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西藏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祇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旅行者、传令者、运动员的保护神;既是幸运、贸易、获利和辩才之神,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这表明古希腊宗教A.植根于城邦社会生活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保障了民主制的运行 D.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物2.1992年,丹麦民众担心欧盟会使本国失去“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票中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05年法、荷兰民众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反对削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权力的《欧洲宪法条约》。这表明A.价值观趋同有利一体化进程 B.主权让渡制约一体化发展C.全球化进程中应维护民族独立 D.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3.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的变化最主要体现在A.权力的种类 B.权力管理的领域 C.权力的来源 D.行政权力的大小4.一本《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目录包括:“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及黑暗大陆总论”等。下面对此书的认识哪一个最准确A.这是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对世界地理的看法B.这是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描述C.这是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分类D.这是中国在二次大战后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5.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年6.520.73.82.91928年7.215.83.42.11931年9.37.92.9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6.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7.政和二年(公元111年),北宋政府不再直接经营茶叶买卖,改由中央发卖茶引(专卖凭证)给商人,商人贩茶时,须持茶引经官府秤量、点检、封记、启封,在指定地点发卖。这一变化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C.导致茶叶销量大幅下降 D.取消了官营专卖的制度8.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想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下列表述属于这部宪法且论述正确的是A.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B.规定议会采用两院制,众议院有权否定参议院通过的法律C.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D.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涉等9.《天演论》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1906年《民报》主要撰稿人胡汉民评价《天演论》:“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这反映了A.《天演论》催生国人民族观念 B.维新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C.“物竞天择”观念受民众推崇 D.“进化论”助推革命浪潮10.天津开埠以前,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羊毛除了制成毛毡以外,其余的都用来沤粪,而大量的骆驼毛,则全部扔掉,任其随风飘扬。至于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可是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天津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和草帽辫的出口口岸。材料反映出A.北方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天津开埠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C.天津因港而兴发展为商业大都会D.北方内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1.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 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12.“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4.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1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16.《□□□:英雄还是强盗》一书中写道:“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显然,对于□□□的死亡,人们宁愿定义为英雄的死,……略有不同的记载,认识到了是死于他的贪欲和不轨。”文中□□□指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7.1861年咸丰帝批准了奕䜣等人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奏请,颁布“关防”(由临时派遣的官员使用,用长方形的官印),并规定其职责只限于通商。这反映了清政府A.已认识到外交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仍固守“天朝上国”传统外交观念 D.重视处理庞杂的洋务事宜18.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20.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敏锐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材料评价的是A.1871—1918年的德意志B.1852—1870年的法国C.1861—1922年的俄罗斯D.1945—1972年的日本21.商代出土的青铜器,礼器居多,大多凝重庄严,配以繁缚、神秘的饰纹。然而,西周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食器组合渐趋增多,形制较前期简便,饰纹也趋于简化,渐渐失去神秘意味。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岀现C.治国理念的转变 D.工商食官的衰败22.古代雅典,指挥军事的将军有10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这些做法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C.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D.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23.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这说明古代罗马A.注重保护公民土地私有权 B.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C.居民的身份具有不平等性 D.法律严禁土地的买卖24.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25.1836年,在广州商馆中落脚的外国商人约有50余家,其中英商31家,美商9家,葡萄牙、瑞典、荷兰、法国商人各一家,还有“港脚”商(主要是英印的所谓“自由商人”)11家。这反映出A.西方列强已经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争夺对象C.清朝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对外贸易潜伏重大危机26.唐朝饮食,人们喜好的是庶民不易得之的大鱼大肉、珍馈佳馔。宋代的食风表现为,不必山珍海味,一些常见的食材原料,就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种食风的变化A.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说明士族文化的普及C.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 D.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27.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 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 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28.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B.记录者是普通老百姓C.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29.如图是民国十几年上海永和实业“月里嫦娥”品牌化妆品商标注册证,它可以用来佐证A.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B.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C.民族工业迎来“春天” D.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30.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火是最圣洁的东西,最圣洁的东西应该位于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成为哪一学者的思想根源A.哥白尼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注:沈括的记述是非常具体翔实的,其中包括制作活字、排版、印刷等完整的工序,限于篇幅简略。)材料二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修复过程中,曾发现北宋崇宁二年(1103)前后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不少专家以其中“杂色金刚”的“色”字倒置等为据,推断此《无量寿佛经》为北宋泥活字印本。材料三南宋绍熙四年(1193),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1)材料二、三,对于印证材料一有什么作用?(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什么历史价值?(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对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材料“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并结合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可知,赫尔墨斯神祇的地位、作用与古代希腊的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紧密相连,表明古希腊宗教植根于城邦社会生活。A正确;“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不代表仅仅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错误;赫尔墨斯神祇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不代表整个宗教都是保障民主的运行,C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希腊的民主只针对公民,对非公民不给与公民权,D错误。故选A。2、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法国、荷兰等国不希望过度削弱国家的主权,从而反对欧盟权力的扩大,这体现了主权让渡的程度影响了欧盟的一体化发展,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价值观念分歧,故排除A项;欧盟是区域集团化,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是说明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排除D项。3、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力的来源由神授变为宪法议会制约,故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结合备考应注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4、C【解析】

材料中的“中国本部、满洲”是作为两个国家出现的,所以可以推断是日本在大陆政策指导下的设想,将中国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满洲国。故C正确;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没有侵略中国的意图,排除A;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也不存在对中国侵略的意图,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被打败,不存在“满洲国”,排除D。故选C。5、C【解析】

从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1925年到1931年重工业机械的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重工业有所发展,但体现不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均衡,故A项排除;材料中钢铁和机械的进口不占绝对多数,所以看不出南京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1925年以后经济发展,不是一战以后的萧条,排除D项。6、D【解析】

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这是两国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7、A【解析】

北宋政府通过发放茶引,对茶叶买卖进行指导,给了商人更多的经营权力,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与地方经济自主权的增加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茶叶销量变化的信息,且这一做法会增加茶叶的销量,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对茶叶官营的取消,而不是取消整个官营制度,排除D项。8、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这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一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选项D正确;选项A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选项B表述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可以否决众议院的法律,排除;选项C是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排除。9、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进化论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革命的发生,因此D选项正确;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A选项错误;《民报》宣传的是革命思想而非维新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民众对“物竞天择”观念的态度,C选项错误。故选D。10、A【解析】

材料“天津开埠以前”“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天津开埠前、后“羊毛”“麦秆”的用途不同,由之前的“沤粪”“扔掉”“烧火做饭”变为之后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为A项。B项,农产品出口不能代表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天津成为商业大都会,排除;D项,题干不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特征,而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11、D【解析】

根据“1953年”“农业合作有分工,男女老少齐劳动”可知,宣传画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爱国增产真光荣”说明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故选D;1958年开始建立人民公社,1958年出现“浮夸风”,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合作社,“家庭副业”表述错误,排除C。12、B【解析】

根据“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可得出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而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故B项正确;盐铁收益主要归国家,且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CD项。13、C【解析】

1926~1939年,苏联实行工业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这促使了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这是“拉力”,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压制,这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没有推力”,故选C;AB只反映了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城市化,排除D。14、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有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明朝时期有数学方面的珠算法和求圆周率公式的推导、证明,农业及手工业生产的综合著作——《天工开物》。故二者的共同点是体现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明朝科技15、C【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故C正确。16、D【解析】

根据材料“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死亡”可知,这次航行是全球航行,而且主要人物死亡,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人物应当是麦哲伦,选项D正确;选项A、B、C均不是全球航行,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这次航行确切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死亡”的解读。17、C【解析】

材料反映了总理衙门是由临时官员管辖的,而且职责范围狭窄,表明其对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并不重视,“天朝上国”的观念仍未改变。C正确;通过材料中总理衙门的官员职责来看,清政府并不重视国际化的外交,A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是一致的,八国联军侵华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B错误;外国侵略者不满清政府原有外交体制,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不是清政府的重视,D错误。故选C。18、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帝制度的独尊现象,“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独尊,所以答案选择D项。B项是表象,A项是错误项,C项是无关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制度19、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0、A【解析】

材料信息“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说明军事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军事制度的重要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保存了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军人在德意志拥有崇高的地位,故A项正确;1852—1870年的法国属于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军事制度有所强化但远逊于德国,故B项错误;1861—1922年的俄罗斯包含着苏俄时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1945—1972年的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造,故D项错误。21、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青铜器纹饰神秘意味渐淡,而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多为礼器,商周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变化反映了周代政治伦理相对于商代更加世俗化,即治国理念的转变,故C正确;分封制不是纹饰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儒家思想在西周并未出现,排除B;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并没有衰败,故D项错误。22、A【解析】

“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说明雅典实行共同执政,以避免专制的出现,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A项;“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并不利于军事行动的统一,排除B项;轮番而治指公民轮流担任城邦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多人共同执政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不利于政府运作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联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23、C【解析】

罗马法强调只能将土地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实际上排斥了非罗马公民的土地购买权,体现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身份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材料只限制土地转让对象,没有体现对土地私有权的保护,A项错误;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与强调契约合法的条件不符,B项错误;限定土地买卖的对象不等于严禁土地买卖,D项错误。24、C【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周代的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祈祝祖先荫庇后世,更重要是的是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总结出的制度与规范,这对于王朝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教化”;B选项没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实含义;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25、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中国落脚的外商以英商居多,反映了英国的商业利益与中国联系越加紧密,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对原料及市场的需求,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面临严峻挑战,对外贸易潜藏危机,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使中国市场被打开,排除A项;此时中国尚为独立主权国家,排除B项;清朝此时仍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故选D。26、D【解析】

通过材料唐宋时期食风的变化可以看出,宋朝时期人们不讲究吃,以平常饭食为主,这实际上体现了消除人的口舌之欲的思想,是理学“灭人欲”思想的表现,故D正确;食风的变化不能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食风变化与士族文化普及无关,排除B;食风变化不能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排除C。27、C【解析】材料信息“白话通神……古文讨厌”说明作者倡导白话文,而反对古文创作。结合史实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重要变革运动都没有涉及文学改革,排除。点睛:材料“白话通神……古文讨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从中分析出这次运动与文学改革有关,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与文学改革有关的即可。28、C【解析】

根据材料,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的37年的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这反映的是37年来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这是它的历史价值所在,所以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其历史价值,排除;历史价值不在于记录的是不是普通百姓,B项错误;D项不是历史价值的体现,排除。故选C。29、B【解析】

商标注册证的出现以及注册商标的法律依据说明当时对于商业活动的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B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是民国二十年,题干是民国十几年,当时抗日救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民国初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题干时间是民国十几年,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已过,排除C;商标注册是实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不能直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排除D。30、A【解析】

据材料“火”“宇宙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太阳系中太阳通过散发热量使万物生长,这对哥白尼“日心说”的形成具有定的启迪作用。故A正确;开普勒提出行星运行规律,伽利略制造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牛顿经典力学,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C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受德国法西斯接连胜利的刺激;妄图乘机瓦解重庆国民政府或使其屈服;打破相持阶段的战争僵局,取得战争优势;为北侵苏联或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条件。(2)显示中国人民抗战的力量,增强了民族自信心;粉碎了日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企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英援华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

(1)本题考查1939~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法西斯的刺激、打压国民政府、打破抗战僵局、为北侵苏联或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条件回答。(2)本题考查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中国抗战的信心、粉碎日本的企图、对美英援华抗日、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等角度回答。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