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_第1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_第2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_第3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_第4页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一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2.能结合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绘制出示意图;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震波与深度变化示意图,总结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喜爱探险,对神秘宝藏充满了憧憬的李登布罗克教授,收到到学生亚历克寄来的石头包裹,在研究火山石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惊人的地底秘密,于是便与亚历克一起去探究竟,查到百年前一个名叫阿尔纳的男子曾经前往地心探险的路线图。欣喜若狂的李登布罗克教授当即决定重走一趟充满了危险和未知的地心之旅。尽管遭到了朋友们的强烈反对,李登布罗克教授还是带着他的学生毅然决然地出发了。两人的旅途始于苏格兰爱丁堡。之后,来自冰岛的汉斯成为了他们可靠的向导,同行的还有卡拉夫人和汉斯的宠物鸭子。他们到了斯奈菲尔火山口,从此进入地表之下,在长达三个月的旅程中经历了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遇见了无数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后来还发现一座古城,疑是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城。一行人历经千辛万难,才找到出口,完成地底的奇异旅行。真正的地心是什么样的呢?会有生物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探索,表现为上天容易入地难。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借助各种望远镜、空间探测器,可观测宇宙已经扩展到137亿光年的范围。科拉超深井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米,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由科学研发中心NEDRA钻成。位于摩尔曼斯克州,波罗的海地盾东北部,前寒武纪携矿接合处。上部直径92cm,下部直径21.5cm。2008年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2011年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OP-11油井(12345米)均超过该钻井深度。截止到2024年,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行了超过240多亿公里,飞行46那年,是目前距离地球最远的探测器。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目前,我们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借助于地震波。阅读左图及书中21页文字,归纳横波、纵波的异同点。异: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同:两者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有什么感觉?船上的人呢?飞机上的人呢?陆地上的人先感觉上下震动,再感觉左右摇晃;船上的人只能感觉到上下震动;飞机上的人只能感觉到上下震动。观察左下角的图,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有何特点?为什么?从地表向下,横波、纵波的速度先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后下降;地下33千米处增速明显;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明显下降。原因:33千米、2900千米,其上下物质性质有明显变化。33千米——莫霍界面2900千米——古登堡界面以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2、地壳地壳位于地表和莫霍界面之间;由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洋壳薄,平均厚度5——10千米,陆壳厚,平均厚度17千米。3、地幔地幔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占地球总体积的80%;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700°C——1400°C,部分岩石熔融,能耐缓慢流动。

软流层(软流圈)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千米的深度时,温度便接近岩石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分和挥发性组成的参与下,岩石发生选择性的熔融,逐渐形成熔融态的软流层。软流层大约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地核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到地心;厚度3400千米,是地球最厚的内部圈层;由铁、镍组成;分内核和外核;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形成地球磁场;内核是密度极大、压力超强的金属球。地壳和岩石圈是相同的范围吗?不同。上地幔顶部和地壳都由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夜晚有保温作用,使地球是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生物生存的氧气;天气变化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生物圈的存在,促进太阳能的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改造地表形态。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液态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下图“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a—大洋地壳 B.d—软流层C.f—古登堡面 D.e—地核2.若在我国某地下探测到石油,则该地地震波随地壳深度的速度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

B.②C.③D.④AB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右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5.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DD6.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左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1)填写图一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①

(2)举例图一中①④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水圈通过蒸向大发气圈输送水汽和热量,大气圈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补给水圈。(3)右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显著差异是(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的变化特点是(

)

。(4)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的迁移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一大气圈(5)判断图二中C圈层,及其与其他圈层的位置关系。厚度不均

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横波消失,纵波减慢软流层C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圈分布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