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测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长城级学堂学案 编:ZZDXA- 用期:2021-6-21周一 人:张玉枝3页4页)明德正己善思敏行3页4页)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单选题1.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朋党之争2.宋代的参知政事掌管什么权利(

)A.行政权 B.军权 C.财权 D.行政权和财权3.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这(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杜绝了地方叛乱 D.导致了财政危机4.如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示意图”。根据留存信息,该图反映的朝代应是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5.北宋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削夺地方财政权主要是为了A.促进地方发展 B.增加地方自主权C.加强中央集权 D.削弱君主专制6.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建隆年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宋太祖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增加财政收入 C.避免官员贪污 D.分知州的权力7.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大将兵权 D.削弱地方势力8.北宋建立后,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委派转运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强干弱枝、重文轻武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派文臣做知州和通判9.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来自军事和A.政治 B.财政 C.社会 D.道德10.“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每年要向辽送一笔钱物,称为A.岁易 B.岁币 C.岁贡 D.岁钱1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11世纪中期政治形势的是(

)A.B.C. D.12.下图皇帝进行的社会变革的中心是A.加强军事 B.整顿财政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13.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14.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举孝廉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15.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 B.变法涉及领域比较单一C.强兵的效果比较明显 D.变法过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16.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未曾得到王权支持 B.重视农业生产C.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注重军事改革17.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B.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宋神宗态度的动摇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18.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

)A.七国之乱 B.绍兴和议 C.靖康之变 D.安史之乱19.南宋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被称为(

)A.岁币 B.岁赐 C.岁贡 D.岁纳20.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新朝与汉朝 B.南朝与北朝 C.隋朝与唐朝 D.西晋与东晋21.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22.以下是由唐朝三省六部制到宋朝二府三司制的演变示意图,从这一演变过程可知(

)A.宰相制度走向衰亡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官员数量日益减少 D.中央集权日益加强23.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关于北宋“四监司”的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 B.实行地方分权,完善决策机制C.明确分工职责对各州进行监控 D.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24.对下面北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15年1125年1127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A.北宋与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C.金消灭了其他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统一D.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25.南宋户部曾就榷场设置解释说:“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据此并结合下图(宋金榷场分布图)判断,南宋最初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A.助推经济重心南移 B.推动双方经济互通有无C.活跃边疆地区经济 D.维持宋金边境和好局面26.北宋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下列属于其中主要的措施之一的是(

)A.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C.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D.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27.据陈峰先生统计的204名枢密院官员,除童贯是宦官出身外,其余203名枢密使官员,枢密院正职73人,文职出身54人,武职出身18人,占比分别为73.9%和24.6%。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108人,武职出身21人,占比分别为83.7%和16.2%。据此可以看出枢密院(

)A.是管文武官员的中央机构 B.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方针C.掌调兵统兵全权分散相权 D.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保守风气28.有学者认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局面,使得宋代的士大夫具有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具有勤政爱民、重义轻利、清正廉明的从政精神。其中“忧患意识”的现实社会政治原因是(

)A.财政形势的日趋恶化 B.严峻的国家边防压力C.外来宗教势力的扩张 D.士绅阶层的精神传统29.谭其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广泛用于历史教材。观察中国12世纪的两幅历史地图,对图1到图2的变化解释合理的是,两宋时期(

)A.政治局势影响疆域变动 B.民族交融的局面开始出现C.和平统一成为主流趋势 D.各政权社会制度已趋一致30.熙宁年间,河北屯田都监程昉在黄河下游引水淤田,淹没了部分县区的农田、房舍和坟墓民众上访的信件不仅遭到拦截,还被修改为对淤田的赞扬。真相查明后,神宗和王安石认为程昉为朝廷增加数千顷良田有功,当赏而不当罚。这说明(

)A.宋朝以儒家标准评价官员政绩 B.王安石变法注重实利与功状C.农田水利法有效增加政府财税 D.宋朝政令不通中央集权削弱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神宗实录》修撰官范冲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于安石之意,此所谓害天下人心术进士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学者陈亮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均输之法,惟恐商贾之不折也。罪无大小,动辄兴狱,而上大夫缄口畏事矣;……而卒为夷狄侵侮之资宋熹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均为宋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摘编自张义德《南宋学者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等(1)指出上述材料中南宋学者言论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条南宋学者忽视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CCADA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BCDAAC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BDCBBAB1.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五代十国的实质是藩镇割据的延续,故B项正确;宦官专权与五代十国无关,排除A;唐末农民战争加速唐朝灭亡,朋党之争危及国家政治统治,但这些不是五代十国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排除CD。2.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削弱相权,A项正确;枢密院掌握军权,排除B项;三司掌握财政权,排除C项;宋代的参知政事掌管行政权,不是行政权和财权,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崇文抑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C项中杜绝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宋朝的财政危机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且材料信息与财政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知州”“通判”等是宋代设置的官职,C项正确;汉代、唐代、明代均未设置知州等官职,排除A、B、D项。故选C项。5.C【详解】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削弱地方财权不利于促进地方发展,也不利于增加地方自主权,A、B排除;削弱地方财权不能直接增强君主专制,排除D。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宋太祖以酒宴方式使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杯酒释兵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增加财政收入不吻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避免官员贪污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知州的权力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且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杯酒释兵权,未体现分知州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根据所学,宋太祖通过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的权力。同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故D项符合题意;AB项是加强皇权的,排除AB项;C项不是最突出特点,排除C项。故选D。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转运使负责的是转运地方财赋,非掌握地方军政大权,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A。9.B【详解】北宋存在着积贫积弱的问题,因此与军事、财政有关,B正确,排除ACD。10.B【详解】澶渊之盟北宋向辽送的钱物是岁币,B正确;A、C、D称呼不正确,排除。11.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与辽宋两个政权并立,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西北方,C项正确;辽在北宋的东北方,排除A项;辽在西夏的东方,排除B项;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整顿财政,解决“积贫”问题,故选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一些较为激进的改革措施,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诽谤,这成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庆历新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故排除A;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进行的,统治者的要求并不是失败的主因,故排除C;用人不当也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C项正确;举孝廉是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排除A项;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科举制度的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项正确;A项错在“宋仁宗”,应是宋神宗,排除;B项错在“比较单一”,王安石变法涉及领域比较多,排除;C项错在“比较明显”,王安石变法的强兵效果不明显。故选D。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当时皇帝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来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未曾得到王权支持”的说法不正确,A项符合题意,选A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都是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产出,“重视农业生产”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改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军事力量,“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中包括了保甲法、将兵法等军事改革措施,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效率,“注重军事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A【详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此失败,A正确;危害百姓、神宗态度变化以及王安石自身的动摇都不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C、D。1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导致了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排除A项;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的和约,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南宋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被称为岁贡。C项正确;岁币、岁赐、岁纳,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0.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和南宋是赵宋王室先后建立的两个政权,类似与西晋和东晋的关系,故选D;新朝和汉朝不是同一个王室建立的,排除A;南朝和北朝是对峙关系,排除B;隋朝和唐朝不是同一个王室建立的,排除C。21.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南宋偏安,只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山水画由北宋时期的大气磅礴演变为南宋的“残山剩水”,故选D;ABC均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到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为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军事归枢密院,还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与唐朝相比,相权进一步削弱,所以材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明朝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排除A项;宋朝时期出现了冗官局面,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3.B【详解】北宋地方上的四监司负责监察地方,不属于决策结构,B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四监司明确分工职责对各州进行监控,加强中央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但是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A、C、D三项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2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以和为主,B项正确;据材料“宋夏订立和约”可得出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金没有灭西夏,西夏是元所灭,金也没能实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开有互市,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5.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榷场主要设置在宋金双方的边境线上,由材料“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可知,南宋政权因担心宋金边境的民间贸易纠纷会破坏双方友好局面而设置榷场,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边境贸易的管理以维持与金政权友好的政治局面,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客观因素导致,设置榷场与经济重心南移并无关联,而且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南宋榷场设置的出发点是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北宋统治者鉴于唐后期节度使专权、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A项;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排除B项;明朝时期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排除D项。故选C项。2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枢密院虽然负责军事,但是其官员多出身文职,这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方针,B项正确;枢密院负责军事,而非管理文武官员的中央机构,排除A项;枢密院有调兵权,而非统兵权,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旨是枢密院官员出身,并不能影响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2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是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宋朝的国家边防压力相对于其他封建王朝更加严峻,士大夫“忧患意识”也由此更凸显,B项正确;士大夫的忧患意识是受到国家政局不稳和边境压力,与财政恶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这一时期宗教势力并未扩张,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精神传统属于传统因素,而不是现实社会政治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两宋时期。材料反映的是12世纪的两幅历史地图,呈现了当时中国民族政权分立,国家分裂动荡的时代特征。观察地图,我们发现辽政权后来被金通过战争取代,疆域的划分因而出现新变化,南宋疆域的缩小也是因为政权分立和战争导致,A项正确;民族交融的局面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此时期,中国国家分裂,统一趋势也尚不明显,排除C项;此时期,各民族政权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制度,差异性较大,且由于处于分立和对峙时期,故并未形成共同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尽管程昉的淤田行动造成了部分民众的损失,包括农田、房舍和坟墓的淹没,但因其最终为朝廷增加了大量良田,这说明再王安石变法中,官员的评价与奖惩更侧重于实际成果,如增加的良田面积,而非过程中的道德考量而政绩评价更注重官员的实际贡献,B项正确;根据材料“真相查明后,神宗和王安石认为程昉为朝廷增加数千顷良田有功,当赏而不当罚”可知,程昉的淤田行动造成了部分民众的损失,这违背了儒家提倡的“民本思想”,但是却受到中央政府的赞扬,这以下宋朝并不全是以儒家标准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