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
1、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
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
2..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难经》、《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
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
张从正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
朱震亨倡导“相火论”,善滋阴泻火,后世称“滋阴派”。
李皋认为脾胃虚弱或其功能异常是内伤的主要矛盾,重''补脾胃",后世称为“补土派”。
4.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5.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
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6.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7、辩”,有审辨、辨别等意思。“证”,意为“凭证”、“证据”,是医生识病用药的依据,她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
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病变本质。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搜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
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正邪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是时臼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阴阳的基本特征:①普遍性:②相关性;③相对性;④可分性。
3、阴阳的相互关系:①对立制约;②互根互用;③消长平衡:④相互转化
4.五行学说"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行特性特性(展开)归类
脏腑志液体华窍
木木日曲直舒畅、生长、生发、条达肝胆怒泪筋爪目
火火日炎上温热、升腾、向上心小肠喜汗脉面舌
±土爱稼墙承载、受纳、生化脾胃思涎肌唇□
金金日从革肃杀、收敛、潜降肺大肠悲涕皮毛鼻
水水日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肾膀胱恐唾骨发耳
6.事物的五行归类
行脏腑官体华脉味志色化方学
木肝胆II筋爪弦酸怒背生风东春
火心小肠舌脉面洪苦喜赤长暑南夏
±脾胃□肉唇儒甘黄化湿中长夏
金肺大肠鼻皮毛浮悲白收燥西秋
水肾膀胱耳骨发沉咸恐黑藏寒北冬
7.五行的生克乘侮相生一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
相克一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克制、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某一行本身不足或某一行亢
盛。相乘的顺序为: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相侮次序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第三章藏象学说
藏一藏于体内的内脏。象一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藏塞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变反映于外的征象。
脏腑内容功能
五脏心、肺、脾、肝、肾化生、贮藏精、气、血、津液
六腑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脑、骨、髓、脉、胆、女子胞藏精气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1)心主血脉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
肢百骸,肌肉皮毛及心脉自身,皆有依赖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
持生命活动。血液的运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以心的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
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主脉一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
接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
功能正常:心气充沛,面色红润光泽;脉道通利,舌质颜色淡红;血液充盈,脉象和缓有
力。功能失常:心气不足,面色院白无华,脉象细弱无力;心火亢盛,面色舌尖红赤,脉
象数而有力;心脉瘀阻,面色唇舌青紫,脉象涩或结代。
(2)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广义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心主载五脏六腑,形
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进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a.心主神志正常: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b.心主神志失常:精神不振,失眠多梦,或神志不清,甚至生命垂危。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基础,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则必然会导致神志的改变
2、心的系统联属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
肺1.肺的主要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2)肺主宣发和肃降。宣发:a.将体内浊气排出体外。b.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津液布
散全身,外达皮毛。c.宣发卫气到体表。肃降:a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清气。b.将清
气、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到肾和膀胱,变为尿液
排出体外。c.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3)肺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
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把富含清气的血液经脉管输送到全身。
2、肺的系统联属肺在志为悲忧;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肺在液为涕
脾1、脾的主要功能
1)脾主运化脾具有把食物变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转输到全身的功能。脾的运化
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2)脾气主升肝阍: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
气血,以营养全身。|升举内脏卜脾的升清有固定内脏位置,防止内脏下垂的作用。
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2、脾的联属:a脾在志为思b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c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d脾在液为涎
肝1、肝的主要功能
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调畅气机、调节情志、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节生殖功能。
2)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2、肝的系统联属a肝在志为怒b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c肝开窍于目d肝在液为泪
肾1、肾的主要功能
1)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精气的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名豚
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
动的物质基础。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具有促
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实为生命之源。
后天之精:人出生后,来源于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用以营养五脏、灌溉六腑,维持人体
的生命活动。在人体起到延续生命的作用。
2)肾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3)肾主纳气
3)肾的系统联属a在志为恐b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c开窍于耳和二阴d在液为唾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六腑生理功能六腑生理功能
小肠①主受盛和化物②泌别清浊胆①主胆汁分泌与排泄②主决断
大肠主传化糟粕膀胱主贮存、排泄尿液
胃①主受纳、腐熟水谷②主通降,以降为和①主通行原气②主运行水液
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一是将水谷
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二是将,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
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人体内活动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质。气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L推动作用人
温煦作用3.防御而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1.气的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清稀,流动性大,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渗入脉中,起滋润作用。
液:稠厚,流动性小,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中,起濡养作用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第四章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等。常见的有:
外感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
六淫:即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1.风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
其他季节亦均可发生。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
燥火等邪的先导,成为六淫之首。
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风易使膜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易袭阳位,因其能升发,
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膜理开泄,常出
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和发病迅速的特性。如尊麻疹的皮疹,瘙痒,发无定处。
3风为百病之长。
一是指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等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
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风
邪四季均有,无孔不入,致病最多,变化最快。古人甚至将风邪当作外感致病的总称。
4风性主动:是指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头目眩晕、
抽搐等均与风邪有关。
2.寒邪: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寒性凝滞c、寒主收引d、寒性清澈
3.暑邪: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c、暑多夹湿
4.湿邪: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b湿性重浊。c湿性黏滞。d湿性趋下
5燥邪:a、燥性干涩,易伤津液:b、燥易伤肺:
6火邪:a、火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易扰心神c、火热易耗气伤津:d、火热易生风动
血:e、火热易致肿疡:
疣气防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疫气、
毒气、时气、乖戾之气等名称。其致病特点是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重笃;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七情的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情志活动,七情是人体观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在正常情况下,-•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
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由于它
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怒伤肝,喜伤心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饮食失宜:饮食不节,过饥或过饱;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3、劳逸失度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视伤血。
痰饮:痰和饮均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比较稠浊者称为痰,比较清稀者
称为饮。
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
液,均称为瘀血。①疼痛:以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为特点。②肿块:外伤
局部青紫肿胀,淤积体内,久聚不散,可成擢!积,即按之有形,肿块固定不移。③出血:血
色多紫暗,伴有血块。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它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
依据。1.正邪盛衰;2.阴阳失调;3.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第五章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像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
察方法。
望神。L得神。2.少神多见于虚症。3.失神提示元气大伤4.假神是指垂危病人出现的暂
时显得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回光返照
望色:1.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病色青色:主淤血;赤色:主热:黄色:主湿;白色:主虚;黑色:主肾虚
望小孩儿指纹正常:红黄隐隐于食指风关之内。
异常:浮沉分表里,色泽辨病性,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透关射甲为危象。
望舌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脏。正常“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色,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盛,主瘀。青紫舌青舌主阴寒,
淤血;紫舌主气血瘀滞,淤血。
望苔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黄苔多主里证,热证。灰黑苔多主里热里寒之重症
望舌的临床意义:1、判断正气盛衰2、辨病位深浅3、区别病邪性质4、推断病势进退5、
估计病情预后
问诊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间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
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
占验。[补充]问睡眠
切诊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常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
临床意义:左手寸侯心,关侯肝胆,右手寸侯肺,关侯脾胃,两手尺脉侯肾脏。
正常脉象口部有脉,不俘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丁
常见病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减见于表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数脉脉来急促,一息来五至以上主热证;
代脉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涩脉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
第六章辨证
辩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过程。常用的辩证方法
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等
八纲辨证
病位一表证、里证;病性一寒证、热证;邪正胜衰一实证、虚证;类别一阳证、阴证
热证:面色红赤;四肢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
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的症状:汗出而粘,身热口干喜冷饮,
舌红而干,脉细数。
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脉
微欲绝。
脏腑辨证一一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
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
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
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
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防治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
宜等的治疗总则。
1.预防为主一未病先防a注重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b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
养生保健二既病防变a早期诊治b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a正治b反治二标本缓急a急则治其标b.缓则治其本c标本
兼治
3.调整阴阳一损其偏盛二补其偏衰
4.扶正祛邪祛邪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治疗大法也叫基本治法。
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法”。
1.汗法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胺理,调和营卫,来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
大法。
2.吐法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3、下法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
一-种治疗大法。
4、和法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5、温法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6、清法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
7、补法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
8、消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滞的实
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大法。
第八章中药
中药定义: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内容。
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平性药-药性平和,不单独成一气。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1.辛“能散、能行”,2.甘“能补、能和、能缓”,3.酸“能收、能涩”,4.苦“能
泄、能燥”,5.咸“能下、能软”;“淡”则“能渗、能利”,
升降浮沉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
归经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归经指明药物治病的应用范围,药物的归经不
同,治疗的范围也就不同。
中药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
可危及生命。
配伍本草明言十八反,十九畏。半萎贝孩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3.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
谓相使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
称相畏
5.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
6.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
7.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1、解表药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
1)辛温解表:麻黄防风桂枝羌活2)辛凉解表:薄荷桑叶柴胡
菊花【性味归经】辛、甘,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1.疏散风热2.清肝明目3.清热解毒
2、祛风湿药指具有祛风除湿功效,以祛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
独活城灵仙秦九【归经】辛、苦归胃,肝,胆经
【主治】1.祛风除湿2.清热除蒸3.清利湿热
3、祛湿药凡具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
1)化湿燥湿药蕾香苍术2)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
3)清热利湿药茵陈木通车前子
4、清热药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
1)清热泻火桅子
石膏【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主治】1.清热泻火2.除烦止渴3.生肌收敛
知母【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主治】1.清热泻火2.滋阴降火3.生津润燥
2)清热解毒连翘蒲公英白头翁野菊花
金银花【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主治】1,清热解毒2.疏散风热3.凉血止痢
3)清热凉血生地黄牡丹皮4)清热燥湿黄苓黄连黄柏
5)清热解暑青蒿荷叶6)清热明目决明子7)清虚热银柴胡地骨皮
5、消导药指具有消食导滞功效,以消除胃肠枳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
药物山楂鸡内金
6、催吐药指具有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祛除胃内宿食或毒物;瓜蒂
7、泻下药指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以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治疗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
包括攻下药(大黄芒硝)、润下药(火麻仁)及逐水药(大戟)三类
8、祛痰止咳平喘药具有祛痰功效,以祛除痰涎为主要作用,治疗咯痰不畅的药物,称祛痰
药具有止咳平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
平喘药
1)清化热痰药前胡贝母2)温化寒痰药半夏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款冬花桔梗
9、温里药指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主
要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阳厥逆等病证肉桂
附子【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主治】1.温里助阳2.回阳救逆3.祛
寒止痛
干姜【归经】辛,热。归肾、脾、胃、心、肺经。【主治】1.温里散寒2.回阳通脉
10、理气药指具有理气功效,以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机郁滞诸证的药物。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等病证。陈皮香附木香枳实
11、理血药指具有调理血液功效,以补血、活血(川苜丹参红花)、凉血、止血(仙鹤草三
七)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
12、补益药指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
补气(人参黄黄党参白术甘草)补血(熟地黄当归白芍)
补阴(沙参【归经】甘,微寒。归肺、胃【主治】1.养阴清肺2.益胃生津麦冬枸杞子)
补阳(鹿茸冬虫夏草淫羊蕾)
13、固涩药指具有收敛固涩功效,以敛耗散、固滑脱为主要作用,治疗多汗、遗泄滑脱、崩
漏带下的药物。分收敛止汗(五味子)、涩肠止泻(乌梅)、涩精缩尿(山茱萸)及固崩止带。
14、平肝息风药指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以平肝阳、息肝风、止抽搐为主要作用,
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及肝风内动所致痉挛抽
搐等病证。天麻钩藤全蝎
15、安神药指具有安神定志功效,以镇惊、养心为主要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的药物,适用于
心神受扰及心神失养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证。酸枣仁远志
16、开窍药指具有开窍醒神功效,以通关开窍、醒脑复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
主要适用丁一热陷心包所致神昏澹语,痰蒙心窍所致神昏癫痫以及中风、中暑所致窍闭神昏等
病证。麝香
17驱虫药指具有杀虫功效,以杀灭或麻痹虫体为主要作用,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药使君子
18外用药凡以在体表使用为主要给药途径的药物主要适用于疥癣、湿疹、痈疽疔毒、麻风、
梅毒、毒蛇咬伤等病证血竭
方刑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
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
君药又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又称辅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
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次于君药。
佐药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逍遥散【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胸闷暧气,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
不调、乳房胀痛,舌淡红,脉弦细。
二陈汤【组成】制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
四物汤【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苗【用法】水煎服。【功用】养血调经。
【主治】血虚血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不调,量少不畅,或经行腹痛,
舌淡,脉细或细涩。
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
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相
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
称。经即路径的意思,是主干,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络有网络的意思,
是分支,络脉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脉
和络脉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1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是气血运行的
主要通道。
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其
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又因其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
故称“奇经
一源三岐:八脉之中,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
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
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
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在四肢部,阴经分布在内
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大体上,太阴、阴明在前缘,少阴、
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
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在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
前,太阳经行于后,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
循行不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从胸腹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
足之一:阴,从足走腹(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食指端商阳穴)一手阳明大肠(鼻翼旁迎香穴)f足阳明胃(足大趾端隐白穴)
一足太阴脾(心中)一手少阴心(小指端少泽穴)f手太阳小肠(目内眦睛明穴)f足太阳
膀胱(足小趾端至阴穴)f足少阴肾(胸中)f手厥阴心包(无名指端关泽穴)f手少阳
三焦(目外毗瞳子缪)一足少阳胆(足大趾大敦穴)f足厥阴肝(肺中)一手太阴肺。
腌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施术之所。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其部位是根据疼痛所在而定,即身体上出现的临时
压痛点,就是穴位所在。体现了针灸取穴的初级形式,是腌穴发展的最初阶段。临床上多用
于疼痛性疾病。
解剖标志取穴法:根据人体体表的各种自然解剖标志而取穴,称自然标志取穴法。人体的自
然标志有2种:一种是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指(趾)甲、乳头、
肚脐等,称作“固定标志”或“定型标志”;一种是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
志,包括皮肤的皱裳,肌肉部的凹陷,显露的肌腱以及某些间隙等,称作“活动标志”或“动
态标志”。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一般用于四肢取穴
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
出为准,四指横量作3寸,用于四肢及腹部的取穴。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内关主治胃胸心。
涌泉穴:足底(去趾)前1/3,足趾跖屈时呈凹陷。水沟穴: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环跳穴:股骨大转子与舐管裂孔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课程设计实验
- 种蘑菇课程设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总结结尾(31篇)
- 2024年自来水公司年终工作总结(35篇)
- 液体混合装置plc课程设计
- 玉雕课程设计
- 食品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客房清洁员的工作总结
- 中医科医师工作总结
- 深部真菌病课件
- 用户界面测试
-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培训课件
- 电网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 读书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GB/T 4269.3-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3部分: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用符号
- GB/T 11618.1-2008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
- 开工复工第一课
-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 旅游服务礼仪说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线性代数自考练习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专升本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