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2(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秋•钟楼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光线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B.甲、乙均是凸透镜 C.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D.甲、乙均是凹透镜【答案】C【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解答】解: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选:C。2.(2023秋•碑林区校级月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10℃ 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答案】D【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2℃,故A不合理;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故B不合理;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42℃,故C不合理;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故D合理。故选:D。3.(2023春•庐江县月考)2022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近60次,居世界第一,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燃气使上百吨的水变成翻腾的白雾,关于白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升华变成水蒸气,白雾就是水蒸气 B.水汽化变成水蒸气,白雾就是水蒸气 C.水先升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变成小水滴,白雾就是小水滴 D.水先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变成小水滴,白雾就是小水滴【答案】D【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同时,我们所说的白雾都是小水滴,故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则水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翻腾的白雾。故选:D。4.(2023秋•娄星区月考)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声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空气传播到“客船”的 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靠音色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玉笛”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D【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色、音调和响度是声音三要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A正确;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靠音色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玉笛”,故B正确;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故选:D。5.(2022秋•杭锦后旗校级月考)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甲和丙【答案】D【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甲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图乙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是远视眼,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所以丁是远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D。6.(2023秋•蒙城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B.彩虹的形成——光的反射 C.镜中花,水中月——光的折射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答案】A【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为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所成的实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中小水珠时分解成了七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C.镜中花,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空气时发生了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A。7.(2021秋•阳高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答案】D【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铅笔的像不动,故A错误;B、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与镜子的大小无关,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仍然成完整的像,故B错误;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它的像向左运动,故C错误;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故D正确。故选:D。8.(2023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比赛时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打后,终点计时员应在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某个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刚好为12s(v声=340m/s),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B.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 C.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是因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运动员真实的速度约为7.92m/s【答案】B【分析】(1)发令枪冒烟属于光信号,光速大于声速,光从起点到终点的传播时间很短,是可以忽略的;而声音从起点传播到终点的时间是需要考虑的。(2)光传播100m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时间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解答】解:AC、发令枪响的同时冒出白烟,起点的运动员听到枪响开始奔跑,由于声速远小于光速,所以终点裁判需要过一会儿才听到枪响,若终点计时裁判靠听枪声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小;为计时准确,终点计时员看到“白烟”开始计时,则挡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帮助终点计时裁判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故AC错误;B、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时间相差t==≈0.29s,则真实成绩应该为:t′=12s+0.29s=12.29s,故B正确。D、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t≈0.29s,即测得成绩与真实成绩相差0.29s;运动员百米赛跑的真实速度:v′==≈8.14m/s故选:B。9.(2023秋•灞桥区校级月考)如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气温/℃﹣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318324330336342348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在西安,夏天比冬天听到回声所需时间更长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D【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解答】解:A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声音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当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应该大于348m/s,故A错误,D正确;B.气温每升高10℃,声速增大6m/s,随着t的增大,v将增大,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所以夏天比冬天听到回声所需时间更短,故B错误;C.气温高低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但是不影响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故选:D。10.(2023秋•志丹县月考)陕西秦腔以其独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尤其是唱花脸的,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称秦腔唱花脸为“挣破头”,是因为该唱腔能加快声速 B.锣鼓起时,我们可以区别出锣声、鼓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C.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说明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 D.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答案】C【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即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或辨别物体。(3)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解答】解:A.秦腔唱花脸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是响度大,不能加快声速,故A错误;B.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可以区别出锣声、鼓声,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C.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说明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波不会高于20000Hz,故不属于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11.(2023秋•开福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及参照物的选取,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 B.“神舟十六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 C.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照物的【答案】B【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B.当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相对于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正确;C.升国旗时,以大地为参照物,国旗与地面发生位置变化,所以看到国旗逐渐升起,故C错误;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体现出舟中人相对于高山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山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12.(2022秋•长春月考)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分析】(1)由物距和像距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根据像的性质确定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进行判断。【解答】解:AB、由题知,物距u=30cm,像距v=20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30cm>2f,2f>20cm>f,解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5cm>f>10cm,则焦距不可能为18cm,故A、B都错误。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cm,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则像会变小,故C错误。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cm,此时物距u′=30cm﹣10cm=20cm(等于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像距v′=30cm(等于原来的物距),所以光屏要远离凸透镜10cm,光屏上才会呈现清晰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13.(2023秋•蒙城县校级月考)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则镜面应()A.逆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0° C.逆时针转动30° D.顺时针转动30°【答案】A【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图形进行分析。【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可知入射角为6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入射光线位置没变,转动平面镜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减小为80°,可知镜面逆时针转动,如图所示:BC为转动后镜面,OE为转动前镜面法线,因此入射角∠AOE=60°,OF为镜面转动后法线,转动平面镜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因此转动镜面后入射角∠AOF=40°,则法线转动角度为:∠EOF=∠AOE﹣∠AOF=60°﹣40°=20°,所以镜面逆时针转动角度为20°。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4.(2022秋•江宁区月考)“迷你实验室”中有这样一个小实验,在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刚才看不到的硬币又看见了。如图中,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光的折射规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并且光路是可逆的,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解答】解: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BC、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BC错误;D、光线是从硬币上反射出的,又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正确。故选:D。15.(2023秋•琼中县校级月考)下面的图像属于非晶体熔化现象的是()A.B. C.D.【答案】D【分析】晶体在凝固时,持续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时,持续放热,且温度下降。【解答】解:A、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错误;B、凝固时,有固定的温度,属于晶体凝固,故B错误;C、非晶体在凝固时,持续放热,且温度下降,故C错误;D、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且温度上升,故D正确。故选:D。16.(2023秋•东营区校级月考)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3m处 C.从第3s开始,vA>vB,第5s时A、B相遇 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答案】C【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路程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解答】解:A、由图知,5s内A通过的路程为10m,B通过的路程为10m﹣5m=5m,因为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故A错误;B、由图知,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B错误;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从t=3s起,A的斜率大、速度大,即有vA>vB,第5s时A、B的路程相同、相遇,故C正确。D、A从原点出发,而B从距原点正方向上5m处出发,A在B运动3s后开始运动,故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7.(2022秋•邗江区校级月考)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则应将高脚杯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黑白卡片。【答案】凸;靠近【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的实像;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像应该是正立的,所以需要高脚杯靠近卡片。故答案为:凸;靠近。18.(2023秋•河南月考)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奥体中心主场馆“大莲花”(如图)进行,开幕式中雾状的舞台效果通常是向舞台上方撒干冰,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名)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升华;水蒸气。【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雾状的舞台效果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的。故答案为:升华;水蒸气。19.(2023秋•娄星区月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答案】超声波;信息。【分析】回声定位是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据此判断。【解答】解: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20.(2023秋•蒙城县校级月考)在电影院,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银幕对光发生漫反射,它遵守(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漫;遵守【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漫;遵守。21.(2021秋•黔西南州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先变大再变小(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时,所以f=5c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5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的是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像先变大后变小。故答案为:5;先变大再变小。22.(2023秋•九龙坡区校级月考)小李四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38cm、7.36cm、7.14cm、7.38cm。则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mm,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7.37cm。【答案】1;7.37。【分析】(1)把测量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数据,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解答】解: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的,前一位就是读到分度值,由正确的测量结果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四个测量结果看,7.14cm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因为准确值与其他三次不同,应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故答案为:1;7.37。三.作图题(共2小题,共6分)23.(2022秋•建邺区校级月考)“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为“井底观天”的示意图,设P点为青蛙的眼睛,请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答案】。【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解答】解:图中黑点P表示青蛙的位置,将P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P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24.(2023秋•桂平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答案】【分析】已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根据图示判断是哪个焦点重合;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这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同理凹透镜也是如此;已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则由图可知是凸透镜的左焦点和凹透镜的右焦点重合,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凹透镜的虚焦点,如图所示: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25.(2023秋•娄星区月考)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3℃。(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增大。(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1)自下而上;﹣3;(2)晶体;增大;(4)降低【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2)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为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当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上升;(3)分析图表得出结论。【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则应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3℃;(2)由图象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冰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3)分析图丁可知,加入食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降低。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3;(2)晶体;增大;(4)降低。26.(2023秋•桂平市校级月考)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可逆;(5)近视眼。【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3)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5)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cm﹣20cm=30cm>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前方,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可逆;(5)近视眼。27.(2021秋•赤峰月考)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立着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直线转折的左右两部分组成。(1)硬纸板的材质应选择粗糙的(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以便于发生漫反射。(2)将光线沿AO射向O点,反射光线由OB射出,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3)如图乙所示,把硬纸板整体向后折,则硬纸板的右半部不能(选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所以,在放置硬纸板时,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4)如图丙所示,把硬纸板右半部向后折,则硬纸板的右半部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个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答案】(1)粗糙的;发生漫反射;(2)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3)不能;垂直;(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分析】(1)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可得出结论;(2)该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的规律;(3)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的,光线射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3)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了,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粗糙的;发生漫反射;(2)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3)不能;垂直;(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五.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28.(2023秋•海州区月考)在我校运动会的100m决赛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响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1.71s,问:(1)运动员跑完百米所用时间是多少?(2)该运动员的百米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两位小数,声速取340m/s)【答案】(1)运动员跑完百米所用时间是12s;(2)该运动员的百米平均速度是8.33m/s。【分析】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外包项目评估协议
- 胡同改造绿化协议
- 生鲜食材调配协议
- 北京市大兴区2025年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竞赛问答互动器》课件
- 亳州庭院假山施工方案
- 双语列车长列车类型简介课件
- 门牌牌匾清洗方案范本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通信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企业认证服务合同
- 大车司机劳务协议书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学生军训教官合同协议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内容审核标准考核试卷
- 知识产权监管培训课件
- 油田节能降耗技术-全面剖析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区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妇科护理标准化管理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防溺水家长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