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_第1页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_第2页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_第3页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_第4页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根本元

素是碳

学会怎样才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

物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

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试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看、争论、沟通中学

习新学问。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根本学问,所以在进入这局部学习时,

通过让学生比拟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局部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觉的

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中,熟悉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

素有相像性又有区分。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看组

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

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

素。

2.利用化学学问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根本元素这个问题。

假如学生对原子构造的学问有较好的根底,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

子的骨架奠定根底。

学生熟识元素周期表,很简单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

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

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

键的价电子。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

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

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利用学生已

有的化学学问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索与争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学问,提高学

习力量。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假如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

成,不利于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索与争论”中的

问题,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表解,获得相应的学问信息,提高学习力量。

四、教学用具:试验材料、ppt幻灯片

五、课前预备:学生预习试验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

在科学不兴旺的年月,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特别神奇,认

为生命是特别物质构成的,始终到19世界,仍旧人们仍旧认为生物产生

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行能合成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

学问,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

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

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

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

例不一样,也说明白生命物质的特别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l7两个饼形,引

导学生观看、归纳。大量元素(C、H、0、N、P、S、K、Ca、Mg)可以简洁

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

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洁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观

看图表,归纳。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争论题

分析数据,完成争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

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

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四)试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

的试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猜测你的试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拟多?你

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试验、汇报试验结果。

(五)练习

(六)总结幻灯片展现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

0、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

括试剂、操作、反响结果)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甲状腺的调整过程,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和

反应调整的机制。

2、通过分级调整和反应调整的机制体会生命的构造是有层次的,各

层次之间是有联系的。

3、尝试运用反应调整的原理,解释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致病机

理。

4、学会合理膳食,形成安康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机制。

【难点】运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机制来分析生活实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展现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图片,提问:地方性甲状腺

肿的患病机理是什么?

(食物中缺碘)。

讲解碘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有关,追问:甲状腺激素在体内是如何分

泌调整的?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教师提问:甲状腺激素是由哪一内分泌腺分泌的呢?

(甲状腺)

教师讲解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速率加快,增加产热,抵挡严

寒。

引导学生思索:当你站在寒风中瑟瑟颤抖时,你的机体为了抵挡严寒

做了哪些反响?

(外在的身体反响和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增加。)

过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如何增加的呢?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

复习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有关的激素和腺体。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

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教师讲解甲状腺激素的调整过程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调整方式属于分

级调整。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应调整

教师启发提问:假如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怎样?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

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的合成释放,从而体内调整甲状腺

含量。)

教师追问:这种调整属于哪种调整方式?

(反应调整)

(三)稳固提升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患病机理是什么?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量削减,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

素的反应作用,使其分泌量增加。引起甲状腺增生,造成甲状腺肿。)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并提示在日常饮食中要合理膳食。

(五)布置作业

课下思索假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引起人体什么疾病呢?

四、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K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索并答复。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

环境的相像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

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

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根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索。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一一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根底的液体,这些

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索与争论〕学生争论后答复,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

的环境。

2.一样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根本化学组

成一样。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

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

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

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

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

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

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

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答复,教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

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二HP042-、S042-、HC03-)

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

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整生命活动的各种激

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口-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

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汲取后进入血液,通过血

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

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

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索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

溶液所供应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一样,所以是血浆的等渗

溶液。假如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

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索与争论〕学生争论后答复,师提示。

1.提示:Na+和口-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

汲取。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

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需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

基酸才能被汲取。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

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

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02与H20结合,在碳酸酎酶作用下,发生

以下反响:

C02+H20H2C03H++HC03-o

HC0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

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整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具体内

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整的内容。参加体温调整的器官和系

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

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

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

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0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四周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

中的C02分压大于肺泡中C02的分压,C0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集中,再通

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l.Co2.Bo3,Bo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

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物质的汲取。(3)肾

小管的重汲取。(4)皮肤。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篇4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诞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根底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

3、认同细胞是根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根底之上。

(2)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全部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

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

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构造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需依靠

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

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熟悉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

统的各个构造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讨论和学习的内容。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DSARS病毒给人类的安康造成特别严峻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是学生经受过并且相比照较熟识的一类病毒,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构造,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

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

有助于效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留意将病

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学问。

教师可以展现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

示充满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构造组成,并与细胞

作简洁比拟。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构

造的生物,也必需依靠活细胞才能生活”的熟悉。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

已比拟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

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备反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

加。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

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根据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争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

些问题供学生思索。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

生物的哪些根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头的?新生儿渐渐

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

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构造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

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

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生疏的,需要

教师用详细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

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把握,只

需要学生能通过详细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

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争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

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

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

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

生物讨论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简单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构造,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

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生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

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

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

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

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假如没有完整的细胞构造,草履虫不行能完成这

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

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

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洁的缩手反射需要很多种类的细胞参加,如由

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

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加。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

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

的参加。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简单导致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脊髓中

的运动神经元受损简单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

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

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索与争论

1、提示:假如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详细内

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全

部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假如换成一棵松树,图中

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详细内容也会转变。

假如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根底之上的,

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

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

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由于

生命系统能完成肯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行能完成

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根底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o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由于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

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

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讨论,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肯定确定或

肯定否认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确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

类更好地熟悉病毒,例如,研制反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

类的安康效劳;从否认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讨论也可能会合成某些

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假如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

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究”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

探究和争辩中前进的。

3.进展有关的试验和探究,学会掌握自变量,观看和检测因变量的变

化,以及设置对比组和重复试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响活化能的原理。

(2)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试验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K复习及板书

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汲取的成分的过程,叫做〜〜。

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叫〜〜。

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

解为可汲取的养分物质,这叫〜〜。

K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索争论答复,教师提示。

K提示1.这个试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

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K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索,留意。

K板书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细胞代谢:细胞每时每刻都进展着很多化学反响。

㈠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K演示试验比拟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教师边做边让学生完

成“争论争

K提示1.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

的分解,提高反响速率。

2.不能。

3.说明FeC13中的Fe3+和新奇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

氢分解的速率。

质量分数为20%的新奇肝脏研磨液1滴质量分数为3.5%的

氯化铁溶液1滴

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无机催化剂:Fe3+

Fe3+的相对数量:25万

4.4号试管的反响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

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展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响,这

些化学反响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展,只有酶能够满意这样的要

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响的顺当进展至关重要。

K板书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简单发生化学反响的活泼状态所需

要的能量。

K叙述

在202测得的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条件活化能/kJmol-1

没有催化剂催化

用胶态箱催化

用过氧化氢酶催化75

54

29

催化效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效率更

高。

K板书㈡酶的本质

K资料分析学生阅读分析争论答复,教师提示。

K提示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

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

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

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特殊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

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辩促使后人把对酶

的讨论的目标集中在他们争辩的焦点上,使科学讨论更加有的放矢。

3.毕希纳的试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裂后

连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4.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

神,将酶提纯出来。胜利属于不畏艰难的人。

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

质,少数是RNA等。

K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k提示根底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

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

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裂后连续起催化作

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展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响,这些化学反

响需要高效率地进展,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2)细胞内的化学反响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柔条件下

进展,无机催化剂经常需要帮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猛烈条件才

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o

拓展题

1.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

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由于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特别困难。

2.(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觉具催化

活性的DNA的报道。

K板书三、酶的特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等。

k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思索和留意。

K叙述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响,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响叫

酶促反响。酶促反响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响生成的物质叫做

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一样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样点:

(1)转变化学反响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展的反响;

(3)加快化学反响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时间,但不转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响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

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

破坏;

(5)反响条件的温柔性,酶促反响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展;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整、掌握;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k板书

㈠酶具有高效性

㈡酶具有专一性

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柔(K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师做试验,学

生边观看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