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2月刊)_第1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2月刊)_第2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2月刊)_第3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2月刊)_第4页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21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2月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9.(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开学检测生物试题)如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

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鱼<§^>猪

A.鱼粉喂猪、猪粪喂鱼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

B.水稻可以从蚕粪和猪粪中吸收更多有机物

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

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

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

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A、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错误;

B、水稻不能利用有机物,B错误;

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D错

误。

故选C。

29.(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每年入春,云南罗平80

万亩油菜花田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同时也引来了成群结队的小蜜蜂安家落户、采花

酿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填组成成分),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

(2)热播影视剧《庆余年》部分影视片段在油菜花田取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油菜花田更易遭受病虫害,原因是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油菜花田中的害虫属于

防治。

【答案】(1).消费者(2).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3).直接(4).物质

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5).油菜花田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

弱(6).生物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

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物

种间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牛.态系统所具有的保

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在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详解】(1)蜜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

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但在该生态系统中,蜜蜂未体现传播种子的功能。

(2)热播影视剧《庆余年》部分影视片段在油菜花山取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主要表现在生物生产、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油菜花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油菜花用生物种类单一,

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性引诱剂虽然属于化学物质,但正常情况下也是由害虫自

己分泌的:现在人为释放实际上是干扰害虫之间的正常繁殖,打破正常的雌雄比例,从而降

低幼虫的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

【点睛】本题是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价值和稳定性的综合考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

答题

30..(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

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恢复得慢

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

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与抵抗力稳

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详解】A、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由于苔原生态系统中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

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恢复得快,B错误;

C、外来物种入侵会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

34..(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某科研小组调查了

某牧场边界区域内大家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大家鼠年龄的标准,体

重a0g的为幼龄鼠,体重2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体重(g)<1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

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大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年龄组

成可以通过影响来影响种群密度。

(2)某同学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大家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g的个体,请判断

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o控制该区域大

家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

(3)与天然牧场相比,人工牧场更容易遭受虫害,原因是。

【答案】(1).稳定型(2).出生率和死亡率(3).不正确;捕杀体重大于90g的大

家鼠,会导致该区域大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易恢复(4).降低环境

容纳量(5).人工牧场的生物多样性低,抵抗力稳定性差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

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和昆虫的卵、蛤虫、跳蜻等;标志重

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

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详解】(1)分析该区域大家鼠种群中幼龄鼠、中龄鼠和老龄鼠的数量可知,该区域大家鼠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若捕杀体重大于90g的大家鼠,会导致中龄鼠和幼龄鼠的种内斗争减弱,使该区域大

家鼠种群的出生率升高,种群数量增多。控制该区域大家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的目的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3)人工牧场的生物多样性低,抵抗力稳定性差,比天然牧场更容易遭受虫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

息的能力。

33.(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

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兔——-鹰

鼠--蛇

(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图示生物外,还有和。

(2)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下降吗?一,试分析原因:。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答案】(1).分解者(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不一定(4).出生率不能

确定,如果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反之则下降(5).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

吸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作为排遗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

【分析】

1、据图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一兔一鹰,植物一鼠一鹰,植物一鼠一蛇―

鹰。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2)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是否会导致其种群的数量下降的看情况,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因此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

则鼠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会下降。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另一部分用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这一部分中能量的去向:一部分随排出物或遗体被分

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剩余的未被利用。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识记各种成分的

作用,能够结合图示分析食物网和食物链的情况,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

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代表,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的作用完成的。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网:。

(3)碳在甲、乙、丙之间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答案】(1).分解者(2).[甲性产者(3).光合(4).甲一(5).

有机物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由于生产者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与大气之间的物质

交换是双向的,由此确定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因此

A属于第二营养级,BC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为第四营养级.信息传递方式: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碳循环的传递方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

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生产者与大气之间物质循环是双向的,因此甲为生产者,乙为

消费者,内为分解者.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的;

(2)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

因此A属于第二营养级,BC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为第四营养级,由此可以写出食物链

(3)碳在甲、乙、丙之间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物质循环图解判

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够根据能量关系写出食物链;识记信息传递的形式;识记碳

循环的形式等.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1.(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

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所有金鱼和水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

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

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详解】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

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即包括生物部分,也包括非生物部分,符合

生态系统的概念,B正确;

C、•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

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和部分植物,也没有环境

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即可正确答题。

12.(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如图表示个体、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群落的是()

A.aB.b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常为:细胞一组织T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种群T群落T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牛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题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根据分析可知,a是个体,b是

种群,c是群落,d是生态系统。

故选C

【点睛】理解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便可准确判断a~d的名称。

13.(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

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

解者。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A、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

B、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蛆、秃鹫等,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14.(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有关如图所示食

物网的表述,正确的是

狼------兔——>鹰

黄鼬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鹰和蛇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每一种生物都只占有一个营养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一兔一狼、草一兔一鹰、

草一昆虫―黄鼬―狼、草一昆虫一鸟一鹰、草一昆虫T鸟T蛇一鹰。在这个食物网中,草是

生产者,其余种群都是消费者。

【详解】A、从食物网中可发现黄鼬只被狼捕食,蛇只被鹰捕食,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生物都

被多种生物捕食,A错误;

B、鹰捕食蛇,而鹰和蛇又都捕食鸟,所以鹰和蛇为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

C、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C错误;

D、在图中鹰在草T昆虫一鸟一鹰、草一昆虫T鸟T蛇一鹰这两条食链上分别是第四、五营

养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的理解,重点要学生能够分析出食物链的

数量,理清相互关系。

15.(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

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如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植物、田鼠、蛇)的能量分

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同化能量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净生产量

甲4.60x10"2x10"1.2x10'°3.6x10'02.12x10"

乙2.50x1076xl054xl052.3x107IxlO6

丙7.76x1082.4x1076xl067.16X1083x107

据表分析、推断错误的是()

A.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0x10"J/(hm2-a)

C.该农田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2%

D,甲、乙、丙构成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根据能量流动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甲、乙、丙间

的关系为:甲一丙一乙。甲表示植物(生产者),其同化量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

总能量4.6x101I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丙表示田鼠,乙表

示蛇。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

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

B、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甲一丙一乙,输入该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甲(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4.6x101U/(hm2・a),

B正确;

C、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丙)到第三营养级(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0x107/(7.76x108)

xl00%=3.2%(C正确;

D、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牛物,包括所有的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甲植物、丙田鼠、乙蛇不能构成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D。

16.(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如图为一食物网。若

要使丙体重增加IKg,其食用的各种食物所占比例相等,至多需要的生产者量为()

B.10KgC.lOOKgD.HOKg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一丙,甲T乙T丙。

【详解】由题干中的“至多”可知,应该按最小传递效率10%计算,内食用的甲、乙所占比例

相等,则需要的生产者量为:1/2口0%R0%+l/2X0%=55Kg,A正确。

故选Ao

17.(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也是生产者同化的能

量,其去向包括: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这

部分能量又分为两个途径,即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还有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被初级

消费者摄食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才是被初级消费者同化到体内

的能量,同化的这部分能量的去向包括: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殖,而这一部分又分为:•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食,•部分死亡后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

因此消费者的同化量=摄食量-粪便能量。

【详解】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散失的热量和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B错误;草食动物所同化

的能量等于被草食动物摄食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C正确;同化量

包括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D错误。

18.(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

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

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A.①②⑤⑥B.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⑥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和丁的箭头是双向的,而甲有三个箭头出去,一个箭头进来,则甲表示生产者,

丁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和乙都指向内,则内是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①表示生产者

固定二氧化碳,则生理作用主要是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传递的形式

主要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形式是有机物,⑤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详解】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光合作用、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

分解作用、⑥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

故选A。

19.(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

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0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A正确:

B、鱼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B正确;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但不可以由鱼到植物,能量不能循环,C错误;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没有能量输入,鱼和植物都将会死亡,D正确。

故选:Co

20.(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

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如图是某兴趣小

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MN

A.M和N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N

B.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群落

C.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D.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是研究二氧化碳增多对于•温度的影响,进而证明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不断增加.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A、M和N组的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故两实验为对照实验,本实验

要探究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温度的影响,故N为实验组,M为对照组,A错误;

B、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既有生物成分也有非生物成分,应该

是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下降,C错误;

D、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

的现象,故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正确.

故选D.

21(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

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B、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如二氧化碳,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误。

故选D。

22.(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中,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

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

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D.利用雌蛾分泌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说明生物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

干扰性别比例属于生物防治。

【详解】A、雌蛾分泌的化学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A正确;

B、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C正确;

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干扰性别比例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识记信息的种类及功能即可解答。

23.(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

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

D.施放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应熟知以下两方面的知识: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

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

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

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

双向的,B错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其中动物的

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C错误;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

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碰洒农药),其中施放

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D正确。故选:D.

24.(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

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

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

性,B正确;

C、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即生物多样性对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错误:

D、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D

正确。

故选C。

25.(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

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

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

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

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A.①③⑤⑥⑦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④

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

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即

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①正确;

②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说

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②正确:

③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恢复力稳定性强,抵抗力稳定性差,③

错误;

④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营养结构复杂,④正确;

⑤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牛.态系统正常运转的

动力,⑤正确;

⑥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级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

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⑥错误:

⑦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

顶级,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⑦正确•

故选C。

26.(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

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

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详解】A、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错误;

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

D、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

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D错误。

故选C。

【点睛】

27.(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主要是通

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

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川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

产处于良性循环中。所以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8.(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1996年华南虎被列为

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不足百只。以下叙述正确

的是()

A.华南虎濒临绝灭的原因完全是人类的乱捕滥猎

B.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形式

C.华南虎与东北虎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已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D.保护包括华南虎在内的生物多样性,需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上保护

【答案】D

【解析】

【分析】

I、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对于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比如破坏栖息地、污染

坏境,所以人类应当保护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对于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使栖

息地被隔离,物种间不能进行交配繁殖,使其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详解】A.华南虎濒临灭绝的原因完全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猎和生活环境的破坏,A错误;

B.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迁地保护的一种形式,B错误;

C.华南虎与东北虎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C错误;

D.保护包括南华虎在内的生物多样性,需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上保护,D正确。

故选D。

11.(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

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

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蚊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大

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大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

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C.大蓝蝶在没有红蚁的地方可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

互利共n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

Q=K»>

生瘤、白蚁与鞭毛虫等。。

t

n

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者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的波动,

捕食。

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猎物者。。

t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有三,①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

n

竞争。上衡3②A取代B;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

t态位的分离。2

n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不懈B有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

寄生。ZZZCB♦'体内体表

如蛔虫与人。。

tA:寄生物;B:

宿主。

【详解】A、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

汁”可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它蝴蝶幼虫的竞争,A正确;

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

C、没有红蚊,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

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错误;

D、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c。

12.(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有: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

的化学物质;③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

种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

【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A错误;

B.植物不仅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也能感受物理信息,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C错误;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D正确。

20.(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

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

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

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生态修复措完全自然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

施恢复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

61012

(种)

碱蓬、M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

优势种芦苇、白茅、怪柳

柳节节草、泥胡菜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

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Imxlm的样

方。该取样方法是,其目的是要做到,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

化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其原因是

【答案】(1).水平(2).盐碱度(3).等距取样法(4).随机取样(5).生态

修复前(或2002年前)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6).生态修复后,田鼠的食物减少,

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等(7).丙(8).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

能力强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I)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3、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常用样方法,

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一选取样方一计数一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

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由甲、乙区域

的优势种类型可知,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盐碱度。

(2)用样方法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Imxlm

的样方,然后统计样方内的物种数目,这种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随机取样,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植被修复前后,该区域中山鼠的数量发生变化。图中的数值M代表修复前该区域田鼠

的环境容纳量,数值N代表修复后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数据显示修复后田鼠的环境

容纳量变小,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生态修复后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

不利于田鼠的生存。

(4)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丙区域中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因此,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

性最高的是丙,换句话说,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丙。

【点睛】熟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以及抵抗力稳定性高低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K值的生物学含义以及影响K值大小的因素也是本题的考查点。

29.(河南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联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

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图1图2

A.图1中的蛇和鹰有两种种间关系

B.若图1中的狐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内鹰的数量会增加

C.图1中的蛇种群质量增加10kg,则至少消耗100kg草

D.图2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图1中的蛇、鼠、鹰和草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

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

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的能量能够流入下

一个营养级。

【详解】A、蛇和鹰既具有捕食关系,也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

B、由于鹰和狐有同种食物来源,所以如果狐的数量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鹰的数量会增

加,B正确;

C、“草一鼠一蛇”食物链中,若蛇种群质量增加10kg,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则至少

消耗草250kg,C错误;

D、图2中的食物链具有四个营养级,而图1中的食物链有四个营养级的只有草一鼠t蛇一

鹰,乂根据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则有毒的物质越多,所以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是图1

中的蛇、鼠、鹰和草,D正确。

故选C。

30.(河南省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联考)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

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

建设责无旁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间存在共同进化现象

C.引入外来物种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湿地生态系统既可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也可提高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

能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

力。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

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

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

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总是存在共同进化的现象,B正确;

C、引进外来物种也可能会引起物种入侵,对原有的物种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负面

影响,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

2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

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潘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为探究大型港对藻类

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

桶中加入大型1蚤,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

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下图。

(1)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

(2)第4天到第7天期间,CO、Cl、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答两点)

(3)大型港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请解释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

不如C3组的原因是()。

⑷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酒可用于(),但需考虑()等问题。

【答案】(1).群落(2).水样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

时补充/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4).捕食与竞争(5).大

型潼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6).防止藻类过度

生长造成的藻类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