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6光的折射与透镜(学生版)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6光的折射与透镜(学生版)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6光的折射与透镜(学生版)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6光的折射与透镜(学生版)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6光的折射与透镜(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光的折射与透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考点串讲考点串讲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概念:光从一种介绍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折入两侧、折随入变。光路可逆成像:岸上观察河水中物体感觉会变浅(高),河里观察按上物体感觉会变高,两者都是变高,观察到的都是虚像。二透镜与折射凸透镜:(1)概念: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作用:会聚光线。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1)概念: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作用:发散光线。三折射定律及验证1.光的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专题过关专题过关一光的折射1.(2024八下·余姚期中)如图,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1题图)(2题图)2.(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则水中的小鱼实际位置是()A.B点 B.B点上方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透过容器的玻璃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容器底部的光斑将()A.一直向左移动 B.一直向右移动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回到P点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回到P点(3题图)(4题图)4.(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水面上小昆虫的是()A.B.C. D.5.(2024七下·杭州期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A.B.C. D.6.(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B.C. D.7.(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B.水中“折断”的笔C.阳光下的树影D.小狗照镜子8.(2024七下·长兴月考)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江清月近人”,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B.“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C.“瀑水喷成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9.(2024七上·柯桥月考)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图中的()A.B.C. D.(10题图)(11题图)10.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₁的连线为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A.① B.② C.③ D.④1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1>γ1 B.α2>γ31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13题图)(14题图)13.(2022八下·象山期中)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中“科学”两字是()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14.(2023七下·富阳期末)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选项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A.B.C. D.15.(2023·文成模拟)如图是小文在使用同一放大镜观察到的两幅图像。下列关于这两个像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实像 B.甲是实像,乙是虚像C.甲、乙都是虚像 D.甲是虚像,乙是实像二透镜与折射1.如图所示,下雨后,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的棚顶积了些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B.透镜是固体,水是不可能起到透镜的作用C.水的下表面近似为球面,但上表面是平的,所以起不了凸透镜的作用D.应防范由于积水形成的凸透镜对太阳光会聚而引燃棚内物品的隐患2.甲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B.C. D.3.(2023七上·诸暨期中)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A.“鸟”和“鱼”都是虚像 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C.“鸟”和“鱼”都是实像 D.“鸟”是实像,“鱼”是虚像4.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5.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a、b、c都射到光心O上,那么哪条光线将沿着直线射出()A.a将沿直线射出 B.b将沿直线射出C.c将沿直线射出 D.三条光线都将沿直线射出(5题图)(6题图)6.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其原理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镜的类型和相应的光学现象分别是()A.凹透镜、折射 B.凸透镜、折射C.凹透镜、反射 D.凸透镜、反射7.(2022八下·北仑期中)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 D.8.(2022八下·鄞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9.(2023七下·柯桥期末)小柯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认为可以将如图1所示的凸透镜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分析。(1)凸透镜上半部分可以看做图2中的。(2)小柯了解到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由此推测,一束单色光经如图3所示的三棱镜折射后,其出射光线最有可能的是。(3)如图4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后侧光屏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0分钟后,小柯测量了光屏上不同区域的温度,温度最高的区域位于。10.(2023七下·浙江期中)(1)在图1中,F1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11.(2023七下·富阳期中)在如图画出凹透镜的入射光线。​​12.(2021七下·越城期中)作图:(1)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声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线过点P,折射光线过点Q,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请完成作图的光路图13.(2022七下·柯桥期末)(1)在做光学实验时,某同学需要将一束平行光的宽度放大为2倍,于是他在光束路径中放置了由两片透镜组成的透镜组来到达此目的,如图所示。若其中一片透镜是焦距f的凸透镜,则以下透镜组合能达到目的的是.A.凹透镜、凸透镜 B.凸透镜、凸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14.(2022七下·柯桥期中)(1)如图所示,光线A经过焦点F射入凸透镜,光线B经过光心O射入凸透镜,请分别画出它们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2)如图所示,根据点光源S发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经平面镜MN的反射光线及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15.(2022七下·义乌期中)(1)画出图中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光线CD的入射光线。(2)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16.(2022七下·长兴月考)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已知图1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根据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7.(2022七下·临海期中)请按下列要求,分别完成相应的光路图。(1)画出光线AO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射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18.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9.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20.根据透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各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在下列各图中填入适当的透镜。三折射定律及验证1.(2024·龙湾模拟)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改变小孔形状,是为了研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B.图乙: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图丙:抬起木板的B端使杯子倾斜,可研究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规律D.图丁: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是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2024七下·苍南期中)如图所示,在烧杯正中心上方固定一手电筒光源,光线向下投射到空烧杯底部,光线发散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图中虚线所示),此时圆形光斑的面积大小为S0。现在往烧杯中匀速注水,随烧杯内液面高度H的增加,圆形光斑面积S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大致图像是()B.C. D.(2题图)(3题图)3.(2024八下·海曙期中)如图所示,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4.某同学仔细观察了右侧光路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题图)(5题图)5.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半杯水,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保持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α角,则()A.反射光线顺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αB.反射光线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2αC.折射光线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αD.折射光线逆时针旋转,旋转角等于α6.(2024七下·浙江月考)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②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③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h1,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h2④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为h3则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h1<h2 B.h1>h2C.h3表示灯泡a的深度 D.h3表示灯泡a的像的深度7.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8.(2023九上·温州开学考)小明用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砖做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时,记录了四组数据。其中1、2两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3、4两组光线从玻璃砖斜射到空气,则a、b处的数据应该是()组别入射角30°60°20°35°反射角30°a20°35°折射角20°35°b60°A.35°,30° B.35°,60° C.60°,35° D.60°,30°9.(2023七下·长兴期中)如图,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45°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夹角的范围是()A.大于135°小于150° B.小于90°C.大于90°小于135° D.大于135°10.(2021七上·苍南竞赛)如图为一个半圆柱状的透明玻璃,EF线段为其横截面半圆形的直径,O点为半圆柱的圆心.若有一条光线HO自空气中射入此玻璃柱,入射点为O点.则下列光折射路径正确的是()B.C. D.11.(2021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传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分别表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A是折射光线 B.BO是入射光线C.空气在MN'的右侧 D.折射角小于60°(11题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