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ReactivityIndex-C),此量表包括四个因子,从共情的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考察,四个因子分别为观点采择、个人痛苦、想象力、共情性关心。IRI-C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0~4评分。IRI-C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观点采择(PT)、想象力(FS)、共情性关心(EC)和个人痛苦(PD)因子分别为0.721、0.624、0.532、0.758:分半信度为0.734;重测信度为0.737,PT、FS、EC和PD因子分别为0.700、0.735、0.625、0.655。把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总量表分,分数越高,共情能力越高。3.2.2宿舍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杨荣(2005)在郑日昌编著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把区域限定在宿舍,编制了宿舍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包含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因子,也有28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经过预研究,得出该量表的KMO为0.827,说明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把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总量表分,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存在一定得宿舍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在15—28分之间表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严重;超过20分则表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很严重。3.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而后运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4研究结果3.4.1描述统计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表3-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人口变量学选项频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性别男生11251.8551.85女生10448.15100.00年级大一6228.7028.70大二7635.1963.89大三4018.5282.41大四3817.59100.00专业艺术类5826.8526.85文科10850.0076.85理工科5023.15100.00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城市11452.7852.78乡镇10247.22100.00性格自评内向13261.1161.11外向8438.89100.00独生子女状况独生子女12658.3358.33非独生子女9041.67100.00合计216100.0100.0从上表可知:从性别来看,样本中男生所占比例为51.85%。女生所占比例是48.15%。专业分布来看,样本大部分为文科,共有108个,占比为50.00%;而理工科和艺术类数量差不多。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城市的大学生超过5成,而来自乡镇的略少。样本中61.11%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内向,还有38.8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外向。样本中有58.33%的大学生为独生子女,有41.67%的大学生为非独生子女。2.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表3-2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名称样本量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共情性关心2162.0021.0010.704.22想象力2162.0021.0010.905.03观点采择2161.0025.0010.726.68个人痛苦2165.0019.0012.493.73共情总分21622.0077.0044.8213.53在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个人痛苦四个维度中,个人痛苦维度的均分最高(12.49)。这表明大学生在他人处于紧张情境中时,自己所体验到的焦虑程度高,即个人倾向成分高。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表3-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名称样本量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宿舍交谈2160.506.754.141.89宿舍交际2160.256.504.071.79待人接物2160.506.504.021.75舍友支持2160.756.503.941.67宿舍人际关系总分2164.7523.2516.186.79在宿舍交谈、宿舍交际、待人接物和舍友支持四个维度中,舍友支持维度的均分最低(3.94),宿舍交谈维度的均分最高(4.14)。3.4.2共情能力和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一、共情能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1.大学生共情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表3-4大学生共情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别(平均值±标准差)tp男生(n=112)女生(n=104)共情总分37.63±7.8552.58±14.14-6.72**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不同性别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对于共情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性别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6.72,p=0.00),男生的共情总分平均值(37.62),会明显低于女生的平均值(52.58)。2.大学生共情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对于共情总分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年级样本对于共情总分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3.大学生共情能力在专业上的差异表3-5大学生共情能力在专业上的差异专业(平均值±标准差)Fp艺术类(n=58)文科(n=108)理工科(n=50)共情总分45.38±13.0347.26±14.2138.92±11.113.42*0.03*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专业样本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专业样本对于共情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不同专业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3.42,p=0.03),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文科与艺术类>理工科。4.大学生共情能力在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方上的差异表3-6大学生共情能力在生活地点上的差异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平均值±标准差)tp城市(n=114)乡镇(n=102)共情总分37.25±8.4453.29±13.19-7.43**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的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对于共情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7.43,p=0.00),上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在乡镇共情总分的平均值(53.29),会明显高于城市的平均值(37.25)。5.大学生共情能力在自认为内外向变量上的差异检验表3-7大学生共情能力在内外向上的差异自认为内外向(平均值±标准差)tp内向(n=132)外向(n=84)共情总分35.53±5.1559.43±8.88-15.83**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内外向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内外向对于共情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内外向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15.83,p=0.00),内向的共情总分平均值(35.53),会明显低于外向的平均值(59.43)。
6.大学生共情能力在是否是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检验表3-8大学生共情能力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平均值±标准差)tp独生子女(n=126)非独生子女(n=90)共情总分40.27±11.6151.20±13.59-4.37**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共情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4.37,p=0.00),独生子女的共情总分平均值(40.27),会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值(51.20)。二、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表3-9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别(平均值±标准差)tp 男生(n=112)女生(n=104)宿舍人际关系总分20.63±2.2911.41±6.809.29**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不同性别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性别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9.29,p=0.00),男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值(20.62),会明显高于女生得分的平均值(11.41)。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年级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专业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专业样本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专业样本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4.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方上的差异表3-10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生活地点上的差异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在哪(平均值±标准差)tp城市(n=114)乡镇(n=102)宿舍人际关系总分19.73±3.9412.23±7.156.64**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不同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在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上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的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6.64,p=0.00),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值(19.73),会明显高于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在乡镇的平均值(12.23)。
5.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独生子女状况变量上的差异检验表3-1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平均值±标准差)tp独生子女(n=126)非独生子女(n=90)宿舍人际关系总分17.96±6.0713.71±7.033.27**0.01*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3.27,p=0.01),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的平均值(17.96),会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平均(13.71)。
6.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性格自评变量上的差异检验表3-1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内外向上的差异自认为内外向(平均值±标准差)tp内向(n132)外向(n=84)宿舍人际关系总分20.71±2.089.08±5.3713.42**0.00*
p<0.05**
p<0.01从上表可知:内外向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内外向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内外向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13.42,p=0.00),内向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值(20.71),会明显高于外向大学生的平均值(9.08)。3.4.3共情能力与宿舍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表3-13共情能力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共情关注想象力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总分宿舍交谈-0.81**-0.84**-0.85**0.59**-0.82**宿舍交际-0.81**-0.85**-0.84**0.60**-0.82**待人接物-0.83**-0.82**-0.86**0.57**-0.82**舍友支持-0.78**-0.83**-0.83**0.59**-0.79**宿舍人际关系总分-0.85**-0.87**-0.88**0.62**-0.85***
p<0.05**
p<0.01由上表可知共情个人痛苦维度得分与宿舍人际关系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观点采择维度得分、想象力维度得分、共情性关注和共情总分与与人际关系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为了进一步检验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地预测宿舍人际关系,并分析预测力的大小,本研究以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为因变量,共情能力各个维度及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3-14共情能力与宿舍人际关系的逐步回归分析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pVIFR
²调整R
²B标准误Beta常数23.521.32-17.76**0.00-0.870.87个人痛苦0.730.060.4011.26**0.001.09共情总分-0.360.01-0.73-20.50**0.001.09因变量:宿舍人际关系总分D-W值:1.78*
p<0.05**
p<0.01将共情关注,想象力,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共情总分作为自变量,而将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个人痛苦,共情总分一共2项在模型中,R方值为0.877意味着个人痛苦,共情总分可以解释宿舍人际关系总分的87.7%变化原因。模型公式为:宿舍人际关系总分=23.525+0.734*个人痛苦-0.368*共情总分第四章分析讨论与建议4.1分析讨论4.1.1当代大学生共情能力和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1.大学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均分44.824>中值44)。房绍霞(2010)和李晓宁(2017)研究中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均可以与本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大学生在共情问卷的得分均超过理论中值。在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个人痛苦四个维度中,观点采择、想象力和共情关注维度的均分相差不大,个人痛苦维度的均分最高,个人痛苦维度反应了大学生在他人压力和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紧张、忧伤感受,这一维度得分较高表明大学生不能够良好地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其中观点采择与个人痛苦维度均分大于理论中值10,而想象力、共情性关心维度的得分则略低于均分12,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个人痛苦>想象力>观点采择>共情性关心。本研究得出的数值与前人的数据有所出入,分析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最近两年疫情的爆发,引起了社会上的各种恐慌,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与突发状况诱发了人们心中的负面情绪与不良的社会行为,导致了共情能力的降低。说明社会的巨大动荡可能会影响共情能力。2.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均分为16.188,处在15—28分之间,表明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困扰严重,说明与他人相处较差,不善于交流言谈。这与许丽华研究结果(人际关系困扰M=9.26)和毛雪萍研究结果(人际关系困扰较少M=6.69)不同,原因可能是经历信息大爆炸,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身心发展均发生较大变化。在宿舍交谈、宿舍交际、待人接物和舍友支持四个维度中,舍友支持维度的均分最低,宿舍交谈维度的均分最高。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宿舍交谈>宿舍交际>待人接物>舍友支持。舍友支持维度的均分最低,表明宿舍内互相帮助情况较为常见,舍友之间互动频繁。而宿舍交谈维度的均分最高,产生的原因则可能是网络的普及,使得网上聊天的频率更加频繁,而且网络中发言不用面对面交谈,缓解了尴尬,从而忽略了现实中的宿舍交谈。4.1.2共情能力和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1.共情能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性别不同性别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男生的共情总分平均值(37.62),会明显低于女生的平均值(52.58)。这一结论与王庆洋、房邵霞、李晓宁等的研究一致。魏源研究证实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好的情绪觉察和情绪反应能力,且男女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余皖婉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身体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的不同,女生较男生更为敏感、感情更加细腻,导致女生的情感、情绪反应强度高于男生,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好的洞察。杨荣(2005)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男生身上往往会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再加上他们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都会对宿舍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2)年级不同年级对于共情总分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与李晓宁等的研究一致。李晓宁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共情能力是一种同时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一般性能力,所以并未表现出年级上的差异。但陈珝所报告的共情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的结论与本研究并不一致。也与房绍霞所报告的重庆高校大学生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研究工具、研究情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学者在这一变量上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因此,共情的年级差异还有待未来的研究者进一步论证。(3)专业不同专业对于共情总分共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文科与艺术类>理工科。文科与艺术类的共情总分均分较高,理工科的共情总分均分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文科生与艺术类学生更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理工科学生则偏重于客观、理性的计量和计算。这一研究与房邵霞、李晓宁等的研究一致。但与贾笑颖(2014)的研究有所差别,他的研究结果数据与本数据在结论上相反,文科与艺术类的共情总分均分较低,理工科的共情总分均分较高。(4)生活地点不同的大学前长期生活地方对于共情总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在乡镇共情总分的平均值(53.29),会明显高于城市的平均值(37.25)。这一研究与陈珝发表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共情能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的研究和李晓宁发表的大学生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一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相对城市,乡镇有着更为浓厚的乡土风情,人际交往更为质朴,各家各户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从而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着更好的共情能力。(5)独生子女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独生子女的共情总分平均值(40.27),会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值(51.20)。这一研究与豆建和张倩等的研究一致,与李晓宁发表的大学生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一致。而与王庆洋发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共情_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结论不同,他的研究结果表示非独生子女在共情的各维度得分与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但在共情总分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他认为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因有同龄的伙伴陪伴,会更多的考虑他人感受,而在异性交往时,可能会过度考虑对方感受,造成困扰。(6)性格内外向对于共情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内向的共情总分平均值(35.53),会明显低于外向的平均值(59.43)。这一结论与余皖婉发表的大学生共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一致,她的结果显示人格各因子均对共情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内外向为正向预测,性格越外向,共情能力越高。2.宿舍人际关系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性别不同性别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男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值(20.62),会明显高于女生得分的平均值(11.41),男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困扰比女生严重。这一结论与毛雪萍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侯妍妍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其干预探究研究和黄俊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网络使用偏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论一致。毛雪萍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男生性格比较大大咧咧,与人交往时,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女生的情感则较为细腻,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2)年级不同年级样本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侯妍妍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其干预探究研究和黄俊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网络使用偏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论一致。但是与雪萍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结论不同。有可能是大学生团体活动不断增多,各年级的大学生融入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网络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交谈越发紧密,同一专业的不同年级分配在同一栋楼,导致年级之间的隔阂减少。(3)专业不同专业样本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毛雪萍、侯妍妍和黄俊等发表的研究结论一致。这一现象的可能产生原因是现代教育比较提倡综合性人才,虽然同学们选的专业不同,但是根据社会需要,涉猎的知识比较广泛,大学内的任选课程较为丰富,且没有专业的限制,大学生涉猎的知识比较广泛。(4)生活地点不同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地点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值(19.73),会明显高于上大学前长期生活在乡镇的平均值(12.23)。这与侯妍妍等发表的研究结论相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有所出入,可能是因为样本数量不足,导致数据分析时有所差异。(5)独生子女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分的平均值(17.96),会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值(13.71)。毛雪萍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结论一致。但是侯妍妍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其干预探究研究表明差异显著,但是得分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而黄俊发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网络使用偏好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论又证明是否独生子女对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影响。在这一维度上有较大的分歧,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还有待未来的研究者进一步论证。(6)性格内外向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可知,内向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分平均值(20.71),会明显高于外向大学生的平均值(9.08)。内向的大学生相对于外向的大学生交流能力与交流经验更加缺乏,同时更加不愿外出结交朋友,喜欢独处和深度思考,不喜欢嘈杂热闹的地方,外向的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4.1.3共情能力与宿舍人际关系相关与回归分析讨论从当代大学生共情能力和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共情总分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副相关,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侯冉(2014)和房绍霞(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10,11]。即共情能力越强,人际关系困扰越少,人际关系越好。其中共情个人痛苦维度得分与宿舍人际关系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观点采择维度得分、想象力维度得分、共情关注和共情总分与与人际关系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共情各维度及总分与宿舍人际关系总分模型公式为:宿舍人际关系总分=23.525+0.734*个人痛苦-0.368*共情总分4.2措施建议4.2.1对大学生的建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管男女生都应该在为人处世上更加的细腻,不能总是大大咧咧,对于别人情感要更为关注。对于初期的共情能力提升,如果认为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银川客运资格证考试答题
- 吉首大学《教学技能训练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床夹具设计》试卷25
-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创作软件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三维设计基础与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合作农产品协议书模板
- 2024年供货合同范本21篇范文
- 2024年大宗交易互赔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伦理与法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爱运动主题班会课件
- 高速公路路面专项工程(大修养护)-技术标
- 2023年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角形北师大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PPT
- 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史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5.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苏教版 (共16张PPT)
- 中小企业精益生产成本管理课件
- 休克-最新课件
- 博士研究生申请汇报模板
- 河北省邯郸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二次预留预埋安装技术交底(强、弱电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