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_第1页
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_第2页
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_第3页
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_第4页
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TOC\o"1-2"\h\u21219第一章导言 3146971.1研究背景 3193031.2研究意义 3132321.3研究方法 44922第二章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概述 445692.1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概念与内涵 4191932.2公共服务智慧化的现状分析 468002.3公共服务智慧化的目标与任务 511542第三章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战略规划 5233143.1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592553.1.1遵循国家政策导向 512143.1.2坚持以人为本 6206443.1.3注重创新驱动 6933.1.4强化协同发展 6249953.1.5保持可持续发展 6113803.2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6743.2.1明确规划目标 6100753.2.2分析现状与问题 6194813.2.3制定战略任务 6191943.2.4设计实施方案 656883.2.5确定监测与评估体系 6284903.3战略规划的执行与监控 6154613.3.1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7292023.3.2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7184963.3.3落实项目与资金保障 7137003.3.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7240673.3.5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 75268第四章技术支持与平台建设 776554.1关键技术选型与研发 78404.1.1引言 7301504.1.2云计算技术 75984.1.3大数据技术 732604.1.4人工智能技术 722374.1.5物联网技术 82054.2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8233744.2.1引言 8120084.2.2技术架构 8187404.2.3业务架构 8163084.2.4系统集成 8158674.3平台安全与隐私保护 8184394.3.1引言 8237264.3.2数据安全 85194.3.3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8135684.3.4隐私保护 831264.3.5安全审计与监控 927294第五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组织架构 9179165.1组织架构的构建原则 9102595.2组织架构的优化策略 9239175.3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升级 916880第六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制度保障 10976.1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10215256.1.1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10294566.1.2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10128736.1.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1084036.2政策支持的措施与实施 1037146.2.1制定优惠政策 1081286.2.2完善财政支持政策 1127056.2.3强化人才政策支持 1197776.3监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1225406.3.1建立监管机制 11106156.3.2制定监管标准 11247516.3.3完善监管手段 11223526.3.4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116436.3.5强化社会监督 1126580第七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的运营管理 1116837.1运营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11296807.1.1运营模式的分类与特点 11281527.1.2运营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策略 1273477.2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提升 12206027.2.1评价指标体系 12291677.2.2评价方法与流程 1284827.3公众参与与反馈机制 13151057.3.1公众参与渠道 1342057.3.2反馈机制 136845第八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的项目管理 13166418.1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1340478.1.1项目立项与策划 13274038.1.2项目实施与监控 1474408.1.3项目收尾与总结 14112008.2项目风险的控制与应对 144208.2.1风险识别 14270178.2.2风险评估 14263298.2.3风险应对策略 14150728.3项目绩效的评价与改进 14230648.3.1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14278958.3.2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15234148.3.3项目改进措施 1528819第九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的创新与拓展 15198709.1创新模式的摸索与实践 15263099.2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 15148899.3智慧化服务的拓展领域 165222第十章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评估与优化 161373010.1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63136510.1.1评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61863310.1.2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1680310.1.3评估体系实施步骤 171250010.2优化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72789010.2.1优化策略制定的依据 17581510.2.2优化策略制定原则 171381410.2.3优化策略实施步骤 17761910.3持续改进与未来发展 17第一章导言1.1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服务流程繁琐、信息不对称等。因此,对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及管理策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对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决策提供理论支持。(2)实践意义:分析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有助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3)政策意义:本研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进程。1.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2)实证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国内外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经验,为我国提供借鉴。(4)系统分析法:从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多个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管理方案。(5)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对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和指导。第二章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概述2.1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概念与内涵公共服务智慧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层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服务层面: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服务。(3)管理层面:构建智慧化管理体系,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效率。2.2公共服务智慧化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2)基础设施: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公共服务智慧化提供了基础条件。(3)技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4)服务创新:公共服务逐渐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便捷化方向转型。但是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仍面临以下问题:(1)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2)信息安全隐患:在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3)人才短缺: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3公共服务智慧化的目标与任务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具体任务包括:(1)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制定,为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为公共服务智慧化提供基础支撑。(3)推进技术应用: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4)优化服务流程: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5)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公共服务智慧化人才培养,为建设智慧化提供人才保障。(6)加强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保证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第三章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战略规划3.1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3.1.1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应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图,保证规划目标与国家发展大局相一致。3.1.2坚持以人为本战略规划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福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3.1.3注重创新驱动在战略规划中,要充分挖掘科技创新潜力,运用先进技术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1.4强化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应注重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3.1.5保持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约束,保证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3.2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步骤3.2.1明确规划目标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需求,明确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为规划实施提供方向。3.2.2分析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当前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规划制定提供依据。3.2.3制定战略任务根据规划目标,明确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3.2.4设计实施方案针对战略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资金、时间等要素,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3.2.5确定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内容。3.3战略规划的执行与监控3.3.1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实施与协调,保证规划顺利推进。3.3.2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规划实施。3.3.3落实项目与资金保障加大对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项目资金充足,保障规划实施进度。3.3.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规划实施提供人才保障。3.3.5完善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第四章技术支持与平台建设4.1关键技术选型与研发4.1.1引言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关键技术的选型与研发是保障平台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本节将针对项目需求,对关键技术进行选型与研发,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水平。4.1.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具有弹性伸缩、高效计算和低成本存储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本项目将采用云计算技术,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4.1.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项目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服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1.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公共服务智慧化的关键。本项目将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4.1.5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时性。本项目将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智能调度与管理。4.2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4.2.1引言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是保证平台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本节将针对项目需求,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进行设计。4.2.2技术架构本项目采用分层技术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存储公共服务数据;服务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4.2.3业务架构公共服务平台的业务架构包括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服务管理、权限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4.2.4系统集成本项目将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将公共服务平台与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4.3平台安全与隐私保护4.3.1引言在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平台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本节将针对平台的安全与隐私保护进行阐述。4.3.2数据安全本项目将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4.3.3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将采用身份认证技术,保证用户在访问平台时身份的真实性。同时通过权限管理,对不同角色的用户进行权限控制,防止越权操作。4.3.4隐私保护本项目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保护。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过程中,保证用户隐私不被泄露。同时为用户提供隐私设置功能,让用户自主控制隐私信息的公开范围。4.3.5安全审计与监控公共服务平台将建立安全审计与监控机制,对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分析与处理,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第五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组织架构5.1组织架构的构建原则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组织架构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在组织架构设计中,应充分关注人员配置、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保证组织架构能够满足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需求。(2)协同高效原则:组织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协同性,通过优化部门设置、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效率。(3)弹性适应原则:组织架构应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够根据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升级。(4)科技创新原则:在组织架构中,应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5.2组织架构的优化策略为实现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组织架构的优化,以下策略可供借鉴:(1)明确组织架构层级:合理划分组织架构的层级,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管理效率。(2)优化部门设置:根据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需求,对部门设置进行调整,实现部门间的协同配合。(3)强化人才培养与激励: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4)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5.3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升级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不断推进,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必然趋势。以下措施:(1)定期评估组织架构:定期对组织架构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调整与升级提供依据。(2)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组织架构的协同性,为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3)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客观、专业的建议。(4)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根据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持续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第六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制度保障6.1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需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之上。为此,以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措施:6.1.1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现行的涉及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针对智慧化管理的需求,补充完善相关条款,保证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6.1.2制定专门法律法规针对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为智慧化管理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6.1.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加大对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部门、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开展法律法规培训,保证各部门在实施智慧化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6.2政策支持的措施与实施政策支持是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以下政策支持的措施与实施建议如下:6.2.1制定优惠政策对公共服务智慧化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化建设。6.2.2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项目所需的资金支持。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6.2.3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吸引和培养智慧化管理人才的政策,如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业培训等,为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6.3监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监管体系是保证智慧化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监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措施如下:6.3.1建立监管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监管机制,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6.3.2制定监管标准研究制定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监管标准,包括技术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为监管工作提供依据。6.3.3完善监管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合规性、安全性。6.3.4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监管队伍,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6.3.5强化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媒体等参与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的监督,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第七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的运营管理7.1运营模式的选择与优化7.1.1运营模式的分类与特点公共服务智慧化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主导型、市场驱动型、政产学研合作型等。各类运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主导型:以为核心,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公共服务的智慧化。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能力,但可能存在效率较低、创新不足等问题。市场驱动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建设。该模式具有创新能力强、效率高等优点,但可能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政产学研合作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现公共服务的智慧化。该模式具有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优势,但需要协调各方利益,保证合作顺畅。7.1.2运营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策略在选择运营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公共服务的性质:根据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市场潜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政策环境:分析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导向等因素,保证运营模式与政策环境相适应。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策略如下: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为各类运营模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合作机制: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市场监管:对市场驱动型运营模式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7.2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提升7.2.1评价指标体系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效率:包括响应速度、处理时间等指标。服务效果:包括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指标。服务创新:包括服务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程度。社会效益:包括社会公平、环保等方面的贡献。7.2.2评价方法与流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体流程如下: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统计数据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评价结果。评价分析: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反馈与改进: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指导其进行服务改进。7.3公众参与与反馈机制7.3.1公众参与渠道应积极拓展公众参与渠道,以下几种方式:线上平台:建立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方便公众获取信息、提出建议。线下活动:定期举办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的宣传活动,邀请公众参与讨论。社区参与:通过社区活动、座谈会等形式,让公众参与到智慧化建设的具体项目中。7.3.2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反馈机制,以下措施可供借鉴:建立意见收集渠道:通过线上平台、线下活动等方式,广泛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反馈处理流程:明确反馈处理的时限、责任部门,保证公众意见得到及时处理。反馈结果公示:将处理结果公示,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持续改进:根据公众反馈,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第八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的项目管理8.1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8.1.1项目立项与策划公共服务智慧化项目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项目立项与策划。此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项目目标:明确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等。(2)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的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3)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项目目标,提出项目建议书,报批相关部门。(4)确定项目组织架构:明确项目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团队、利益相关者等。8.1.2项目实施与监控(1)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计划。(2)项目进度控制: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3)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4)质量控制:对项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达到预期质量标准。(5)人力资源配置:合理配置项目团队资源,提高项目执行力。8.1.3项目收尾与总结(1)项目验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2)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项目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3)项目后评价: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8.2项目风险的控制与应对8.2.1风险识别(1)内部风险:项目团队、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风险。(2)外部风险: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风险。8.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8.2.3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规避: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2)风险减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如保险公司等。(4)风险自留:对不可避免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自行承担风险。8.3项目绩效的评价与改进8.3.1项目绩效评价指标(1)项目进度:评价项目进度是否按计划推进。(2)项目成本:评价项目成本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内。(3)项目质量:评价项目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标准。(4)项目团队执行力:评价项目团队的执行力。(5)项目满意度:评价项目成果的满意度。8.3.2项目绩效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对项目绩效进行定性描述,如优秀、良好、一般等。(2)定量评价:对项目绩效进行定量计算,如完成百分比、成本节约率等。8.3.3项目改进措施(1)分析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强项目团队培训、优化项目计划等。(3)落实改进措施,提高项目绩效。通过以上措施,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智慧化项目的管理,为我国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公共服务智慧化的创新与拓展9.1创新模式的摸索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创新模式的摸索与实践方面,我国各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共服务智慧化的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三是加强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提升公共服务便捷性。在实践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摸索创新模式。例如,上海市推出的“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程网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杭州市的“城市大脑”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智能化支持。9.2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公共服务智慧化的发展,离不开跨界融合的推动。当前,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政企合作等方式,引入企业优势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在线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智慧化技术研究,为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智能问答系统,为民众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三是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例如,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9.3智慧化服务的拓展领域公共服务智慧化的拓展领域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方向:一是智慧医疗。通过搭建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例如,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二是智慧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推广在线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三是智慧交通。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管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