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传统研经典,立身处世德为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方案一、单元课文特点1.本单元有六篇课文,它们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感受先秦诸子雍容、犀利、雄奇、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本单元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2.本单元课文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富于启发性。《老子》四章中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老子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初步揭示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并可能向对立面互相转化的关系。3.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该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为:①读懂诸子散文,解决字、词、句、篇的理解问题。②深刻理解文化内涵,探索文化要义,比如探索诸子思想,史论史传的意义,以及中国古代文人的情志。二、单元教学目标1.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2.深化对诸子思想的认识。熟记经典语句,理解经典语句内涵。3.感受先秦诸子雍容、犀利、雄奇、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4.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5.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6.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7.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用经典语句激活思维,锻炼议论文写作能力。精选经典语句,写作一篇议论文。8.综合课标和教材中关于本单元的语文学科内容、教学任务和学习要求,就可以尝试提炼出本单元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大概念。9.结合历史学科深入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特点,各自不同的论说风格以及这些学说的现实意义;10.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结合思想政治学科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华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辩证思考诸子学说的现实价值,能够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结合个人阅读体验就核心观点做出辨析和阐释,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学科概念为“理解与传承先秦诸子文化经典”。尝试以历史和政治作为辅助学科,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拆分学科关键概念“理解与传承先秦诸子文化经典”,形成针对学科关键概念深入理解的内容主线,将整个跨学科学习的逻辑链条确定为三个主要问题:“百家争鸣产生具有怎样的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理解和评价诸子百家的思想”。2.单元教学难点:在单篇教学以及明确百家争鸣背景的基础上,梳理教材选文内容,明确各家思想学说的内涵。开展群文阅读,主要进行两个层次的对比:一是教材选文之间的对比,明确各家论说的语言风格特点;二是结合教师补充拓展材料,如教材中未涉及的法家代表论著《韩非子》等篇章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理解各家主张及其论争焦点(2023年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涉及到法家思想)。专题研读主要围绕诸子思想的文化影响与传承发展展开,针对其影响主要进行儒法道互补专题研究,针对传承发展在结合补充资料思辨先秦诸子思想局限的基础上,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开拓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四、单元教学设计1.言同道不同。本单元侧重于儒道的思想,可以梳理《论语十二章》中君子立身处世的几点要求,归纳儒家“待己”、“待人”的态度,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仁”;阅读比较老子与庄子的作品,分析各自的不同风格,并绘制或挑选符合老庄的人物头像,或者结合老子的思想对当下的一些新闻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2.背诵积累,夯实基础。《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是教读课文,要求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以培养阅读能力,完成背诵。《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五石之瓠》《兼爱》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完成积累。3.正己修身,立德树人。在修身方面,孔子与老子有相似性,都强调加强对自身的修养,减少过多的欲望;在处世方面,孔子与老子则有较大的区别,一个强调“有为”,一个强调“无为”,追求“自然”,可以从学说、经历、时代背景及后世评价等多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比较。4.从学情上看,学生步入青年,开始有对人生的思考和见解,但体验不丰富,对诸子百家中所涉及到的许多问题和认识缺乏切身体验。没有超人的眼界,更无法形成传统文化认同。五、活动设计活动一:初读课文,探寻诸子的世界,完成下列表格。篇目对象目的社会背景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活动预设:篇目对象目的社会背景论语十二章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春秋末年,社会动乱,礼崩乐坏大学之道儒家门人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开始从宗族社会中独立出来并迅速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统治者推行仁政战国时期,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候。思考:《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以对话的形式,给出了一些君子立身处世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请你结合热点新闻或身边发生的事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其现实意义(以批判思维来解读)。活动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和《<老子>四章》,分析两篇文章中哪些句子表达类似的观点。小组交流讨论,并针对这些句子比较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活动预设:在修身方面,孔子与老子有相似性,都强调加强对自身的修养,减少过多的欲望;在处世方面,孔子与老子则有较大的区别,一个强调“有为”,一个强调“无为”,追求“自然”。思考:在辩证关系中,老子为何会偏重于“无”“丑”“柔弱”“祸”这样的概念?请结合政治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谈谈这种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活动三:请根据课文中的儒道两家思想,对下列新闻事件或人物做一个点评。新闻事件:武汉校内被老师开车撞倒身亡的小学生母亲杨女士坠楼身亡。据小区居民透露,小孩母亲直接从楼顶跳下,当场身亡,随后救护车及警车赶至现场。提及此事,不少小区居民感到惋惜和气愤,“她才刚刚失去了孩子,又遭受网络暴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透露,孩子走后,孩子母亲一直沉浸在悲痛当中,后来又遭到了网暴。此前,杨女士曾就孩子被撞身亡事件发声,称目前没有收到任何的道歉。活动预设:1.儒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中的深刻认知,以及所主张的积极入世态度和各种解决社会关系的智慧与方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当今社会产生正面的引导2.道家思想则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比如老子的逆向思维突破自我认知的限制,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与境界。思考:比较阅读《论语十二章》和墨子《兼爱》,想一想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有什么异同?六、活动特色1.基于跨学科领域,结合历史、政治所学知识,探究孔孟思想中关于“待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