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在《中庸》中,儒家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于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著,金小燕、韩燕丽译《“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须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以表感恩。B.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体现为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并且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C.孔子不只单纯地传述,也会“作”出新东西,《十三经注疏》就是受其影响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D.因为在《中庸》中对“孝”解释和“述”相关,所以“述”表达了“孝”的德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都印证了“述”表达了“孝”的德行这一观点。B.亚里士多德认为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对象应是真理而不是上帝。C.孔子之后,儒家教育遵从“述而不作”的信条,熟记经典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D.只要转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具备创新精神。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孝”的表现的一项是()A.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 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4.简要阐述材料二论证结构。5.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及做法,对后世有哪些影响,试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内容分析说明。【答案】1.C2.D3.D4.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先阐述“‘述’表达了‘孝’的德行”;再以有关孔子践履“孝”的言行进行论述;最后,扩而广之,写不同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加深论证。5.“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孔子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错,由材料一第一段“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可知,孔子是解释这一礼制,不是提出这一礼制的人。
B.“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错,由材料以第一段“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可知,孔子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给予它们新的解释。D.因果倒置,材料二第二段“‘述’表达了‘孝’的德行”是因,“在《中庸》中,儒家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是果。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要……就会……”说法绝对,材料三最后一段“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强调的是创新精神缺乏的原因,但不能得出转变这一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具备创新精神的结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出自《论语》,意思是,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是“孝”的表现。B.出自《孟子》,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是“孝”的表现。C.出自《礼记·内则》,意思是,父母所爱护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要同样去爱护它;父母所敬重、尊敬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同样去尊重它。是“孝”的表现。D.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是说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是“孝”的表现。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能力。论证结构上,材料二共有六段。首先,第一段和第二段,先从“孝”“述”的基本含义入手,得出“……‘述’表达了‘孝’的德行”;然后,第三至五段,“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是有关孔子践履“孝”的言行;最后,第六段“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扩而广之,写不同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加深论证。可见材料二采用递进式结构,逻辑清晰,层层深入。【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和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可知,“述而不作”有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从材料三“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可知,“述而不作”强调在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主席先生!“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主席先生!“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习近平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相关条约相继出台。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生态保护这一共同事业,中国和美国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B.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可知。C.从我国近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可看出,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很大贡献。D.为了守护地球,中国不仅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也愿意承担与自身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8.文中是如何阐述“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这一建议的?9.作为一篇讲话稿,本文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请从发言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6.C7.B8.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再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从而阐述建议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指出如何做。9.作为国际峰会的发言,开篇即指出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接着提到将要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的第十次缔约方大会,说明这次发言的缘由;接着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条建议,具有号召力;接着,习近平以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具体数据同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增强说服力和号召力;最后表达对昆明大会的期待,对世界发出号召。【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A项,理解错误,强加因果。“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并不是说“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表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可协调发展。B项,“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理解错误,无中生有。“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并没有指出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的时间。D项,“成效位居世界第一”理解错误。“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是列举的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并没有指出“成效位居世界第一”。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原文信息、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B项,“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理解错误,原文“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没有表明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总结原文内容的能力。从原文“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可知答案应从本段总结,从“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可知建议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可知接着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指出阐述建议的必要性;“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明确指出如何做。【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原文信息的能力。作为国际峰会的发言,开篇“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即指出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接着“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提到将要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的第十次缔约方大会,说明这次发言的缘由;接着“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条建议,具有号召力;“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可得出习近平以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具体数据同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增强说服力和号召力;最后表达对昆明大会的期待,对世界发出号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赍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明旦,英自率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上命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溃。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节选):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B.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C.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D.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古代受此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B.敕,皇帝诏令,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义相同。C.如意,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D.垒,古代指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皇帝说到韦睿是曹景宗的同乡望族,所以曹景宗在礼节上待韦睿很恭谨。B.曹景宗命人将圣旨送入钟离城中,城中人得知有援兵到达,因而勇气倍增。C.韦睿趁淮水暴涨,派战船出击,纵火烧桥,军队奋勇争先,魏军因而大败。D.北魏军队溃败后,曹景宗等人争抢功劳,韦睿功成身退,世人因此称赞他。13.把文中(含附加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2)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14.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文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D11.A12.D13.(1)韦睿在曹景宗营寨前二十里的地方连夜挖掘长长的壕沟,距离魏军城池只百多步,快天亮时营垒就建了起来。(2)如果不是这样,韦睿越是谦让,曹景宗就越是高傲,韦睿难道能够始终受他人的屈辱吗?14.不一致。王夫之认为,钟离之胜不仅有曹景宗和韦睿团结配合的功势,还有皇帝预先诏令、善于“将将”的功劳;蔡东藩则对皇帝让曹景宗节制韦睿表示异议,皇帝的预先诏令并无实质作用,幸好名气大的韦睿得到了曹景宗敬重,两人因此而团结并获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北魏军队在夜里又来攻城,箭羽密集而至,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墙去避箭,韦睿不准许,军中一片震惊,韦睿站在城墙上厉声呵叱,人心才安定下来。“城”是“来攻”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B。“于城上”是“厉击呵之”的状语,状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错误,由“受曹景宗节度”可知,此处“节度”为动词,意为节制调度。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韦睿功成身退”错误,原文应该是说曹景宗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只有韦睿独自一人在最后才上报,而并非功成身退。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于”,在;“夜”,连夜;“掘”,挖掘;“长堑”,长长的壕沟;“去”,距离;“比”,接近;“晓”,天亮;“立”,建立。(2)“如”,如果;“然”,这样;“下”,身居下位,可译为“谦让”;“亢”,高傲;“终”,始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出对钟离之战评价的内容,然后分析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并作出判断,陈述理由。先看王夫之的评价,“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意思是“钟离战役获胜,其功与淝水之战差不多,又岂止是曹韦二将的功劳呢”,可见王夫之认为钟离之胜不仅仅是这两位将领的配合之功;“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意思是“武帝提前下诏令警告景宗,是深得统率将领的本事”,可见王夫之认为钟离之胜也与皇帝的预先诏令和擅长“将将之术”有关。再看蔡东藩的评价,“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意思是“至于钟离这一仗,又不曾专任韦睿为统帅,而只是任命曹景宗为统帅,下令让韦睿归于曹景宗节制。幸好韦睿一向负有盛名,被曹景宗所敬重和礼遇,这才让他们二人能和衷共济,从而大败魏军。否则,曹景宗是曾经违背过诏令而在前线进军的,虽然有秘密的诏令,让他来敬重韦睿,这个诏令又怎么能约束到他呢”,由此可知,蔡东藩认为皇帝的预先诏令作用并不大,而是两人的团结协作才获得胜利。由此可知,二人观点并不一致。参考译文:北魏中山王元英等几十万人攻打钟离,梁武帝命令豫州刺史韦睿率兵去援救钟离,接受曹景宗的指挥。韦睿从合肥取直道,经由阴陵大泽而行,遇上了涧谷,就架起飞桥让队伍过去,十日就到达邵阳。武帝预先告诫曹景宗说:“韦睿是你们州里的望族出身,应该好好地敬重他。”曹景宗见了韦睿,礼节甚为恭谨,武帝得知其情后说:“两个将领和好后,军队一定能取胜。”曹景宗与韦睿进驻邵阳洲,韦睿连夜在曹景宗营地前二十里处挖掘长沟,离北魏军队的城堡仅百余步远。天快亮时城垒就建成了。北魏中山王元英大吃一惊,用杖击打着地面说道:“这是哪位神灵的保佑啊!”曹景宗忧虑城中恐惧,招募军士潜水而行,把圣旨送入城中,城中方才知道外面援军到了,因此勇气倍涨。第二天早晨,元英亲自率部来交战,韦睿乘坐没有加漆的木车,手执白角如意来指挥军队,一日交战数次,元英才撤退。北魏军队在夜里又来攻城,箭雨密集而至,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墙去避箭,韦睿不准许,军中一片震惊,韦睿站在城墙上厉声呵叱,人心才安定下来。武帝命令曹景宗和声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桥,曹景宗攻北桥。三月,淮水暴涨,韦睿派战舰一齐出发,又另用小船载草,草上灌膏油,放火烧桥,战士们奋勇争先,呼喊声震天动地,北魏营垒依次土崩瓦解,北魏军队大溃败。曹景宗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只有韦睿独自一人在最后才上报,世人尤其因这一点而赞扬他。附材料一参考译文:曹景宗是一员骁将,韦睿手拿白角如意、乘坐抬轿来指挥军队。二位将领风格不同,本来应该是会互相轻视对方的。武帝提前下诏令警告景宗,是深得统率将领的本事。下诏令给韦睿来包容曹景宗容易,下诏令给曹景宗来包容韦睿很难。然而事实不是这样,韦睿能知晓曹景宗的狠鸷,但曹景宗不能知晓韦睿的宽宏,如果曹景宗的气焰收敛,又何必担心韦睿不善于与曹景宗相处呢?况且皇帝的诏之说“韦睿,是你的同乡望族出身”,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礼,不曾对二人有任何的贬抑或褒扬。如果不是这样,韦睿越是谦让,曹景宗就越是高傲,韦睿难道能够始终受他人的屈辱吗?钟离战役获胜,其功与淝水之战差不多,又岂止是曹韦二将的功劳呢?附材料二参考译文:至于钟离这一仗,又不曾专任韦睿为统帅,而只是任命曹景宗为统帅,下令让韦睿归于曹景宗节制。幸好韦睿一向负有盛名,被曹景宗所敬重和礼遇,这才让他们二人能和衷共济,从而大败魏军。否则,曹景宗是曾经违背过诏令而在前线进军的,虽然有秘密的诏令,让他来敬重韦睿,这个诏令又怎么能约束到他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村行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一个“过”字写出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长势之茂盛,又写出了桑林涵盖面之大,都盖过了村子。“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B.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C.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D.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农家淳朴生活的向往。16.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答案】15.B16.①“娉娉”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扶风垂柳的柔媚之态,情趣盎然。②“娉娉”“点点”巧用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优美。③照应前文“春半”,为下文的“蓑半湿”做铺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理解错误,“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的意思是: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所以应是戴蓑笠的牧童歌唱、穿裙子的农家少女窥视行人。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娉娉”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扶风垂柳的柔媚之态,情趣盎然。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娉娉”“点点”巧用叠词,音韵和谐,让诗句富有音韵之美,表现了诗歌的音乐性。同时,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形式优美,体现了诗歌的形式美。最后,诗句“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照应首联“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中的“春半”,并为下文的“蓑”半湿做铺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3)在诗词史上,酒是诗人吟咏叹息的灵感源泉,其中“清酒”和“浊酒”代表了不同的现实境遇和人生情怀,如“清酒”的“_____________”,“浊酒”的“_____________”。【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舳舻千里④.旌旗蔽空⑤.金樽清酒斗十千⑥.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我求清酒/浊酒一杯家万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舳舻、旌、蔽、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死后,其弟子将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初“墓而不坟”。历代经过多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中国氏族墓葬群。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奄奄一息/朝不保夕),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结果),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地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墓冢朴素也是因为孔子死时不受诸侯重视,政治和社会地位不高,也就葬得不(隆重/庄重)。_________,如苍松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18.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朝不保夕果然不可思议隆重B.奄奄一息果然匪夷所思隆重C.朝不保夕结果匪夷所思庄重D.奄奄一息结果不可思议庄重19.下列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的不断攀升,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B.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是因为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C.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是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D.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表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8.B19.A20.经过历代多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用在下半句,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此处形容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后孔子受到打击的痛苦情状,应选“奄奄一息”。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这里说的是孔子去世这一事实与孔子的哀叹相符,故此处应用“果然”。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这里强调的是孔子墓的朴素不符合常理,很奇怪,故应用“匪夷所思”。隆重:盛大庄重。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这里说的是葬礼,应用“隆重”。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由横线后面的句子可知,这里突出的应是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B.强调的是孔子墓添加包装的原因。C.突出的是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是孔子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D.强调的是孔子地位不断提升。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可将“经过”放在“历代”之前,作整个大句子的状语;二是语序不当,“中国”属于“领属性”定语,一般放在所有修饰成分的最前面,应将“中国”放在“规模最大”之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孟子在其“仁政”制度思想中提倡“民贵”“民本”,这体现了孟子的仁爱精神。“为仁由己”“推己及人”“扩而充之”施之个人的修身养性未尝不可,但是欲“以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借此来要求当时的统治者成为“圣君明主”,并“施仁政于民”,显然是期望值过高,无异于缘木求鱼。况且,他的“民本、民贵、君轻”之说也有本末倒置之嫌。①,何以终其一生,惶惶不可终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而不似墨子游走于臣民之间呢?听其言,观其行,庶几近之矣。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昏君”史不绝书,②。孔孟之道对于统治者的“性善”寄予厚望,而对其“兽性”却过于低估;殊不知,没有约束的制度或权利必然导致专制与滥用。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假想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对中国历史经验的体验告诉我们:③,而“奸者、庸者”在位却是史不绝书的;这种所谓的“贤者、能者在位”的官僚等级制度思想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因此,无论是“素王(素王是孔子的众多称呼中的一个)”还是“亚圣”,只能被历代帝王,尤其是那些“圣君明主”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1.①既然“君轻”
②而“圣君明主”却凤毛麟角
③在位者未必是“贤者、能者”(意思答对即可)22.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假想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而“贤者、能者在位”是乌托邦式的,因此“素王”“亚圣”都只能被冷落(或供奉)在寺庙里。【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一句“何以终其一生,惶惶不可终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而不似墨子游走于臣民之间呢”可知,本句阐述孟子终其一生游说君王,是看重君王的力量的,这正是和前句“君轻”的一种矛盾,所以第一空应是对“君轻”观点的一种质疑的态度,即可推断第一空应填“既然‘君轻’”;第二空:结合后文出现统治者“性善”和“兽性”两种行为,所以前面应该阐述的是这两种对应的行为。前句已经出现了“‘暴君、昏君’史不绝书”,此空阐述内容应该是“圣君明主”,前文强调了数量多,此空应对应数量,那就是明君很少。即可推断第二空应填“而‘圣君明主’却凤毛麟角”;第三空:此空与后一句“而‘奸者、庸者’在位却是史不绝书的”构成了转折,由此判断此空应是阐述与之对应的“贤者、能者”,既然后句出现“‘奸者、庸者’在位……”质疑的表达结构,由此可推测前句表达结构也与之相似。即可推断第三空应填“在位者未必是‘贤者、能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文段的能力。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首先分层次,抓住主要信息。第二段第一句话点出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基础是假想统治者“性善”,由此得出结论“‘贤者、能者在位’的官僚等级制度思想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然后第二句主要阐述这样的制度之下圣人的处境,那就是“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概括出主要内容之后,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时,要注意题目要求,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要分析两句话之间的关联。前一句是原因,后一句是结果,由此可将内容概括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假想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而‘贤者、能者在位’是乌托邦式的,因此‘素王’‘亚圣’都只能被冷落(或供奉)在寺庙里”。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一代代青年的奋斗荣光。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蓦然发觉,五四精神已经深深刻印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青年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不竭源泉。雨果曾经说过:“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始终洋溢着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情,等着我们绽放自己的个性与光芒。时值五四青年节,虽五四运动已与我们遥远,但是,那些不畏强权、誓死捍卫祖国的青年们的精神,一直激发、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向前奋斗。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曾经有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他们已作为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内部经济承包合同书
- 乡村公路施工合同
- 二中教学区消防安全制度(2篇)
- 三年教育质量提升方案例文(二篇)
- 精神科医疗工作制度(3篇)
- 2025年有关我的理想演讲稿模版(2篇)
- 打拔钢板桩安全技术规定范文(2篇)
- 客运隐患排查实施方案例文(5篇)
- 水质化验员安全职责(3篇)
- 小记者站工作方案(6篇)
- 八大危险作业检查表
- 工程项目管理(三控三管一协调)
- 初三家长会语文教师发言
- 游戏机策划方案
- 2024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小儿留置导尿管》课件
-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试卷(含答案)
- 宫腔镜诊治规范
- 安全管理计划指标和指标体系
- 仓库物料盘点作业规范培训课件
- 六年级《牵手两代-第二讲-乖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家长课程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