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一认识财政
学习目标1.掌握财政的定义。2.了解财政产生的条件。3.掌握财政职能的定义和类型。
任务一财政概述
一、财政的定义(1)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方案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生产的劳动产品除满足生存需要外出现剩余)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三、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2.封建制国家财政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4.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任务二
财政职能
一、财政职能的定义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政府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是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是财政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财政职能的类型(一)资源配置职能1.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来实现。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等措施,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2)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3)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二)收入分配职能1.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2)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实现再分配的手段(1)税收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助相结合的方法。(2)用累进所得税的收入,为使低收入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3)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费者使用的其他产品给予补贴相结合的方法。(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5)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是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三)经济稳定职能1.经济稳定职能的表现(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2.实现经济稳定职能的手段(1)即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2)注意以不变应万变,减缓经济的波动。(3)财政政策的选择。巩固与提高1.什么是财政?2.简述什么是财政职能。3.财政职能的类型有哪些?项目二
财政收入
学习目标1.掌握财政收入的含义。2.了解财政收入的原则。3.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任务一
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也称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利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二、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源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3.所有社会成员的负担要均衡三、财政收入的内容1.各项税收2.专项收入3.其他收入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任务二
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划分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在这种分类方法下,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二、按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分类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是指财政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不同所有制的经营单位各自上缴的税收利润和费用等部分构成的。三、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分类部门构成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民经济分类,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又包括现代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分类,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业2.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四、按我国政府收支现行收入分类第一类:税收收入,下设增值税等21款。第二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6款。第三类:非税收入,下设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第四类: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第五类:债务收入,分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2款。第六类:转移性收入,分设返还性收入等10款。巩固与提高1.财政收入的原则有哪些?2.简述财政收入按照部门构成如何分类。项目三
税收收入学习目标1.掌握税收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我国税收的发展历史。3.掌握税收特征和税收原则。4.了解税收制度与我国目前的主要税种。5.了解税负和税负转嫁。任务一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二、我国税收的发展历史夏、商、周时期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秦朝时规定,农民要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作赋税。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租为十五税一。汉朝是我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到了北魏、隋
朝,实行租调制。唐德宗时期杨炎推行的两税法,实质是以户税和地税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宋朝的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保马法等。直至明代的一条鞭法出台,才开始统一使用银两上税,这样就简化了税收制度,去掉了很多杂税,在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国库的收入也增加了。清朝,康熙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度。
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税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旧税收制度的设想和观点。
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土地改革。他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又主张提出土地国有,这些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税收的分类(一)按征税对象划分1.流转税2.所得税3.财产税4.资源税5.行为税(二)按计税依据划分1.从价税2.从量税(三)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划分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我国税收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1.价内税价内税是指商品价格内包含税款,也就是说,税款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价外附加,税款的大小直接制约商品价格,如现行的消费税等。2.价外税价外税是相对于价内税而言的,指商品价格的外延,而不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税款只是商品价格的附加。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即为价外税。任务二
税收特征和税收原则
一、税收特征(一)税收特征的含义
税收特征是指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财政分配形式的质的规定性。税收特征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二)税收的特征1.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直接形式的报酬,纳税人从政府支出所获利益通常与其支付的税款不完全成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2.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而非纳税人的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3.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指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及其征收比例等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含义税收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建立原则,是国家在设计、制定税收制度,贯彻和实施税收政策方面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时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二)西方税收原则1.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2.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3.萨伊的税收原则4.瓦格纳的税收原则5.当代西方税收学界的税收原则(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原则1.财政原则(1)税源充裕。(2)弹性机能。(3)保护税本。(4)适度合理。2.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包含三个层次:普遍征收、量能负担和社会公平。3.效率原则
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征税成本,指税务机关为获得一定数量的税收而付出的代价,即税收征管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二是指纳税人所支付的除税款以外的从属费用和额外负担。提高征税效率,就要强化征税管理,节省征税费用。4.征纳便利原则纳便利原则就是税收的征纳手续应尽量从简,在方便税务机关征税的同时,更要便利纳税人纳税。任务三
税制与我国目前的主要
税种
一、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一)总则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二)纳税义务人1.纳税人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2.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收取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三)征税对象1.征税对象的含义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如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屋。2.税基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是对征税对象的量的规定。(四)税目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征税对象质的界定。(五)税率1.比例税率(1)单一比例税率。(2)差别比例税率。(3)幅度比例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1)累进税率。(2)全额累进税率。(3)超额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目前适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4.超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土地增值税适用的便是超率累进税率。(六)纳税环节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七)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方面的限定。(八)纳税地点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九)减税免税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十)罚则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十一)附则附则一般规定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如该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二、我国目前的主要税种(一)增值税1.增值税的概念2.增值税的特点(1)普遍征收。(2)税收负担由商品最终消费者承担。(3)实行税款抵扣制度。(4)实行比例税率。(5)实行价外税制度。3.增值税的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4.增值税的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5.增值税的税率或征收率(1)基本税率。(2)低税率。(3)零税率。(4)征收率。6.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一般纳税义务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2)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7.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仅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其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二)消费税1.消费税的概念消费税是指对消费品和特定的消费行为按消费流转额征收的一种商品税。消费税可分为一般消费税和特别消费税,前者主要是指对所有消费品包括必需品和日用品普遍课税,后者主要是指对特定消费品或特定消费行为如奢侈品等课税。2.消费税的特点(1)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2)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3)平均税率水平比较高且税负差异大(4)征收方法具有灵活性(5)税负具有转嫁性3.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该条例缴纳消费税。4.税目和税率消费税的税目采用列举法,仅将征税的消费品列入税目税率表。我国现行消费税共设置了14个税目,具体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消费税实行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情况。5.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价定率计算。(2)从量定额计算。(3)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算。6.消费税的纳税期限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纳税人以1个月或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三)营业税(1)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2)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3)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四)企业所得税1.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企业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所得税。2.纳税人及其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根据企业纳税义务范围的宽窄进行分类,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不同企业在向中国政府缴纳所得税时,纳税义务不同。3.税率4.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5.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五)个人所得税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2.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3.税目个人所得税的税目主要包括:(1)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也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3)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所得。(4)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而取得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的利息。(7)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9)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10)除上述列举的各项个人应税所得外,其他确有必要征税的个人所得,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4.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4)劳务报酬所得。5.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3)比例税率。对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六)关税关税是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以进出境货物和物品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税。关税的征税对象是准许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任务四
税负和税负转嫁
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对国家征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或者说是指由于国家征税而给纳税人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二)税收负担的分类1.宏观税负2.微观税负(三)影响税负的因素1.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参与程度的大小(3)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影响。2.税制因素(1)课税对象。(2)税率。(3)计税依据。(4)减免税。(5)加成征收。二、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的概念(二)税负转嫁的条件1.价格可以自由变动2.课税对象的性质3.商品的供求弹性4.课税范围的大小5.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巩固与提高1.简述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2.我国目前的主要税种有哪些3.什么是税负转嫁?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项目四
国债
学习目标1.了解国债。2.了解国债的负担与规模。3.掌握国债的管理制度。任务一
国债概述
一、国债(一)国债的概念国债是国家举借的债务,具体来说,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种非经常性财政收入,既属于财政范畴,又属于债务范畴。(二)国债与税收、私债的区别1.国债与税收的区别国债是一种预期的财政支出。它具有偿还性,债券或借款到期不仅要还本,而且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而税收则是无偿性的。2.国债与私债的区别国债是以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偿还的物质基础,其发行的依据是国家信用,而国家信用的基础又是国家的主权和资源,故其安全性相对较高;而私债是以私人信用(收益或财产为担保或抵押)为依据,人们只有在确信发行者有还本付息能力的情况下才会认购,其信用基础相对薄弱,对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大。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是在1950年。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第三阶段是1979—1993年。第四阶段是1994—1997年。三、国债的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当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即收不抵支的差额。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国家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增加税收;二是向银行透支,即借款;三是发行国债。(二)筹集建设资金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非经营性的公共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在市场失效领域及提供公共产品领域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单独依靠税收等正常的财政收入形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政府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发行国债为财政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1.调节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促进二者比例关系合理化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资金供求和流通中的货币量任务二
国债的负担与规模
一、国债的负担理解国债的负担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从政府角度(二)从国债认购者角度(三)从国债的偿还角度二、国债发行限度(一)国债发行限度的产生和含义(二)国债发行限度的参考指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任务三
国债的管理制度
一、国债的种类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划分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划分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3.以债券能否流通上市为标准划分以债券能否流通上市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可上市国债和不可上市国债。4.以国债的偿还期限为标准划分以国债的偿还期限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长期国债、中期国债和短期国债。5.以国债的付息方式为标准划分以国债的付息方式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定期付息国债和贴现国债。6.以发行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划分以发行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货币国债和实物国债。7.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划分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二、国债的发行(一)国债发行规模(二)国债发行价格(三)国债发行方式1.行政摊派方式2.代销方式3.包销方式4.招标方式(四)国债发行利率1.金融市场利率水平2.市场发育程度3.政府信用4.社会资金的供给量三、国债的偿还(一)国债的偿还方式1.分期逐步偿还方法2.抽签偿还法3.到期一次偿还法4.市场购销偿还法5.调换偿还法(二)国债偿还资金的来源1.从政府预算中划拨专款2.财政年度的预算盈余3.举借新债4.国债资金投入生产建设使用带来的收益四、国债市场(一)一级市场一级市场又称国债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二)二级市场二级市场又称国债流通市场或次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个环节。五、国债的管理(一)国债管理的原则1.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2.满足投资者的需要3.争取利息成本最小化(二)国债管理的内容1.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减少国债发行费用2.控制国债依存度3.国债的调换与整理(1)国债的调换。(2)国债的整理。巩固与提高1.简述国债与税收、私债的区别。2.简述国债的功能。3.国债的种类有哪些?项目五
财政支出学习目标1.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2.了解财政支出的原则。3.了解财政支出分类。4.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5.了解财政支出规模。6.了解财政支出效益与绩效分析。任务一
财政支出的概念与原则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又称为预算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国家把已经集中的财政收入资金,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二、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的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1.正确处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关系2.正确处理投资性支出与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关系(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1.财政支出公平原则2.财政支出效率原则任务二
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划分(一)经济建设支出(二)社会文教支出(三)国防支出(四)行政管理支出(五)其他支出二、按经济性质划分(一)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支出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二)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不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补偿的单方面支出。三、我国现行的支出分类(一)按支出功能分类我国政府支出按功能分类设置通常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设款、项两级。(二)按支出经济分类按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做的一种分类。在按支出功能分类明确反映政府设置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按支出经济分类明确反映政府的钱是如何花出去的。按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任务三
购买性支出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二)国防支出(三)外交支出(四)公共安全支出(五)文教科卫支出二、政府投资性支出(一)政府投资性支出的特点1.政府投资可以微利或不盈利2.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可靠3.政府投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二)政府投资性支出的领域1.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2.经济基础产业投资领域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领域4.农业投资领域(三)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1.直接调控直接调控是指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最优化状态。2.间接调控间接调控是指通过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财政补贴政策等,约束、调整非政府投资的条件,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任务四
转移性支出
一、转移性支出的特点(1)转移性支出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等代价的补偿,受益者也不必偿还。(2)转移性支出不表现为对商品或劳务的直接购买,而是表现为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3)转移性支出是财政履行稳定职能的重要手段。这类支出会增加有关企业和私人的可支配收入,间接增加社会购买力,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4)与购买性支出相比,转移性支出的重点在于体现社会公平,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是间接的。二、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1.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2.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4.国家保障型保障模式(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式2.完全积累式3.部分积累式三、财政补贴1.财政补贴的特点(1)政策性。(2)时效性。(3)灵活性。2.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1)价格补贴。(2)政策性亏损补贴。(3)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4)财政贴息。(5)税式支出。任务五
财政支出规模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总体水平,即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一般理论1.瓦格纳法则2.非均衡增长理论3.经济发展阶段论(二)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及趋势分析(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任务六
财政支出效益及绩效分析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法1.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程序(1)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2)政府选择方案。(3)政府确定支出项目的实施方案。2.成本效益分析的衡量方法(1)净现值法(netpresentvalue,NPV)。(2)内在报酬率法(internalrateofreturn,IRR)。(3)效益成本比率法(NI,简称益本比)。3.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二)最低费用选择法(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归总在计算费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多年安排支出的项目,就要用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现值,以保证备选方案的可比性。(3)要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三)公共劳务收费法1.免费或低价的定价方法2.平价的定价方法3.高价的定价方法三、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特征(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条件1.专门的机构及专业人员2.明确规范的采购原则3.法定的采购程序4.权威的仲裁机构(三)政府采购的范围、方式和程序1.政府采购的范围政府采购的范围广泛,一般把政府采购的内容大体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2.政府采购的方式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3.政府采购的程序政府采购程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确定采购要求,签订采购合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四)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我国于2000年在全国全面铺开政府采购制度,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建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简称《政府采购法》)的颁布,标志着其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任务七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险(一)基本养老保险1.基本养老保险的分类(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与计算(1)单位缴费。(2)个人缴费。①缴费基数与比例。②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计算。(3)政府公共财政补贴。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条件与待遇(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条件。①年龄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②缴费条件:累计缴费满15年。(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①支付职工基本养老金。②个人养老金账户年度余额记账。③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④病残津贴。(二)基本医疗保险1.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1)单位缴费。(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①个人缴费部分。②用人单位强制性缴费的划入部分。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利息。3.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4.职工基本医疗费用的结算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支付的医疗费用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4)在境外就医的。(三)工伤保险1.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和工伤保险基金(1)工伤保险费的缴纳。(2)工伤保险基金。2.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1)工伤认定。(2)劳动能力鉴定。3.工伤保险待遇(1)工伤医疗待遇。①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②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③康复性治疗费。④辅助器具装配费。⑤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2)伤残待遇。①生活护理费。②一次性伤残补助金。③伤残津贴。④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3)遗属待遇。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4.工伤保险费用支付途径(1)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①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②住院伙食补助费;③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④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⑤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⑦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⑧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⑨劳动能力鉴定费。(2)由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①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②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③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特别规定(1)工伤保险中所称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2)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①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②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③拒绝治疗的。(3)因工致残享受伤残津贴的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4)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
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5)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四)失业保险1.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统称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2.失业保险待遇(1)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①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的。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包括: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因用人单位过错由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③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2)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4)失业保险待遇。3.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及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五)生育保险1.生育保险费的缴纳2.生育保险待遇(1)生育医疗费用。(2)生育津贴。3.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费用(1)违反国家或本统筹地区计划生育规定而发生的医疗费用;(2)因医疗事故而发生的医疗费用;(3)在非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分娩而发生的医疗费用;(4)按照规定应当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5)婴儿所发生的各项费用;(6)超过定额、限额标准之外的各项费用;(7)不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剖宫产手术条件,但女职工个人要求实施剖宫产手术而超出自然分娩定额标准的医疗服务费用;(8)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术(如试管婴儿)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二、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三、社会福利四、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具有褒扬性质的各种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的一项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巩固与提高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2.简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3.论述政府采购的范围、方式和程序。项目六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
体制学习目标1.掌握国家预算。2.了解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3.了解财政管理体制。4.掌握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任务一
国家预算概述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二、国家预算的分类(一)按照编制形式划分1.单式预算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需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2.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表格的预算。(二)按照编制方法划分按照编制方法,国家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三)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划分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国家预算可分为分预算和总预算。(四)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划分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国家预算可分为地方预算和中央预算。(五)按照预算的作用时间长短划分按照预算的作用时间长短,国家预算可分为年度预算、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三、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我国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成。四、国家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法律性4.完整性5.统一性6.年度性任务二
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一、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一)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2.正确处理国家预算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3.加强国家预算的后备力量(二)国家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1)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提供编制的参考。(2)制订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控制指标。(3)颁发编制国家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4)修订预算科目和预算表格。(三)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如下:先由各地区和中央各部门提出计划年度预算收支建议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拟定预算收支指标,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地区和中央各部门根据下达的预算收支指标,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经过切实的核算,自下而上地编制各地区的地方总预算草案和中央各部门的单位预算草案,报送财政部。财政部对这些草案进行审核后,制定出国家预算草案,并附上文字说明报送国务院,国务院审查通过后,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对预算草案进行修订,并分别核定下达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二、国家预算的执行1.国家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2.国家预算的调整三、国家决算国家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也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四、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特点一是非营利性;二是零散性;三是依托性(二)预算外资金的范围1.政府收费的含义及分类(1)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的使用费。(2)特许权使用费。(3)规费。(4)中介费。2.政府收费的主要类型(1)行政性收费。①管理性收费。②财政性收费。(2)事业性收费。(三)预算外资金管理原则1.严格划清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界限,分别管理2.坚持专款专用3.实行计划管理、政策引导任务三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财政管理体制是规定国家管理财政的组织体系、管理权限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涉及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各部门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权限和财政资金划分上的责权关系,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关系、政府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分配关系的表现形式,通常具有法律性和规范性的特征,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1.按管理内容和范围划分按管理内容和范围,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家税收管理体制、国家信用管理体制、基建投资管理体制、文教行政国防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2.按财政管理体制的级次和主体划分按财政管理体制的级次和主体,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各级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原则(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就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1.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为基础2.从实际出发3.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四、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1.国家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的规定2.国家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3.国家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4.国家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三)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1.统收统支体制(1)预算管理权集中在中央。(2)财力集中在中央。(3)各项财政收支,除地方附加外,其他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预算。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中央统一制定预算政策和预算制度,按国家行政区域划分预算级次,实现分级管理,原则上是一级政权一级预算。(2)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并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隶属关系确定各级预算的支出范围。(3)主要税种的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集中于中央,由中央核定地方收支指标,全部收入分为各级固定收入和比例分成收入,由地方统一组织征收,分别入库。(4)地区间的调剂由中央统一进行,凡收大于支的地方上缴收入,凡支大于收的地方由中央补助,中央预算另设专门拨款,由中央集中支配,以调节地方预算的收支平衡。(5)地方预算基本上是以支定收,结余可以留用。(6)体制的有效期是“一年一定”或“几年不变”。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按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2)地方财政收支的包干基数,以1979年预算收支执行数为基数,经过适当调整确定。(3)地方上缴比例、调剂收入分成比例和定额补助数由中央核定下达后,原则上一般五年不变。4.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1)依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依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各级财政收入。(3)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4)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5.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我国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预算管理体制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五、国家税收管理体制(一)国家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税收管理体制指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一种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税收管理权限包括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演变(三)新税制下的税收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税收立法权限的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权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税种划分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巩固与提高1.简述国家预算的概念、分类及原则。2.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3.简述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项目七
金融和金融体系学习目标1.掌握金融和金融学。2.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3.了解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任务一
金融概述
一、金融的基本定义和内涵(一)金融的基本定义金融一词,“金”是指货币资本,“融”是指融通,金融就是指货币资本的融通。(二)金融的内涵1.金融的主体2.金融的客体3.金融的方式4.金融的载体5.金融机构二、金融的门类1.银行业2.证券业3.保险业4.信托业5.租赁业任务二
金融体系
一、金融体系的内涵1.金融调控体系2.金融企业体系3.金融监管体系4.金融市场体系5.金融环境体系二、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2.金融机构体系3.金融市场体系4.金融工具三、金融体系的功能1.聚集、配置资金2.支付、清算服务3.金融工具流动性4.分散、转移和降低风险5.收集、提供价格信息6.监督和激励巩固与提高1.试分析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2.简述金融体系的功能。项目八
金融机构体系学习目标1.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2.了解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3.掌握现代金融机构体系。4.掌握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任务一
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功能及其经营的特殊性1.金融机构的功能金融机构的功能主要有: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有效转移社会资源;创造信用货币,扩张信用;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2.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1)特殊的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2)特殊的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3)特殊的经营风险影响。二、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1.按照性质划分2.按照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划分3.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划分4.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划分5.按照所属的国家划分任务二
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一、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机构1.保险公司2.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保险代理公司。(2)保险经纪公司。(3)保险公估公司。(二)证券机构1.证券公司(1)证券承销业务。(2)证券自营业务。(3)证券经纪业务。(4)咨询服务业务。2.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指有价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3.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是指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保管和结算服务的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4.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我国是指依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设立,从事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公司。(三)信托投资公司(四)金融租赁公司(五)邮政储蓄机构(六)财务公司(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任务三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其具体职责主要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持有并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经理国库;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负责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二、商业银行(一)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中国进出口银行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二)证券公司(三)信托投资公司(四)财务公司五、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代表处,其主要进行工作洽谈、联络、咨询、服务等业务,不从事任何直接营利的业务活动;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包括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合资银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巩固与提高1.简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2.简述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项目九
金融市场学习目标1.了解金融市场。2.掌握货币市场。3.掌握资本市场。4.了解金融衍生市场。任务一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资金融通方式划分2.按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划分3.按金融工具的交割期限划分4.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划分二、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1.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2.信用工具3.信用中介4.价格三、金融市场的功能1.资本积聚功能2.配置功能(1)资源的配置。(2)财富的再分配。(3)风险的再分配。3.经济调节功能经济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4.经济反映功能(1)由于证券买卖大部分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人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形的市场了解到各种上市证券的交易行情,并据以判断投资机会。(2)金融市场交易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3)由于证券交易的需要,金融市场有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并且他们每日与各类工商企业直接接触,从而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4)金融市场有着广泛而及时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通信网络,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已连成一体,四通八达,从而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任务二
金融衍生市场
一、金融期货(一)金融期货的定义金融期货是一种期货交易,它是以各种基础金融工具如债券、股价指数等为标的物,以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在未来特定的日期进行交割的期货。(二)金融期货的种类1.外汇期货2.利率期货3.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三)金融期货的作用1.套期保值2.投机行为二、金融期权(一)金融期权的定义金融期权是指购买者在向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后,就获得了在规定期限内按照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二)金融期权的种类1.按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划分(1)买入期权。(2)卖出期权。2.按合约所规定的履约时间划分按合约所规定的履约时间的不同,金融期权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三)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1.标的物不同2.投资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不同三、金融互换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远期合约的形式约定在将来一段时期交换一系列货币流量。被交换的货币流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按基础资产价格的波动而调整的。按基础资产的种类,金融互换可分为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等。任务三
资本市场一、资本市场的定义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融通长期性(通常是1年以上)资金的市场。二、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1.证券发行者2.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者即资金供给者,也是金融工具的购买者。投资者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1)个人投资者。(2)企业(公司)。(3)各类金融机构。(4)各类基金。(5)外国投资者。3.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资本市场中介结构主要包括证券承销商和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所或证券交易中心、证券结算公司、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评级机构、证券投资的咨询与服务机构等。4.自律性组织自律性组织一般是指行业协会,它发挥着政府与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够促进证券业的发展,维护投资者和会员的合法权益,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我国证券业自律性组织是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国债协会。5.证券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是指具有对资本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构。三、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1)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2)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3)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重组。四、资本市场的划分(一)债券市场1.债券的概念2.债券的基本要素(1)债券的票面价值。(2)债券的价格。(3)债券的偿还期限。(4)债券的利率。3.债券的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安全性。(4)收益性。4.债券的种类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上,债券的种类可按发行主体、发行区域、偿还期限、利息支付方式、发行方式、有无担保和是否可转换分为七大类。5.债券市场的种类(1)根据债券的发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债券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2)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市场可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3)根据债券发行地点,债券市场可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6.债券投资收益率及转让价格的计算(1)债券投资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债券的收益与投资额的比率。(2)影响债券转让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利率、经济发展情况、物价水平、债券的发行量、投机操纵,但是其决定因素是转让者和受让者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即投资收益率。(二)股票市场1.股票的概念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发行的、表示持有人(股东)按其持有的份额享受相应权益和承担相应义务的可转让的书面凭证。2.股票的特征(1)无期性。(2)参与性。(3)流通性。(4)风险性。(5)收益性。3.股票的价值及价格(1)股票的价值。在股票的价值中,有面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内在价值等几种。(2)股票的价格。(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4.股票的种类(1)按照股东的权利,股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2)按照上市公司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股票可分为A股、B股、H股、N股、S股等。5.股票市场的分类和股息红利的发放(1)股票市场的分类。(2)股息红利的发放。任务四
外汇市场、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一、外汇市场(一)外汇市场的概念外汇市场指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系统,是由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以及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的整体。具体内容有:(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和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二)外汇市场的种类1.按组织形式划分按组织形式,外汇市场可分为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2.按经营范围划分按经营范围,外汇市场可分为国内外汇市场和国际外汇市场。3.按外汇买卖双方的性质划分按外汇买卖双方的性质,外汇市场可分为外汇批发市场和外汇零售市场。(三)外汇市场的主体和功能1.外汇市场的主体(1)中央银行。(2)外汇银行。(3)外汇经纪人。(4)外汇交易商。(5)外汇投机者。(6)进出口商及其他外汇供求者。(7)贴现公司。2.外汇市场的功能(1)国际清算。(2)套期保值。(3)投机。(四)外汇交易概况(1)即期外汇交易是指在外汇买卖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进行清算交割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2)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时,双方先约定交易的币种、数额和汇价,在未来某个时间再进行实际交割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3)掉期外汇交易指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时,卖出或买进交割期不同的、等额的同一种货币的外汇交易方式。(4)套汇交易是指在外汇汇率形成地区差异时,在低价地区买进,同时在高价地区卖出,借此赚取差额收益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二、汇率及其标价方法(一)汇率的概念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如1100、10000等)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2.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三)汇率的种类1.按汇率制定方法划分按汇率制定方法,汇率可分为基础汇率和套算汇率。2.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汇率可分为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3.按外汇交易中的支付方式划分按外汇交易中的支付方式,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4.按外汇买卖成交后交割时间的长短划分按外汇买卖成交后交割时间的长短,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5.按国际汇率制度划分按国际汇率制度,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6.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通过通货膨胀调整划分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通过通货膨胀调整,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巩固与提高1.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2.简述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的区别。项目十
货币与货币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货币的本质与形态。2.了解货币制度。3.了解我国的货币制度。任务一
货币概述
一、货币的产生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2.货币是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3.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三、货币形态的演变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1)信用货币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发行的依据主要不是以黄金做准备的,国家也不承诺兑现黄金。(2)信用货币的另一信用保证是国家的信誉和银行的信誉。(3)信用货币的具体形态是纸质货币——纸币(现钞),纸币是国家货币当局发行的,并依靠国家权力(通过立法保障)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5.电子货币四、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任务二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确定货币的材料2.确定货币的单位3.确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4.规定准备金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3.金本位制4.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三、我国的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2)人民币的单位是“元”,元是主币,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的符号为“¥”。(3)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和发行。(4)严禁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损毁人民币;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6)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兑换,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回、销毁。(7)对人民币出入境实行限额管理。(8)人民币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巩固与提高1.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变。2.简述货币的职能。3.论述我国的货币制度。项目十一
信用学习目标1.了解信用的含义、产生与发展。2.掌握信用的表现。3.掌握信用的形式。4.了解利息和利息率。任务一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经济学层面的。这里指的信用主要是经济学层面的狭义的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即一方把商品或货币让渡给另一方,在一定时间后收回,并且要求得到一定的报酬。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产生1.最早的信用活动——实物借贷的产生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活动的产生3.货币借贷的信用活动的产生(二)信用的发展1.高利贷信用2.现代信用形式三、信用的表现1.直接信用2.间接信用四、信用的职能1.再分配资金2.创造信用工具3.调节货币流通任务二
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概述1.分散性2.商品性3.自由性(二)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作用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限制。(2)商业信用的范围和流转方向受到限制。(3)商业信用的信用期限受到限制。(4)商业信用的供求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概述1.集中性2.货币性3.政策性(二)银行信用的优越性1.能够有效聚集社会上的各种资金2.规模广,范围大,灵活性强3.具有广泛的接受性4.可控性强三、国家信用(一)国家信用概述国家信用的债权人是拥有国家债券的单位和个人,债务人为政府;国债所筹集的资金由国家统一掌握使用,是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如调节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调节货币流通等。四、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概述1.商品赊销2.分期付款3.信用卡4.消费信贷(二)消费信用的作用1.促进生产,改善社会消费结构2.提高消费效用3.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三)我国的消费信用(1)个人住房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消费贷款。(2)汽车消费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汽车的消费贷款。(3)教育助学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借款人自己或其法定被监护人就读规定学校所需学杂费用的消费贷款。(4)家居装修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借款人自用家居装修的消费贷款。(5)旅游度假贷款,即商业银行向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参加贷款人认可的各类旅行社组织的国内外旅游所需费用的消费贷款。(6)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即商业银行向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大额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贷款。(7)个人存单质押贷款,即以客户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单做质押,从银行取得一定金额的贷款,并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一种存贷结合业务。(8)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即商业银行向资信良好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正常消费和劳务等费用支付的消费贷款。五、国际信用(一)国际信用概述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相互提供的信用,以及国际经济组织向各国政府、银行、企业提供的信用。(二)国际信用的具体形式1.国际商业信用(1)来料加工。(2)补偿贸易。2.国际银行信用(1)出口信贷。(2)进口信贷。(3)国际的银行贷款。3.国际政府信用从政府作为债务人的角度看,国际政府信用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信用形式。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这主要是指联合国所属的国际金融机构或区域性开发银行对其会员国提供的信用。六、民间信用(1)民间信用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利率。(2)民间信用利率的最高限额是同类贷款利率的
4倍。(3)复利计息原则是不允许的。若依复利计息,则不得违反(2)的规定。(4)超过限定最高利率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七、信用形式间的关系各种信用形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它们的联系是多方面的甚至是交错的。任务三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利息是债权人因贷出资金的使用权而从债务人手中取得的报酬。利息=本金×期限×利率二、利率的种类(一)基准利率和非基准利率(二)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四)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间公转私短期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者违规处理办法2篇
- 2025年贵州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半年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医疗机构兼职医生聘用协议3篇
- 2024锅炉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度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河北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年-浙江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网络平台建设合作协议
- 交通刮蹭私了协议书范本
- 《冷战史专题》笔记
- 2024-2030年中国轮毂电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高中体育课程活动方案
- 小学中高年段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
- (完整版)兽医临床诊断学
- GB/T 23586-2022酱卤肉制品质量通则
- 和解协议装修合同纠纷
- 抗震支架计算书
- 大学生如果提高自己安全意识
- 意识障碍的判断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