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调控Zn(002)晶面定向沉积诱导无枝晶锌负极_第1页
界面调控Zn(002)晶面定向沉积诱导无枝晶锌负极_第2页
界面调控Zn(002)晶面定向沉积诱导无枝晶锌负极_第3页
界面调控Zn(002)晶面定向沉积诱导无枝晶锌负极_第4页
界面调控Zn(002)晶面定向沉积诱导无枝晶锌负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背景】可充水系锌金属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锌负极存在枝晶生长、析氢腐蚀和表面钝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锌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在反复的沉积/剥离过程中存在锌再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引发锌枝晶的生长;枝晶的形成导致锌负极与电解液接触的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大界面析氢速率;负极表面的析氢反应会使界面OH-浓度升高,促进生成电化学惰性的钝化副产物;钝化产物会加剧负极表面的不均匀程度并扩大电极极化,促进枝晶的形成,导致Zn可逆性差和容量快速衰减。简言之,这三者之间并非独立存在,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合理调控锌负极-电解液界面对制备高可逆锌金属电池至关重要。【工作介绍】文中通过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在Ag修饰的表面上实时可视化观测了Zn(002)晶面的平面成核和取向生长过程。Ag在Zn金属中的高溶解度使其在生成电沉积的锌之前形成固溶体缓冲层,其具有与Zn相同的晶体结构,消除了晶格失配引起的成核能垒。与传统的非导电涂层相比,银镀层的独特性在于其在初始成核及生长时期诱导Zn沿(002)晶面的优先生长,从而调控后续均匀致密无枝晶的沉积形貌,有效抑制界面副反应,平均锌利用率高达98.2%。得益于这种界面调控,镀银负极在0.5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600h的稳定循环寿命,远远高于纯锌负极体系的100h。基于Zn@Ag负极的全电池在2Ag-1下循环1500圈后仍具有74.8%的容量保持率,高于纯锌体系的57.9%。【内容表述】本工作选择不同亲锌性的金属(Ag、Au和Al),进行成核行为研究。在30℃下,Ag在Zn中的溶解度约为1.10at%,对应于银锌固溶相,标记为HCP-Zn。而室温下Zn-Al和Zn-Au相图中无固溶体区域,对应于不同基底上不同的初始成核行为。密度泛函理论(DFT)证实Al基底与Zn的亲和力较差,不适合镀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g和Au的结合能分别为-0.83和-1.07eV,表明它们具有很强的亲锌性。但Au基底上沉积时需要克服非均相成核能垒,因此展现出39.6mV的高成核过电位。得益于室温下的固溶体相,电沉积的锌在生成纯锌之前,银原子溶解在Zn内生成固溶合金,其具有与Zn相同的晶体结构,能够作为缓冲层消除成核能垒。图1c所得电压-曲线图证实其成核过电位基本为零。图1.不同基底的亲锌性。(a)Zn-Al,Zn-Au和Zn-Ag相图;(b)Zn原子与不同基底间的结合能;(c)电压-时间曲线。首先在玻璃基底上采用原位AFM观测初始成核及早期生长行为。采用蒸镀的方式在洗净的玻璃上蒸镀50nm金属Ag、Au、Al,并作为工作电极使用。在电流密度为40μAcm-2的条件下,沉积10min后在银表面形成单层Zn镀层,随着沉积时间增加,镀层既有沿径向水平扩张的趋势,也有垂直生长的趋势,形成明显的多层Zn镀层。在金玻璃基底上呈现半球状的沉积产物。而在铝基底上成核过程极其不均匀,在原位AFM观测的范围无成核位点。移动探针至光学显微镜明显能看到的沉积位点后测试,观测到不规则的大块聚集产物,其高度达940nm,远高于金表面的300nm和银表面的110nm,表明Zn在Ag表面均匀成核的优越性。图2.基底依赖的成核行为。(a)Ag,(b)Au和(c)Al玻璃基底上初始成核和早期生长阶段的原位AFM图像;(d)不同基底上成核的示意图。在商业化锌箔上蒸镀50nmAg,标记为Zn@Ag。在纯锌箔和Zn@Ag上观测初始成核及早期生长行为。电沉积的Zn在Zn@Ag电极上以高取向平面的形式呈现,主要沿水平方向生长,呈均匀的层状沉积。在纯锌箔体系中,电化学沉积的锌沿凸起处成核生长,纵向沉积高度显著。Zn@Ag电极在沉积30min后呈现出光滑的表面,Rq为19.6nm,明显小于裸锌箔上的75.4nm。引入Ag涂层后,(002)的RTC值由7.9提高。74.9,与裸锌箔相比,Zn@Ag阳极的I(002)/I(101)值显著提高了50倍以上。这表明Zn@Ag上沉积的Zn优先暴露(002)晶面。XRD谱图表明,Zn@Ag上电沉积后的产物以(002)晶面占主导,与原位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平面生长一致。图3.平面成核模型。(a)Zn@Ag和(b)Zn箔基底上初始成核和早期生长阶段的原位AFM图像;(c)沉积过程中原位AFM图像的粗糙度;(d)原位AFM沉积后的XRD图谱和(e)相应的RTC数值。原位AFM揭示初始成核和早期生长阶段的界面行为,而原位光学显微镜(OM)用于观察沉积后期的生长行为。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在负极表面覆盖韧性更强的黑色绝缘胶带。在Zn@Ag基底上,Ag涂层的引入诱导平面形核,从而调控光滑致密且无枝晶的Zn沉积。此外,即使在10.0mAhcm-2的高沉积容量下,Zn@Ag上的锌沉积也保持均匀,无枝晶。大量的Zn2+离子聚集在不均匀的Zn成核位点周围并沉积,进一步加速了尖端生长。将Zn替换为Ti箔,可以捕捉到沉积Zn的形貌。在Ti@Ag箔上(通过在Ti箔上蒸镀50nmAg)形成了均匀分布的Zn,但在裸露的Ti箔上存在大面积未沉积的暴露区域,表明Ag涂层在诱导均匀沉积行为的优越性。初始成核和后期长大的示意图如图4e所示。Ag涂层对Zn具有良好的亲合力,沿(002)晶面诱导成核,促进Zn均匀沉积,并能够有效抑制析氢和表面钝化。图4.均匀锌沉积。(a)原位OM图像;(b)成核过电位;(c)有限元模拟;(d)截面SEM图像;(e)界面行为示意图。基于对称电池的变温阻抗测试,Zn@Ag||Zn@Ag电池的活化能(Ea)为42.17kJmol-1,远低于对称Zn||Zn电池的50.48kJmol-1。这表明通过抑制Zn2+在Ag表面的二维表面扩散,加速了Zn2+的传递动力学。引入Ag涂层后,交换电流密度从5.08mAcm-2增加到6.52mAcm-2,归因于银镀层引入抑制了析氢腐蚀和界面钝化。Zn@Ag阳极表现出稳定的循环,平均CE为98.2%,远高于裸锌的97.0%。如图5e所示,在固定容量为1.0mAhcm-2的情况下,Zn@Ag对称电池在0.5~2.0mAcm-2的过电位比纯锌电池小,这表明Ag涂层在调控初始成核和生长方面的优势。在图5f中,在0.5mAcm-2和0.5mAhcm-2下的过电位较小的Zn@Ag对称电池中实现了稳定Zn剥离/电镀行为。Zn||Zn电池在长期循环过程中,过电位明显增加。同样的过电位增长在1.0mAcm-2和1.0mAhcm-2的条件下也有观测到,这归因于钝化产物的积累。如图5所示,在5.0mAcm-2和5.0mAhcm-2下,Zn||Zn对称电池在约50h时发生短路,而Zn@Ag对称电池在110h内呈现稳定的电压分布。稳定性的增强归因于引入Ag涂层抑制了枝晶的生长。这意味着Zn||Zn对称电池的失效在小电流密度下为钝化产物的积累,大电流密度下对应于Zn枝晶生长所引发的短路。图5.界面动力学。(a)变温阻抗及(b)活化能;(c)CV曲线;(d)AurbachCE;对称金属电池(e)倍率及(f-g)循环曲线。图6a中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表明,Zn@Ag负极侧Zn2+离子扩散动力学加快,对应于界面钝化反应的抑制。CV曲线中两对主要的氧化还原峰,分别对应于V3+/V4+和V4+/V5+两步氧化还原反应。Zn@Ag||V2O5电池响应电流强度高,表示其放电容量高,这一点可以从图6c的恒流充放电曲线中得到证实。Zn@Ag||V2O5在2.0Ag-1下,经过15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210.8mAhg-1,容量保持率为74.8%,远高于Zn||V2O5的139.7mAhg-1和57.9%。图6.电化学性能。Zn||V2O5和Zn@Ag||V2O5的(a)阻抗;(b)CV曲线;(c)充放电曲线;(d)倍率;(e)长循环。【结论】本工作通过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可视化亲锌银涂层上沿Zn(002)晶面的平面成核和取向生长过程。Ag在Zn金属中的高溶解度使其形成固溶缓冲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