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1.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课标内容】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目,分别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16版初中教材在介绍远古人类时,使用的表述是“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然后教材第一目只介绍了元谋人,称“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4版初中教材试教本第一课第一目的内容由16版的2个自然段调整为1个自然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有相当大的调整,首先是称“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小字部分介绍了人类化石与旧石器时代的含义。其次,对元谋人的介绍从“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调整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这是因为湖北建始人被认为生活在距今200万年,但是对于建始人是否确定是古人类以及生活年代学界仍存一定争议。代表官方意见的《(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是认可有关建始人的考古结论的,所以有关元谋人的介绍有了这样的变化。最后,增加了对郧yún县人和蓝田人的介绍,这就是为什么教材上的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会出现郧县人。教材如此编写背后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说明现代中国人并非单纯来自非洲,而是独立起源、“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第二目北京人部分基本没有改动,第三目山顶洞人略有修订,主要是减少内容。首先是减少了相关史事有关山顶洞人的介绍,这段介绍教材可以不讲,但教师还是应当有所了解,要知道教材对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的历史解释是从何而来的。其次是删除了最后一段描述山顶洞人社会形态的文字,这段文字描述的其实是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情况而不只是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学情分析】这一课是他们接触历史学科的第一课(如果不包括导言课的话)。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渴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思维上,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仍有待提高。在小学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已经知道了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生活,他们当中有元谋人以及后来的北京人和蓝田人等。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课拟采用讲述故事和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教学目标】通过对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早期人类遗址表格使学生了解史前时代中国早期人类分布范围广、持续存在的特点,并了解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通过北京人发现过程的历史叙述使学生感觉中国学者不畏艰难的精神和近代中国的屈辱,通过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的发展感受新中国的优越性(家国情怀);通过对骨针、石器等实物史料使学生初步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并尝试利用相关实物史料重建史前时代的社会生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教学立意】有根据地想象远古人类的生活【导入新课】为什么海峡两岸都发行女娲邮票?引出女娲造人的传说。世界上并没有神,人也不可能是神造的,那人是怎么来的呢?(如果学生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则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人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课吧。【讲授新课】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讲述:地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们来看这张《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同学们从中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呢?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看图名,区别地图的类型,了解地图的主题,如历史时期形势图、战争示意图、经济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等。这个图是分布图。看图例,弄清符号的含义,了解事件发展的态势。这张图的图例有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通过观察图例标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古人类属于哪一类人(进化到哪个阶段)。看图注,了解历史地图的时间范围和地理方位,关注地图中古今地名信息的变化。这张图没有什么图注,我们就略过。看事物的位置分布,是广泛分布还是集中分布在某个区域。在本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广泛,遍及祖国各地。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地理范围的大小、首都与边疆的变化、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等,因为这张图不涉及这些因素,这里就略过。简单来说就是,看图的方法是:图名图例和图注,地理位置看分布。范围大小作比较,首都边疆要关注。【教学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帮助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同时,了解和掌握读图的方法,落实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对于这些古人类遗址,我们当然不用都知道,教材在这一目主要介绍了三个古人类,分别是元谋人、郧县人和蓝田人。为什么要提元谋人呢?(预设: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以前说元谋人是最早的,现在说是最早的之一,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这是因为历史结论会随着新史料的出现和新方法的运用而发生变化。介绍元谋人是因为它的年代非常久远,那介绍郧县人和蓝田人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看这个表格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人类进化阶段区域时间直立人(200万年-2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安徽华龙洞人距今30万—27万年智人(20万年-1万年前)湖北长阳人距今20万年广东马坝人距今30万—13万年河南灵井人距今12万—10万年湖南福岩洞人距今12万—8万年山西丁村人距今11万—7万年广西柳江人距今6.7万年四川资阳人距今3.5万年大家发现问题没有,是不是70万年后的时间里一直有古人类发现,但是在170万年到70万之间存在空缺。大家再看这张表人类进化阶段区域时间直立人(200万年-2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湖北郧县人距今110万—8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100万—50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安徽华龙洞人距今30万—27万年智人(20万年-1万年前)湖北长阳人距今20万年广东马坝人距今30万—13万年河南灵井人距今12万—10万年湖南福岩洞人距今12万—8万年山西丁村人距今11万—7万年广西柳江人距今6.7万年四川资阳人距今3.5万年现在大家了解郧县人和蓝田人的价值了吧,元谋人等的发现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区域早期人类生存有200万年历史,但200万年到100万年时段内,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稀少,郧县人和蓝田人遗址正处在承上启下时间节点,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其发掘与研究将有助于还原人类演化过程,搭建文化序列的演进系统。特别是2022年新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有望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发展,提供一份全新的关键证据。【教学意图】将郧县人和蓝田人置于东亚人类考古的历程中进行审视,使学生了解郧县人和蓝田人的科学价值,并感受华夏大地古人类持续不断、延绵不绝的特点。二、北京人在这些古人类中,北京人最为有名,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看这些古人类遗址的发现时间,从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人类进化阶段区域时间发现时间直立人(200万年-2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1965年湖北郧县人距今110万—80万年1989年陕西蓝田人距今100万—50万年1964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1921年安徽华龙洞人距今30万—27万年2013年智人(20万年-1万年前)湖北长阳人距今20万年1956年广东马坝人距今30万—13万年1958年河南灵井人距今12万—10万年2007年湖南福岩洞人距今12万—8万年2011年山西丁村人距今11万—7万年1954年广西柳江人距今6.7万年1958年四川资阳人距今3.5万年1951年预设:除了北京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北京人发现的时间最早。讲述:为什么中国最早发现古人类是在1921年呢?原因在于19世纪兴起的生物科学,将“人是从何而来”导入科学研究领域。一些欧美学者认为,人类最初可能出现在亚洲大陆。因为亚洲东北部的生存环境较之欧洲和非洲更为恶劣,人类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会向直立行走发育。为此,欧美和日本学者曾讨论过中国的古生物问题。为引,一些欧洲学者相继到中国开展考察与研究。细节1:安特生的兴趣民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努力发展实业,开发矿业须探明资源储量。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Anderssoon,J)被中国政府聘为农商部矿政顾问。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关系密切,古人类学是古生物学和人类学的分支。那时,化石及其化石发现的地层,既是确定矿藏年代的依据,也是判断化石所代表的古生物生存时期的主要证据。安特生对古人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北京周口店地区进行考察时认为这个地方很有发掘价值。于是在1921年,安特生组织安排了周口店地区的化石发掘,并将这些化石全部运到瑞典研究。1926年,回国后的安特生经研究确认其中有两颗是人类牙齿的化石,于是发表文章报告,宣布在亚洲大陆发现了远古人类化石。这消息引起世界科学界的震动,被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后来按照国际惯例被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中国猿人,俗称“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考古发现向世界公布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同意资助对当地的进一步发掘,并要求采取与中国地质调查所合作的方式进行(基金会拨款24000美元,中国地质调查所出资4000元),成果优先发表在中国的《中国古生物志》

上,采集到的标本归中国地质调查所所有。细节2:裴文中的坚持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裴文中加入并在1929年开始主持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到了1929年12月初,已经降过小雪,天气寒冷,北京命令我们立即停止工作,但我觉得只有几颗北京人牙齿发现,没有重要化石,总不肯死心停工,于是又坚持了两天。——裴文中《龙骨山的变迁》此时的裴文中并不知道自己又坚持两天的决定,将会对人类历史发生怎样的影响。12月2日,裴文中在开掘地点的北部发现了一个很深的小洞,一个黑色的圆圆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清理,这是一个完整的头骨。裴文中发出了一份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这短短十一个汉字震惊了世界。因为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是已知的由猿转化的最早人类。因此,北京人成为人类起源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北京人的发现将人类历史向前推进到40万年。这个只有半张脸的男人是裴文中,他怀里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正是四天前刚刚被发现的第一枚完整的北京人。拍摄者是裴文中的同事(王存义),镜头完全聚集在北京人头骨上,完全没有考虑到裴文中,这才使得这张照片中裴文中只有半张脸。裴文中的贡献不止是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他的贡献还包括重视寻找烧骨、用火灰烬和石器,这对于确认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懂得用火非常重要。另外,在挖掘方法上他还改变了以往漫挖的方式,改为打格分方,这样可以明确知道每件文物的出土位置。细节3:贾兰坡的努力1935年裴文中远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转由贾兰坡主持。与斐文中不一样的是,贾兰坡因家中经济拮据,没钱上大学,他只能四处找工作。一有空就去北京图书馆看书,经常一坐就是一天。当时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周口店办事处登报招聘一名实习会计,负责管理账目、参加发掘、整理和登记出土标本等日常事务。贾兰坡欣喜若狂,赶紧报名。泡图书馆积累的知识派上了用场,他顺利被录取。录取后的贾兰坡努力学习和实践,在挖掘现场,他挖土块背化石,做各种杂活、苦活、累活、脏活,从不挑剔,甚至主动干一些不属于自己分内之事的工作,忙得不亦乐乎。他白天忙完工作,晚上抓紧时间读书,特别是学习古人类学和古脊椎动物学,从最基础的考古发掘、动物化石和石器辨识学起。贾兰坡一方面积极向学者请教问题,一方向向普通的技工师傅请教化石相关知识,然后自己反复揣摩练习。最终,凭借着勤奋努力,贾兰坡成了大家公认的“骨头专家”,甚至可以分辨出一块蚕豆大小的骨头,究竟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连属于哪个部位都能说出来。最终,成为周口店挖掘工作的主持人。1936年11月15日,一个工人将几片碎骨随手放到筐里,贾兰坡一眼看到,心里陡然一惊,这不是人头骨吗!他赶紧调来三位技艺高超的发掘能手,将周围6平方米作为特别区域,很快在半平方米的范围内,人类的耳骨、眉骨、枕骨等相继露面,而大块的头骨埋在松软的沙土之中,贾兰坡一夜未睡,将头骨碎片粘结成形,得知消息的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激动的连裤子都穿反了。短短两周内,贾兰坡先后发现了三个北京人的头盖骨,这一发现再次震惊世界。细节4:北京人头骨的失踪学术界本该如火如荼进行下去的考古工作,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戛然而止。1937年,周口店停止发掘。1941年,为了避免化石落入日寇之手,委托美国使馆将它们运至美国躲避战火,头骨化石在从协和医院转运的过程中不幸失踪。裴文中与贾兰坡先后发现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三个山顶洞人头骨等多件化石从此人间蒸发,世纪悬案至今未结。二战后至70年代以来,古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一度转移到非洲,但周口店遗址在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地位始终未变,依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内涵最丰富、材料最系统的直立人遗址。【教学意图】是否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这里通过讲述发现北京人过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国的屈辱和中国学者不畏艰难的精神。三、山顶洞人裴文中在周口店挖掘北京人化石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虽然都是生活在周口店地区,也都生活在山洞中,但北京人属于直立人而山顶人属于智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人。在山顶洞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化石以及其他解剖部位的化石多件,总计有10个个体或稍多,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人类化石最多的。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其它动植物化石和生产生活器具遗存,根据这些实物史料,借助合理的想象,我们可以大致复原山顶洞的生活场景。如今在北京周口店有一个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那里展出了周口店地区出土的包括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内的古代人类化石及其它化石和遗存。虽然去那里直接看不方便,但好在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足不出户,也能畅游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比如我们现在可以就通过周口店遗址数字博物馆(/izkd/index.html?id=143&sid=145)了解古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历史信息。这里反映的是山顶人在缝补衣服,这个场景显然是想象出来的,问题是想象也是要有根据的,我们又是根据什么来这样想象的呢?答案就在旁边的盘子里(点击呈现骨针)。介绍骨针:1933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山顶洞主持发掘出土,发现于山顶洞第一文化层,针身保存极好,毫无残损,针眼的地方已破断,针身略弯,有82毫米,针眼之上的直径为3.1毫米,针身最粗的地方直径是33毫米,针身圆而且滑,针尖圆而且锐,为刮削和磨制而成的,由针眼保存的部分观察,针眼不是钻制的,而是用尖状器刮挖而成。讲述:大家要知道,骨头和木头一样是容易腐烂,不易保存的,所以能够发现这样一个骨针是非常不容易的。有针必有线,大家觉得古人类会用什么作线呢?(学生可能会提出麻线、丝线等,老师可以一一分析排除,比如当时还没有种植麻,也没有养蚕)有针必有线,但线难以发掘。据专家分析,山顶洞人使用的线,不会是植物纤维,极可能是鹿的韧带。从一种称为罕(左边加犭)鹿的身上取下来的韧带,可长达半米以上,又细又白,犹如生丝,用这种韧带做线是很理想的。这个骨针,有孔,显然这个孔不是天然存在的,那就意味着这个孔是人们钻出来的,也就是说,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再看这个针,也显然不是天然状态下的,那就意味着这个针实际上是人们打磨出来的,换句话来说,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技术。那我们继续合理想象,有了针线,便能缝衣服,由此推测,山顶洞人是穿着衣服的。旁边的女孩手中拿着一串类似项链一下的东西,这个场景又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呢?答案在旁边的柜子里(呈现图片)。讲述: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现了山顶洞人制作的项链。这种项链是用色彩各异的石珠、砾石、兽牙、鱼骨和海蚶壳磨光、钻孔,用绳子穿起来制成的。而且还在绳子上和装饰品的小孔中染了色。这种染料,是山顶洞人将一种红色石块即赤铁矿,用石器刮磨成粉末制成的。项链是用来做什么的,这个无法下定论,但是可以合理推断山顶洞有已经有了爱美的意识,不然不会特意制作这样精美的项链,毕竟不象石器骨器,项链本身并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