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_第1页
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_第2页
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_第3页
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_第4页
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1、下列参与构成血红素的元素是()A.Mg B.Ca C.Cl D.Fe〖答案〗D〖祥解〗1个血红蛋白分子是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又称亚铁原卟啉)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吡咯基组成一个环,其中心为一个亚铁离子。【详析】Fe2+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出现贫血,D正确,ABC错误。故选D。2、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如图1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主动运输分为3种类型,其中光驱动泵主要发现于细菌细胞中,图2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转运葡萄糖过程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靠协同转运蛋白B.直接利用光能的光驱动泵主要位于细菌的类囊体薄膜上C.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D.ATP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作用〖答案〗B〖祥解〗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析】A、葡萄糖和Na+是依靠协同转运蛋白运输的,A正确;B、细菌没有类囊体薄膜,B错误;C、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大多数是逆浓度梯度运输,C正确;D、ATP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可以作为催化ATP的酶具有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B。3、关于细胞的全能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蝌蚪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能获得新的个体B.胡萝卜的韧皮部发育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表达受限制与基因丢失有关D.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神经元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祥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没有分化的细胞,如受精卵、动物和人体的早期胚胎细胞、植物体的分生组织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详析】A、将蝌蚪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不能获得新的个体,A错误;B、胡萝卜的韧皮部发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C、已分化的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并没有丢失,C错误;D、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神经元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没有体现全能性,D错误。故选B。4、在噬菌体和宿主漫长的“军备竞赛”中,为抵御噬菌体的入侵,细菌进化出了多种系统进行防御,其中一类为“限制—修饰”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细菌A的DNA序列可能不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而使自身DNA得以保护C.若极少数噬菌体发生了这种防御逃逸,噬菌体的DNA可能被甲基化修饰D.发生了这种防御逃逸的噬菌体,对治疗具有多药耐药性的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是不利的〖答案〗D〖祥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酶A可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将其切割,如果发生了DNA甲基化,则不会被识别。【详析】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限制酶A可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相应的位点将DNA序列切开,而细菌A可能不含有限制酶A的识别序列而使自身DNA得以保护,B正确;C、如果限制酶A的识别序列被甲基化修饰,则不能被识别,所以若极少数噬菌体发生了这种防御逃逸,噬菌体的DNA可能被甲基化修饰,C正确;D、发生防御逃逸的噬菌体能侵染细菌,因而可用于治疗具多药耐药性的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D错误。故选D。5、金鱼的品种有很多,可以大致分为草种金鱼、龙种金鱼、文种金鱼、蛋种金鱼四类。草种金鱼是其他三种金鱼的祖先,其他三种金鱼都是经过长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龙种金鱼的特点是眼球比较突出,像灯泡一样;文种金鱼的特点是体型短小、头部有肉瘤、各部位的鱼鳍都较长;蛋种金鱼的特点是背部无鳍,身体看起来像鸭蛋。人类长期选育的过程中,其品种更加繁多。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金鱼进化的原材料B.金鱼产生的变异不能在人类长期选育过程中都保留下来C.人类长期选育过程中金鱼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定向改变D.人类长期选育形成的种类繁多的新品种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祥解〗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详析】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能说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金鱼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传递给下一代,不能保留下来,一些不符合人类要求的可遗传变异也被淘汰,不能保留下来,B正确;C、长时间的人工选育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选育出的金鱼新品种性状各异,但其种群基因库不一定有明显差别,题中提到“其他三种金鱼都是经过长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说明有些金鱼品种之间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6、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与特定的RNA结合并将其切割。用蛋白酶处理酶P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有无活性与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有关B.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P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C.酶P的专一性是通过其与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D.酶P通过非特异性裂解靶RNA的磷酸二酯键起作用〖答案〗C〖祥解〗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详析】A、酶P经蛋白酶处理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因此,酶P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有无活性与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无关,A错误;B、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P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不同,前者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实现,后者通过增大底物与酶P的接触面积实现,B错误;C、酶P能与特定的RNA结合并将其切割,说明酶P的专一性是通过其与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C正确;D、酶P通过特异性裂解靶RNA的磷酸二酯键,而不是对所有的RNA都起裂解作用,D错误。故选C。7、γ-氨基丁酸(GAB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ABA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B.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GABA以扩散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答案〗A〖祥解〗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膜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析】A、GABA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Cl-内流,说明该递质为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A正确;B、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错误;C、GABA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A。8、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受损,可能出现蛋白尿,后期往往出现水肿等并发症。氯噻酮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青蒿素能将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尿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药物氯噻酮能升高内环境渗透压而缓解组织水肿C.人体内环境稳态“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其中一项也可能导致全身其他疾病D.青蒿素可应用于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的治疗〖答案〗C〖祥解〗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此外,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也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详析】A、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症状会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血浆中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药物氯噻酮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抑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B错误;C、内环境稳态一项变化,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糖尿病肾病就会影响泌尿、循环系统等的正常功能,C正确;D、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青蒿素将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不能对此类疾病做出有效治疗,D错误。故选C。9、某科研工作者对某地甲、乙两种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两物种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如下数学模型,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图中曲线乙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B.不考虑迁入、迁出,当甲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低于X时,种群数量会逐年下降,甚至灭亡C.甲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S点,S点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乙曲线代表的种群,有S点,无X点,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答案〗D〖祥解〗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Nt+1与Nt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该比值等于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该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减少。【详析】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乙曲线高于甲曲线,且在虚线Nt+1=Nt之上,即Nt+1/Nt比值大于1,说明图中曲线乙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A正确;B、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当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Nt+1/Nt比值小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下降,甚至灭绝,B正确;C、由甲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高于S点时,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会下降,回到S点,当种群数量低于S点但高于X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会上升,回到S点,即种群数量会在S点上下波动,S点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D、乙曲线代表的种群有S点,即平衡点,没有X点,即灭亡点,即在种群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很容易恢复至S点,其更不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D错误。故选D。10、为保障粮食安全,某地引导村民“田里种粮、种菜,田坎栽果树”,形成了“稻一蒜一果”复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将水稻一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形成多种作物相互搭配的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稻蒜秸秆互相覆盖还田,水稻可利用蒜叶中的有机物B.该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C.可通过栽种彩色稻形成图案、文字等景观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具有抑制病菌和驱虫作用,利用了生物防治〖答案〗A〖祥解〗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详析】A、水稻不能直接利用蒜叶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才行,A错误;B、该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将水稻-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B正确;C、栽种彩色稻形成图案、文字等景观效果,对人类有旅游观赏的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属于化学信息,利用信息来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利用了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A。11、下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接着涂菌液B.甲、乙操作中均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乙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答案〗D〖祥解〗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纯化细菌,但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细菌分离成单个,便于计数。2、关于平板划线法中灼烧接种环的次数,接种前灼烧一次,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杂菌污染菌种,以后每次接种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时灼烧接种环,是为了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详析】A、为防止杂菌污染,题图甲中的涂布平板操作,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8~10s后才能进行涂布,若灼烧后立即涂布,则会将菌体杀死,A错误;B、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通过统计菌落数,可以推测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要灭菌(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种),平板划线法能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无法计数,因此只有甲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C、乙是平板划线法中,在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乙总共划线5次,接种环需要灼烧6次,C错误;D、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活菌繁殖而来的菌落,D正确。故选D。12、多种方法获得的早期胚胎,均需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下图列举了几项技术成果。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受体是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雌性动物B.①过程需要使精子获能,卵子应处于MⅡ期C.胚胎移植前可取内细胞团的细胞鉴定性别D.③可通过②技术实现扩大化生产,①②可通过③技术实现性状改良〖答案〗C〖祥解〗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详析】A、胚胎移植的受体应该是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雌性动物,A正确;B、过程①是培育试管动物,需要通过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体外受精时要通过获能液或者雌性生殖道使精子获能,卵细胞要处于MⅡ期,B正确;C、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的细胞鉴定性别,C错误;D、过程②克隆技术可得到大量同种个体,为过程③提供了量产方式;过程③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外源优良基因,为过程①、②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细胞感知氧气变化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HIF-1α: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EPO:促红细胞生成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HIF-1α发挥作用需要与D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B.HIF-1α调控产生的EPO和VEGF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C.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O2、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体D.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细胞中会大量合成EPO和VEGF〖答案〗BCD〖祥解〗据图分析,常氧激活双加氧酶形成羟基化HIF-1α,然后与VHL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缺氧促进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调控产生EPO和VEGF合成。【详析】A、HIF-1α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因此其发挥作用需要与R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A错误;B、据图分析,缺氧条件下促进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调控产生EPO和VEGF合成,目的就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B正确;C、据图分析,常氧激活双加氧酶形成羟基化HIF-1α,然后与VHL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因此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O2、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体,C正确;D、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就会导致细胞缺氧,缺氧条件下促进细胞中大量合成EPO和VEGF,D正确。故选BCD。14、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下图所示为人体对猴痘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可通过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猴痘的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与被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B.细胞④和⑦在猴痘病毒刺激和a的作用下,其细胞周期会缩短C.某人检测出针对猴痘病毒的b,说明其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D.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案是间隔一段时间多次注射猴痘疫苗〖答案〗AB〖祥解〗病毒属于抗原,进入机体内既能发生体液免疫也能发生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使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阻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抗体和抗原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病毒若进入细胞将引起细胞免疫的发生。【详析】A、①为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与被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B、细胞④和⑦分别为浆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两者都不能发生增殖分化,B错误;C、b为抗体,若检测出针对猴痘病毒的b,说明其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C正确;D、间隔一段时间给同一人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AB。15、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A.图2中个体I-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C.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D.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答案〗ABC〖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已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Ⅱ-1和Ⅱ-2的后代有痴呆患者,说明Ⅱ-2是易位携带者,进而可推出Ⅰ-2为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A正确;B、Ⅱ-2是易位携带者,Ⅱ-3与Ⅱ-2是兄弟关系,Ⅱ-3表型正常,但不确定其染色体组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B正确;C、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Ⅲ-2是痴呆患者,根据题意知Ⅲ-2含有3个R片段,因此由Ⅱ-2产生的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7+9)和Ⅱ-1的正常卵子(79)结合生成的受精卵中含有3个R片段,B正确;C、由A项分析可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产生配子为79,Ⅱ-2是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Ⅲ-3表现正常,Ⅲ=3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或77+99+,两者的比例为1:1,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已经出生(染色体组成不可能为7799+),但不知道是否痴呆,则Ⅲ-4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正常)、77+99+(携带者)、77+99(痴呆),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D错误。故选ABC。16、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和蔗糖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宜用碘液检测B.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加入红墨水的高浓度蔗糖溶液为材料,也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的是“加法原理”,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D.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AD〖祥解〗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详析】A、碘液用来检测淀粉,不能用来检测蔗糖;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和蔗糖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宜用碘液检测,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色,而加入红墨水的高浓度蔗糖溶液可以通过细胞壁,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红色的外界溶液,故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加入红墨水的高浓度蔗糖溶液为材料,也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C、“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C正确;D、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但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植物气孔是植物形态学上的重要特征,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器是由两个肾形或哑铃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气孔的运动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蒸腾作用。下图是保卫细胞中蔗糖、K+和苹果酸的渗透调节主要机制,图中①~③代表质膜上不同的膜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保卫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有。(2)蓝光可刺激气孔张开,其机理是蓝光激活质膜上的②,消耗ATP将H+泵出膜外,形成跨膜的,驱动细胞吸收K+。除蓝光等环境因素外,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还由和共同完成。(3)K+进入细胞的同时还伴有少量Cl-的进入,其主要意义是。(4)保卫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增大时,会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张开;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据图推测保卫细胞中光合产物总量一定时,淀粉含量(填“增多”或“减少”)会促进气孔张开,其机制是。〖答案〗(1)磷酸烯醇丙酮酸和1,5-二磷酸核酮糖(2)H+的浓度差(H+电化学势能或H+的电化学梯度)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3)维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4)减少淀粉经过一系列反应变成苹果酸和蔗糖进入液泡,保卫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增大,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张开〖祥解〗溶液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故当保卫细胞渗透压变小时细胞失水皱缩。由于较薄的细胞外壁(靠近表皮细胞一侧)易于收缩而向内收缩,但微纤丝长度相对稳定,于是保卫细胞内壁内移,气孔收缩变小。保卫细胞的构造、形状、数量、排列和位置,随植物种类和生活环境而异。【详析】(1)由图可知,保卫细胞中固定CO2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叶绿体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2结合生成3-磷酸甘油酸;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结合生成苹果酸,因此保卫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有1,5-二磷酸核酮糖和磷酸烯醇丙酮酸;(2)蓝光激活质膜上的②,消耗ATP将H+泵出膜外,形成跨膜的H+浓度差(H+电化学势能或H+的电化学梯度),驱动细胞吸收K+。除蓝光等环境因素外,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还由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3)由题图可知K+进入细胞的同时,还伴随着Cl-的进入,以保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4)保卫细胞中光合产物总量一定时,淀粉含量减少,促进气孔张开,其机制是淀粉经过一系列反应变成苹果酸和蔗糖进入液泡,保卫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增大,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张开。18、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1)24—eBL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上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大类,它们是:。实验一的结果表明:,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填“相同”“相反”)。(2)实验二中,对照组的处理应为:,根据检测结果可知:。(3)若要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实验二还需进行的操作是:。〖答案〗(1)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24—eBL能抑制根伸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相同(2)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未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的相同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或同实验二,只不用24-eBL处理)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3)测量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进行对比〖祥解〗分析题图:图1结果可知,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说明24-eBL的作用是:抑制幼根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分析图2和图3:结果是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这表示表明:24-eBL对生长素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基部向尖端运输促进作用较弱。【详析】(1)从分子结构上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包括那些其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物质,如吲哚丁酸等。第二类物质尽管其化学结构与植物激素不同,但它们却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例如α-萘乙酸(NAA)和矮壮素等;实验一中与对照(0浓度)相比,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故可推知24-eBL的作用是抑制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可以看出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同;(2)实验二的自变量应为是否加24-eBL,因变量为根的长度,因此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未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的相同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或同实验二,只不用24-eBL处理);由图3可知,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这表明:24-eBL对生长素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基部向尖端运输促进作用较弱,即实验二表明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3)实验二的自变量应为是否加24-eBL,因变量为根的长度,因此要验证“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就需要测量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进行对比。19、土壤中存在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它们的关系十分复杂。线虫可以细菌为食,真菌可产生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1)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2)富含尿素的土壤中能检测出较多的菌丝陷阱。为研究尿素诱导菌丝陷阱形成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尿素及其分解产物氨分别处理野生型真菌和A酶基因(催化尿素分解的酶)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检测菌丝陷阱的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结合上述信息,推测,从而诱导菌丝陷阱的产生。(3)真菌可感应线虫产生的蛔甙信息素,从而形成菌丝陷阱,由此可见,蛔甙可以作为信息,能体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4)土壤中细菌的B酶(催化产生尿素的酶)表达量与线虫取食频率成正比。综合上述信息,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线虫之间的关系,解释线虫数量相对稳定的机制:。(5)自然界中不乏类似于上述土壤微生物与线虫间的关系。下列事例与上述机制最相似的是_____。A.食草昆虫啃食植物叶片后,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肉食性昆虫B.白蚁在巢穴中通过排出粪便供养细菌,从而抑制寄生真菌的生存和传播C.虫媒传粉的植物,花朵中蜜腺分泌含糖量较高的蜜露吸引昆虫来进行传粉〖答案〗(1)生物群落(2)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3)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当线虫数量增加时,线虫对细菌的捕食增加,细菌合成更多尿素,被真菌分解为氨,另线虫分泌蛔甙增加,氨和蛔甙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反馈调节线虫数量(5)A〖祥解〗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个体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方面: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群落与生态系统方面: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详析】(1)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2)分析题图可知,利用尿素处理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无菌丝陷阱的产生,用氨处理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有菌丝陷阱产生,说明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诱导菌丝陷阱的产生。(3)线虫产生的蛔甙是化学信号,真菌可感应该信号,从而形成菌丝陷阱,由此可见,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4)土壤中细菌的精氨酸酶(可催化尿素产生的酶)表达量与线虫取食频率成正比,线虫对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合成更多的尿素,被真菌分解为氨,线虫分泌蛔甙增加,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反馈调节线虫数量,故线虫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5)线虫对土壤中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合成更多的尿素,被真菌分解为氨,线虫分泌蛔甙增加,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反馈调节线虫数量。而自然界中食草昆虫啃食植物叶片后,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肉食性昆虫,从而调节食草昆虫的数量,二者机制最为相似,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故选A。20、大肠杆菌能进入实体瘤核心并保持较强活性,科研人员期望利用大肠杆菌构建一种基因表达可控的工程菌,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科研人员利用温度敏感型转录调控蛋白构建温控表达的质粒系统,部分结构如下图。在人体特定部位进行42℃处理后,p7可在重组酶Bxb1作用下翻转,免疫元件中的GFP和aPD-L1两种基因可以成功表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p7应为(填“启动子”或“终止子”),其功能是。(2)Tel42为来自λ噬菌体的温度敏感型转录抑制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具强活性的启动子pLac可以使Tel42持续性表达,当温度(填“低于”、“等于”或“大于”)42℃时,Tcl42蛋白会抑制启动子pRL。(3)质粒系统就像“基因电路”,其中的Tcl42基因就像“开关”,能在加热时瞬时激活特定基因。其核心基因包括重组酶Bxb1基因、分泌型aPD-L1蛋白基因(该蛋白可用于免疫治疗)等。请选择相关选项完善该“基因电路”的技术路线:用不同的限制酶、DNA连接酶分别处理温控抑制元件、重组元件、免疫元件及质粒,构建“基因电路”→→重组酶Bxb1基因不表达→免疫元件无功能(不表达aPD-L1)→→解除Tcl42蛋白对启动子pRL的抑制→→→细菌合成GFP,并分泌大量aPD-L1。将下列选项代号填入上述横线,将“基因电路”补充完整。A.受体菌37℃时B.菌体升温至42℃时,蛋白Tcl42失去活性C.荧光蛋白GFP基因、aPD-L1基因的转录D.重组酶Bxb1基因表达,进而引起p7两侧发生重组(4)将“基因电路”质粒导入菌体前,科研人员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的作用是。导入后的菌体用方法接种于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由此成功构建用于免疫治疗的温控工程菌。(5)使用聚焦超声(FUS)装置,可以使动物特定范围的组织快速升温至42℃,从而实现体内微生物治疗的温度控制。为验证上述温控工程菌可被FUS处理激活,并具有肿瘤免疫治疗效果。请以成瘤建模后的小鼠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答案〗(1)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的转录(2)低于(3)ABDC(4)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稀释涂布平板(5)将成瘤建模后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丙组注射温控工程菌。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用FUS处理,丙组不做FUS处理,检测小鼠体内(肿瘤组织是否发出绿色荥光),并记录肿瘤体积变化〖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析】(1)根据题意“p7可在重组酶Bxb1作用下翻转,免疫元件中的GFP和aPD-L1两种基因可以成功表达”,说明p7为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的转录。(2)已知在人体特定部位进行42℃处理后,p7可在重组酶Bxb1作用下翻转,免疫元件中的GFP和aPD-L1两种基因可以成功表达,因此当温度低于42℃时,Tcl42蛋白会抑制启动子pRL。(3)“基因电路”的技术路线要起作用,第一步要构建“基因电路”,因此要先用不同的限制酶、DNA连接酶分别处理温控抑制元件、重组元件、免疫元件及质粒,使这些元件能够连接成“基因电路”;依题意,当温度不到42℃时具强活性的启动子pLac可以使Tcl42持续性表达,抑制启动子pRL,则与其构成一个表达单位的重组酶Bxb1基因不表达。重组酶的作用位点在免疫元件中,重组酶Bxb1基因不表达,则αPD-L1不表达,免疫元件无功能;当控温至42℃时解除蛋白Tcl42对启动子pRL的抑制,重组酶Bxb1基因表达,进而引起启动子p7两侧发生重组,启动子p7启动荧光蛋白GFP基因、αPD-L1基因的转录。从而使细菌合成GFP,并分泌大量αPD-L1。综合以上分析,“基因电路”的技术路线是:用不同的限制酶、DNA连接酶分别处理温控抑制元件、重组元件、免疫元件及质粒,构建“基因电路”→A、受体菌37℃时,蛋白Tcl42抑制启动子pRL→重组酶Bxb1基因不表达→免疫元件无功能(不表达αPD-L1)→B、菌体升温至42℃时,蛋白Tcl42失去活性→解除蛋白Tcl42对启动子pRL的抑制→D、重组酶Bxb1基因表达,进而引起启动子p7两侧发生重组→C、启动子p7启动荧光蛋白GFP基因、αPD-L1基因的转录→细菌合成GFP,并分泌大量αPD-L1。(4)科研人员用Ca2+处理大肠杆菌是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然后将“基因电路”质粒导入菌体内。依题意,重组的质粒中带有抗四环素的抗性基因,因此,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导入后的菌体接种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来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能在该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就是成功构建用于免疫治疗的温控工程菌菌落。(5)依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温控工程菌可被FUS处理激活,并具有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因此可将成瘤建模后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丙组注射温控工程菌。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用FUS处理,丙组不做FUS处理,检测小鼠体内(肿瘤组织是否发出绿色荥光),并记录肿瘤体积变化。21、某昆虫为XY型性别决定,其眼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两对基因有且仅有一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均不在Y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与眼色的关系如下图。研究人员用一只红眼雌昆虫与褐眼雄昆虫杂交,F1全为红眼昆虫,F1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雌昆虫全为红眼,雄昆虫中红眼:褐眼:白眼=16∶7∶9。(1)控制昆虫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基因与昆虫眼色性状的关系图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根据杂交结果判断,等位基因B、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为探究某只偶发突变的雄昆虫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隐性纯合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将这只雄昆虫与正常雌昆虫/野生型雌昆虫杂交,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观察统计F2中雌雄昆虫。实验结果分析:若观察的子代中,则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若观察的子代中,则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酶的合成(2)XAaXbY、aaXBXB(3)雌:雄=1:1/雌雄数量相等/雌/雄=1雌:雄=2:1/雌雄数量不相等/雌/雄=2〖祥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根据题干和遗传图解可得(不考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红色:aaB_、A_B_、褐色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为aabb。【详析】(1)依据题干两对基因有且仅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即控制昆虫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图可知,基因和昆虫眼色性状的关系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依据题干两对基因有且仅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假定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昆虫的基因型为:红眼雌昆虫为:aaXBX_、A_XBX_,褐眼雄昆虫为:A_XbY,F1全为红眼昆虫,且F2中雌昆虫全为红眼,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假定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带入杂交过程与结果不符,所以等位基因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隐性纯合致死突变,由于该X染色体会随着交配传递给F1的雌性个体,因此不会影响F1的表现型,但是会影响F2的性状分离比。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所以,该实验设计的步骤应为:将这只雄个体(XaY)与正常(野生型)雌个体(XAXA)杂交,F1雌雄个体(XAXa、XAY)相互交配,观察统计F2中雌雄个体中雌雄昆虫的性状分离比。假设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子代中雌∶雄=1∶1;若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致死)=1:1:1,子代中子代中雌∶雄=2∶1。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1、下列参与构成血红素的元素是()A.Mg B.Ca C.Cl D.Fe〖答案〗D〖祥解〗1个血红蛋白分子是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又称亚铁原卟啉)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吡咯基组成一个环,其中心为一个亚铁离子。【详析】Fe2+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出现贫血,D正确,ABC错误。故选D。2、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如图1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主动运输分为3种类型,其中光驱动泵主要发现于细菌细胞中,图2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转运葡萄糖过程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靠协同转运蛋白B.直接利用光能的光驱动泵主要位于细菌的类囊体薄膜上C.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D.ATP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作用〖答案〗B〖祥解〗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析】A、葡萄糖和Na+是依靠协同转运蛋白运输的,A正确;B、细菌没有类囊体薄膜,B错误;C、通过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大多数是逆浓度梯度运输,C正确;D、ATP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可以作为催化ATP的酶具有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B。3、关于细胞的全能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蝌蚪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能获得新的个体B.胡萝卜的韧皮部发育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表达受限制与基因丢失有关D.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神经元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祥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没有分化的细胞,如受精卵、动物和人体的早期胚胎细胞、植物体的分生组织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详析】A、将蝌蚪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不能获得新的个体,A错误;B、胡萝卜的韧皮部发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C、已分化的动物细胞中遗传物质并没有丢失,C错误;D、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神经元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没有体现全能性,D错误。故选B。4、在噬菌体和宿主漫长的“军备竞赛”中,为抵御噬菌体的入侵,细菌进化出了多种系统进行防御,其中一类为“限制—修饰”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细菌A的DNA序列可能不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而使自身DNA得以保护C.若极少数噬菌体发生了这种防御逃逸,噬菌体的DNA可能被甲基化修饰D.发生了这种防御逃逸的噬菌体,对治疗具有多药耐药性的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是不利的〖答案〗D〖祥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酶A可以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将其切割,如果发生了DNA甲基化,则不会被识别。【详析】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B、限制酶A可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相应的位点将DNA序列切开,而细菌A可能不含有限制酶A的识别序列而使自身DNA得以保护,B正确;C、如果限制酶A的识别序列被甲基化修饰,则不能被识别,所以若极少数噬菌体发生了这种防御逃逸,噬菌体的DNA可能被甲基化修饰,C正确;D、发生防御逃逸的噬菌体能侵染细菌,因而可用于治疗具多药耐药性的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D错误。故选D。5、金鱼的品种有很多,可以大致分为草种金鱼、龙种金鱼、文种金鱼、蛋种金鱼四类。草种金鱼是其他三种金鱼的祖先,其他三种金鱼都是经过长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龙种金鱼的特点是眼球比较突出,像灯泡一样;文种金鱼的特点是体型短小、头部有肉瘤、各部位的鱼鳍都较长;蛋种金鱼的特点是背部无鳍,身体看起来像鸭蛋。人类长期选育的过程中,其品种更加繁多。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金鱼进化的原材料B.金鱼产生的变异不能在人类长期选育过程中都保留下来C.人类长期选育过程中金鱼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定向改变D.人类长期选育形成的种类繁多的新品种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祥解〗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详析】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能说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金鱼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传递给下一代,不能保留下来,一些不符合人类要求的可遗传变异也被淘汰,不能保留下来,B正确;C、长时间的人工选育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选育出的金鱼新品种性状各异,但其种群基因库不一定有明显差别,题中提到“其他三种金鱼都是经过长时间杂交培育出来的”,说明有些金鱼品种之间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6、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与特定的RNA结合并将其切割。用蛋白酶处理酶P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有无活性与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有关B.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P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C.酶P的专一性是通过其与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D.酶P通过非特异性裂解靶RNA的磷酸二酯键起作用〖答案〗C〖祥解〗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详析】A、酶P经蛋白酶处理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仍具有催化活性,因此,酶P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有无活性与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无关,A错误;B、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P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不同,前者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实现,后者通过增大底物与酶P的接触面积实现,B错误;C、酶P能与特定的RNA结合并将其切割,说明酶P的专一性是通过其与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C正确;D、酶P通过特异性裂解靶RNA的磷酸二酯键,而不是对所有的RNA都起裂解作用,D错误。故选C。7、γ-氨基丁酸(GAB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ABA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B.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GABA以扩散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答案〗A〖祥解〗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膜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析】A、GABA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Cl-内流,说明该递质为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A正确;B、GAB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错误;C、GABA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A。8、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受损,可能出现蛋白尿,后期往往出现水肿等并发症。氯噻酮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青蒿素能将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尿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药物氯噻酮能升高内环境渗透压而缓解组织水肿C.人体内环境稳态“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其中一项也可能导致全身其他疾病D.青蒿素可应用于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的治疗〖答案〗C〖祥解〗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此外,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也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详析】A、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症状会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血浆中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药物氯噻酮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抑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B错误;C、内环境稳态一项变化,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糖尿病肾病就会影响泌尿、循环系统等的正常功能,C正确;D、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青蒿素将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不能对此类疾病做出有效治疗,D错误。故选C。9、某科研工作者对某地甲、乙两种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两物种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如下数学模型,虚线表示Nt+1=N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图中曲线乙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B.不考虑迁入、迁出,当甲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低于X时,种群数量会逐年下降,甚至灭亡C.甲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S点,S点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乙曲线代表的种群,有S点,无X点,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答案〗D〖祥解〗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Nt+1与Nt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该比值等于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该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减少。【详析】A、当种群数量较少时,乙曲线高于甲曲线,且在虚线Nt+1=Nt之上,即Nt+1/Nt比值大于1,说明图中曲线乙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A正确;B、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当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Nt+1/Nt比值小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下降,甚至灭绝,B正确;C、由甲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高于S点时,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会下降,回到S点,当种群数量低于S点但高于X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会上升,回到S点,即种群数量会在S点上下波动,S点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D、乙曲线代表的种群有S点,即平衡点,没有X点,即灭亡点,即在种群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很容易恢复至S点,其更不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D错误。故选D。10、为保障粮食安全,某地引导村民“田里种粮、种菜,田坎栽果树”,形成了“稻一蒜一果”复合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将水稻一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形成多种作物相互搭配的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稻蒜秸秆互相覆盖还田,水稻可利用蒜叶中的有机物B.该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C.可通过栽种彩色稻形成图案、文字等景观效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具有抑制病菌和驱虫作用,利用了生物防治〖答案〗A〖祥解〗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详析】A、水稻不能直接利用蒜叶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才行,A错误;B、该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将水稻-大蒜水旱轮作,粮果间作,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B正确;C、栽种彩色稻形成图案、文字等景观效果,对人类有旅游观赏的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属于化学信息,利用信息来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利用了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A。11、下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接着涂菌液B.甲、乙操作中均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乙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答案〗D〖祥解〗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纯化细菌,但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细菌分离成单个,便于计数。2、关于平板划线法中灼烧接种环的次数,接种前灼烧一次,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杂菌污染菌种,以后每次接种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时灼烧接种环,是为了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详析】A、为防止杂菌污染,题图甲中的涂布平板操作,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8~10s后才能进行涂布,若灼烧后立即涂布,则会将菌体杀死,A错误;B、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通过统计菌落数,可以推测出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要灭菌(杀死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种),平板划线法能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无法计数,因此只有甲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C、乙是平板划线法中,在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乙总共划线5次,接种环需要灼烧6次,C错误;D、乙中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这样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活菌繁殖而来的菌落,D正确。故选D。12、多种方法获得的早期胚胎,均需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下图列举了几项技术成果。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受体是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雌性动物B.①过程需要使精子获能,卵子应处于MⅡ期C.胚胎移植前可取内细胞团的细胞鉴定性别D.③可通过②技术实现扩大化生产,①②可通过③技术实现性状改良〖答案〗C〖祥解〗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详析】A、胚胎移植的受体应该是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雌性动物,A正确;B、过程①是培育试管动物,需要通过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体外受精时要通过获能液或者雌性生殖道使精子获能,卵细胞要处于MⅡ期,B正确;C、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的细胞鉴定性别,C错误;D、过程②克隆技术可得到大量同种个体,为过程③提供了量产方式;过程③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外源优良基因,为过程①、②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细胞感知氧气变化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HIF-1α: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EPO:促红细胞生成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HIF-1α发挥作用需要与D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B.HIF-1α调控产生的EPO和VEGF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C.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O2、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体D.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细胞中会大量合成EPO和VEGF〖答案〗BCD〖祥解〗据图分析,常氧激活双加氧酶形成羟基化HIF-1α,然后与VHL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缺氧促进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调控产生EPO和VEGF合成。【详析】A、HIF-1α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因此其发挥作用需要与R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A错误;B、据图分析,缺氧条件下促进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调控产生EPO和VEGF合成,目的就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B正确;C、据图分析,常氧激活双加氧酶形成羟基化HIF-1α,然后与VHL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因此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O2、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体,C正确;D、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就会导致细胞缺氧,缺氧条件下促进细胞中大量合成EPO和VEGF,D正确。故选BCD。14、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下图所示为人体对猴痘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可通过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猴痘的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与被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B.细胞④和⑦在猴痘病毒刺激和a的作用下,其细胞周期会缩短C.某人检测出针对猴痘病毒的b,说明其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D.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方案是间隔一段时间多次注射猴痘疫苗〖答案〗AB〖祥解〗病毒属于抗原,进入机体内既能发生体液免疫也能发生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使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阻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抗体和抗原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病毒若进入细胞将引起细胞免疫的发生。【详析】A、①为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与被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A错误;B、细胞④和⑦分别为浆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两者都不能发生增殖分化,B错误;C、b为抗体,若检测出针对猴痘病毒的b,说明其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C正确;D、间隔一段时间给同一人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AB。15、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A.图2中个体I-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C.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D.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答案〗ABC〖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已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Ⅱ-1和Ⅱ-2的后代有痴呆患者,说明Ⅱ-2是易位携带者,进而可推出Ⅰ-2为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A正确;B、Ⅱ-2是易位携带者,Ⅱ-3与Ⅱ-2是兄弟关系,Ⅱ-3表型正常,但不确定其染色体组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B正确;C、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Ⅲ-2是痴呆患者,根据题意知Ⅲ-2含有3个R片段,因此由Ⅱ-2产生的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7+9)和Ⅱ-1的正常卵子(79)结合生成的受精卵中含有3个R片段,B正确;C、由A项分析可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产生配子为79,Ⅱ-2是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Ⅲ-3表现正常,Ⅲ=3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或77+99+,两者的比例为1:1,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已经出生(染色体组成不可能为7799+),但不知道是否痴呆,则Ⅲ-4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正常)、77+99+(携带者)、77+99(痴呆),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D错误。故选ABC。16、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和蔗糖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宜用碘液检测B.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加入红墨水的高浓度蔗糖溶液为材料,也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的是“加法原理”,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D.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AD〖祥解〗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详析】A、碘液用来检测淀粉,不能用来检测蔗糖;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和蔗糖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宜用碘液检测,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色,而加入红墨水的高浓度蔗糖溶液可以通过细胞壁,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红色的外界溶液,故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加入红墨水的高浓度蔗糖溶液为材料,也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C、“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C正确;D、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但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植物气孔是植物形态学上的重要特征,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器是由两个肾形或哑铃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气孔的运动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蒸腾作用。下图是保卫细胞中蔗糖、K+和苹果酸的渗透调节主要机制,图中①~③代表质膜上不同的膜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保卫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有。(2)蓝光可刺激气孔张开,其机理是蓝光激活质膜上的②,消耗ATP将H+泵出膜外,形成跨膜的,驱动细胞吸收K+。除蓝光等环境因素外,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还由和共同完成。(3)K+进入细胞的同时还伴有少量Cl-的进入,其主要意义是。(4)保卫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增大时,会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张开;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据图推测保卫细胞中光合产物总量一定时,淀粉含量(填“增多”或“减少”)会促进气孔张开,其机制是。〖答案〗(1)磷酸烯醇丙酮酸和1,5-二磷酸核酮糖(2)H+的浓度差(H+电化学势能或H+的电化学梯度)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3)维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4)减少淀粉经过一系列反应变成苹果酸和蔗糖进入液泡,保卫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增大,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张开〖祥解〗溶液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故当保卫细胞渗透压变小时细胞失水皱缩。由于较薄的细胞外壁(靠近表皮细胞一侧)易于收缩而向内收缩,但微纤丝长度相对稳定,于是保卫细胞内壁内移,气孔收缩变小。保卫细胞的构造、形状、数量、排列和位置,随植物种类和生活环境而异。【详析】(1)由图可知,保卫细胞中固定CO2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叶绿体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2结合生成3-磷酸甘油酸;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结合生成苹果酸,因此保卫细胞中固定CO2的物质有1,5-二磷酸核酮糖和磷酸烯醇丙酮酸;(2)蓝光激活质膜上的②,消耗ATP将H+泵出膜外,形成跨膜的H+浓度差(H+电化学势能或H+的电化学梯度),驱动细胞吸收K+。除蓝光等环境因素外,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还由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3)由题图可知K+进入细胞的同时,还伴随着Cl-的进入,以保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4)保卫细胞中光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