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编高德步王珏“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世界经济史(第四版)第八章农业革命第八章农业革命本章重点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第二节英国式道路第三节普鲁士道路第四节美国式道路关键术语与思考题本章重点近代农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近代农业革命中英国式道路的特点近代农业革命中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近代农业革命中美国式道路的特点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的变革,英国、德国、美国式代表了不同的农业革命类型。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在近代农业革命出现之前,世界人口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先后出现了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一、马尔萨斯陷阱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时间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二、欧洲主要国家近代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表现为农业体制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体制的变革经历了漫长的、渐进式的变迁,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值比例的变化是推动农村中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根本因素,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也是促成农业体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二一1.近代农业的变革最早是从荷兰开始的。3.法国为1750-1760年,瑞士为1780-1790年,德国、丹麦为1790-1800年,奥地利、意大利、瑞典为1820-1830年,俄国、西班牙为1860-1870年。2.近代真正的农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三二、欧洲主要国家近代农业革命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三、人口革命近代农业革命之后,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口革命和饥荒的消失。
荷兰和英国是首先开始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三、人口革命18世纪下半期,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1800年人口增加到1.8亿~1.9亿。这次人口增长是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上升为特征的,以后的分析表明,这一时期处在人口变革的突破期,突出地体现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因此有人将近代开始的这种人口迅速增长称为“人口革命”。总之,近代农业革命后,农业和人口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终于被打破,马尔萨斯陷阱被克服。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四、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创新
近代农业革命以后,欧洲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逐渐消灭耕地,代之以作物连续轮种。第二,新作物的推广和选种育种。第三,农具的改进。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五、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农业消费和生产差额所产生的剩余,是全部其他经济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从时间顺序来看,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先于工业革命40年,这意味着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五、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第一,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要素。第二,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第三,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批可供雇佣的劳动力。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五、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农业革命包含了两层含义:农业中土地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都在排斥着劳动力。第一节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五、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1)土地关系的变革解除了农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只有当他不再被束缚于土地、不再隶属于他人的时候,才能自由支配自身。(2)农业革命中对农民的剥削、赎买等手段,形成了一大批一无所有的劳动者。(3)土地的集中、集约经营和节省劳动,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二节英国式道路概述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土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和平。第二节英国式道路一、庄园经济的瓦解
封建庄园是欧洲传统社会的基层组织。庄园的领主和他的骑士专门制定保护和维护秩序的习惯法,农奴为此向领主提供劳役。在整个中世纪,庄园经济的和谐稳定时常受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也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第二节英国式道路一、庄园经济的瓦解
英国市场的发育也是庄园经济瓦解的重要因素。生产的专业化反过来又加速了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发展使庄园中庄园主和农奴利用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降低、可选择性增强,而且在14世纪人口持续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提高和农奴希望摆脱人身依附的愿望加大了领主实行强制劳役制的成本。第二节英国式道路一、庄园经济的瓦解
领主和农奴越来越愿意将劳役折算成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13世纪英国称这种折算劳役的办法为“折算地租”,14世纪折算地租更为流行。所以,在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在14世纪末期已经不存在了。第二节英国式道路二、不确定的小土地私有制
庄园制度瓦解之后,英国农村中没有立刻形成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当时很多人都对同一块土地拥有权力,国王、领主、承租人、次承租人、农民都分享从土地中得到的收入,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在封建法律中十分模糊。第二节英国式道路二、不确定的小土地私有制
14世纪末叶农奴制瓦解后,农村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土地状况:第一,份地,由佃册持有农持有。
第二,自由持有农拥有的土地。第三,公有地。第二节英国式道路三、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
15世纪末以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一并造成强大的推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促成了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第二节英国式道路四、资本主义租佃制
资本主义大租佃制经营是指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在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过程中,资本主义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迅速发展,并成为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第二节英国式道路四、资本主义租佃制
租入土地经营的租地农场主分为两类:一类是租佃农场主,他们雇用农业工人,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支付地租;另一类是个体农民,他们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不雇用工人,既是经营者,又是劳动者,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第二节英国式道路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
概述
对于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列宁阐述为: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一、农奴制的复兴德国在中世纪也是封建庄园制,14世纪末,与英国类似,德国农奴制瓦解。但是16世纪时,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恢复了农奴制,其中包括易北河以东的德国,还有波兰、俄国、波西米亚、西里西亚、利沃尼亚、匈牙利与罗马尼亚。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一、农奴制的复兴在这些地区,14世纪农奴制废除后形成的不确定所有权的小农地产被领主无情地收回,世袭的租约也不再被承认,大庄园式的经济再度兴起,封建权利更为广泛和有效,领主声称他们有权出卖不附带农奴的土地或没有土地的农奴。在18世纪的东普鲁士,强迫性劳役仍市场多达每周5天甚至6天。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一、农奴制的复兴
在英国逐渐明确私有产权的同时,德国却恢复了农奴制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航线的西移对德国的贫困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在中世纪的繁荣依赖的是汉萨同盟对北欧贸易的垄断权和地中海贸易的繁荣。第二,市场发育的倒退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的确立。第三,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寻求保护的行为。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一、农奴制的复兴
德国国内市场支离破碎和海外市场的丧失加大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相比之下,通过强迫劳役生产所需的产品和劳务,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满足消费,缺乏市场使劳役成为最有效的经济组织方式,而不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一、农奴制的复兴
农奴制的复兴壮大了封建领主的力量,他们在18世纪后半期成功地阻挠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激进改革。封建领主的市里是以后农奴制改革的重要阻力。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拿破仑征服德国之后,为了便于通知,利用武力扫除了许多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列改革:废除贵族的特权;废除农民对地主的要义和地租义务;没收和拍卖教会与流亡者的土地;推行新的资产阶级民法;重划各邦的界线,把180个小邦合并成39个大邦,消灭了许多方圆只有数英里的骑士采邑。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三、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
普鲁士式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弄,广大农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比较缓慢。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三、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
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保留的封建残余,一方面使大量雇工生活贫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巩固了容克地主的地位,而国内狭小的市场促使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拼命加紧夺取海外市场和领土,把德国变成特别富有侵略性的军事主义国家。第三节普鲁士式道路第四节美国式道路概述
美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在不存在地主经济的情况下,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有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一、自由占地运动
美国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封建社会,更没有旧大陆国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它仅有的封建残余是殖民时代由欧洲王室、业主和大地主从欧洲移植而来的。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一、自由占地运动13个殖民地为了留住劳动力,采取低额地主的办法。割地租是低额地租的一种形式,一般每100英亩土地秩序缴纳2~4先令地租,并且租额不得随意增长,基本是固定的。割地租是北美主要的封建残余,封建劳役在绝大多数地区是不存在的。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一、自由占地运动
在整个殖民地时期,许多地区的小农自由占有土地,反对大地主霸占土地。小农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明显地也呈现出美国式道路的倾向。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废除了长子继承和割地租,投靠英王的托利党人的地产被没收,并按500英亩一份出售。至此,在美国东北部地区铲除了仅有的封建残余,小农自由占地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二、国有土地私有化
东北部的土地面积只占到全国土地面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依据约定俗称的习惯确立的自由占地规则仍需进一步完善。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尽可能扩张领土,并把新攫取来的领土一律宣布为国有,使美国国有土地的面积达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是当时世界上拥有国有土地最多的国家。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二、国有土地私有化
列宁认为国有土地的大量存在能够保证美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在小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获得最纯粹的发展。林肯总统为了争取民心击败南方奴隶主,1860年颁布了《宅地法》。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二、国有土地私有化
《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愿意宣布做美国公民的外国人,缴纳登记费10美元即可获得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该土地归其所有。以后又陆续颁布了《木材种植法令》和《荒芜土地法》,使人们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了更多地土地。《宅地法》终于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农民在没有被剥夺和受欺诈的情况下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自由的小农土地所有制终于建立。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三、雇佣制大农场
《宅地法》颁布后,小农的数量不断增加。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广泛的小农经济在竞争中昙花一现。在经历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之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土地集中的结果,呀方面是大农场数目增加,一方面是小农迅速地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同时,小农丧失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见表8-1和表8-2).第四节美国式道路二、国有土地私有化第四节美国式道路地区抵押土地的农场的百分比(%)1890年1900年1910年北部40.340.941.9南部5.717.223.5西部23.121.7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家具设计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模式探讨
- 酒店照明设计对顾客用餐心情的影响
- 家庭办公环境的卫生与健康改善措施
- 临时劳动合同续签协议
- 临时工程合作合同范例
- 临时工雇佣合同协议
- 中央空调系统维修保养合同
- 上海商业地产营销代理合同
- 交通运输设备合作协议
- 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社会主义发展史(齐鲁师范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3年高考真题-地理(辽宁卷) 含解析
-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路径探析
- 2024全新钢结构安全培训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分段函数专项训练【含答案】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共100张课件)
-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2024至2030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7.1.2 直观图的画法-【中职专用】高一数学教材配套课件(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下册)
- 皮肤癣菌病的分子诊断工具
- SL+575-201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