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标准规范_第1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标准规范_第2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标准规范_第3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标准规范_第4页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标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篇一:施工控制测量规范

2施工控制测量(I)场区平面控制:

第7.2.1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

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

角网或三边网。第722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

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3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

定:一、建筑场地大于1K疔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

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二、建筑场地小于IKnf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

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三、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4

的规定。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4

第725条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

法,其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轴线

法。1

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

的定位点,

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2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

测定交角的

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

180°±5〃以内;34

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

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

轴线相同,

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二、布网法,宜增测对角线的三边网,其测量精度,不

应低于本规范第2.1.8条中四等三边网的规定。

第7.2.6条标桩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平整的

设计标高确定。

第727条建筑方格网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7.2.7的规定;

角度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7-1

二、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边长时,应对仪器进行检

测,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应符合表727-2的规定;

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表727-2

三、方格网点平差后,应确定归化数据,并在实地标板上

修正至设计位置;

四、建筑方格网竣工后,应经过实地复测检查,方能提

供给委托单位。第7.2.8条当采用小三角网作为场区控制网

时,边长宜为0.2〜0.4km;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8";最

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20000。第729条当采

用小三边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边长宜为0.2〜0.6km;测边

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40000。

第7210条小三角、小三边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宜按

本规范第二章的有关规定执行。(n)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第7.2.11条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

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矩形网可采用导线法或

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第7212条建筑物的控制网,

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13条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

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

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7.2.13的规定。

建筑物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13

注: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第7.2.14条建筑物的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控制网应按设计总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点位应

选择在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二、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

设备中心线方向上;

三、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混

凝土固定标桩;四、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

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cm;两建筑物

(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允许误差宜为1cm,定位点不得

少于3个;

五、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

中误差的大小,按表7214确定;

角度观测的测回数表7.2.14

六、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七、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一级网的边长、应以二测

回测定;二级网的边长,应以一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

坡度和尺长修正。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

二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八、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

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

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九、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

度的检测。

第7215条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

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内部的控制点,宜设置在已建

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预埋件或预埋测量标板上。当由外部

控制向建筑物内部引测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

二级不应超过3mm。(0)高程控制

第7216条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

合路线或结点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

度,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三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

执行。

第7217条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筑

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o

第7218条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

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

其间距在200m左右。第7.2.19条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

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

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篇二:建筑施工测量程序

建设工程测量监理方法及监理程序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第527条规定,专

业监理工程师应按要求对承包单位

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检查,符合要

求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

送的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予以签认。重庆市建设监

理协会制定的《重庆市施工监理现场

工作检查项目表》检查项目中也包括测量监理内容。近

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适应

现代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

用功能要求,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

许多外观造型复杂的超大超高规模的建筑物应运而生,

在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

作尤为显得重要。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

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测量人员专业水

平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切实做好测

量监理工作是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一

项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方

案、测量数据进行审查、复核签证。

由于测量监理是检查、验收的最后一道程序,这样就对监

理工程师测量专业方面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监理工程师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相应的测量

监理实施细则,以保证监理测量工作

的质量。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

位、轴线放样、标高复核、建筑物总

高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根据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

要求,测量监理内容包括: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

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复

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

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

成果。因此,建设工程测量监理方法及监理程序应该包

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方法

1、测量前应监督对承包单位拟采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

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进行

计量检定和校核,确认计量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全部合格后测量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以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并监督承包单位校核测量配套

工具,如标尺刻线、丈量长度所用

卷尺的精度。

2、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检查承包单

位是否准备好不同测量内容所用的

测量记录表。

3、根据测量控制桩移交依据对承包单位进行测量控制桩

移交,并监督承包单位进行共同复

核。首先要检查判明测量用的原始点是否已被破坏,确

认无误,再进行技术复核,复核后能

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时移交各方共同在《测量控制桩移交

与复核记录》(附表1)上签字认可。

测量控制桩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专业监

理工程师必须认真审查、复核,移交

与复核记录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这样的程序

绝对不能省去。

如果测量控制柩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移交的规划放线

成果,也应该注意征得建设单位的签

字确认。

4、测量前应要(转载于:小龙文档网: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规范)求承包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可行的测量

方案,由于测量方案关

系到工程测量精度,因此,测量方案应由承包单位技术

负责人审核确认,并由专业监理工程

师签署意见。

二、施工过程的测量监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监理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

内容:

1.建筑测量施工控制网(建筑方格网)的监理

(1)建筑测量施工控制网建立的要求

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一

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称建

筑方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由于建立方格网

有困难,一般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

控制网。

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放样,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

系(亦称施工坐标系),其坐标轴与

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

(2)监理工程师如何审查、复核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建筑方格网)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

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时,

必须事先自己制定一套完整的审查、复核的程序,不能

简单沿用施工单位的顺序。只有这样,

才能发现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并及时纠正。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参

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严格对施工单位的测

量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定情况、测

量数据的精度情况进行核查,使其符合规范要求。一般

监理工程师审查、复核建筑施工测量

控制网(建筑方格网)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①审查建筑方格网的布置情况:审查建筑方格网的布置

是否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

物和构筑物布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的;方格

网布置时,是否将方格网的主轴线应

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

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

折角是否严格成90度;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

要求而定,一般为1/10000〜1/20000;

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

处。

②重点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即主轴线的定位是否

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计算结果

要认真进行复核、对照。

③在主轴线测定以后,监理工程师可详细测设复核方格

网。详细测设复核方法一般根据主轴

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出方格四个角点(可用混凝土桩

标定),构成“田”字形的各个格点

作为基本点,再以基本点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

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角

点(可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标定)。

④审查、复核后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时各方共同在《工

程施工定位(控制)放线测量记录》

(附表2)上签字认可。

2.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监理

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主要包括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测

量定位放线:

(1)基础施工测量定位放线。主要工作有基槽挖土的放

线和抄平、基础施工的放线和

抄平。对于基槽挖土,监理工程师检查主要内容是控制

基槽开挖深度,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

定深度后,用水准仪在壁上每隔2〜3m和拐角处设置一

些水平的小木桩(水平桩:标高误

差控制±10mm),这些木桩可作为清理槽底和铺设垫层

的依据,待土方挖完后,再根据控

制桩复核基槽宽度和标高,合格后,可允许施工单位进

行垫层施工。基础施工在轴线投设时,

如建筑物精度要求较高,应用经纬仪投点,再按设计尺

寸要求进行复核,标高可直接在模板

定出标高控制线,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水准点进行复核。

(2)建筑主体施工定位放线。在施工测量中,由于地面

施工部分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主体施工部分场地较小,测量工作条件受到限制,并且

容易受到施工干扰,因此,监理工程

师在审查、复核时应着重注意施工测量的方法是否有针

对性及符合规范要求和所用的仪器是

否适用、匹配。

主体建筑的平面控制网布设于地坪层(底层),其形式一

般为一个矩形或若干个矩形,

且布设于建筑物内部,以便逐层向上投影,控制各层的

细部(墙、柱、电梯井筒、楼梯等)

的施工放样。平面控制点一般为埋设于地坪层地面混凝

土上面的一块小铁板,上面划十字线,

交点上冲一小孔,代表点位中心。监理工程师在审查、

复核时应先检查平面控制点点位的选

择是否与建筑物的结构相适应,审查、复核的具体监理

要点包括:矩形控制网的各边应与建

筑轴线相平行;建筑物内部的细部结构(主要是柱和承

重墙)不妨碍控制点之间的通视;控

制点向上层作垂直投影时,要在各层楼板上设置垂准孔,

因此,通过控制点的铅垂方向应避

开横粱和楼板中的主钢筋。然后对平面控制网进行检查、

复核并测设,一般平面控制网的距

离测量精度不应低于1/10000,矩形角度测设的误差不应

大于±10”。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注

意控制点在结构和外墙施工期间妥善保护。

主体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网为建筑场地内的一组水准点。

待建筑物基础和地坪层建造完

成后,在墙上或柱上从水准点测设“一米标高线”(标

高为十1.000m)或“半米标高线”

(标高为十0.500m),作为向上各层测设设计高程之用。

监理工程师应首先检查建筑场地

内的一组水准点数量(不少于3个),然后复核测设“一

米标高线”或“半米标高线”是否

符合要求。

在主体建筑施工中,无论是平面控制点的垂直投影,还

是高程传递,对所使用的仪器设

备均有一定要求,监理工程师应予以控制:垂准仪可以

用于各种层次的平面控制点的垂直投

影。如用经纬仪(加装直角目镜)作控制点的垂直投影,

一般用于10层以下的建筑物。高

程传递一般可采用钢卷尺垂直丈量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

法进行,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高层、超

高层建筑应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递。各种仪器使用技

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规定。

主体建筑结构细部(外墙、承重墙、立柱、电梯并筒、

粱、楼板、楼梯等及各种预埋件)测

设很重要,特别是复杂的平面结构,监理工程师应重点

进行控制:首先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

的测量方案(是否经过计算),再检查其实施情况。同时,

监理工程师通过计算制定相应监

理实施控制细则再予以复核、测设,一般对每层建筑结

构细部可根据平面控制点用经纬仪和

钢卷尺极坐标法、距离会交法、直角坐标法等复核测设

其平面位置,根据一米标高线用水准

仪复核测设其标高。

(3)审查、复核后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时各方共同在《工

程施工定位(控制)放线测量记

录》(附表2)上签字认可。

3.建筑工程变形测量的监理

(1)建筑工程变形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变形观测的重点。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基准点进行

的。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是2〜3个埋设于建筑沉降影响范

围以外的水准点,与城市水准点连

测后,获得基准点的高程,它们之间的高差应经常用水

准测量检核,以确定其高程的稳定性。

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不能相距太远,一般应在100m范围

以内。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上,

应埋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一般是沿建筑外围均匀布设,

埋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

改变处、沉降缝两侧、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础上,应加

设沉降观测点。

在沉降观测中,观测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应严格参照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

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标准有关条款要求,为

了保证水准测量的精度,观测时,

视线长度一般不得超过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

(2)监理工程师如何审查、复核沉降观测

①应检查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是否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

降情况。

②接着审查施工单位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包括使用测

量设备和精度控制,

施工阶段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一般建筑,可在

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

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

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

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

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

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

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

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

月观测一次。

③检查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观测点应便于立水准尺、观测能够长

期保存和不容易受到破坏。

④对施工单位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进行检查复核并签署

监理意见,记录格式见《建(构)筑

物沉降观测记录》(附表3)。

4、工程竣工测量的监理

(1)工程竣工测量的内容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建(构)筑物竣工后

的位置与原设计位置不完全一致,所

以,需要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的内容主要有:

①工业厂房及一般建筑物:测定各房角坐标、几何尺寸,

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

室内地坪及房角标高,并附注房屋结构层数、面积和竣

工时间。

②地下管线:测定检修井、转折点、起终点的坐标,井盖、

井底、沟槽和管顶等的高程,附

注管道及检修井的编号、名称、管径、管材、间距、坡

度和流向。

③架空管线:测定转折点、结点、交叉点和支点的坐标,

支架间距、基础面标高等。

④交通线路:测定线路起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的坐标,

路面、人行道、绿化带界线等。

⑤特种构筑物:测定沉淀池的外形和四角坐标,圆形构筑

物的中心坐标,基础面标高,构筑

物的高度或深度等。

(2)监理工程师如何审查、复核工程竣工测量

①应检查工程竣工测量是否全面反映建(构)筑物竣工

后的位置。注意竣工测量不但测量地

面的地物和地貌,还要测量底下各种隐蔽工程,竣工测

量的精度一般应该符合竣工图的解析

精度。

②对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复核并签署监

理意见,记录格式见《工程竣工测量

及复核记录》(附表4)。

三、施工测量成果的报验程序

施工测量成果报验,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

第527条规定,应该符合《施

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附表5)的格式。

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程序见图lo

图1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程序

参考文献:1、叶勇王业垦《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施

工阶段的测量监理工作要点》;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设工程监理规

范》(50319-2000)等。

附表1:

测量控制桩移交与复核记录

工程名称工程地址

移交依据移交时间

移交内容控制点名称坐标高程(H)m备注

X(m)Y(m)

附图

移交意见

移交方(建设单位)交桩人:现场代表: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监理单

位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接收方

(施工单位)接桩人:技术负

责人:项目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2:

工程施工定位(控制)放线测量记录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放线部位

施工图号天气气温

使用仪器型号水准点标高绝对坐标点(m)X:

相对Y:

使用仪器校正日期校正结果资料及结论

定位(放线)记录示意图: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测量员: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3: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观测日期永久水准点(m)观测点NO:观测点NO:

观测点NO:建(构)筑物状况

情况

高程(m)沉降量(mm)高程(m)沉降量(mm)高

程(m)沉降量(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

建(构)筑物观测点,水准基点平面布置示意图:竣

工移交前观测结果及处理意见: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测量员: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附表4:

工程竣工测量及复核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

施测部位开工时间

测量依据竣工时间

篇三:工程测量规范(免费)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建设部国家标准)

3.1一般规定

3.1.1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

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

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

、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

、二级。3.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

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

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

扩展。

3.1.4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

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

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统。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卫星定位测量

(I)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

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3.2.2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

?=A?(B?d)

式中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一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

22

(3.2.2)

3.2.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

要求: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

13N

?WW?n

(3.2.3-1)

式中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

度要求,并符合(3.23-2)的规定。

m<?(323-2)

(丑)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2.4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

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

坐标系的高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边长,宜构成大地四边

形或中点多边形。

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

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

多于6条。

4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

测基线数的1.5倍。

5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

下可采取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6对于采用GPS-RTK测图

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

3.2.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

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

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干扰源

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

控制点。

326控制点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绘制点之记。

DI)GPS观测

3.2.7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7

的规定。

表3.2.7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3.2.9GPS控制测

量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

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

应精确至ltnm。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4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

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的测站信息。

(iv)GPS测量数据处理

3.2.10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

2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

模式。3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3.2.11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

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3.2.11-1)〜(3.2.11-5)式的要求:

Wx?

n5n5n5

2

?(3.2.11-1)

Wy??(3.2.11-2)

Wz?

2

?(3.2.11-3)

2

W=wx?wy?w2(3.2.11-4)

3n5

W??(3.2.11-5)

式中n一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同步环环线全长

闭合差(mm);

2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3.2.11-6)〜(3.2.11-10)式的要求。

Wx?2n?(3.2.11-6)Wy?2n?(3.2.11-7)

Wz?2n?(3.2.11-8)

W=wx?wy?wz(3.2.11-9)

222

Wx?23n?(3.2.11-10)

式中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

闭合差(mm);

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3.2.11-11)式的要求:

?d?22?(3.2.11-11)

3.2.12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

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的异

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3.2.4条第3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

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

3.2.13外业观测数据检测合格后,应按3.2.3条对GPS网的

观测精度进行评定。3.2.14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WGS-84坐标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

测点在WGS-84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差

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等.

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

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3.2.15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

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后三维约束

平差。

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

约束。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321中相应等

级的规定。

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中的二维或三维坐

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

关的精度信息。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

息。

4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

3.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3导线测量

(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

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

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

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

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

大于13cm。

33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

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口)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埋石

3.3.4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