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程教案_第1页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_第2页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_第3页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_第4页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课程教案

目录

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1

教案二阴阳与养生..................................................7

教案三五行与养生.................................................11

教案四脏腑与养生.................................................17

教案五望舌与养生.................................................32

教案六经络与养生.................................................38

教案七穴位与养生.................................................44

教案八药物与养生.................................................54

教案九体质与养生.................................................65

教案十饮食与养生.................................................72

教案一中医养生原则

一'授课题目:

第一讲中医养生原则

二'教学时间安排:

1.5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熟悉中医养生学、寿命的概念;正确认识健康与亚健康;掌握并正确理解中

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学会中医养生术一叩齿;树立正确的课程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医养生原则。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方法各异,内容丰富。目前养生已经成为一

种时尚,一种健康生活的标志,成为更多有品质生活人群的必修课程!

先讲相关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中医养生学概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它的目的有四个: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这是我们每

一个人都非常向往和追求的生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让我们共同为实

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中医养生学课程我们一共分十讲,每讲约为50分钟,具体内容为:第一讲

中医养生原则;第二讲阴阳与养生;第三讲五行与养生;第四讲脏腑与养生;第

五讲望舌与养生;第六讲经络与养生;第七讲穴位与养生;第八讲药物与养生;

第九讲体质与养生;第十讲饮食与养生。

教学方式:混合式学习,课堂讲授与网络学习结合;网络平台:

考核要求:完成课后作业:70%;参加期末测验:30%o

(三)相关概念

1.寿命(天年)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

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提出问题:人能活多久?

古代:《黄帝内经》:“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寿、百

二十岁也”;《养身论》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现代:生长期论: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

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约为2025年,因此预计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年。(巴

丰寿命系数)

细胞论: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平均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人的细胞可分

裂50次以上,推测人的寿命120岁左右。

成熟期论: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为性成熟的810倍,人在1415岁左右性成

熟,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2150岁。

为活到100岁而努力!

2.健康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

病或身体虚弱的状态。

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

生理疾病或虚弱状态。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有良好心理

状态。

(3)社会适应能力健康:适应复杂环境变化,为他人理解和接受;能主动

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4)道德健康: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美丑、

荣辱、是非的能力;按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概括为“五快”和''三良好”。

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的人只占人群总数的15%左

右。

第一状态----健康

第二状态----疾病

第三状态——亚健康

3.亚健康

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

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

活得很累。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病,特别是亚健康状态。

告诉一个数字:100000............

健康=1

名利、地位、财产、家庭、婚姻、子女......=0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活得健康,活得幸福而努力!

第一讲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

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

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由原文概括出中医养生的六大原则。

一、法于阴阳一一天人相应

法于阴阳(天人相应):取法于天地自然变化规律,顺从自然界阴阳变化而

养生,即天人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

不起,是谓得道。”

顺四时补阴阳一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顺四时而饮食;

顺四时起居。

二、和于术数一一辨证施养

和于术数:调和顺应于人体自身之规律或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而养

生。因人养生,辨证施养

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养生要个体化。

简要介绍2009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内容。

九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气郁质、特禀质。

举例阳虚质。

特点

怕冷。手脚发凉;胃腕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耐受不了寒冷;吃凉的东西

会感到不舒服;大便稀滤;性格沉静、内向;肌肉松软不实。

饮食: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季养等生

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起居:注意保暖,夏天少用空调;

运动:宜做舒缓柔和的运动,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

三、食饮有节一一平衡饮食

食饮有节:指吃、喝要有规律、节制、合理。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说:食色,性也。

郦食其说:民以食为天。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医学有:病从口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

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

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

不变质的食物。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西医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一定要把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

病是吃出来的,健康也是吃出来的。

四、起居有常一一生活规律

起居有常:养生应该有固定的起居和生活规律;固定的起居和生活规律必须

持之以恒。

1.固定起居生活规律

作息有规律。

提倡睡子午觉:《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大睡,午时

小憩,有助于养生健康。

保持二便通畅:“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要长生,

小便清;要长活,小便洁。”不要憋尿、憋大便;多喝水;调整饮食结构,多吃

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生活规律要持之以恒

养生贯穿一生

庄子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

郑硝说:“道不在烦,唯能……不已,方可以长年”。

养生贵在专一

选择一种养生功法,持之以恒,定能取得强身健身效果。

养生重在生活化

养生不是养老,养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五、不妄作劳一一正气为本

不妄作劳:指不要过度的劳累,劳累过度要伤正气。

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重视保养人体正气,保养正气是延年益寿之根本大法。

正气是生命之根,正气:人体正常机能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

病因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务。保养正气重在脾肾。

六、形与神俱一一形神共养

形与神俱

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

神,指情志、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象。

《类经》:“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其中以成

其神,形神俱备,乃为全体”。

形神共养,身心健康。形神合一,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1.养形:形为神之基。形体健康,精神情志活动才能正常。

食养:动养;药养。

2.养神:神为形之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清静宁神;四气调神;节欲养神;修性怡神。

形神共养,动静兼修。“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附:中医养生术一一叩齿

叩齿

又称“叩天钟”,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

八十牙不落”。

方法:

叩齿,每日早晚各做一次。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臼

牙三六,门牙三六,轻重交替,节奏有致。

叩齿结束,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齿后,用舌在腔内搅动,先上后下,

先内后外,搅动数次,可按摩齿龈,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然后可聚集唾液,

分次吞咽。(咽津)

作用:坚固牙齿,强肾固精。

小结:

《黄帝内经》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

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

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

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七、思考题及作业(2分钟)

1.什么是中医养生?

2.什么是健康?健康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亚健康?有哪些主要特点?

4.中医养生原则主要有哪些?

5.孔子说“不时不食”你是如何理解的?

6.你准备选择什么运动作为你的终生运动?

7.如何理解养生要持之以恒。

八、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养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郭海英主编,2009年8月。

《中医养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玉川主编,2008年10月。

《养生与健康》牛亚莉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九'教学后记

教案二阴阳与养生

一'授课题目

第二讲阴阳与养生

二'教学时间安排

1.5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熟悉阴阳学说的含义和基本内容;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初步具

有运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熟悉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和养

生治疗原则;学会中医养生术一一鸣天鼓。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阴阳偏胜偏衰与寒热变化。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的含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

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如: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等。

2.阴阳的基本属性(绝对的)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水一寒冷一向下一向内一晦暗一相对静止阴

火一温热一向上一向外一明亮一相对运动阳

引入医学领域

在外、在上、推动、温煦、兴奋一一阳

在内、在下、凝聚、滋润、抑制一一阴

体表与体内、头与足、气与血。

3.事物的阴阳属性(相对的)

相互转化:如四季,春夏(阳)一秋冬(阴)。

无限可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白天与黑夜,白天又分上午与下午;晚上分前半夜后半夜。

人体分体内与体外,体外又可分上(头)与下(足)。

二、阴阳的变化规律

(1)阴阳相互对立

对立、制约达到统一。没有寒热的对立,就没有四季;没有雌雄的对立,就

没有动物的繁衍。

(2)阴阳相互依存

阴阳双方的不可分离。如昼和夜、天和地;人体气与血,物质与功能。

(3)阴阳相互消长

运动中互为消长(运动),保持着动态平衡。

《易经》:“动静相兼而变作矣。”规律: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如四季气

候的变化:春夏一秋冬,阳消阴长;秋冬一春夏,阴消阳长。

(4)阴阳相互转化

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

热,热极生寒”。自然界四季中的寒暑交替;高热至极可以突然出现四肢冰冷,

阳证转阴证;经治疗四肢变温,阴转阳,恢复正常。

太极图;太极阴阳图;太极阴阳鱼图。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类经》“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物质与功能,物质为阴,功能为阳;气与血,气为阳,血为阴。

阴阳平衡,机体正常,身体健康。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示图、举例说明。

疾病的本质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一一出现亚健康,疾病,甚至死亡。《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阴阳偏盛:即阴盛或阳盛,指阴或阳中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1)阳胜则热:阳邪致病(阳有余),出现热象,形成热证,为实热证。

表现:发热、口渴、烦燥、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脉数等。或有痰、涕黄稠,或吐血、蚂血、咽喉肿痛等。

(2)阴胜则寒:阴邪致病(阴有余),出现寒象,形成寒证,为实寒证。

表现: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安静寡言、口淡不渴、呕吐

清水、小便清长、大便稀、舌质淡苔白、脉迟等。或痰、涎、涕清稀等。

阴阳偏衰:阴衰(虚)或阳衰(虚),指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

理变化。“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3)阳虚则寒:阳气虚损(阳不足),不能制阴,阴相对偏盛出现寒象,

形成虚寒证。

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形寒肢冷,面色白,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澹,舌淡白苔白滑,脉沉迟。

(4)阴虚则热:阴液不足,不制阳气,阳相对偏盛,出现热象,为虚热证。

表现:五心烦热,午后潮热,戳红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指导养生与疾病的治疗

原则:调整阴阳恢复平衡。

《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阴阳偏盛(阴阳有余):损其有余,损其有余之阴,或损其有余之阳;实则

泻之。

(1)阳胜则热一一损其有余之阳,“热者寒之”。

中药:金银花、菊花、黄连、夏枯草、桅子、板兰根等寒性药物;

饮食:冬瓜、绿豆、苦瓜、西瓜、藕(生)、马齿觉、季芳、螺蛔、鸭血、

柿子、苦丁茶、绿茶等。

(2)阴胜则寒:损其有余之阴,“寒者热之”。

中药:生姜、干姜、肉桂、附子等温性药物;

饮食:香菜、辣椒、韭菜、茴香、大蒜、大葱、生姜、羊肉、狗肉;荔枝、

龙眼、杨梅、桔子、樱桃、红茶、咖啡等。

阴阳偏衰(阴阳不足):补其不足一一补其不足之阴,或补其不足之阳;虚

则补之。

(3)阳虚则寒:补其不足之阳,补阳消阴。

中药:补阳药,鹿茸、杜仲、菟丝子、补骨脂、红参等;金匮肾气丸。

饮食:羊肉、狗肉、韭菜、海虾、麻雀、鸽子、核桃仁等。

运动:多做户外运动。

(4)阴虚则热:补其不足之阴,补阴制阳。

中药:补阴药,枸杞子、麦冬、生地、石斛、沙参、百合、阿胶、鳖甲等;

服六味地黄丸。

饮食:甲鱼、鸭肉、银耳、燕窝、梨、西红柿等;

运动:太极等柔缓运动,多做静功。

小结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

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

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最高智慧。阴阳平衡,健康一

生。阴阳失衡,百病缠身。阴阳轻度失衡可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阴阳中度失衡

可导致疾病、早衰;阴阳重度失衡可导致重病;阴阳离决则生命终止(死亡)。

中医养生术----鸣天鼓

方法: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每天

早晚进行,叩击次数20-40次。

作用:调补肾气、缓解症状、开慧增智。

七、思考题及作业

1.阴阳的概念?

2.阴阳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3.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人体病理变化?

4.阴阳偏盛、偏衰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选择饮食和药物调理。

5.学完本章节,你认为你的体质是阴阳偏盛、偏衰、还是平衡的。

八'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养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郭海英主编,2009年8月。

《中医养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玉川主编,2008年10月。

《平衡养生之路》王哲彬编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7月。

九'教学后记

教案三五行与养生

一'授课题目

第三讲五行与养生

二'教学时间安排

1.5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熟悉五行学说的含义和基本内容;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

初步具有运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初步学会应用五行与五脏等对

应规律进行健康养生;学会中医养生术一一咽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行与五脏对应规律进行健康养生。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五行的含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

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2.五行的特性

木日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

火日炎上:引申为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

土爰稼稿: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

金日从革:引申为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

水日润下:引申为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

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列表说明。

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之间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木、火、土、金、水之间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

克”者为我“所胜”。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

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如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又克土。如此循环往

复。

意义:通过生克关系的有机结合,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其稳定有序

的变化与发展。

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举例:正常,木克土。

木太亢盛,对土克制太过,可致土的不足,即“木旺乘土”;

土气不足,木虽正常,土仍难承受木的克制,造成“土虚木乘二

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即“反克”,又称“反

侮”。

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原因:也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五脏归属五行,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

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肝似木,喜条达,恶抑

郁,具有疏泄的功能。

脾属土:土性生化万物,脾似土,消化食物,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的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

以五行之间的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

相生关系:土生金: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水生木:肾水之精以养肝

木。

相克关系:木克土,肝气条达以疏泄脾土的郁滞;水克火,肾水的滋润以防

止心火的亢烈。

2.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发病:五脏外应五时,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

春天一肝先受邪;夏天一心先受邪;长夏一脾先受邪;秋天一肺先受邪;冬

天一肾先受邪。

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如肾(水)病及肝(木)。

子病及母:如心(火)病及肝(木)。

相克关系的传变

相乘:如肝(木)乘脾(土)。木乘土。

相侮:如肝(木)侮肺(金)。木侮金。

3.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

(1)确定病变部位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青一一酸一一弦一一木

----肝。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赤一一苦一一洪一一火

----心0

(2)确定治则治法

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虚则补其母:水生木,肝血不足补肾精。实则泻

其子:木生火,泻心火以清肝火。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

法等。

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抑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即抑

肝。

扶弱:土虚木乘,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即扶脾。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泻南补北法等。

(3)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一一木;赤色、苦味入心一一火;黄色、甘味入脾一一土;

白色、辛味入肺一一金;黑色、咸味入肾一一水。

4.指导健康养生

五行一一五季养生

春季养肝,春季木旺,肝主春,适时护肝、养肝。夏季养心,夏季炎热,心

火旺,适时清心火以养心、护心。长夏养脾:小暑到立秋这段时间,注意健脾祛

湿,护脾养脾。秋季养肺,秋天干燥,注意养阴、润肺、防燥。冬季养肾,冬季

气候寒冷,寒气通于肾,滋补肾气,健体强身。

五行五志养生

怒伤肝:学会制怒,做到心气平和,乐观开朗。

喜伤心:保持精神愉快、心气舒畅;狂喜极乐,使人心气弛缓,精神涣散。

思伤脾:心胸豁达,和善处事,不为琐事斤斤计较、大费心思。

忧伤肺:过度忧伤,肺气郁结、肃降失常,出现气机闭塞等证。

恐伤肾:过度惊骇,扰乱其心神,导致肾虚。

五行一一五味养生

酸入肝:酸味食物、药物养肝•、护肝,如山楂、橘子、葡萄等,适量吃醋,

起到疏肝助消化的作用。

苦入心:苦味能清热、解毒、泻火等,如苦瓜、芹菜、苦杏仁、橘皮等,“良

药苦口",防止毒素积累,治各种疮症。

甘入脾:甜味食物能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缓解痉挛,

如红糖、桂圆、蜂蜜、大枣、米面食等,脾虚者,可适量食用。

辛入肺:常吃葱、蒜、姜、辣椒、胡椒等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

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盐、海带、紫菜、海蟹等都是咸味食物,适量

食用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五行一一五色养生

青色属肝:多吃绿色食物,如青菜、菠菜、芹菜、绿豆、青笋等。

赤色属心:常吃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红桃子、胡

萝卜、红辣椒等。

黄色属脾:多吃黄色食物,如黄豆、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等。

白色属肺:多食白色食物,如白萝卜、银耳、白芝麻、白果、白梨、白桃、

白杏仁、百合等。

黑色属肾:多食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桑意、黑米等。

4.指导健康养生

五行一一五音养生

角音一一疏导肝经:“mi”音,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其风格舒展、悠

扬、深远,好似枯木逢春,万物萌生,具有“木”的特性,入肝胆之经。代表曲

目有《胡笳十八拍》《草木青春》等。

徵音一一疏导心经:“sol”音,古琴、小提琴等丝弦音乐,其风格热烈、活

泼、欢畅,具有“火”的特性,可入心经,并疏导小肠经,使人血压平稳,心神

和谐。代表曲目有《喜相逢》《百鸟朝凤》《紫竹调》等。

宫音一一疏导脾经:相当于“do”音,包含笙、葫芦笙等乐器,其风格悠扬、

庄重、肃穆、沉静,如“土”一样宽厚、结实,可入脾经。代表曲目有《秋湖月

夜》《鸟投林》《十面埋伏》等。

商音一一疏导肺经:相当于“re”音。编钟、磬、锣鼓、铃镀、长号、三角

铁等乐器,音乐风格高亢有力、悲壮雄伟,可以入肺,调和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代表曲目有《阳关三叠》《阳春白雪》《黄河大合唱》等。

羽音一一疏导肾经:相当于“la”音,鼓、水声等音乐,属水,通于肾,能

保肾藏精、强壮肾脏功能、疏导下腹泄毒.平衡免疫系统。代表曲目有《昭君怨》

《梅花三弄》《塞上曲》等。

5.调节不良情绪变化与影响

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达到治疗目的,称情志相胜。

情志相胜法: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的治疗方法。

“喜胜悲”即火克金,是以高兴的事来战胜悲伤;“悲胜怒”即金克木,是

用悲伤来战胜大怒;“怒胜思”即木克土,是用激怒的方法来打通思虑纠结;“思

胜恐”即土克水,用诱导思考能够克制恐慌;“恐胜喜”即水克火,是用恐吓的

方法控制过喜过散的心。

(三)中医养生术-一咽津

咽津:以舌搅牙龈之上下(一般三十六下为佳),每作三次乃止。津液满口,

分三口咽下。

作用:津液者吾身之精气,聚而成液,辅助五脏之机能,滋润六腑之作用者

也。人无津液则五脏停其机能,六腑失其作用,气绝精尽而至于死,犹如水无源

则流涸,灯无油则火灭也。仙家名之曰玉液……玉浆、神水。……练而咽止,则

成不老之丹。

“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

七、思考题及作业

1.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如何?

2.肝属木,如何根据木之特性调养肝脏。

3.五行与五季、五味对应,应如何调理五脏。

4.情志相胜法是如何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影响的。

八、主要参考书目

《中医养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郭海英主编,2009年8月。

《中医养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玉川主编,2008年10月。

《养生与健康》牛亚莉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九'教学后记

教案四脏腑与养生

一'授课题目

第四讲脏腑与养生

二'教学时间安排

3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养成以观察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去认识人体内脏功

能特点的思维方式;熟悉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了解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生成、运行、生理功能;熟悉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

释人体五脏、六腑的养生特点。学会中医养生术一一握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脏功能及养生要点。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藏象的含义

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即内脏;

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

张景岳《类经》:“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内脏分类

五脏:心.肝.脾.肺.肾

形态:实质性器官

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

形态:中空性器官

功能:受纳、消化饮食物及传导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中空似腑

功能:藏精气似脏

3.五脏六腑特点: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4.脏腑养生原则:

五脏:藏精气,以补为用;

六腑:传化物,以通为用。

二、脏腑功能与养生特点

(-)五脏一一心(25分钟)

心的部位与形态:心位于胸腔,“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内经》说:“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小肠、脉、面、舌等

构成心系统。心为“君主之官”。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脏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功能。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异常。

2.心主神志

神的基本含义: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

反应灵敏而正常。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澹狂;或出现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脉:心功能正常与否与经脉、血脉相关联。

正常: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异常:心气心血不足:脉虚细无力;心血瘀阻:脉搏节律不整。

面:心其华在面。心气(血)充足一一面部红润有泽;心阳气虚一一面色白

甚或滞暗;心血虚一一面色苍白无华;心血瘀阻一一面色青紫。

舌:心开窍于舌:正常:“淡红舌、薄白苔”,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

利。

异常:心阳不足一一舌质淡白胖嫩;心火上炎一一舌质红或舌生疮;心血瘀

阻一一舌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一一舌卷、舌强、或语骞或失语。

4.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喜:喜为心志,喜乐愉悦,有益于心脏功能;喜乐过度,可使心神受伤,神

志涣散,甚至昏迷。

汗:“汗为心之液”心气虚一一自汗;心阴虚一一盗汗;心阳暴脱一一大汗

淋漓等。反之,汗出过多,也可损伤心脏阳气。

小结:心位于胸中;主要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与体表关系:在志为

喜、在液为汗、在体为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心与

小肠相表里。心在五行属火,通于夏季。

寡欲一一养心之道

养生,首先应当养心;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心、静心、乐心----养神----寡欲。

尤乘《养生说》:

“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

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

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益气养心粥:原料:太子参、山药、莲子各30克,粳米200克。作用:健

脾益气,养阴清心。

猪心汤:原料:猪心、桂圆肉、红枣、莲子;作用:养心、安神、补血、润

肤、养颜。

(二)五脏一一肺

肺的部位与形态:肺位于胸腔。“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肺叶白莹,

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肺为“相

傅之官”。

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肺是呼吸器官,呼浊吸清,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正常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异常表现:呼吸不畅,咳嗽气喘。

主一身之气:肺参与气的生成,并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

正常:气生成充足;气的升降出入正常。

异常: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

2.肺主宣发与肃降

宣发:指宣布与发散,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肺失宣

发:呼吸不利、咳嗽、胸闷、无汗、鼻塞。

肃降:指肃清、洁净和下降,肺气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功能。

肺失肃降:呼吸短促、咳痰、喘息。

肺的宣发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彼此联系,不可分割。宣降正常,

则肺气升降出入通畅,呼吸调匀,若宣降失常,就会发生“肺气不宣”或“肺失

肃降”的病变。

2.肺主通调水道(肺主行水)

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进行疏通和调节作用。“肺为水之上源”,

“肺主行水”。

正常:津液代谢正常,皮肤滋润,汗、尿等排泄正常。

异常:水液代谢障碍,出现痰饮、水肿、无汗、尿少等病理变化。

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

皮毛:其华在毛;肺能宣发精微、津液到体表,温养肌肤、润泽皮毛。“肺

之合皮也,其荣毛也。”

正常一一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抗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强;

异常一一多汗或自汗,或皮毛憔悴枯槁,易感冒等。

鼻:肺开窍于鼻。

正常一一“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异常一一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喉痛,音哑或失音等。

5.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忧:肺在志为忧,悲、忧同属于肺。过度忧伤,成为致病因素,使气不断地

消耗而伤肺。

涕:观察涕的变化,有助于对肺病的诊断。风寒犯肺,则鼻流清涕;风热犯

肺,则鼻流黄稠涕;燥邪伤肺,则干而无涕。

小结

肺的部位:胸中。主要功能:肺主气,司呼吸;肺主通调水道。与体表关系: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为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肺的经脉属肺而络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通于秋季。

养气——养肺要旨

肺主一身之气;人体之气通过肺的呼吸宣发得以敷布;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之

气,赖肺的调节,发挥其功能作用。《素问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

常用益肺食物:山药、饮米、荧实、黄茂、百合、杏仁、川贝等。

百合粥:原料:鲜百合30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作用:补肺益脾,

定喘止咳。

川贝冰糖炖雪梨:原料:雪梨1个,冰糖25克,川贝少许。作用:润肺化

痰止咳。

(三)五脏一一脾

脾的部位与形态:脾位于腹腔。《类经图翼》:“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

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

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藏象中的脾应当包括胰腺在内。西医

认为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

功能。脾为“仓禀之官”。

脾的生理功

1.主运化

运化:指运输和变化。

(1)运化水谷精微: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

正常一脾气健运:消化吸收正常,肌肉丰满,精力充沛。

异常一脾失健运:出现食少纳呆,腹胀、便澹等症状。久之则全身乏力,肌

肉消瘦,精神不振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主运化:

(2)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维持水液代谢平衡。

水液通过脾的运化转输,经心肺布散全身,发挥濡养、滋润作用;代谢后的水液

和废物,通过脾的转输至肺、肾,变化为汗、尿排出体外。

正常:脾气健运:运化水液正常,水液代谢平衡。

异常:脾失健运:水液停滞,产生湿、痰、水肿等病理变化。

2.脾主升清

(1)脾气主升: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

正常:头目清爽、营养充足。

异常:倦怠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

(2)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正常:胸、腹腔的内脏位置相对恒定。

异常:中气下陷(脾气下陷)一一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痢、

久泻、脱肛等。补中益气丸

3.脾主统血

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正常:脾气充足,统血正常,血液循经而行,不出血。

异常:脾气不足,统血失常一一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等。

称为“脾不统血”。

特点:出血时间长,颜色浅淡,多发生在人体之下部。常用补脾摄血的方法

治疗。(归脾汤)

4.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主肌肉、四肢:正常:脾气健运:肌肉丰满,四肢活动有力。异常:脾气虚

弱: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甚至萎软不用。

脾开窍于口:脾气强健,则饮食、口味正常;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味异

常,如口淡无味、口腻、口甜等。

脾其华在唇:正常:口唇红润,“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异常:脾失健运,

则口唇色淡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5.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思:思虑过多,影响脾的运化,见脱腹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症,“思

则气结”。

涎:正常情况,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出口外。脾胃不和,涎液分泌增加,

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小结:

位置:位于腹中(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功能:主运化,主升,主

统血。联属功能: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脾的

经脉属脾而络胃,与胃相表里。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通于长夏。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尤乘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

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

4.引发老年性痴呆。

《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清梁章银)说:“所

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

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

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大枣粥:配方:大枣10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效用:健脾益气。适

用于脾胃虚弱,胃虚食少等。

莲子猪肚:配方:猪肚1个,莲子40粒,香油、食盐、葱、生姜、蒜适量。

效用:健脾益胃,补虚益气。适用于食少、消瘦、泄泻、水肿等。

(四)五脏一一肝

肝的部位与形态:肝脏位于人体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难经四十一

难》说:“肝独有两叶。”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主疏泄,指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特性。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

能。

(1)调畅人体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血和调,经脉通利,各脏腑组

织器官的功能正常、协调。

异常:疏泄功能减退(称肝气郁结):胸胁、两乳及某些局部胀闷疼痛;疏

泄功能太过(称肝气亢逆):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等。

(2)促进消化吸收:一是促进脾胃的升降;正常:气机调畅,脾升胃降,

消化正常;

异常:暧气、呕恶、腹胀腹泻等。

二是分泌胆汁,助消化;胆汁为肝之余气聚集而成,其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

正常:胆汁生成排泄正常,消化正常;异常:胆汁生成排泄障碍,胁胀满疼痛、

口苦、厌食油腻、黄疸等。

(3)调节精神情志

情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正常运行,受到肝气疏泄功能的调节。

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异常:疏泄功能不及一一肝气郁结,

情绪低沉,郁闷不乐,多疑善虑等;疏泄功能太过一一肝气亢奋,急躁易怒,心

烦不寐,睡则多梦,头胀头痛等。

2.肝藏血

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

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正常:两目视觉功能正常,筋脉强健有力,活动自如。《素问五脏生成篇》

说:“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异常:肝血虚少:目昏、干涩、夜盲,肢麻屈伸不利,妇女月经量少、闭经

等。肝不藏血:出血,如呕血、咯血,妇女月经量多、崩漏等。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筋:肝血充足: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肝血亏虚: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甚则拘挛震颤、角弓反张等。

爪:“爪为筋之余”。肝血充足一一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肝血不足一一

爪甲软薄,颜色枯槁,甚则变形脆裂。

目:目的视物功能依赖肝血的濡养。“肝受血而能视二肝阴血不足一一两目

干涩、视物不清;肝经风热一一目赤痒痛;肝阳上亢一一头晕目眩;肝火上炎一

一目赤肿痛;肝风内动一一目睛上吊、两目斜视等。

4.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怒:怒与肝的关系密切。怒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

大怒可以伤肝一一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

怒,甚则可见吐血、融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

肝失疏泄一一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泪:泪具有润泽和保护眼睛的功能。肝精肝血是泪液化生的基础。肝阴血不

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可见两目红赤,羞光流泪;肝经湿热,则可见目

哆增多,迎风流泪等症。

总结:

部位: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生理特性:

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

液为泪。胆附于肝,肝与肝相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顺应肝疏泄特性的四个基本条件:

一是肝血肝阴要充足;二是不要经常郁闷压抑而束缚肝脏;三是不要经常吃

药、饮酒、熬夜,令肝脏疲劳;四是不要感染病毒。

肝的特性喜条达,恶抑郁;注重调摄情志;保证睡眠质量;宜吃清补食物;

坚持适量运动

菊花粥:原料:菊花15克,粳米100克。作用: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猪肝菠菜汤:猪肝(250克)、菠菜(150克)、清鸡汤、姜、料酒、盐等适量。

作用:养肝、明目、补血。

(五)五脏一一肾

肾的部位与形态:肾位于人体腹腔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腰者,肾

之府。”

《类经图翼》描述:“肾有两枚,形如史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

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肾为“作强之官”。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藏精:指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

精的概念: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的分类:先天之精: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与生俱来,禀受于父母,

又称生殖之精。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气,来源于脾胃的化生,又称脏腑之精。

两者关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精的作用:主生殖、促进生长发育

女性: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

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

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性: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

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

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

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

齿发去。

幼年期一一肾气渐盛:齿更发长;

青年期一一肾气充盛:真牙生,天癸至,具有生殖能力;

壮年期一一肾气盛极:筋骨强健,头发黑长,身体壮实,精力充沛;

老年期一一肾气渐衰:面色憔悴,头发脱落变白,牙齿枯槁,无生殖能力。

因此,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肾中精气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如小儿的“五迟”、“五软”;青年人:

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人:性机能减退,或出现早衰;老年人:

衰老得特别快。

临床上称这种病理变化为“肾精亏虚”,治疗以补益肾精为大法。

肾中精气与肾阴、肾阳的关系

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到滋润、濡养作用;

肾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到推动、温煦作用;

肾阴虚:(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