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1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2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3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4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TOC\o"1-2"\h\u30176第一章智能化生产概述 383521.1智能化生产背景 3311961.2智能化生产发展趋势 3322912.1生产设备智能化 3112772.2生产过程智能化 3291832.3产品质量智能化 4289952.4生产管理与决策智能化 4326692.5产业链协同智能化 4291372.6绿色制造智能化 4159672.7个性化定制智能化 4159732.8跨界融合智能化 424494第二章智能化生产设备与技术 4246922.1智能化生产设备选型 456792.2智能化生产技术介绍 5233002.3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528642第三章生产数据采集与管理 617653.1数据采集技术 65043.1.1传感器技术 6198623.1.2自动识别技术 6319113.1.3工业网络技术 682953.1.4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6118403.2数据存储与管理 6137203.2.1数据存储 6308043.2.2数据管理 690953.3数据分析与应用 737583.3.1数据挖掘 7292213.3.2数据可视化 7223773.3.3智能决策支持 7156973.3.4预测性维护 715471第四章智能化生产计划与调度 758314.1生产计划制定 75364.2生产调度策略 832674.3生产进度监控 85079第五章质量管理与智能化检测 888455.1质量管理原则 9325175.2智能化检测技术 9129305.3质量追溯与改进 921836第六章能源管理与智能化节能 10116146.1能源管理策略 10151796.1.1制定能源管理规划 1022526.1.2优化生产流程 10198086.1.3强化能源培训 10326526.1.4激励机制 1050556.2智能化节能技术 1060626.2.1智能传感技术 10184936.2.2互联网能源管理 10183486.2.3人工智能优化算法 118886.2.4能源大数据分析 1165196.3能源数据监控与分析 11215746.3.1建立能源数据中心 11252546.3.2实施能源数据实时监控 1170556.3.3开展能源数据分析 1190686.3.4建立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116139第七章安全生产与智能化监控 11271447.1安全生产管理 11102757.1.1概述 11181097.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1161577.1.3安全生产措施 12319047.2智能化监控系统 1298887.2.1概述 12158007.2.2系统构成 12171717.2.3系统功能 12300257.3安全预警与处理 13289937.3.1预警机制 13310377.3.2处理流程 1347497.3.3提升措施 131029第八章供应链管理与智能化协同 13173648.1供应链管理策略 1388188.1.1供应商选择 13236558.1.2采购策略 13238848.1.3库存控制 14321908.1.4物流配送 14257838.2智能化协同作业 144648.2.1生产协同 14296048.2.2采购协同 14177268.2.3销售协同 1550858.3供应链风险控制 15296118.3.1风险识别 15285308.3.2风险评估 15286628.3.3风险应对 15658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与智能化培训 15325659.1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5228009.2智能化培训体系 16216719.3人才储备与激励 167456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 161994510.1项目实施步骤 161052710.1.1项目启动 162719610.1.2需求分析 16725610.1.3方案设计 16732910.1.4设备采购与安装 171308710.1.5系统集成与调试 172253810.1.6培训与推广 172580010.1.7项目验收 172815710.2项目风险控制 17774110.2.1技术风险 172338210.2.2管理风险 172616510.2.3资金风险 171536810.2.4法律风险 172468310.3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7975110.3.1效果评估 17390910.3.2持续改进 182792910.3.3监测与预警 182859810.3.4成果推广与应用 18第一章智能化生产概述1.1智能化生产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制造业智能化生产应运而生。智能化生产是指在制造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与控制。1.2智能化生产发展趋势2.1生产设备智能化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设备正逐渐实现智能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具备自主诊断、自主优化、自主决策等功能,能够根据生产任务自动调整工作状态,提高生产效率。2.2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2.3产品质量智能化智能化生产通过引入先进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通过对产品质量数据的挖掘,实现对产品缺陷的及时发觉与纠正,提升产品质量水平。2.4生产管理与决策智能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智能化决策系统,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2.5产业链协同智能化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日益明显。通过构建智能化产业链协同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2.6绿色制造智能化智能化生产注重绿色制造,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等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绿色制造智能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降低环境风险。2.7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化生产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快速响应与满足,提高客户满意度。2.8跨界融合智能化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日益紧密。通过跨界融合,制造业将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产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第二章智能化生产设备与技术2.1智能化生产设备选型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中,智能化生产设备的选型是关键环节。选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生产需求: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需求,保证设备功能满足生产任务的要求。(2)技术成熟:选择具备成熟技术的设备,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兼容性强: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便于与其他设备、系统和平台集成。(4)易于维护:设备应具备易于维护的特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维修成本。(5)节能环保:设备应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符合绿色生产理念。2.2智能化生产技术介绍智能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器等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2)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网络通信等手段,实现设备、系统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3)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4)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使设备具备自主学习和优化生产过程的能力。(5)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生产资源的弹性扩展和高效利用。2.3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升级:通过更换或升级设备硬件,提高设备的功能和可靠性。(2)软件升级:优化设备软件系统,增加智能化功能,提高生产效率。(3)系统集成:将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系统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4)智能运维: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远程运维。(5)人才培养:加强智能化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的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第三章生产数据采集与管理3.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的基础,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生产数据采集的核心技术,通过安装在生产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参数和环境因素等数据。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等特点,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1.2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二维码、RFID等,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中的物品进行唯一标识,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跟踪。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3.1.3工业网络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是连接生产设备、传感器和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现场总线等。工业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为生产数据采集提供高效的支持。3.1.4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降低数据传输延迟。通过在边缘计算节点部署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可以实时获取生产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再将结果传输至云端进行深度分析。3.2数据存储与管理生产数据采集后,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2.1数据存储数据存储主要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系统等。针对生产数据的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如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使用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非结构化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和备份。3.2.2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涉及数据的分类、清洗、整合、备份和恢复等环节。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还需要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策略,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3.3数据分析与应用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是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生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通过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方法,可以从生产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3.3.2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生产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展示的过程。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便于分析和监控生产状态。3.3.3智能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生产数据实时优化方案,指导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3.4预测性维护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预测设备故障和潜在问题,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降低生产风险。预测性维护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稳定性。第四章智能化生产计划与调度4.1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的制定是智能化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在智能化生产计划制定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预测:通过收集历史生产数据、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未来的生产需求进行预测,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2)生产任务分配:根据需求预测结果,结合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和资源,对生产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各生产单元负荷均衡。(3)生产周期优化: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化生产计划中,可运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智能算法,求解最优生产周期。(4)生产计划调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4.2生产调度策略生产调度是在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生产目标的过程。智能化生产调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优化配置:根据生产任务和现有资源,运用线性规划、网络优化等算法,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2)生产进度控制: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进行识别和优化,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3)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合理安排设备维护,降低设备停机时间。(4)生产调度优化:运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生产调度方案,提高生产效率。4.3生产进度监控生产进度监控是智能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产进度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觉问题、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生产进度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PLC、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数量、质量等信息。(2)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生产进度监控提供依据。(3)进度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生产进度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生产情况。(4)异常处理:当生产进度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五章质量管理与智能化检测5.1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2)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3)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实现企业持续发展。(4)预防为主:注重预防和控制潜在问题,减少质量的发生。(5)标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5.2智能化检测技术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检测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几种智能化检测技术具有代表性:(1)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通过摄像头、图像处理算法等设备,对产品外观、尺寸、缺陷等进行自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2)光谱分析技术:利用光谱分析仪器,对产品成分、结构等进行检测,实现快速、准确的质量判断。(3)无损检测技术:采用超声波、射线、电磁波等方法,对产品内部缺陷进行检测,避免破坏性检测带来的损失。(4)智能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结合数据处理算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预警。5.3质量追溯与改进质量追溯与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物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信息的一体化追溯,为质量分析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2)质量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实施纠正预防措施:针对发觉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员工素质、引入新技术等手段,实现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5)质量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技能,为质量管理提供人才保障。第六章能源管理与智能化节能6.1能源管理策略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能源管理策略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能源管理策略:6.1.1制定能源管理规划企业应制定能源管理规划,明确能源管理目标、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6.1.2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减少物料搬运距离;采用高效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等。6.1.3强化能源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能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节能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能源管理氛围。6.1.4激励机制设立能源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能源管理,对节能成果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6.2智能化节能技术智能化节能技术是制造业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几种技术值得关注:6.2.1智能传感技术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6.2.2互联网能源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和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能源管理决策依据。6.2.3人工智能优化算法采用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预测和优化,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6.2.4能源大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能源数据,发觉能源消耗的规律和潜在问题,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节能措施。6.3能源数据监控与分析能源数据监控与分析是制造业智能化能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能源数据监控与分析效果:6.3.1建立能源数据中心企业应建立能源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能源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6.3.2实施能源数据实时监控通过能源监控平台,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觉异常,采取措施进行调整。6.3.3开展能源数据分析对能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能源消耗的规律和潜在问题,为企业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提供依据。6.3.4建立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建立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量化评估,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的评价标准。第七章安全生产与智能化监控7.1安全生产管理7.1.1概述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的有效管理,保证生产安全、预防安全的发生。在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中,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7.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2)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生产操作行为;(3)制定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7.1.3安全生产措施实施以下安全生产措施,保证生产安全:(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3)对生产现场进行合理布局,降低安全风险;(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7.2智能化监控系统7.2.1概述智能化监控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环境、人员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监控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安全水平,降低安全发生率。7.2.2系统构成智能化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2)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预警与报警系统:根据分析结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和报警;(4)应急指挥系统:在发生安全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处理。7.2.3系统功能智能化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故障;(2)监测生产环境,保证环境安全;(3)对人员行为进行监控,规范操作行为;(4)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7.3安全预警与处理7.3.1预警机制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安全隐患;(2)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预警等级;(3)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整改。7.3.2处理流程安全处理流程如下:(1)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组织相关人员对进行调查,分析原因;(3)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4)对责任人进行追责,加强安全管理。7.3.3提升措施为提高安全预警与处理能力,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安全隐患;(4)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提高预警与处理效率。第八章供应链管理与智能化协同8.1供应链管理策略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中,供应链管理策略是核心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策略、库存控制、物流配送等方面。以下就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8.1.1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应综合考虑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因素,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企业还需关注供应商的创新能力、环保意识等方面,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8.1.2采购策略采购策略应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实现成本优化和交货期保证。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1)实施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2)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3)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供应商与企业共同成长。8.1.3库存控制库存控制是保证供应链顺畅的关键环节。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库存优化:(1)建立合理的库存预警机制;(2)采用先进库存管理方法,如经济批量法、周期盘点法等;(3)加强供应链协同,实现库存共享。8.1.4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供应链管理的末端环节。企业应关注以下方面:(1)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2)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3)实现物流与生产的无缝对接。8.2智能化协同作业智能化协同作业是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生产协同、采购协同、销售协同等方面进行介绍。8.2.1生产协同生产协同主要指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生产资源等方面的协同。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生产协同:(1)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如ERP、MES等;(2)建立生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3)实施智能化生产调度,提高生产效率。8.2.2采购协同采购协同主要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计划、采购执行等方面的协同。以下为采购协同的具体措施:(1)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实现供应商信息的实时更新;(2)采用互联网采购模式,提高采购效率;(3)实现采购与生产的无缝对接,降低库存成本。8.2.3销售协同销售协同主要关注销售计划、销售执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协同。以下为销售协同的具体措施:(1)建立销售数据平台,实现销售信息的实时更新;(2)采用智能化销售预测,提高市场反应速度;(3)实现销售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提高客户满意度。8.3供应链风险控制供应链风险控制是保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8.3.1风险识别企业应全面识别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供应风险、物流风险等。风险识别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建立风险数据库,收集各类风险信息;(2)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分析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3)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沟通,共同识别风险。8.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等级。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评估:(1)采用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如风险矩阵;(2)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评估,提高评估准确性;(3)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8.3.3风险应对针对评估出的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应对;(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预防风险;(3)加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共同应对风险。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与智能化培训9.1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预测和规划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优化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强化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企业还需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和职业规划指导。9.2智能化培训体系智能化培训体系是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包括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培训内容。企业还需关注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分析,持续优化培训体系。9.3人才储备与激励为应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的发展需求,企业应加强人才储备。企业需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具备相关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