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质年代中,下列哪个时期是地球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A、震旦纪B、寒武纪C、奥陶纪D、石炭纪2、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地球的四季变化B、地球的昼夜更替C、地球的倾斜D、地球的公转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全年降水稀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属于寒带气候C、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东北地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个月。C.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更替的现象。D.地球自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6、在板块构造学说中,下列哪种边界类型主要与地震活动有关?A.分离型边界B.汇聚型边界C.转换断层边界D.板块内部7、题干: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以下哪个功能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分析城市交通流量分布?A.地图制作B.地形分析C.空间分析D.数据统计8、题干: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类型上的主要差异是?A.温度带差异B.气候带差异C.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D.湿润指数差异9、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地壳是由若干个固定不动的板块构成的。B.板块边界通常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C.大洋中脊是由于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D.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11、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到20°之间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B.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全年寒冷干燥。D.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B.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公转周期是一天。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而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D.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不发生公转。15、以下关于中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B.黄河流经中国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C.中国最深的湖泊是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D.中国最大的岛是海南岛,位于广东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位地理学家,正在研究某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该地区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和棉花。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该地区经历了气温上升和降水模式的变化。题目内容: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5分)分析气温上升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5分)提出至少两条适应气候变化,确保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5分)答题要求:请根据所学知识及题目要求,完整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规范,逻辑性强。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见右图)【材料二】表1某地区主要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问题】1.分析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2.根据表1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第三题题目: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地区的冰盖加速融化,使得原本难以通行的北极航道逐渐变得可行。这不仅对全球航运路线产生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北极资源开发的关注。材料二:某研究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了近三十年来北极冰盖的变化情况,发现夏季海冰覆盖面积显著减少,而冬季海冰厚度也有下降趋势。(1)简述北极航道的开通可能给世界航运带来的影响。(2)分析北极冰盖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减缓北极冰盖融化速度的建议措施。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地理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质年代中,下列哪个时期是地球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A、震旦纪B、寒武纪C、奥陶纪D、石炭纪答案:B解析:寒武纪是地质年代的一个时期,大约在5.4亿年前至4.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增加,尤其是无脊椎动物的大规模辐射演化,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因此,B选项寒武纪是地球生物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2、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A、地球的四季变化B、地球的昼夜更替C、地球的倾斜D、地球的公转答案:B解析:地球的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这就导致了地球上的一个地区在太阳照射下,而另一个地区则处于夜晚。因此,B选项地球的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其他选项A、C、D分别与地球的公转、地球倾斜和地球自转无关。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全年降水稀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属于寒带气候C、南方地区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东北地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解析:选项A错误,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选项B错误,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选项C正确,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选项D错误,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答案:A解析:选项A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选项B错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选项C错误,青藏高原边缘线是青藏高原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选项D错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B.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个月。C.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更替的现象。D.地球自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正确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而不是一个月,所以选项B也是错误的。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及其地轴倾斜造成的,而非直接由自转引起,因此选项D不正确。而昼夜更替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当某地区转向太阳时就是白天,转向离开太阳时就是夜晚,故选项C正确。6、在板块构造学说中,下列哪种边界类型主要与地震活动有关?A.分离型边界B.汇聚型边界C.转换断层边界D.板块内部正确答案:B解析:汇聚型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互靠近并碰撞挤压的地方,在这种边界处,通常一个板块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或山脉,并且这种强烈的地质作用会导致频繁的地震活动。分离型边界主要与海底扩张有关,转换断层边界则与板块之间的滑动有关,而板块内部相对来说较为稳定,通常不是地震频发区域。7、题干: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以下哪个功能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分析城市交通流量分布?A.地图制作B.地形分析C.空间分析D.数据统计答案:C解析: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可以帮助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交通流量分布。通过空间分析,城市规划者可以识别交通拥堵区域,优化道路布局,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地图制作、地形分析和数据统计虽然也是GIS的功能,但不是专门用于分析交通流量分布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8、题干: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类型上的主要差异是?A.温度带差异B.气候带差异C.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D.湿润指数差异答案:C解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气候类型上的主要差异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差异。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而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度带差异、气候带差异和湿润指数差异虽然也能反映地区气候特征,但不是南方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因此,正确答案是C。9、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地壳是由若干个固定不动的板块构成的。B.板块边界通常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C.大洋中脊是由于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D.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答案】D【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地壳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多个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缓慢移动。板块边界是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发生的区域,这是因为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分离、碰撞等)导致地壳的不稳定。选项A错误,因为板块实际上是在不断移动;选项B错误,并非所有的板块边界都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选项C错误,大洋中脊实际上是新地壳物质上涌形成,而非板块碰撞的结果。10、下列关于河流地貌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河流源头通常形成河漫滩。B.河流中游常常可以看到三角洲。C.河流侵蚀总是向下侵蚀形成V形谷。D.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答案】D【解析】河流地貌在不同的河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河流源头往往地形崎岖,水流湍急,易于形成峡谷而非河漫滩;河流中游地形较平缓,河流在此阶段主要是侧向侵蚀,形成宽阔的河谷,而不是三角洲;虽然河流侵蚀有时会形成V形谷,但这并不是始终的情况;而河流到达平原地区,尤其是在入海口时,由于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可能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因此选项D正确。11、以下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到20°之间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B.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全年寒冷干燥。D.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B解析:地中海气候确实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A选项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C选项描述的是极地气候,D选项描述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但D选项中夏季炎热干燥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实际特征不符。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1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B.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24小时。答案:D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而不是24小时。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因此,D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B、C选项描述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正确特征。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B.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公转周期是一天。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而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D.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不发生公转。【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而公转的方向也是从西向东,所以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一天,而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左右,即一年,因此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地描述了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而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选项D显然错误,因为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14、关于板块构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由六大板块组成,且这些板块是固定不动的。B.板块边界通常地震活动较少。C.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造成火山爆发。D.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大陆漂移以及山脉的形成。【答案】D【解析】地壳并不是由固定的板块组成的,实际上板块在缓慢移动,所以选项A错误;板块边界通常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因此选项B错误;板块相互作用可以导致火山活动,如俯冲带就是火山频发区,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板块构造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陆如何随着时间漂移以及山脉是如何形成的。15、以下关于中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B.黄河流经中国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C.中国最深的湖泊是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D.中国最大的岛是海南岛,位于广东省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但并非最深的河流。B选项错误,黄河流经中国九个省区,但最终注入的是渤海而非黄海。D选项错误,中国最大的岛是台湾岛,位于台湾海峡。C选项正确,青海湖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位于青藏高原。16、以下关于世界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非洲大陆最大的湖泊是尼罗河C.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中东地区D.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答案:C解析:A选项正确,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选项错误,非洲大陆最大的湖泊是维多利亚湖,而非尼罗河。C选项正确,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中东地区。D选项错误,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而非高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位地理学家,正在研究某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该地区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和棉花。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该地区经历了气温上升和降水模式的变化。题目内容: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5分)分析气温上升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5分)提出至少两条适应气候变化,确保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5分)答题要求:请根据所学知识及题目要求,完整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规范,逻辑性强。参考答案与解析: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特点包括:温暖湿润的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带来大量降水;干燥凉爽的冬季:大陆高压控制,风向逆转,降水减少;明显的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形成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夏季,大陆升温快于海洋,形成低压区,吸引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冬季,大陆降温快于海洋,形成高压区,导致干燥冷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分析气温上升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气温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温增加: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周期提前,产量可能提高;蒸发加剧:水分蒸发量增大,可能导致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增多:温度升高有利于病虫害繁殖,增加防治难度;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能缩短,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提出至少两条适应气候变化,确保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选育耐旱抗逆品种:通过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其适应极端天气的能力;建立农业气象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气候条件,指导农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及管理措施;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见右图)【材料二】表1某地区主要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问题】1.分析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2.根据表1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答案】1.总体特征: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影响:地势的阶梯状分布使得城市多分布在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和盆地中,而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阶梯的山地高原城市分布较少。2.特点:人口密度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原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解析】1.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体现在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和盆地中,因为这些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2.根据表1数据,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说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地形崎岖,气候干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利于人口聚集。这体现了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题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槽钢生产销售方案
- 常州市固化地坪施工方案
- 安徽防护射线铅板施工方案
- 安徽合肥固化地坪施工方案
- 安庆户外球场护栏施工方案
- 博兴简易轻钢房施工方案
- 保温浇筑料施工方案
- s型滤砖施工方案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医生活起居护理-疏仁丽
- 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含24套)
- 外贸公司管理制度
- 庄园推广策划方案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 《冬季鸡舍通风》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精练试题全册
- AI智能客服应用实践
- 《止吐药临床应用》课件
- 早期人防工程调查评估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