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1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2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3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4页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郑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的,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多帮助。

C.科学渐渐进入普通入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

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

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D.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

3.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

B.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C.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

D.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

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硝烟下的流泉

符浩勇

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

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

“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

“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

“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

“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

“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

“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

“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

“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

“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

“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双方都得耐性留火了,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

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儿,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

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战场缺水断粮形势严峻。

B.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

C.“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

D.“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把两包马蹄牌S国烟送到团部去化验的举动表现了我军不信任对方、行事过度谨慎的风格。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线串珠,情节紧紧围绕“硝烟下的流泉”这个线索展开,不蔓不枝,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突出。

B.小说将主人公老苏置于与白连长的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中,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C.小说开头对前沿阵地供应中断和汲水困难的叙述,为下文人物出场和情节展开做铺垫,后面白连长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的情节与之呼应,表现汲水难度的确很大。

D.小说结尾互送香烟的情节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体现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8.小说是如何塑造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标题“硝烟下的流泉"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真宗景德四年正月已未,车驾发京师。庚申,次中牟县,除逋负,释因系,赐父老衣币,所过如之。二月壬申,谓辅臣曰:“前代内臣,蠹政害物,朕常深以为戒。”王旦等曰:“前代事迹昭然,足为龟鉴。陛下言及此,社稷之福也。"内侍史崇贵使嘉州还,上言:“知县某贪浊,有佐官某廉干,乞擢为知县。”帝曰:“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奖;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三月乙丑,以曹玮为西上合门使,赏其捍边功也。玮在镇戎,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不若弃之。”玮不答。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行愈缓,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西蕃军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甚疲,请憩士马,少选决战。"蕃人方苦疲,皆欣然,严军而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曰:“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大破蕃师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蕃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夏四月辛巳,皇后郭氏崩。周悼献王后所生也王薨后悲感生疾,遂不起。后性谦约,宽仁惠下,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勋。有以家事求言于帝者,后终不许。帝尝使观宜圣殿诸库,后辞曰:“国之宝库,非妇人所当入,妾不敢奉诏。”帝尤加礼重焉。宰相王旦言:“诸路各置转运使,竞以增益课利为功,烦扰特甚。"帝曰:“官吏务贪劳绩,不恤民困,朕甚悯之。”乃诏三司:“取一年中等之数,立为定额,自今中外勿得更议增课。"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二十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周悼献A王B后C所生也D王薨E后F悲感G生H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庚申: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岁在癸丑”的“癸丑"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

B.逋:文中指拖欠,与李密《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意思不同。

C.比:文中指等到,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的“比"意思相同。

D.薨:用在文中符合《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的规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真宗对前代宦官依仗皇恩胡作非为而祸害百姓的情况十分清楚,所以常引以为戒,这种做法得到了王旦等人的赞许,认为这是国家和百姓之福。

B.曹玮曾出兵打仗,取得了小小胜利,为了扩大战果,他率军返回时命令队伍变乱,并赶着牛羊,以此引诱敌军长途来袭,这个疲敌之计大获成功。

C.郭皇后是一个非常守礼的皇后,家里人如果有事请她向真宗言说,她不会答应;真宗请她前去观看宝库,她予以拒绝,真宗对她十分礼敬尊重。

D.各地转运使竞相增加税额,对百姓很不利,王旦提醒宋真宗之后,宋真宗下诏三司确定税收的额度,而且要求朝廷内外都不得再议论增加赋税的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4.从宋真宗对史崇贵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宋真宗有怎样的治国理念?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①(节选)李白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②。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③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④。

【注】①赵炎,李白友人。少府,县尉的别称。粉图,即在粉墙上所画的图。②芊绵:草木茂密繁盛。③隐几:伏在几案上。④南昌仙:《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任南昌县尉,相传某一日得道成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景,虚实结合地描绘了从“西峰"到“东崖”多姿善变的景致。

B.第六句中的“隐几寂听”,细腻传神地写出山水如真、引人遐想的情状。

C.梅福成仙时任县尉,赵炎此时也任县尉,长松下的“南昌仙”暗指赵炎。

D.这首题画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展现出画工技艺的高超。

16.本诗是如何表现山中寂静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____,____"两句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蜀相》中“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业。

(3)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依我之见,()。有诗才者,虽“偷古句"而能为我所用,往往令人击节,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于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无诗才者,纵“务去陈言”而独出机杼,也一定乏善可陈。

事实上,艺术上这种旁征博引的创作方法,不仅在诗歌中颇常见,在绘画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敦煌莫高窟220窟的《维摩诘经变》中,便“偷"了《历代帝王图》中的一个形象;张大千《高士图》的创作,也常从孙位《高逸图》中“窥陈编而盗窃”。孔乙已说:“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的本意,是讲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所以,别人书中、画中的某一段落、某一形象,我把它拿来据为己有理直气壮。不过,在讲究“原创”、讲究“知识产权"的今天,就需要我们对这一传统的文艺创作方法作慎重的重新考虑需了。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令人击节B.独出机杼C.旁征博引D.理直气壮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佳不佳,根本在有无诗才,而不在是不是“偷古句”

B.诗的佳不佳,根本不在是不是“偷古句”,而在有无诗才

C.诗的佳不佳,是不是“偷古句”并非根本,有无诗才才是

D.诗的佳不佳,有无诗才才是根本,不是是否“偷古句"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诸葛”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

B.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C.乐府诗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D.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作文如做人”,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修辞立其诚”,从写作要求看,是指语言表达不仅要有文采,①______,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陈情表》陈说的窘迫境况,《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记忆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②______。

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即使思考还不够深入,情感还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写作的“真”与“诚”,需要端正对写作的态度。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也就是以记叙真实的经历和抒发真实的感受为目的。当然,抒发真情,说真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不同情境下,③______,有时需要含蓄委婉。“说真话,抒真情”,主要讲的是情感和态度,至于文学意义上的合理虚构,体现的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也是一种真实,和胡编乱造绝非一回事。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根据文本概括怎样才能在写作中做到“真"与“诚”。(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军对峙,一湾“硝烟下的流泉"缓解了战士的焦渴;

动荡时局,一声"归去来兮"参透了人生进退的困惑;

政权交替,一封“陈情表”打消了多疑新主的猜度。

人生不如意,却也处处有转机,古往今来多少事,悠悠启人智。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所感所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主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郑州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25届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二说“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并不能看出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2.(3分)A(B.“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错误,原文材料一只说“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但并不是“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二者必须要共同协调发展。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错误,原文材料二说的是“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可见,主要是尝试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找出跨越学科的观念,而非采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D.“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错误,原文材料二说的是“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表达的是不同学科的有些观念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实际上有共通处,可以跨越学科,但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

3.(3分)C(A.“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错误,是为了说明“科学之眼”“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B.“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根据原文“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见,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D.“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根据“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见,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4.(4分)①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②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

5.(6分)①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②视科学为万能,无法看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

③只关注科技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每点2分。每点的分析,既要指出其错在哪里,又要说明危害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A.“缺水断粮形势严峻"有误,小说开头只提及断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C.“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误,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敢和对战场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D.“过于谨小慎微"解读有误,应是表现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

7.(3分)B(“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错误,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他去试一试。)

8.(4分)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的责任感;②侧面描写。通过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敲”的细节凸显其沉稳;④情节设计上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争辩”及去汲水时举桶敲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答代指战争亦可),“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给死寂的战场带来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周悼献A王B后C所生也D王薨E后F悲感G生H疾。

11.(3分)A(“庚申"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12.(3分)B(“他率军返回时命令队伍变乱”错误,不是曹玮命令的,原文只是说“颇失部伍"。)

13.(8分)

(1)西蕃军队离开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且队伍混乱,急忙回来袭击他。

译出大意给1分;“去”(离开)、“利"(贪图),“遽”(急忙、赶紧、立刻),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远行的人,如果稍微休息,脚就会疼痛麻木,士气也就快要没有了,我靠这个打败他们。译出大意给1分;“憩"(休息)、“痹”(疼痛麻木),“阑"(残,将近),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①对内臣深入了解地方官员情况以资治理的行为予以肯定。②赏罚官员要持慎重态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深入调查,重视凭据。(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虚实结合”理解错误。前四句是对山水图景具体的描述,展示出画面一些主要的细节部分,没有进行虚写。)

16.(6分)①景物烘托:这座仙山,山势峥嵘,横石蹙泉,轻雾笼罩群峰和茂密的树林,人迹罕至,暗写山之寂静。②作者的感受:在冥昧、幽暗的山林间,隐几寂听,一蝉不鸣,表现出空山的清幽静寂。③人物的动作神态:列于长松之下的仙人们,静坐不语,默然心会,与山林形成和谐的整体。(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8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3分)C(“旁征博引"应改为“移花接木”。“移花接木"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旁征博引”指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

19.(3分)B(从后文语句的主语“有诗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