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頸椎相關X線讀片一、頸椎1、頸椎正位:攝影體位被檢者仰臥攝影臺上或坐、立於攝影架前、兩臂下垂於身旁,身體正中矢狀面垂直臺面或膠片,並與臺面中線或膠片長軸中線重合,頭稍向上仰,使聽鼻線垂直臺面。中心線:向頭側斜10度角,經甲狀軟骨向入膠片。正位片顯示:
1、頸椎有無側彎情況,椎間隙增寬、變窄。側彎:左、右側彎、“S”形側彎。脊診查體時注意隨彎度的變化而進行檢查。2、椎體序列:椎體的序列,主要觀察幾條線:即兩側橫突連線,椎弓根連線,鉤突連線,棘突連線。看正位上下椎體橫突與橫突、鉤突與鉤突、椎體與椎體邊緣是否整齊一致,來全面瞭解椎體在正位像上有無旋轉、移位。頸椎椎體棘突偏離中線3、棘突:觀察棘突是否位於椎體垂直中線上,有無左右偏移中線,棘突有無分叉,以及瞭解頸椎棘突在軸位像上橫斷面的情況。棘突偏移主要觀察棘突根分叉部是否位於脊柱中線之上。正常情況下2~7棘突常呈分叉狀,分叉的兩端常不對稱,脊診查體時食指、中指位於棘突兩側,注意棘突長短對脊診診斷的影響。4、頸椎各椎體、椎弓是否完整,有無裂隙,椎體隱裂:觀察頸椎每個椎體椎弓是否完整。注意隱性脊柱裂與聲門裂鑒別。5、椎弓根形態、位置、大小:椎弓根位於椎體的外側,為圓形邊緣整齊的陰影,椎弓根骨質密度均勻一致。如出現椎弓根骨質密度不均勻,椎弓根的邊緣連續性中斷,椎弓根增大等,常提示骨質破壞性病變或脊柱轉移瘤。6、橫突:頸椎橫突位於椎體兩側,與胸椎、腰椎不同。正常情況下應排列均勻一致,如橫突一側肥大或短小結合骨質密度變化,排除椎體膨脹性破壞或椎體先天變異。脊診查體診斷時應結合影像表現辨證,以免肥大的橫突誤認為是結節狀陽性反應點。7、椎體骨質情況:注意每個椎體骨質是否有局限增高或局限減低,正常情況下,椎體骨質密度均勻一致,終板與椎體後緣骨質密度略增高。8、甲狀軟骨:正常情況下顯影不清楚,在一定情況下可清楚顯示兩側梨狀隱窩積氣影,在四十歲以上一些患者在頸椎5~7椎體兩側與橫突重疊之條狀2mm左右緻密影。甲狀軟骨骨質密度均勻一致,注意與軟組織內鈣化病變鑒別。甲狀軟骨鈣化
9、氣管:氣管正常情況下與椎體棘突垂直並重疊,但在頸椎6椎體上下可見狹窄的氣管聲門裂影。注意氣管是否垂直,寬度是否一致,有無中斷、凹陷、移位、受壓切跡表現。讀片時注意與頸椎隱性脊椎裂相鑒別。10、頸肋(5-7椎)多見於C7,極少見於C5、6。一般無症狀,頸肋長或有纖維帶與第一胸肋相連時可引起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壓迫症狀。11、椎旁軟組織:少數情況下椎旁軟組織密度均勻一致可見沿肌肉走行脂肪線影。在頸部注意觀察脂肪線走行是否與肌肉走行平行、是否中斷。下頜淋巴結與鎖骨上、下窩淋巴結分部區見到淋巴結腫塊或鈣化影。12、鉤椎關節:椎體上緣、下緣並不平直,上緣中部略凹,兩側端微上翹,呈斜面向內的小突起,稱鉤突。椎體下緣兩側端呈圓鈍的斜面,與下一椎體的鉤突內斜面相配合,構成頸椎特有的鉤椎關節。正常情況下,鉤突位於橫突孔和椎間孔旁,尤其在頸椎5椎體鉤突與橫突孔之間距離在整個頸椎中最短,鉤突的增生、肥大對椎間孔影響非常明顯,是臨床上造成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重要因素。
13、環樞椎關節間隙:要是彌補常規頸椎正位片難以清楚顯示寰、樞椎的缺陷,多用來明確有無寰、樞椎的側方脫位或旋轉脫位,也可觀察樞椎齒狀突和寰椎有無骨折,特別是用以觀察寰椎有無分離錯位時,更有意義。觀察齒狀突距兩側快的間隙是否等寬,兩側寰椎側塊距樞椎椎體上緣間隙是否等寬,正常情況下,齒狀突距兩側快的間隙及兩側寰椎側塊距樞椎椎體上緣間隙均等,間隙約為2~3mm。寰樞關節在整個頸椎中是最複雜、最難以辨別的部位。寰樞椎關節間隙正常情況下兩側對稱、等寬,來分析寰椎在正位像上是否有左右傾斜情況,寰樞關節引起供血症狀重而明顯,也是整脊手法治療的重點。張口正位齒突與兩側側塊邊緣之間的距離相等,兩側寰樞關節影像對稱,關節面平行,關節腔等寬(約3mm)。寰樞關節活動範圍大,齒突在關節窩裏可以左右移動,投照時頭的位置必須對正,如有側方移動或旋轉則上述軸線關係改變,因此不能只根據這些x線所見診斷寰樞關節半脫位。正常時,一側側塊可稍外移,但不超過1.5mm,輕度旋轉時不超過2.5mm,同時對側側塊相應地向內移。超過此範圍即為異常,可能有齒突骨折、寰椎劈裂骨折、翼狀韌帶不穩或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等。2、頸椎張口位
第1、2頸椎張口位攝影體位:被檢者仰臥攝影臺上,身體正中矢狀面與臺面垂直,頭稍向上仰。口儘量張大,使上頜切牙咬合面中點與乳突尖連線垂直於臺面。中心線:經上頜切牙咬合面中心垂直射入膠片。張口正位片主要是彌補常規頸椎正位片難以清楚顯示。多用來明確有無寰、樞椎的側方脫位或旋轉脫位.也可觀察樞椎齒狀突和寰椎有無骨折。正常間隙等寬(約3mm)。
頜頂位觀察齒狀突與寰椎關節間隙前面觀後面觀表現為齒狀突距兩側塊間隙左、右不等寬,寰椎兩側塊形態相同,寰樞椎縱形序列線中斷,樞椎棘突居中。寰椎多伴有旋轉。是調整寰樞椎旋轉側扳整脊手法的適應症。2\A、寰樞關節側移半脫位
2\B、寰樞關節前脫位:由於頭的過度屈曲或外傷撞及頭部等。由於外傷造成橫韌帶和附屬韌帶損傷,使寰椎失穩,前移位,移位過大必定傷及脊髓及椎動脈等。正常成人寰椎前結節後緣與樞椎齒狀突前緣間隙寬約2mm兒童寬約3mm,如成人此間隙達到2.5mm兒童達到3.5mm可懷疑寰樞關節前脫位。如成人此間隙達到3mm兒童達到4mm。寰椎前結節後緣與樞椎齒狀突前緣夾角>17度。可診斷寰樞關節前脫位。黑線成人<3mm
兒童<4mm夾角<17度環樞椎前半脫位0.37cm0.92cm2\C、
環椎椎體前、後傾
環椎椎體前、後傾:環椎椎體前、後傾是環椎後結節距枕骨隆凸和第2頸椎棘突間的距離變化。正常情況下環椎後結節距枕骨隆凸和第2頸椎棘突間的距離相等。環椎後結節距枕骨隆凸和第2頸椎棘突間的距離增寬說明寰椎前傾。環椎後結節距枕骨隆凸和第2頸椎棘突間的距離說明寰椎後傾。正常情況下此間隙相等,但要排除技術原因,投照時患者下頜上仰使外耳孔至鼻翼連線與冠狀面垂直於水平線平行,患者頭必須擺正。是牽拉寰樞椎側扳整脊手法的適應症。寰椎後傾寰椎前傾2\D、環椎側傾:目的是觀察環椎在軸狀位上左右傾斜。側位投照是衡量寰椎左右傾斜的重要標誌之一。正常情況寰椎後弓應成水準重疊影。要注意排除一些變異和技術因素。投照姿勢要求①兩側下頜角必須水準,②聽鼻線與地面平行,③中心線對準乳突尖下緣。患者頭必須擺正。如果寰椎椎弓呈雙椎弓則說明寰椎側傾。第一段第三段第二段第四段3、解剖變異胸椎隱性脊柱裂樞椎縱裂甲狀軟骨鈣化
左側頸7頸肋齒狀突短小
樞椎分離齒狀突缺如
樞椎變扁頸椎隱裂
隱性脊柱裂頸椎頸肋形成關節
3\寰樞椎骨性重疊影
3、頸椎側位攝影體位被檢者仰臥攝影臺上,或側向坐於攝影架前。下頜上仰使聽鼻線與冠狀面垂直,以避免下頜支部與上位頸椎重疊(但勿過度,以免影響頸部的生理曲度)。兩肩晝下垂,避免肩部與第6、7頸椎重疊。中心線與身體矢狀面垂直,經甲狀軟骨處頸部前後線中點射入,若定位重點明確為上部頸椎或下部頸椎,可適當向上或下移。側位片顯示:
1、曲度2、環齒前間隙(1-2mm)成人3mm,幼兒4mm
3、椎體骨質密度情況.除了C1,2外,各椎體呈方形,椎體上下面平整呈輕度凹陷。4、莖突5、椎體序列線(椎前、椎後、橫突前緣線)6、椎間隙頸椎間隙約為5mm。
7、椎體雙邊影8、環椎側擺
9、關節突及關節間隙10、變異椎11、頸前軟組織(咽後壁、食管後壁、下頜淋巴結、甲狀軟骨、項韌帶)C4以上椎前軟組織,一般厚度約為3mm,C5以下椎前軟組織,厚度為6—7mm。
12、測量畫線:測量①生理曲度測量②枕齒突線,③顱底凹陷症線,13、棘突走行1、曲度:觀察曲度整體情況,有無曲度消失變直、後弓或生理曲度過大,進一步觀察曲度是上段後弓還是下段後弓或者全頸椎後弓。要求投照時患者下頜上仰使外耳孔至鼻翼連線與冠狀面垂直於水平線平行,患者頭必須擺正。臨床上常以前弓消失作為肌肉痙攣和脊椎病變的徵象。評價x線所見時要注意下頜骨體部影像應接近水準位且不低於C4椎體,前弓消失才有意義。脊診檢查時常以觸及頸椎4椎體棘突與其他椎體棘突平直為曲度變直的徵象。頸椎曲度過大頸椎曲度下段反弓3\A、各種頸椎曲度頸椎曲度下段後弓頸椎曲度上段後弓頸椎曲度後弓頸椎曲度後弓伴椎體水準移位頸椎曲度消失變直
頸椎曲度消失變直,伴2-4椎體雙邊影,椎體旋轉。2、環齒前間隙(1-2mm)成人大於3mm,幼兒大於4mm環齒間隙夾角大於17度可診斷環樞椎脫位。環齒前間隙成人大於2.5mm,幼兒大於3.5mm環齒間隙夾角達到17度可診斷環樞椎半脫位。常結合頸椎正位齒狀突距兩側塊間隙不等寬,寰樞椎關節間隙不等寬綜合判斷。臨床上是引起頭痛、頭暈的常見原因。同時也是整脊醫生手法複位的重點。
3、椎體骨質密度情況.除了C1,2外,各椎體呈方形,椎體上下面平整呈輕度凹陷。C4,5椎體前部可稍扁窄,呈輕度楔形屬正常現象。各椎體骨增生,椎體前緣骨質增生一般無臨床症狀,但骨質增生過於嚴重,尤其在C4-7椎水準可引起食管受壓型頸椎病。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尤為嚴重,即使輕度骨質增生也可引起硬膜囊受壓,骨性椎管腔隙變小,產生嚴重的臨床症狀且手法治療困難。
4、莖突:為乳突尖部向前下方略突出陰影,正常為3-5cm,如果莖突過長,患者可出現慢性咽炎症狀,甚至莖突可由咽部穿出。
5、椎體序列線(椎前緣連線、椎後緣連線、椎板前緣連線、棘突連線)各椎體前緣連線、後緣連線及寰椎後結節前緣與以下棘突前緣連線是否呈光滑平行弧線。用以確定椎體前後移位。椎體的移位,特別是向後的移位可導致椎間孔橫徑和椎管前後徑變小、椎管腔狹窄,常常是產生臨床症狀的原因,也是判斷椎體小關節紊亂的徵象之一。頸椎體序列線頸椎椎體移位序列線中斷6、椎間隙:頸椎間隙約為5mm。觀察關節間隙變窄還是增寬,椎間隙前緣增寬還是變窄,後緣增寬還是變窄。有利於對脊柱間盤退變和小關節紊亂及椎間盤突出急性期的推斷。頸椎5-7椎間隙變窄頸椎5-7椎間隙增寬7、關節突及關節間隙:關節突關節間隙正常情況下寬約1-2mm。如寬窄不一提示小關節紊亂。關節突是否有肥大增生指向椎間孔內的方向等。是引起神經受壓刺激症狀。正常關節突及關節間隙1-2mm。8、椎體雙邊、雙凸、雙凹影:椎體有無旋轉。在側位像上以下三種情況具有臨床意義:①一個或兩個頸椎椎間小關節突呈現有雙像,稱為雙凸現象;椎根切跡呈現雙像,稱為雙凹現象;椎體後緣呈現有雙影,稱為雙邊現象,提示該部頸椎有旋轉。②上部頸椎顯影正常,而下部頸椎呈現雙凸、雙邊、雙凹現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類似的改變,這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轉現象。③頸椎的一個或兩個顯影正常,而其餘部分有雙凸、雙凹、雙邊現象,提示顯影正常的頸椎有旋轉現象。全部頸椎的後部呈現雙凸、雙凹、雙邊現象,則系投照位置不正之故,無臨床意義。正常投照下各椎體後緣呈一條弧形連續線,椎體雙邊影是椎體呈兩條縱形陰影,如出現雙邊影椎體上下各椎體無雙邊影出現,提示該椎體在軸狀位上有旋轉。如頸椎各椎體均出現雙邊影征像,系屬投照角度所致。椎體的雙突影在側位像上橫突重疊間隙均勻一致,此間隙寬窄不一,提示該椎體在軸狀位上有左右傾斜。椎體雙邊、雙凹、雙突影提示頸椎小關節紊亂。
正常關節突關節椎體雙凸、雙凹影頸椎椎體後緣雙邊影頸椎椎體後緣雙邊影頸椎後緣椎間隙增寬關節突關節變化
頸椎後緣椎間隙變窄關節突關節變化
頸椎生理曲度後弓
頸椎曲度過大伴雙突征10、頸前、後軟組織(咽後壁、食管後壁、下頜淋巴結、甲狀軟骨、項韌帶、前縱韌帶、椎體後縱韌帶骨化)C4以上椎前軟組織,一般厚度約為3mm,C5以下椎前軟組織,厚度為6—7mm。頸椎椎體前間隙過厚提示有損傷水腫或炎症積液。頸前軟組織注意頸椎椎體骨質增生對食管的壓迫引起食管受壓型頸椎病。觀察咽後壁、食管後壁軟組織是否平滑,有無突起。患者如有吞咽困難,應當採取頭低腳高位吞鋇攝影,來瞭解骨質增生對食道的壓迫情況。有無下頜淋巴結及鎖骨上窩淋巴結鈣化、腫大等。後縱韌帶、棘間韌帶及項韌帶有無鈣化。椎體後縱韌帶是否有增厚骨化。b患者男65歲頸部酸困左側食指中指麻木伴吞咽異物感。經CT檢查食道正常,頸椎56、67階段椎體骨質增生。頸椎骨關節病骨質增生壓迫食管改變頸椎骨關節病骨質增生壓迫食管改變頸部喉腫瘤對頸前軟組織的影響變化:a
bc11、測量畫線:測量①生理曲度測量②齶枕線
(1)、正常頸椎弧的頂點在頸4、5椎體後緣,弧的高度為12±5mm,>17mm為曲度變大,<7mm為變直。負值為反曲。頸椎失穩者存在雙弧現象。下麵是臨床中常見到的各種頸椎曲度。正常頸椎弧的頂點在頸4、5椎體後緣,弧的高度為12±5mm,>17mm為曲度變大,<7mm為變直。C7C2頸椎曲度測量負值為反曲。頸椎失穩者存在雙弧現象。
(2)、齶枕線:顱頸側位片。自硬齶後上緣至枕骨最低點作一連線,樞椎齒突超過此線最大限度成年男性為8mm,女性10mm。齒突位置過高提示顱底凹陷。常見原因有扁平顱底、寰椎枕化.12、棘突形態及走行:C2棘突又寬又大,C3~6椎棘突比C2的小,C7棘突最長,這些都是定位的重標誌。頸椎3-6椎體下緣與椎體棘突下緣在一個水平線上,C2棘突比較特殊,椎體下緣與棘突不在同一水平線上,表現為棘突向下後方略低於椎體下緣。瞭解棘突的走行方向有助於棘突骨裂及嵌插骨折的診斷。如此解剖結構消失應重點觀察,結合臨床病史排除骨折及變異。同時也整脊醫生手法定位定點的依據。觀察棘突走行03年4月23日在我院檢查06年6月5日復查C2椎弓骨折MRI報告13、小關節紊亂判定:小關節紊亂即脊椎關節突關節原有的解剖結構、關節間距變化失去正常結構而表現在影像上變化。椎體小關節正常的位置關係由於外傷、間盤退變椎間隙變窄、韌帶鬆馳長時間一種保持一種姿勢等遭到破壞,在側彎、椎間隙的增寬、變窄、生理曲度過大、生理曲度後弓、椎體前後移位、椎體在各個軸面上的旋轉、傾斜均可造成此間隙失常,關節突關節在上、下、左、右、前、後方向上的運動,導致小關節紊亂。側位片上如患椎旋轉角度較大時,椎體後緣可呈現“雙邊”影,後關節突呈現雙影,稱為“雙凸”現象。椎根切跡呈現有雙影,稱“雙凹”現象。如患椎見有“雙邊”、“雙凸”、“雙凹”現象,而其上下頸椎卻顯示正常,表示該部頸椎有旋轉移位。如果上部頸椎顯示正常,而下部頸椎呈現“雙凸”、“雙凹”現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雙邊”、“雙凸”現象,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轉移位。如果頸椎一個或兩個顯示正常,而其餘部分有“雙邊”、“雙凸”現象,表示顯示正常的頸椎有旋轉移位。如果全部頸椎出現上述現象,則系投照位置不正確之故。所以確定旋轉移位的椎體需要把正、側位片上的各種徵象綜合觀察分析,在大腦中形成立體化形象。側位片上患椎後關節突間隙上下不平行,即不等寬,關節面變模糊。棘突間隙上下也可有不等寬。斜位片可有椎間孔變形,上下關節突間隙寬窄不等。
14、頸椎周圍韌帶鈣化、骨化。1、項韌帶鈣化項韌帶為三角形的彈力纖維膜。三角形的底部向上方,與環椎後結節及以下六個頸椎棘突的尖部相連;後緣游離而肥厚。項韌帶鈣化較常見,多發生在下部。在頸部側位照片上,於下部頸椎棘突後方軟組織中出現圓形、橢圓形或長條形鈣化或骨化影,可為單個或多個。鈣化也可見於枕骨粗隆部,呈尖端向下的刺狀緻密影。2、後縱韌帶骨化後縱韌帶細長而堅韌,位於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頸椎,向上移行於覆膜;向下沿各椎體的後面至骶管,與骶尾後深韌帶相移行。後縱韌帶於頸椎及上部胸椎及其椎間盤的部分較寬;下部胸椎以下則逐漸變窄。後縱韌帶與椎體上下緣之間緊密相連,與椎體則連結較松,其間有椎體靜脈經過。[X線表現]後縱韌帶骨化在X線上(側位上觀察)分為連續型、分節型、混合型和局限型等四種類型,其中以分節型和混合型較常見,但各型間可以互相轉變,分節型和局限型可轉變混合型或連續型。連續型、分節型和混合型系後縱韌帶淺層纖維骨化,局限型為深層纖維骨化。各型X線表現如下:1、連續型多發生於上部頸椎,為長條形密度如骨樣的緻密影。條狀緻密影的上端自第2頸椎椎弓上緣開始,向下伸延,與頸椎椎體後緣間有一條1-2毫米厚的透亮間隙,一般厚度為2毫米,極度增厚者可超過10毫米,可使產生脊髓壓迫症狀。2、分節型多發生於下部頸椎,為分節的魚鱗形緻密影,凸面向前,其凸面多與頸椎椎體後緣接觸而不留有間隙。3、混合型為上兩型的混合表現,上部多為連續型,下部多為分節型。4、局限型限於椎間盤的後緣,椎體上、下緣之間,為局限性凸面向後的弧形緻密影,系後縱韌帶深層纖維的骨化。1234連續型分節型混合型局限型15、頸椎正側位偽影:必須瞭解正常位置的影像,我們在投照時人為的給頸椎不同的角度投照,以便觀察對照。圖例如下:頸椎各種偽影如下:投照角度所致頸椎椎體雙邊影16、頸椎解剖變異:
1、棘突永存骨骺2、項韌帶鈣化寰樞椎融合寰椎椎動脈溝環
莖突齒狀突發育異常頸椎椎體先天變異頸2椎弓關節形成頸椎2、3椎體融合齒突發育異常
頸椎斜位攝影體位使檢者俯臥攝影臺上,右前斜位時間左側旋轉,左側身體抬高,使冠狀面與臺面呈45°角。左前斜位時相反。(分左後、右後斜位)、(左前右前斜位)中心線向足端傾斜10°角,經甲狀軟骨平面的斜位中線射入膠片中心。後斜位45度1、常用於觀察椎間孔。C2-5之間的椎間孔稍小,C1,2
,C6-7之間椎間孔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