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基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邯郸市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和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情感学成为国外学界的一个热点。虽然在西方世界,讨论人的情感问题,自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已经开启,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费弗尔发表他的相关论文,使得他成为“情感学"确立的标志性人物,并在后续的时间里,有更多专家集中投入研究人的情感复杂因素以及对社会动向乃至历史走向发生的明显影响时,才有了所谓的“情感学转向”之说。
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和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锁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饕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同样,当我们解释贾宝玉对林黛玉倾情相许时,固然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林黛玉不说让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的混账话,以说明叛逆者的共同志趣是感情的基础。但他们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久别重逢的熟悉感,似乎又不是理性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从而让这种近乎神秘的感觉,给男女情感互生爱慕的非理性留出了空间。
虽然男女之情在《红楼梦》中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没有缺席的亲情、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呈现。
王熙风与秦可卿虽是亲威关系,但感情之深,又非比寻常。当泰可卿不幸夭折时,王熙风为宁国府协办丧事,当凤姐看见棺材,眼泪如断线之珠滚落下来时,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当地吩咐烧纸,丧乐奏响时,她开始发声哭泣,这可以说依然有真情的宣泄,但也是礼仪的呈现,并以这种外现的礼仪,给了周边人一个暗示,需要有相应的礼仪来配合。于是接下来写一句“里外男女上下,都忙忙接声嚎哭",注意,“忙忙"还有“接声”,加上重在声音而非泪水的“嚎哭",仅乎也暗示了周边之人的哭,似乎在礼仅的实践中,已经缺少了相应的情感内核。那么,缺乏了情感的礼仪还具有多大巩固人伦的意义抑或仅仅是彰显了人性之虚伪由此带给我们思考的是,本来是后天建构的礼仪,不但未能规范情感的泛滥,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反而拖累到情感而使之不自然、变得可疑起来。
与此相对照的是,探春对自己的生身母亲赵姨娘包括舅舅赵国基等并不流露出丝毫的同情,那种基于主子立场而对本质上是奴才身份的人自觉划清界限,完全恪守了礼仪规范的言行是否也有着对内心自然情感的压抑而抄检大观园事件发生时,探春又以主子身份保护自己的丫囊,这里仅仅是考虑了礼仪要求的主奴互相支撑,还是有情感因素在类似的问题,成了《红楼梦》对主要人物的人伦情感关系的基本思考。这也常常是西方的“情感学转向"中,许多学者会认真探究的问题。
其实,人的恰当言行出于生命的自然还是外在礼仪的建构,或者如何让情感与礼仪两者没有违和感,不但是西方情感学研究者一直思考探究的,也是早期儒家学派创立者所思考的。《礼记·檀弓》:
鲁人有朝祥(“祥”指服丧期满)而莫(暮)歌者,子路笑之。
据史书记载,子路是一个自觉恪守礼仪之人,这种恪守是那么彻底,也许已经跟他内心的情感没有任何违和感,所以他会讥笑一个早晨刚刚服丧期满的人,晚上就急不可耐地去唱歌娱乐了。既然相距时间这么短,那么守制服丧,似乎就成了一种纯然外在的强迫,其内心的悲伤情绪,应该已经荡然,由此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服丧的虚伪性。但孔子对待此事的态度十分微妙,他一方面批评子路对别人的苛责,认为一个人能够坚持服丧三年,已经很不容易。但同时,他又希望人们能够在服丧期满和娱乐活动间,有一个更长的时间间隔,因为只有娱乐的时间延宕,才多少说明了,不但其悲伤的情感是真实的,就是对服丧礼仪的执行,也是真诚的,是丝毫不勉强的。正是早期儒家倡导的礼仪与情感的二元组合,那种在现实的对峙紧张乃至断裂中依然思考可能的和谐关系,经过文化历史的递相嬗变,成为小说《红楼梦》展开的基本命题。《红楼梦》体现了传统社会晚期的礼仪文化,也是情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詹丹《“情感学转向"与对《红楼梦)的再认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感学转向”之说虽源于柏拉图时代对人的情感问题的讨论,却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费弗尔所发论文而确立的。
B.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和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为研究《红楼梦》人物复杂的情感因素打开了视野。
C.金玉姻缘在明面,而木石姻缘在前世,这也使得贾宝玉对两人的情感,一个是“理性"抗争,一个是近乎神秘的感觉。
D.《红楼梦》中无论是男女之情,还是亲情、友情,都可从自然天生和外在礼仪的建构两个方面来探讨人物的情感。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概述“情感学”源起和发展,实为引出下文,说明可以使用这种新视角来研究《红楼梦》,并会有新的思考。
B.本文借鉴“情感学"研究的新思路打开了《红楼梦》研究的新视野,作者使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C.作者举王熙凤哭吊秦可卿的例子,可以证明后天礼仪培养的情感因缺乏了自然天生的真情而变得可疑、耐人寻味了。
D.本文论证思路精巧,先谈“情感学”引论点,再用《红楼梦》进行论证,最后实为证明早期儒家就已对人的情感有研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感学研究人的情感复杂因素,但同一个人物身上绝不会出现两种难分难解却又截然相反的情感。
B.探春以主子身份保护丫鬟,这是主仆礼仪还是姐妹之情,类似的问题就是情感学研究讨论的关键问题。
C.如果子路不是一个自觉恪守礼仪之人,不对礼仪的恪守那么彻底,他就不会讥笑刚服丧期满就去娱乐的人。
D.《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和谐相处,正是受到早期儒家倡导的外在礼仪与自然情感的二元组合影响。
4.小说中有些情感“不是理性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下列选项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紫鹃一切都为黛玉着想,两人有时既如姐妹又似母女,黛玉平日很孤傲的,唯独紫鹃的话,她是最能听取的。
B.尤三姐风流标致又爱打扮,她对柳湘莲是一见钟情,后来柳湘莲因为吃了官司而远走他乡,她便独自等候心爱的人。
C.金儿跳井,宝钗既不感慨也不伤心;她认为,逝者已去,哭也无用,还不如做些实事,让王夫人心安,认可自己。
D.贾蔷作为恶俗的纨绔子弟,赢得了心气高傲的龄官的一片痴情,龄官在蔷薇花架下的泥土中反复划一个“蔷”字。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延陵
冯至
在长途的跋涉里,子胥无时不感到身后有许多的事物要抛弃,面前有个绝大的无名的力量在吸引。只有林泽中的茅屋,江上的晚渡,溧水的一饭,对于子胥是一个反省,一个停留,一个休息。
如今他走入延陵的境内——他在子产的墓旁,在落日的江边所怀念过的那个人人称誉的贤人不是正在这里任何一所房子里起居,正在这里任何一块田上耕作吗他想到这里,胸怀忽然敞亮,眼前的一水一木也更为清秀了。假如季札是古人,他不定多么惆怅,他会这样想,如果季札与我同时,我路过这里,我一定把无论多么重要的事都暂时放在一边,要直接面对面向这个贤者叙一叙我倾慕的情愫。但季札并不是古人,他正生存在这地方的方圆数十里内,路上的行人随时都可以叩一叩他的门,表达景仰的心意。可是子胥却有几分踌躇了。他觉得,现在不是拜见季札的时刻,将来也未必有适宜的时刻。
若说适宜,也许在过去吧。——在以前,在他没有被牵扯在这幕悲剧里以前,那时他还住在郢城里,父亲无恙,长兄无恙,在简单的环境中,一个青年的心像纸鸢似的升入春日的天空,只追求纯洁而高贵的事。而这时的他,他虽然还有向着高处的,向着纯洁的纸鸢似的心,但是许多沉重的事物把他拖住了,不容许他的生命像水那样清,像树那样秀。
他一路上已经在最丑陋,最卑污的人群里打过滚,不像季札在二十年前周游列国时听的是各国的音乐,接受的是子产、晏平仲那样的人物,就是一座友人的坟墓,他也会用一支宝剑把它点缀得那样美。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一旦归来,把王位看得比什么都轻,不理会一切的纠葛,回到延陵耕田去了。
这个生命是多么可爱!而子胥却把父兄的仇恨看得比什么都重,宁愿为它舍弃了家乡,舍了朋友,甚至舍弃了生命!他在路上被人看作乞丐,被人看作贩夫,走路时与牛马同群,坐下休息时与虫豸为邻,这样忍辱含垢,只为的是将有回到楚国的那一天。到那时,并没有青青的田野留着给他耕种,却只有父亲的血,长兄的血,等待他亲手去洗。
这时,迎面跑来十几个青年男女,穿着色彩谐调的衣裳,每个人的手里都举着一束雪白的羽毛,他们的语声和笑声在晴朗的秋阳中显得格外清脆。有的说,今天的舞蹈真是快乐;有的说.那新建筑的雩坛有多么宽广;有的说,我们这里沟渠这样多,雨水也调和,要雩坛做什么呢,不过是供我们舞蹈罢了;有的说,四围的柳树多么柔美,我们舞的时候,那些长的柳条也随着我们舞呢;最后一个女孩子说,我们真荣幸,今天季札看我们的舞蹈,从头看到尾。
子胥听着这些话,好像走入一个快乐而新鲜的世界,一个经过宛丘,经过昭关的人,望着这一群活泼的青年,他深深地觉得他在这样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一点份,心里感到难言的痛苦。他想,这时的季札一定是刚刚看完了这一群青年的舞蹈回来,正在家里休息。
“往前走呢还是登门拜访"
假如他扣开了季札的门,一个将近老年的贤者含着笑迎接他,说出这样客气的话——“先生远远地从西方来,将何以见教”他要用什么样的话回答呢是说他复仇的志愿,还是叙述他一向仰慕的心
小路上的桥渐渐多起来了。这都是季札率领着这一带的农人所挖的沟渠。大地上布着水网,在绿野里闪烁着交错的银光。面前许多农夫农妇来来往往地工作着。他的身边有两个老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令孙今天也加入舞蹈了吗"
“小孩子们谁不愿意加入呢”
“听说下月还要在雩坛上演奏中原的音乐呢。"
“如今年青的人们真是快乐,我们从先没有享受过——”
“这要感谢季札。"
子胥心里想:“我本来也应该有这样一片地,率领着一些农人做些这样的工作,并且建筑一座宽广的雩坛,让青年们受些舞蹈与音乐的熏陶。但是如今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了。”
是怎样一个可怕的命运使我像丧家之犬似的到处奔驰,就是最庸俗最卑污的人都有权利看我比他还庸俗还卑污。其实我所钦佩的,正是那个连王位都不置一顾的季札。
季札的门并不是宫门那样森严,随时都可以叩得开,子胥的心也不住地向那边向往。
但是这可怕的命运把他们隔开了,他的心无论怎样往那里去,他的身体却不能向那里走近一步。水里有鱼,空中有乌,鱼望着鸟自由地飞翔,无论怎样美慕,愿意化身为鸟,命运却把它永久规定在水里,并且发不出一点声音。——子胥想到这里时,对于登门拜访季札的心完全断念了。
这时他觉得,他是被一个气氛围绕着,他走到哪里,那气氛跟到哪里,在他没有洗净了他的仇恨之先,那气氛不会散开,也不容他去瞭望旁的事物。从这气氛里跳出来,他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无从预想,他也不敢预想。虽然延陵的山水使他留恋难舍,可是他知道他眼前的事是报仇雪恨,他也许要为它用尽他一生的生命。他眼前的事是一块血也好,是一块泥也好,但是他要用全力来拥抱它。
延陵,是一段清新的歌曲,他在这里穿行,像是在这歌曲里插进一些粗重的噪音。
最后他加紧脚步,忍着痛苦离开延陵,归终没有去叩季札的门。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人称誉的子产“不是正在这里任何一所房子里起居,正在这里任何一块田上耕作吗"表明了子产为百姓带来的福祉。而伍子胥也曾想成为子产那样贤德的人。
B.“一个青年的心像纸鸢似的升人春日的天空,只追求纯洁而高贵的事”,作者运用比喻写出了伍子胥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并且内心依然保有高洁。
C.“鱼望着鸟自由地飞翔,无论怎样羡慕,愿意化身为鸟命运却把它永久规定在水里"运用了比喻,表明自己渴望成为季札那样的人,却对现实无能为力。
D.伍子胥对郑国子产已逝,无从得见,无限怅惘;对吴国季札,虽是仰慕,终未寻访。这表明伍子胥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转变为了现实主义者。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坛”本为祈雨的台子,这里被用作青年们歌舞的地方,说明伍子胥并不把国家的风调雨顺寄托在鬼神身上。
B.伍子胥心中的理想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念不谋而合。
C“如今不可能了。将来也不可能了”表明残酷的现实改变了伍子胥的生活,他如今被现实所累,无法实现抱负。
D.伍子胥的志向是让百姓安生乐业,可是复仇的重担使他无法完成自己的志向,他的内心充满无法完成志向的遗憾与悲哀。
8.伍子胥逃亡路上经过延陵,本文却没有重点写伍子胥在这个城市的经历,而是大篇幅写了与季札有关的内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5分)
9.钱理群先生评价小说《伍子胥》为“不可重复的绝唱",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请结合文本分析
其中《延陵》这一章节的叙事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救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举乡试。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散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节选自归有光《请敕命事略》)
材料二: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然天下之事,坏之著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度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家谱记》,有删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客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平时A招呼B友朋C或费千钱D而岁时E荐祭F则计G杪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人早游县学”与《鸿门宴》“秦时与臣游"中的“游”字意思相同。
B.“举乡试"与《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举"字意思不同。
C.“壬戌”与《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都是年号纪年法。
D.“问先世故事"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归氏家族是吴中大姓,归有光的祖父是文人夏昶的孙婿,祖父家教严格,家中世代传承了读书风气。
B.材料一介绍归有光的父亲性情坦率,不和他人争执,为人品德良好,虽科举不顺却因品行高尚倍受社中人尊重。
材料二中体现归氏家族衰落的表现有族人贪婪、欺诈、自私、愚昧,祭祀活动混乱,用厨房里残羹剩肴替换新供祭品。
D.材料二中归有光认为家道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责备归氏家族缺乏仁孝之道,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先人之方段,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
(2)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14.两则材料中“家”都对归有光产生了重要影响,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泪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现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③送玉珂④。
[注]①《三辅黄图):“永巷,官中长巷,曲闭官女之有罪者。"②《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③青袍:青袍寒士。④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泛写官女因罪被囚禁于永巷,留守的思妇担心游子路途艰险,这两种情形都是让人悲伤洒泪之事。
B.全诗无一泪字,唯有颔联,用“痕"与“酒”几乎点出了“泪",而其他几句写“泪”则更为隐晦。
颈联,“人去紫台秋入塞",与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都是王昭君远嫁和番之事,但此处更为精简。
D.本诗中间两联与《锦瑟》中间两联一样,都使用了四个典故,从而使诗境迷离、绮丽,令人难以捉摸,却又回味无穷。
16.请结合全诗,谈谈尾联的巧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啸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歌吟方式,体现出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傲然之风。如古诗文中“___________,__"就使用了这一文学意象。
(2《石钟山记》中,苏轼于绝壁下看到的是“侧立千尺,___________,__”的大石;听到的是鹘鸟的惊叫声,以及鹳鹤的怪叫声。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以品行刚烈、卓尔不群的猛禽自比,表明了不肯与朝中奸臣同流合污的意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如今,户外游玩尤为火热,①人们的好奇心不满足于“盆栽里的风景”,②他们将步履踏入鲜有人知的“天涯海角"、深山丛林。③探索未知、欣赏美景是人的天性,然而再怎么延伸脚步,也不应突破法律和安全的边界。④一旦“越界”,不仅可能将自身安全置于危险之中,也可能给自然等环境造成伤害。⑤火车站工作运营区,一男子在攀爬列车车厢时接触网高压电弧灼伤;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人未经允许闯入无人区导致失联;⑦游客私自攀登未对外开放的灯塔,却遇到涨潮,近2千米长的海堤被淹没,被困塔上.....⑧不时见诸于报端的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对未知的探索,不能变成对危险的试探;拓展旅行边界,不能变成不守规则的越界。
各类“越界"事件背后,往往能看到网络“种草”的推波助澜。网络平台上,各种关于网红“野生景点"的打卡攻略不少,其中一些明知是不应涉足的区域,却明知故犯搞所谓的“穿越指南”,严重误导用户。安全游览有边界,网络空间亦有“边界"。我们倡导分享新鲜有趣的内容,但拒绝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相关博主应对分享的内容担起责任,避免因自己的三言两语,就将他人置于风险之中。同时,网络平台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可以对风险内容进行安全提示,对博主行为进行有序引导,对那些危险、不实的信息及时清理。
18.文段中有多处使用引号,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盆裁里的风景"与“天涯海角”引号用法相同。
B.“越界"与“种草”引号用法不同。
C.“野生景点"与“穿越指南”引号用法不同。
D.“边界"和“不择手段”引号用法不同。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冬天里曾走进东窑沟。一个个贴着红斗方的大缸,披着薄阳,静立在陶片斑驳的石头台阶上,背靠同样A的石墙,如一袭黑衣或褐袍的老人从时光中走来,手捧满满的祝福憨憨地列队迎来送往,一立千年。他们见过“咯隆隆"响着的勒勒车满载陶器渐行渐远,见过背上高耸“缸峰”的骡马“嘚嘚"启程扬起一路飞尘,见过背缸人顶着满天星光重重踏响石板路时的兴奋和疲惫.....“缸”队引路,我缓缓走过“古陶一条街",走进曾经烈火熊熊如今静默地呈上图文实物的环形隧道“古陶窑遗址”,置身B的“民俗博物馆",欣赏了形形色色的粗陶制品,虹瓮坛罐、锅盆壶碗......桑干河子民把玩着滔滔河水与质地黏润的泥土,硬是玩出不朽的传奇,引来一批又一批观光者用探究的注目礼参拜先人。
20.下列选项中,“玩”字与原文中加点的“玩"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注目望着这一片平原,却不像是看玩景色,一会儿微微的叹口气,猛然将手中拿着的一张印刷品,撕得粉碎,扬在窗外......
薛蟠不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玩我呢!”
同样是扯铃,到她手上就能自出机的玩出新花样。
D.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
21.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文中画横线处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找出任意两种并分析表达效果。(4分)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悲悯是对人间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这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
我们应该常怀悲悯之心,没有悲悯之心的人会失去生命的温度,没有悲悯之心的民族会丢掉自己的灵魂。常怀悲悯之心,是对生命的怜恤和对他人的关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常怀悲悯之心,犹如世间一道清流、一盏心灯、一杯热茶,滋润着、照亮着、温暖着黑暗中的心灵的同时,也映照了自身。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偷换概念,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情感学转向"和"情感学”确立不是一个概念。
2.D【解析】"最后实为证明早期儒家就已对人的情感有研究"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仅能说明作者提到的早期儒家学派创立者所思考的问题与西方"情感学”讨论的问题不谋而合。
3.C【解析】选项A,说法过于绝对,从《红楼梦》举例可以看出,人物虽有自然之情和礼仪之情之争,但也会融合、组合为一体。文章最后一部分就是讨论"无违和感"的问题,最后一段"正是早期儒家倡导的礼仪与情感的二元组合”也可证明。
选项B,曲解文意,探春保护丫鬟,虽讨论了自然天生情感和后天礼仪情感之别,但这个问题
的讨论只是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选项D,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文中并未提到也不能推出"《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是和谐相处的,也不能推出"正是受到早期儒家倡导的外在礼仪与自然情感的二元组合影响”。
4.C【解析】选项C正体现了宝钗的理性、冷酷。
5.答案:①《红楼梦》中有大量的传统社会晚期的礼仪文化,王熙凤哭秦可卿,吩咐烧纸奏乐,发声哭泣,这就是礼仪的外现;探春对生母赵姨娘和娘舅赵国基的态度,是恪守了主仆礼仪规范。大家族的人物言行多是出于外在礼仪的建构。②《红楼梦》也是情感文化的集合体。男女之情、亲情、友情、主仆情,《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也是靠情感联结在一起。③《红楼梦》的内容也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礼仪与情感的二元组合,和在现实的对峙紧张中依然思考可能的和谐
关系。(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6.B【解析】选项A中的句子并不能表明伍子胥也曾想成为子产那样贤德的人。选项C中的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鱼"人格化,并非比喻。选项D中的句子并不能体现伍子胥无法得见子产是无限怅惘的,后文写道"他想到这里,胸怀忽然敞亮”。
7.A【解析】"雩坛"确实为祈雨的台子,这里之所以被用作青年们歌舞的地方是因为伍子胥希望建成一个和谐、富足、安定的社会,百姓在礼乐教化下快乐幸福。
8.①文章主要描写了在季札治理下的一片礼乐交融、人伦和谐的乐园图景,充满了诗意之美,这也是伍子胥的美好理想。
②美好的理想和伍子胥残酷的复仇产生了强烈冲突,造成了他是否拜访季札的矛盾挣扎。
③在冲突与挣扎中伍子胥最终向现实屈服,背弃了理想,完成了一次心里的成长蜕变。(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9.①大量内心独白。本文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展现了伍子胥的内心独白,直接而真实地袒露了伍子胥内心对复仇与否的矛盾,有力地表现了伍子胥的成长变化,使人物形象更有感染力。
②语言的诗化。"青年的心像纸鸢”"延陵,是一段清新的歌曲""鱼望着鸟自由地飞翔”等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和拟人,将百姓安居的画面描写得诗情画意。整体语言优美清新,富于诗意。
③想象和对比。作者巧妙虚构了伍子胥逃亡路上与季札这个人物的碰撞,季札的清高退隐与伍子胥的身负仇恨形成了对比,伍子胥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的仇恨也形成对比,继而引发了理想与现实如何抉择的哲思。(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0.CDF平时招呼友朋C或费千钱D而岁时荐祭F则计杪忽
【解析】句意: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锱铢必较。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及常见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A.错误,文中"先人早游县学"中的"游”意为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中的"游”是交往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
B.正确。"举乡试"的"举”意为考中,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举”意为推举优秀人才,和科举考试不同。
C.错误。"壬戌"与《兰亭集序》中"岁在癸丑”的"癸丑"都属于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D.错误。文中和《六国论》中"故事”均意为"旧事""以前的事”,意思相同。
12.D【解析】"责备归氏家族缺乏仁孝之道"理解有误,"以仁孝之道责之也”中"责"的意思是"要求”,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没有责备之意。
13.(1)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殁",去世;"获一第”,考中进士;"曾",竟然;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
(2)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孝友之意”,孝顺友爱的道义;"薄",轻佻鄙薄;"有以”,有原因;得分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学业上努力发奋,归有光在祖父和父亲影响下爱好读书,积极参加科举。②注重品行修
养,归有光父亲品行高洁,归有光自身生活俭朴却有忧国忧民情怀。③富有家庭责任感,归有光看到家庭衰落想要通过写家谱凝聚家族力量,普惠后世。(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材料一:
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世家为吴中大姓。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的孙婿。昶因为文学成就成为当时有名的大臣,因此读书风气得以世代传承。祖父家教十分严格,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考试都未考中,然而归有光后出有名,乡试中举。
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闭门读书,自己也很高兴,以为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其别号岫云,说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岁壬戌,我八次科考,都没有中,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八。又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不能得见,令人悲叹!因为我长久地被困在科考中,祖父和父亲年纪都很大了,却一直等待我考中,最终却没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啊!
材料二:
我七八岁的时候,见到家中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世代的旧事。大概因为小时候失去母亲,平时常常不能宽慰自己,对死去的人害怕不能了解他们,对活着的人害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创伤巨大疼痛深重啊。
归氏到了我这一世,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本族的源头遥远,分支离散,人口众多,人心各异。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外,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族人中间夹杂出现。带领一百人聚居,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带领十人学习,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有人)贫困不得志却不知体恤,(有人)顽劣愚钝却不知教导。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进入家门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走出家门瞒骗自己的父亲兄长。昏暗污浊,就要堕落到禽兽之中了。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锱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然而天下的事情,败坏它的都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用自身引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亲人之间呢古人设立宗子(嗣子)的原因,就是要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宗法制度废除后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世家则孝顺友爱的道义就衰落了,风气习俗轻佻鄙薄日益加重,这都是有原因的。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中的担保人责任详解
- 购销合同的格式写作要求
- 污水处理厂建设合同
- 模特商业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混凝土搅拌采购合同
- 水电安装工程分包承诺
- 借款用途合同模版示例
- 个性化日用品购销合同
- 化工产品订购协议
- 房屋买卖合同中抵押的处理方式
- 电影美术指导课程设计
- 《老北京的小胡同》课件
- 国开电大操作系统-Linux系统使用-实验报告
- 边境地区铁丝网铁栅栏建设技术规范
- 大学mooc英语畅谈中国(湖北大学)章节测验答案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小学生C++创意编程》第3单元课件 选择结构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第03篇章运动兴趣和动机
- jgj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
- 堆肥场施工方案
- 一户一表改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