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IP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探究13000字(论文)】_第1页
【影视IP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探究13000字(论文)】_第2页
【影视IP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探究13000字(论文)】_第3页
【影视IP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探究13000字(论文)】_第4页
【影视IP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探究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视IP作品虚拟角色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研究目录TOC\o"1-2"\h\u15122关键词:作品;电影版权;虚拟角色;著作权 18010一、电影作品与虚拟角色 213610(一)电影作品的定义以及电影版权保护的客体 234(二)虚拟角色 315581二.影视IP作品与虚拟角色的著作权保护 39080(一)IP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具有保护价值 330772(二)IP作品和虚拟角色侵权案件频发 4900三.虚拟角色著作权保护现状 87034(一)虚拟角色作品著作权保护 825235(二)域外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及对我国的启发 827211(三)我国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性 924138四、对于我国影视行业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1014917参考文献 1112825一、中文书籍类 11195201、专著类 11189652、中文翻译类 1114380二、中文学术期刊类 114562三、外文书籍类 1218703四、法规 12摘要: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对于相关领域的维权制度和保护措施并不完善,很难充分保护它们的合法权利。并且影视作品和虚拟角色的侵权案件频发,对创作者和投资公司的创作热情和投资策略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著作权进行了修改,本文参考当下影视行业现状采用对专业概念的解析和思考保护著作权免受侵害的必要性与价值。同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情况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出区分不同侵权形式的司法实践方法。最后对于著作权保护现状进行反思,思考不足与局限性并且结合2020年著作权修改内容提出针对行业从业者的建议,为我国日后在相关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立法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同样为我国影视行业未来积极发展贡献一份想法,最终达成建设属于我国的出色的电影工业体系。关键词:作品;电影版权;虚拟角色;著作权近年来,IP(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成为席卷全球传媒产业的热门概念。从法律的角度上,IP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更多回归它的本意,作为一种无形的智力资产,指的是通过智力劳动者所获得的成果,并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在内容生产领域和传媒经济领域,IP或曰“IP化”更多的作为一个动词使用,代表了故事版权被跨媒体平台进行改编授权,以及其他特许经营项目开发。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实践,“融合”一词概括了当前的媒介状态,它是指包括横跨多种媒体平台的内容流动、多种媒体产业之间的合作以及那些四处寻找各种娱乐体验的媒体受众的迁移行为等。如今中国的经济文化事业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虚拟角色在文化作品IP中起到了不可缺的重要作用,例如《流量地球》《唐人街探案》《西游》等正在或已经成型的国产IP产出了不少耳熟能详的角色,其在文化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虚拟角色一方面丰富了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在另一方面,由虚拟角色商业化使用而导致的著作权法律纠纷案件也逐年提升。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没有单独针对虚拟角色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明文规定,导致在实践中带来各种难题与困境,所以对虚拟角色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深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本课题可以细化著作权中对虚拟角色的保护规定、完善对虚拟角色保护方法,并通过研究丰富该理论支撑并促进该领域理论的发展。现实意义表现在有利于减少有关虚拟角色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其次通过明晰法律规定可以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还可以提高司法效率。下面本文会对文学影视作品的版权和虚拟角色的著作权问题来进行一定的举例和讨论,并对国内外维权现状和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最后给出适当的建议。一、电影作品与虚拟角色(一)电影作品的定义以及电影版权保护的客体1.电影作品的定义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动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在2020年11月11日,历经十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颁布。该法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概念摒弃,以“视听作品”概念取代。我国在20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对视听作品是做出了明确定义的,即“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技术设备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而此次修订将视听作品的定义全部删除。因此,2020著作权法中并无视听作品的定义,而仅是在第十七条明确,视听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作品及“其他视听作品”两种类型,创设不同的权属规则。2.电影版权保护的客体电影版权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电影作品的内涵与外延,即哪些作品能够成为电影作品受到版权法的保护。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使其表现形式不断翻新,各种新形式视听作品的涌现也给版权法带来挑战。将电影作品的外延扩展至那些新出现的作品类型,使这些形式上类似电影作品的新型作品也能通过类推电影作品得到保护是各国版权法共同的立法趋势。其次,一部作品要满足一些版权法的要求才能得到版权保护。有些国家规定作品满足原创性要求就能获得保护,但有的国家还同时规定了固定性要求甚至作品的形式要求(注册和登记等)。各国版权法对电影版权的客体也有不同规定,如法国和德国是以电影作品(画面和声音的组合)作为保护客体,而美国则是以电影作品的录制品(光盘、胶片等)作为权利客体。不同的制度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版权法理论和历史传统,在司法实践中也会产生一些差异。(二)虚拟角色1.虚拟角色的概念虚拟角色(fictioncharacter)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形象综合表达。角色是作品创作中不可替代的因素,它使得作品从抽象转入具体。而虚拟角色顾名思义是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而为作者独创性表达的人物或其他客体,广泛存在于视听、文学、动画等作品中,比较著名的角色一般有着独特的外形、鲜明的个性及不同寻常的经历等特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份报告表明,虚拟角色所说艺术形象不但包含电视、电影、动画等可视作品中的动物、人物,而且还包含用文字符号表述的存在于作品中的虚拟形象。1虚拟角色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又能够独立于作品的本身而具有独立价值。作品角色普遍存在于文学或者是语言作品(如评述、剧本、小说)、电影作品、电视作品、动漫作品、游戏作品中,并且根据作品角色载体类型和特征分为三大类:文学角色,卡通角色,视听角色2.虚拟角色的特征分类根据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出虚拟角色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虚拟角色应当具有虚拟性。第二,虚拟角色应当具有整体性。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虚拟角色应当具备三个元素:个性特征、情节以及反应。个性特征主要由虚拟角色的名称、造型、语言、表情、动作、品质、思维方式等鲜明个性特点构成;情节是作品中包含虚拟角色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反应是指角色在面对具体不同行为时做出的对人、对事、对物等特定反应。具有这三种要素的角色才有整体性,这是区别于其他形象的根本要求,由此创造出角色才生动形象为受众喜爱,法律保护这类虚拟角色才有价值。第三,虚拟角色应当具备初创性。初创性指的是当作者首次构思创作而成时,如果该人物形象在之前就己经被创造出来,那么在后的同一人物形象无法受到保护。由此可知受保护的虚拟角色必须是作者独创的,此前并未出现过的角色。此种情况的例外是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形象或者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为原型进行的创作。因为这些人物形象己被大众广泛知晓和传播,属于社会公共财富的一部分,法律不能阻止人们基于此类形象进行创作。第四,虚拟角色应当具备独立性。作品没有角色的加持是不能成其为完整的作品,而成功的角色离开作品仍能单独存在且被大众识别。从作品中分离出来的虚拟角色若得到合理利用则可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也是法律要保护虚拟角色的原因之一。从作品中独立出来的虚拟角色可以带来丰厚的市场利润,这种利润产生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联想到特定的虚拟角色从而激发了强烈的购买欲望。基于此,虚拟角色具有独立性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下默认的规则。一个独立出来的虚拟角色知名度越高其市场前景越深,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大,其合法权益也越容易被侵犯,法律也更加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二.影视IP作品与虚拟角色的著作权保护(一)IP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具有保护价值1.不论文学作品还是影视类作品,作品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虚拟角色是所有作品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其本身又能够独立于作品而具有经济价值。从作品中独立出来的虚拟角色可以带来丰厚的市场利润,这种利润产生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联想到特定的虚拟角色从而激发了强烈的购买欲望。在当今时代经典的IP角色很容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凭借互联网的媒介作用,一个经典IP角色能迅速在世界被熟知,商家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通常利用IP角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进行商品宣传,把IP角色应用于商品的外包装和商品的标识或者直接做成同款不同类型玩具、玩偶等吸引消费者。就是说消费者看到自己喜爱的虚拟角色会下意识会联想到相关商品及服务来拉动消费,基于此商家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例如世界IP榜单上赫赫有名的《龙珠》、《蝙蝠侠》、《奥特曼》的角色形象在几代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其相关的周边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因此IP作品及其虚拟角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发展变革的必然现象,一个IP作品越出色其独立出来的虚拟角色知名度就越高,带来的就是其市场前景越来越深,该IP以及其虚拟角色本身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也越大。2.IP作品及其虚拟角色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层面上来说,不管是IP作品本身具有多大的世界国民度和市场号召力,在本质上其仍属于人类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智力成果。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国的文化事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机遇,IP作品因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促进了相关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文化事业的不断创新突破,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娱乐层面的种种需求,使得其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相辅相成。一方面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IP作品赖以生存根基,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让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呈现逐步提高的发展的保障。根据现代经济产业发展的规律,具有丰富的作品内涵往往能在百花齐放的今天脱颖而出,甚至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IP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精神文化生活的缩影。因此,虚拟角色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使其为我国文化事业迎来新的春天而贡献出特有力量。(二)IP作品和虚拟角色侵权案件频发1.通过IP作品侵权实例思考作品侵权方面司法实践之方法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虚拟角色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越来越突出,文学角色、卡通角色和视听角色被侵权案件在现实中呈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文学角色因为没有与视听角色和卡通角色有着相对固定的表现形式使其被侵权不容易被公众识别,导致司法实践中虚拟文学角色侵权案件频发。例如:2014年上半年,电视剧《宫锁连城》热播。同年4月15日,由于正编剧的电视剧《宫锁连城》被琼瑶在微博中曝光,称于正抄袭自己的《梅花烙》剧本。12月25日,北京市三中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定被告于正的《宫锁连城》构成侵权,要求于正道歉并连同他4名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0万元人民币,同时责令出品单位应立即停止发行传播《宫锁连城》。根据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琼瑶诉于正著作权纠纷的一审民事判决书,总结出当中列出了本案的六大争议焦点,其中包括原告主张被改编和摄制的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梅花烙》剧本及小说的改编权和摄制权是否遭《宫锁连城》剧本侵害等等。3于正随后提起上诉。2016年4月8口,双方在北京市高院继续进行二审较量,并最终宣判维持了一审的判决结果,认定《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编权和摄制权,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权,于正向琼瑶道歉,被告方赔偿原告500万元。本案判决一出,一时引起各界人士的探讨与争论。本案中争议的焦点就是编剧于正是否构成对琼瑶原作品著作权的侵犯。其结果形成了鲜明的两个立场,有人认为这显而易见是构成著作权侵权的,但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认为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是表达而非思想,不同的台词、剧本及情节并不能说明基本相同的故事情节就构成侵权。即使在持赞成构成侵权的诸多观点中,对于该案的判决也有声音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如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该判决在对认定《宫锁连城》是否构成改编作品上和论证被告应如何承担侵权责任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后作品与在先作品即使有实质相似的情节,但若该情节只是在后作品中微乎其微的一个部分,仍将在后作品认定为改编作品无疑实质上无疑是无视在后作品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并对其作品价值的贬损,同时也不利于鼓励创造、繁荣文化。遗憾的是一审法院也并未在其公布的判决内容中详细论证相关内容。根据“琼瑶诉于正案”、“庄羽诉郭敬明案”等我国著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审判过程分析,我国在著作权侵权方面的司法实践,仍未能形成体系性的侵权判定方式和流程,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般地摸索性地借鉴部分国外相似审判的内容,采用抽象测试法、模式测试法等对比方式,应用到我国的具体实际案例之中。”2.影视IP作品思想表达判断因素及侵权认定影视IP作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本文所称的影视作品还包括创作出此类作品的剧本及小说,因为影视作品都是以剧本及小说为载体拍摄的,而诸如“琼瑶诉于正”、“《用心棒》诉《荒野大镖客》”案等此类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焦点正是比较涉案作品剧本及小说的内容甚至是对影视作品的摄制技巧或场景选择等画面构成方面是否构成侵权。从我国司法实践的适用情形来看,对于影视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具体认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主要有:存在思想与表达难以划分清晰、适用方法方面仍停留在单一的相似度整体性对比方法上及未能形成明确适用的判定实质性侵权的方法、适用标准仍模糊等问题,首先以“琼瑶诉于正”一案为例,法院一审和二审的审理判决过程中,其焦点是围绕着涉案两部作品人物的角色与场景、故事情节与桥段以及风格与素材方面的判定,究竟涉案两部作品的相似部分在何种程度上能达到构成著作权意义上的表达的标准,在何种程度上的相似仍认定为思想层面,对此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如“情节与桥段”,就是比较经典或流行的电影叙事手段与表现方式,如动作、表情、台词等的演绎或情节、片段等的连接,如“最终决战之前看家人照片一定会牺牲”就是一个特定的桥段,一般运用经典或流行的表现手法呈现给观众。在“琼瑶诉于正”一案中,如果于正的《宫锁连城》剧本中与琼瑶的《梅花烙》剧本及小说相似的是足够具体的表达,且这种相似的情节与桥段在《宫锁连城》剧本中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或占有一定的比例,则可以认定为著作权的侵权;亦或是《宫锁连城》剧本中包含的相互衔接的情节与桥段的设置已经占到了《梅花烙》剧本及小说的足够比例,不能因为其在《宫锁连城》中所占比例不大,就否定侵权事实的存在,因为这样的数量和比例的相似已经足以使普通观众感觉到其来源于《梅花烙》这一特定作品,因此仍也可以认为构成了实质性相似,认定为侵权。正如有学者认为的“著作权保护的是反映情节的具体形式即结构,而不仅仅是保护情节。”4我认为对于单纯的故事情节,如果某个情节具有普遍性且独创性不高,著作权法不应给予保护。如“偷龙转凤”、“恶人抢亲”、“养父身亡”、“纳妾”、“凤还巢”等情节,可以说是古装爱情偶像剧里面常用的情节和桥段,并非作者琼瑶的独创,不应受到著作权的保护,然而本案所涉及的桥段和桥段组合,是作者基于对此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加工及特定顺序的组合排列,真正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水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属于具有独创性的创作,理应属于著作权应当保护的。根据人物与情节的结合及情节与桥段的发展,对两部作品中属于表达范畴内容进行一一比照。正如于正等被告在抗辩词中所说的,《宫锁连城》剧本的人物关系的连接点更多,且故事涉及的情节和桥段也更加跌宕起伏,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也是基于其包含了剧本《梅花烙》的主要情节和桥段关系。此外原告主张《宫锁连城》涉及侵权的那些情节和桥段,在《宫锁连城》剧本中数量和所占比例并不多,但不能凭此就认为不构成抄袭,因为其涉及的情节桥段在《梅花烙》剧本及小说中已经占了大量的比例,以致于普通受众在观看了《宫锁连城》作品后会产生“跳戏”于《梅花烙》的感觉。因此仍然可以认定剧本《宫锁连城》与《梅花烙》构成实质性相似。综上所述,可以认定《宫锁连城》剧本侵犯了琼瑶对《梅花烙》享有的改编权。3.侵权认定的新药方——抽象测试法抽象测试法乃美国法官Hand所首创,是美国著作权法史上关于区别思想与表达的历程中,影响最广的判别两部作品涉嫌相似的内容为思想还是表达的检测方法,也有学者翻译为“抽象原则”。Hand法官认为,任何作品(尤其是戏剧)均包含大大小小之事件,首先应分别将两部作品涉及的事件逐步抽离,抽离之后剩下的事件,将会比原著作更抽象,且两部作品间具有一般的普遍性,然而每部作品的抽象程度和普遍性程度各不相同,必须要找出的是在相比较之后,两部作品最细微最具象的共同点。在此前提下,如果这两部作品仍有相当数量的相同点,则认定该相同之处具有“普遍性”,比如戏剧的主题或戏剧的名称、两部作品基本结构或情节的模式相近,但因该抽象模式系具有普遍性,可能适用于任何其他的作品,则仅系“思想”层面的模仿,非著作权保护的对象。相反,如果比较之后仍然有一定较大比例的相同部份,且不具普遍性,则属与表达的抄袭。此抽象测试法也说明了著作权所保护的范围也包括被非文字模仿且程度较高的著作,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部分的抄袭。如在Nicholsv.UniversalPicturesCorp.案中,戏剧的布局、角色的背景、事件的次序、剧本的细节、角色的特质、动机均被列为比较判断的参考。先将作品要素分为不同层次,从高到低可分为:类型——主题——剧情梗概——普通情节设计——普通角色场景——特定角色和具体场景——特定台词,由此达到该界限,而在界限之下的内容依次为:特定角色和场景、情节与桥段及文本符号等,而这些的具体化,就形成表达加以保护。只有当影视剧的内容在临界点,即思想与表达的界限以下方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从启蒙到如今,香港电影也已走过一百多个年头,每每回想起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总是免不了去探讨港片的“模仿”和“抄袭”。如杜琪峰的《特别行动组》就是模仿《罗生门》,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模仿詹姆斯邦德,而《壮志凌云》则变出了《傲气雄鹰》。港片依靠抄袭和模仿再续了港片的辉煌。被称为东方卡梅隆的怪才导演徐克先生,他的《蝶变》前半部的神秘奇情,近似日本推理片,后半部的怪异打斗,则源自日本武侠片中的忍术。事实上,全片布景、服装、发型、道具、气氛,而至于多用旁白等,都近乎东洋风,再加点西洋式,中国味儿反而最少。据说这故事的灵感,取自古龙的小说《吸血蛾》,不过据影片看来,似乎更偏向于日本推理片《八墓村》的地方更多,只不过将武士鬼魂之谜,改为蝴蝶之谜(这方面则又显然受到希区柯克《鸟》的影响)。至于怪堡、奇洞、洞内出现神出鬼没的铁甲杀人狂等,都跟《八墓村》相仿。就连书生方红叶,亦如日本神探金田一耕助,他袖手旁观,就能发现洞内诸多隐秘,最后更由他揭穿真相。而徐克的《鬼马智多星》则是仿效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私家侦探警匪片,而加以香港式卡通趣剧化。而徐克的《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从片名可以看出,灵感来自旧西部名片《龙城歼霸战》,原作描写恶霸到某市寻仇,镇民只求自保,不敢反抗,警长孤立无援,但他坚持不逃避,毅然面对危险的挑战。本片改为海盗作恶侵凌,全市人心惶惶,连政府官员也逃走了,飞鸿师徒到了这座大难临头的危城,屡次放弃搭船的良机,积极救灾救难,不断顽抗海盗,使该城安度难关。我们根据抽象测试法不难看出徐老怪所进行的“抄袭”只是对借鉴的对象取其一而去其二,借其壳而去其核,并非认定的侵权行为而是单纯的借鉴和致敬。石琪著:《香港电影新浪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63页。三.虚拟角色著作权保护现状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随着经济与文化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的一种新问题,由于立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国目前对虚拟角色的保护尚无明确规定。目前司法实践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知识产权法体系中的几部部门法。但虚拟角色特有的属性使得各部门法分散的保护模式露出诸多弊端,如保护边界不清晰、针对性不强,不能灵活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类新型侵权纠纷等问题,这使得虚拟角色知识产权在现有保护制度下存在局限性。(一)虚拟角色作品著作权保护根据对《著作权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可得知,作者对作品享有著作权,而虚拟角色作为组成部分同样被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例如奥特曼版权案,圆谷株式会社曾经因经营不善转让了部分版权,以《1976年协议》有效为前提,协议中对《巨人对詹伯A》、《哈鲁曼和7个奥特曼》、《奥特Q》、《奥特曼》、《奥特赛文》、《归来的奥特曼》、《艾斯奥特曼》、《泰罗奥特曼》、《詹伯A》九部作品的独占专有使用权包括分销权,制作权,复制权,版权,商标,按照原始角色形象复制上述作品中所使用的模型和角色形象,转让第三方的权利等等。而在2017年7月10口,蓝弧公司和新浪电影等微博账号却发了一条关于国庆档的一部有关于奥特曼的国产动画《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的微博,奥特曼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是皮套的特摄作品,但蓝弧却将它变成了人体彩绘,显然这次出现的奥特曼不是以上权利所涵盖的,这一次出现的奥特曼是一个全新的形象,从头雕、彩色计时器以及身上的红色花纹等含有角色特色的形象元素并不符合初代奥特曼的形象,但是蓝弧公司对外宣传的依旧是奥特曼,所以本次形象并不能算在《1976年协议》内,从而造成对圆谷株式会社虚拟角色形象及其奥特曼系列IP的侵权。(二)域外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及对我国的启发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仅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型无形财产权利进行研究,国外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也早早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推进,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视、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应运而生,文化娱乐产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关于不同类型的虚拟角色商品化争议案件层出不穷,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这一新型问题并对其解决办法进行探索研究。美国、日本为典型的文化产业大国对虚拟角色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关措施比较成熟。1.美国对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美国是世界文化产业大国,其对虚拟角色商品化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理论和实践比较完善和成熟。在美国自然人等真实存在的形象是由形象权保护,形象权的来源是隐私权,1953年,美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第一次确认了形象权的概念,目的是保障自然人自身商业价值并可以对于商业价值自由支配。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角色的塑造,虚拟角色作为作品中与真实角色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种类有着其他角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时虚拟角色可能会是一部作品受到关注和喜爱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虚拟角色和作品整体一起受版权法保护无可厚非。对于IP作品的保护通常适用著作权法,因此对于虚拟角色的保护自然也是通过该法。在1930年的“尼克尔诉环球电影公司”一案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地方在于二审法官在判决中提出版权法不应当只保护作品整体,而对于组成作品的重要角色及其他典型元素也应当被给予关注。即“作品的情节若和原作情节相比具有高度相似性而可能被认定为侵权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处理方式也适用于单独的角色”。也就是说,单独的虚拟角色被刻画地越详细具体、形象越活灵活现,其被版权法保护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就是“充分描述”标准。而在1954年由美国第九巡回法院审理的“华纳兄弟公司《马耳他猎鹰》案”中提出的“故事讲述”标准主要是根据作品中的角色在该作品中地位的重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给予其以单独版权法保护,如果该角色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单独讲述出故事发展的大概情节,作品的其他文字性描述都是围绕该角色展开或为树立该角色形象而服务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该角色符合“故事讲述”标准。显而易见的是“故事讲述”标准比前述“充分描述”标准更加严格,完全符合其要求的文学角色为数不多,因此很难获得版权法的单独保护。2.日本对虚拟角色的法律保护众所周知,当今世界能形成影视行业工业化的一个是美国庞大的电影工业,另一个则是日本的动漫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可以占全部经济产业的十几个百分点,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其比肩。然而动漫产业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取决于日本辉煌灿烂的动漫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有如此成绩与日本法律体系重视保护动漫产业及与之相关权利的观念密不可分。在如此庞大的动漫产业下对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比较完善,其产业发展与法律建设相得益彰以此达到共同进步。就对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来说,著作权法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保护范围较美国版权法相对广泛,保护程度也比较高。日本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己经达到只要非法使用了虚拟角色就会被认定为侵权行为。黄菲:《角色商品化权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4【日】半田正夫,纹谷畅男,魏启学译,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5.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3-163页日本知识产权领域研究学者半田正夫认为黄菲:《角色商品化权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4【日】半田正夫,纹谷畅男,魏启学译,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5.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3-163页(三)我国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性1.著作权法尚未给予虚拟角色单独保护首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品要符合“独创性”和“可复制”标准才能够受到保护,但实践中独创性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使得虚拟角色的保护界限很模糊。另外,著作权法对如何规制二次创作不具体描述也会导致虚拟角色保护不完善。著作权法强调对于创新的保护,但现实创作中也少不了对于经典作品的引用和借鉴,如何有效区分原作品和对原作品进行加工在创作的行为是解决保护标准存在局限性问题的关键。其次,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者思想的独创性表达,而与其相关的财产权利是指利用著作权保护的主体即作品创造出财富的权利。5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创造出经济效益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只要是通过合法方式方法来获取的经济利润都在著作权法保护作品财产权利的范围之内。复制行为易操作、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使得其是著作权法财产权中最容易被侵权的方式。此外,对于被大众熟知和喜爱的虚拟角色,商家并不需要完整地使用角色的形象而只是非法截取或改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组合元素,达到大众不仔细辨别并不能发现其与受法律保护的虚拟角色形象有所区别的程度,由此商家既利用消费者对该虚拟角色的喜爱又避免了著作权法对非法利用虚拟角色的打击。2.商标法保护虚拟角色的时间和范围不合理第一,商标的取得与续展制度限制了虚拟角色商标的获得。每部法律所针对的主体各有侧重,而商标法所保护的对象则是注册商标。因此虚拟角色权利人得到商标法保护的前提是将其虚拟角色注册成商标。而在实际操作中商标注册要面临要求严、程序多、时间长的问题。第二,商标法对虚拟角色商标保护的范围不合理。目前我国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对象主要是二维平面或者三维立体标志。而经济活动中一个知名的虚拟角色不仅其整体形象甚至是部分形象的组成要素也能成为商业利用的方式,如卡通形象saber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具有特色的声音、龙珠孙悟空发动龟派气功的招牌动作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元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声音抑或一个动作都能使社会大众联想到发出该声音或动作的虚拟角色,因而具有难以计算的商业和文化价值但是诸如此类的虚拟角色组成元素却很难注册为商标加以保护。四、对于我国影视行业著作权保护的建议作为经济发展强国和文化产业大国的美国和日本对虚拟角色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关措施比较成熟,但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的结论是,每一种电影产业版权制度都根植于本国的法律、经济和产业现实之中,都是根据本国的现实情况逐渐发展演化出来的,从完全抽象的角度来对比和评价不同制度的优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有失客观和理性。可以说,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适合自己国家的制度。对于电影工业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发展的国家来说,它们的制度都建立在自己国家的法律传统和产业实践之上,经历了长期的渐变式的发展过程。而对于通过法律移植实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跳跃式发展,电影工业又属于新兴产业的中国来说,其电影版权制度没有一定的版权传统和理论影响,也并没有经历产业实践与制度的磨合。因此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经济、法律和产业现实的制度就变得尤其重要。从我国在2020年刚刚修订的制度来看对电影、电视剧的投资方而言可以考虑先保留合同中的著作权约定。但可同时考虑在与制作者的合同中约定,制作者应对作品质量及对外侵权责任负责,如发生作品侵犯第三方权益情形,制作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投资/制片合同中对于作品性质予以明确定义区分。例如,将网络电影、网络剧集明确为“其他视听作品”的性质,并对权利归属予以明确约定。而对电影、电视剧制作者而言,有必要与部分参与制作环节的主体区分。例如,实践中,往往是承制单位(承担拍摄、剪辑工作)主导制作,但是有些作品的后期剪辑、特效可能由多个主体完成,那么建议在承制单位与这些主体之间的合同中明确,双方之间仅为委托关系,被委托主体仅参与电影、电视剧的部分环节,在任何情形下均不构成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者,对于电影、电视剧不享有著作权。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对IP作品和虚拟角色的著作权保护尚有缺陷,而美国、日本为典型的经济发展强国和文化产业大国对其著作权权的保护相关措施比较成熟。因此,研究学习域外国家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度对充实我国理论发展及完善司法实践有推动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中国化,本土化的改进,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贡献属于影视行业的一份力,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民风。最后祝愿中国也能建设出属于自己的强大的电影工业。参考文献一、中文书籍类1、专著类【1】黄晖.商标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2】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3】马波.美国形象权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4】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