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全书教学设计

1.生活中的好电现象

2.点亮小灯泡5

3.简单电跖7

4电路出故障了9

5.导体与绝嫌体11

6,憾个小开关14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17

新的生命

1,油盆花开了22

2.各种各界的花乂

3.花.果实和种子27

4,把神子散播到远处29

5.钟子的萌发32

6.动物的卵乂

7.动物的量通活动37

目录

单元一:电

第三课:《简单电路》教学设计.........................1

第五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5

第七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一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8

单元二:新的生命

第六课:《动物的卵》

第一课时:动物是怎样延续后代的.....12

单元三:食物

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16

第四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19

第七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设计...............22

单元四:岩石与矿物

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26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简单电路》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一“电”第三课。

关于电路,学生已有前面学习认识的基础,对于用一根电线,一个电

池使小灯泡发光来说已不是很难的事。据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顺着学生已有的前概念的基础,大胆地放开手脚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

动手做过程,发现和掌握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的不同特征和连接方法,

使更多灯泡亮起来。教师在此过程中作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和学

生探究活动亲密的伙伴,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于

是本课设计力图在教与学生过程中的“放”和“收”作了恰如其分的

处理,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又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体现科

学探究的核心理念。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完全电路能够使用同样的材料,而且用不止一种

方法建立起来。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更多方法和材料接亮更多的灯泡,并根据对

简单电路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构图和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

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让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简单电路的异同,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

进行验证。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一支能发光的手电筒、两个布好串联、并联的电路板。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小灯泡及灯座备2个、电池及电池盒1套、

电线4根)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开关,(手电筒后盖没拧紧)不亮?

问题:请根据你的经验说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不亮?

学生:讨论、大胆推测

2、点拨:科学课要研究的好多问题都是来之于生活,有时看似简

单而又普遍的问题,却包含许多科学道理。那么,怎样使灯泡亮起来,

必须先弄清楚电路连接方法,了解简单的电路(板题)。

【意图:从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引发生学发观问题,解决

问题,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自主探究新知

探究(一)带灯座的电路

1、观察材料:电池盒和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①在电池盒的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

到电池盒里,用小灯泡验证。

②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③用电池盒和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说说电是怎

样流通的。

点拨:请把你们连接的结果用(电路元件)符号(画出电路图)表示(并

用线连接),再把自己发观记录下来。

3、展示活动成果和电路图并汇报。

【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安装方法,体会”要使小灯泡亮

起来,必须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回路”J

探究(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谈活:只有在电器材料完好的情况下,用电线把电池和灯泡连

成一个让电通过的完整回路,小灯泡就亮了(边说也画出简单的电路),

(再次拿起手电)请同学们想想刚才手电不亮的原因。

学生:手电坏了,或者是连接不好。

点拨:(当着不学生的面把后盖拧紧)亮了,温馨提示:在连接电路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真仔细,各部分要连接好,如果有一丁点断开,

电通不过去,小灯泡就亮不起来。

2、出示:串联、并联的电路板,引发学生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

(师介绍两种电路)

3、出示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及电池盒1套,电

线4报。

点拨:要点亮更多的灯泡,必须做到:(1)电器元件先检测,⑵有

一个完整的回路。请根据提供的材料,你们应怎样开展研究,使二个

灯泡亮起来。

4、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并开始动手做。

5、汇报。

【意图:学生是科学学生的主体,有时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

指明探索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避免学生无意义的盲人摸象式的

学习,更可以促进教学纵深发展。】

三、小结与引申

1、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况和成果

2、学到什么知识,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3、如果再给你们几个小灯泡,你们能不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能

教师:如果我再给你们一节电池和一个开关控制着着这两个电池、

两个小灯泡行吗?

学生:行

教师:我相信你们准行,下课后自由组成小组,继续研究吧!请

同学整理好实验材料。

【意图:连接两个用电器,两节电池目的是引导学生再次强化串

联、并联电路以及它们的性质。科学课留给学生的永远是个问号,而

不是句号。】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导体和绝缘体》是教育科学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电》的第五课。由检测区分生活并常见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及安全用电事项两个部分组成。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像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

“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

分配,并提出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体是导体,

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符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操作性概

念。

三'教学重难点:

制定研究计划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并推及检测更多物体的

过程;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一份材料:电路检测器、木片、塑料尺子、陶瓷汤匙、

橡皮、纸板、橡皮盘、布、玻璃、铜片、铝片、镶子、铅笔、泡沫塑

料等18种导体与绝缘体。

2、课件(演示文稿)。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立研究的问题

1、复习简单电路:说说小灯泡为什么能亮起来。

2、情境创设:电线的塑料相接一一灯泡不能亮;电线的铜丝相接

——灯泡亮……

3、确立研究问题: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使灯泡亮起来,哪

些物体不能。

【意图:创设悬念,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有的物体可

以使电流通过,有的不能,不仅复习旧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检测一块橡皮的研究活动,共同制定研究方案

1、提出问题:橡皮能让电流通过,使灯泡发亮吗?

2、制定研究计划。(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补充,不断

完善研究计划)

(1)研究准备:检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2)研究方法:怎么做才能科学有序地检测?

(3)小组内分工合作情况:

3、请一个小组上台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

4、师生共同评价: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够。

【意图:在探究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用以上研究方案检测区分18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小组检测活动,师参与。

2、分析整理检测结果。

3、汇报:检测结果。

【意图:在明确探究方法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生活中常

见的18种物体。学生能在获取足够的感性经验建立起来的认识才是一

种具体形象充满活力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在实验研究基础上,自主构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1、我们要把检测的物体分类,可以怎么分?

2、导体与绝缘体概念的构建。

【意图: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必须经过直观形象水平一形象抽

象水平T本质抽象水平,概念的建构也要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这

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科学概念的基础。】

(五)学以致用,安全用电意识的渗透

1、说说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2、说说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各有什么作用?

3、调查家中的电器设施哪些使用了绝缘材料。

【意图:让学生看看、说说自己的检测结果分析,发表见解能再

一次引发认知冲突,挖掘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自身探索欲望,这也

是一个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过程】

附件:我们的检测记录(用在相应的地方表示)

预测检测1检测2检测表明

物体名称

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

整理检测结果: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个物体;检测中灯泡亮的物体有()个;检

测中灯泡不亮的物体有()个;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物体有()个;我

们小组预测错误的物体有()个。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七课

教材编写意图:一是想通过一个暗箱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二是通过不

同的电路连接方法区别、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巩固与

拓展“电”单元知识应用,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据此,在设计之前,

基于学生已会用电池、电线和灯泡制作了电路检测器,利用电路检测

器检测故障的电路,利用检测器认识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把本

课内容的二个知识板块折开成二个学时,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和比

较两种不同电路连接,意在既能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确定接线盒

的各个连接点间是否构成通路,并根据得到信息推测接线盒中导线是

怎样连接的过程,又能让学生在总结性的教学活动空间中学会核理概

念,发现事实间的联系或自主展开单元性的评价活动,本案教学设计

是第一课时: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暗箱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检测方法;

•依据科学的检测结果,推测暗箱里电线的连接方法,尝试作出

不同的解释,发展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测电路暗箱的活动,学生认识解暗箱的研究方法;

・通过探测电路箱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通路与断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有序工作的重要性,体会科学的

检测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

•在合作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

•重证据和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4接线头盒子的检测和推测活动。

教学难点:根据检测的结果推测盒子里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外露四个接线头的电路暗箱、外露六个线头的电线束、电

路检测器、记录图表、粗构线笔

教师:学生材料一份、捆成一捆的双线导线、四线头电路暗箱模

式图、电路游戏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检测捆成一捆的双线导线)

1、出示捆成一捆的双线导线

2、谈话:有什么办法能判断出哪两个头是同一根电线?

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见解。

4、检测活动

①我们今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使用检测器要注意什么?

②指名检测并展示。(重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的方法,规范学生的

实验操作)

③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难题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里

面是怎样连接的”

【设计目的:引出电路检测器,重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的方法。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学会科学的检测方法。】

(二)实践活动

探究(一)检测并记录四线头的电路暗箱里线路的通路与断路

1、观察四线头电路暗箱。

①展示四线头电路暗箱,学生观察外部特点。

②师解说电路和暗箱,

点拔:用什么办法检测里面的线路是怎样连接的?

③生设计实验

④师展示一个打开的电路暗箱,提出:这里的连接在检测时会是

什么结果?

⑤生分析

⑥师课件展示检测表格和推测图,说明实验要求。

⑦生分组活动

⑧展示交流检测结果

⑨生演示有序地进行检测。

小结:按一定的顺序因定某个点进行有序的检测,即节省时间又

准确,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检。

探究(二)推测接线盒里的电线连线

1、交流推测情况

①展示同学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推测而完成的推测图,先展示一组,

同时让同学解释推测理由,

②还有不同的推测结果吗?

③这样的检测结果,在暗箱里面还有可能是怎样连接的?你们的

推测理由是什么?

2、推测与实物对照

【设计目的:通过探测电路暗箱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解暗箱

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拓展

1、活动一:检测拧在一起的三根电线

(1)出示材料:三根电线拧在一起,露出六个线头,拧在一起的部

分被纸条和胶带卷了起来。

(2)用电路检测器测一测,分别找出这三根电线的两头,比一比谁

找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小提示:在动手之前先动脑,怎样做到既不

重复又不漏检)

(3)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检测情况。

2、活动二:电路游戏板。

①出示电路游戏板,提供给你一个电路检测器,会玩吗?(请两个

同学上来玩一玩)

②能说说后面是怎么连接的吗?

③课后也做一个智力板考一考同学。

【设计目的:活动(一)以先前活动的技能、思维为基础,同时又是

促进与发展,引导学生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活动(二)提高学生对线路

连接的兴趣,把课内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四)总结

像今天这种根据外在现象推测内部结构的方法叫解暗箱。这是科

学家常用的方法,比如说地质学家根据火山爆发时喷出炽热的岩浆推

测出地球内部是炽热的。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目的:以简要的结束语来让学生形成对他们所学习的形容

方法的科学认识,并枚举解暗箱法的应用一例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科

学方法去对待生活中的相关事物。】

“动物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二“新的生命”的第

六课动物的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动物的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特点。

2、动物物的多样性特点和动、植物繁殖的相似性。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过一个饲养动物及观察孵化过程。

2、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联想,

并学会寻找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和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①鲜与熟的鸡蛋各一个,保鲜袋2只,放大镜和小盘子各一。

②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它们繁殖活动或查阅有关动物繁殖

活动的资料。

教师:①各种各样动物的卵、产卵动物的繁殖后代的图片或课件。

②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连同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入

饲养箱。

[注意: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照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边谈话边出示课件或产卵动物繁殖后代的图片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也开始了它

们的繁殖活动,请说说: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中,哪些是动物在

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

2、引发思考:想知道在我们熟悉的动物中,哪些是产卵繁殖动物?

动物的卵怎么才能发育成一个新的生命?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

么地方是一样的?请先阅读教材提供的有关资料。

学生:阅读、讨论并汇报

[意图:根据学生对动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直接

导入,将学生置于主题研究的活动情景中,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

强烈愿望,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精神,又能突出观察的重

点、节约观察的时间,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

二、观察论证、再探新知

主题: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课件或实物一一各种各样的卵

学生:(观察、回答)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点拔)动物的卵不同之处,如: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等

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2、观察鸡蛋的外部

学生:(拿出自带的鲜鸡蛋)摸、捏、画,并用放大镜观察后记下自

己的发现、汇报。

教师:(引发向深层思考),鸡蛋壳这些小孔有什么作用?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教师:(学法指导)如何敲开鸡蛋,放入观察盘和放入保鲜袋要注意

些什么?

学生: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观察洞并倒入盘中或保鲜袋(观察、描

述)认识蛋黄、胚、壳等部分。

教师:(巡视、参与、解疑)

4、观察熟鸡蛋

学生:(纵切开熟鸡蛋)

①认识并描述:蛋白、蛋黄、气室

②讨论、辩别与鲜鸡蛋的蛋黄、胚的相同的部分。

师生一起探究:

联想一一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一一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5、(出示图片或课件):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进一步认识鸡

蛋各部分的作用。学生:讨论,把自己的发现记下,并汇报。

6、小结;达成共识。

[意图:教师开放想象的空间,学生就会放开想象,奇思妙想就由

然而生。结合实物,给学生一种实感,满足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

并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动脑进行论证、联想、推测,不但能

增长学习知识,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观察能

力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出示饲养箱(青蛙卵的孵化)

学生:观察。

教师:(引发思考),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吗?(同时

播放课件)。

学生:在感受创造新生命的意义在于使生命更好延伸同时,结合

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青蛙卵的孵化过程(即饲养方法)的观察方案。

3、教师:发放青蛙的卵(分别装入保鲜袋里)

学生:带回家饲养观察

4、学生:整理实验材料,离开教室。

[意图:由于学生对青蛙卵的孵化这一过程了解并不多,有些甚至

是一无所知。因此,通过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是怎样繁

殖的,并结合学生自己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设计饲养观察方案,最后

带着青蛙卵回家饲养观察,把探究活动引向课外,学生会有很大的兴

趣和热情,收获会比课堂多,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建构动物是怎样延续

后代的科学概念中感悟到对生命的责任感。]

设计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经常

会提出一些教师想不到、教材没提示的研究方法,这可能会给教师在

课堂准备材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说实话,我们就是能够做到学生可

能提出的想法,每堂课都为他们准备探究材料,即使在课堂中教师仅

提供一、二种材料,确实又不能够保证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研

究。这次课程改革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都是新课程的主人,是课程

的创造者。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完全有必要改变过去40分钟的课堂

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课外。于是本节课设计,大胆对教

材内容进行整合,把动物的卵和动物的繁殖活动分为二个教学板块。

即:科学知识的建构放于课堂,把实验论证的过程中放于课外,如:

鸡蛋的孵化过程和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的观察,驱使学生亲身经历一个

完整的探究过程,让课堂成为交流与展示的舞台。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三“食物”第二课

教学思路:

从学生观察事物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角度展

现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定探究主题,教师以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

份指导探究。本课设计以新闻背景为导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自己

感兴趣的问题,又通过阅读《实验指导》获取实验知识,从而认识食

物中的营养。这样,整课的教学活动中从课题提出到总结都发生在学

生的生活中,学生感到实际、有用、带有浓厚的兴趣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究,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感受到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实验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①(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支架、铁丝、试管、

滴管、淀粉、碘酒、肥肉、瘦肉、熟蛋、花生、向日葵种子。②课件

学生准备:①查找食物营养成份相关资料,并带一些食物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的导入

1、演绎新闻背景:

[课件一一图片与文字描述: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

日”,据有关专家近年不定期在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中营

养存在“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

2、引发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学生:讨论]

3、点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

生命活动,那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呢?(板题)。

[意图:由新闻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营养问题,学生感兴趣,

又乐意接受。这对提出研究问题是进入成功探究的开端,同时能驱使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二、探究活动

探究(一)食物哪些营养成分。

按课件先后出示的研究主题进行讨论。

(1)蛋白质一一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

要成分,请举例说明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

(2)糖类一一能增加热量、力气。能举例说明你知道的食物中有哪

些属于糖类?

(3)脂肪类一一思考你认为脂肪是什么?哪些食物中有脂肪?

(4)维生素一一能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你知道哪些食物有较多的

维生素?

(5)矿物质——思考:矿物质是什么?含有矿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填一填(给自己带来的食物进行分类一一小组活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

探究(二)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点拔:通过刚才的交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果通过实验来寻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你们打算采取什么办法?

2、小组实验,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指导。

如:找找糖类的实验---采取方法:滴碘酒。具体做法:一小片

食物、几小滴、用滴管要稍离开食物。

找找脂肪一一采取办法:在纸上捻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油迹,

也可以烤。

找找蛋白质一一采取办法,燃烧,是否产生气味。

[意图: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

学生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质

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以合作

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探究过程,能零距离的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富于个性的做法。这样比纯粹的讲授式要发现更多的问题。

三、小结与延伸

1、请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探究主题是什么?是怎样做实验的?有什

么发现?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2、通过大家的合作,把这么多有关食物中的营养的问题研究出来

了,你们认为哪些方法简单可行?

3、请继续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回去后,整理制成一份常见食

物营养成分表。

[意图:学生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思想,

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成功经验,懂得报告自己的探究成果和不足

之处。利用课将结束过程提出继续探究问题,既能延伸教材内容的深

意,又能引发学生在不断学习探究过程中学会反思。]

板书设计:

3.3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食物》单元的第4课时,《食物》单元目的是以食物为载体,通过研

究“吃”的问题,引领学生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

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关注身边的科学,

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之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食物从生到熟会发生变化,认识熟食的一般特点及其对人

体的好处;

2、知道有的食物可以生吃,有的食物必须烧熟了吃,初步懂得食

物应该生熟食物合理搭配。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并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不同,感知生、

熟食物的静态变化;

2、亲历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3、通过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熟食的一般特点到其对人体的好处再到

生熟合理搭配逐层深入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食物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科学的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和科学的探究精

神,自觉养成生熟合理搭配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观察并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认识熟食的一般特点及其

对人的好处,初步懂得食物应该生熟合理搭配。

[教学准备]

生和熟的食物(地瓜、马铃署、玉米)、盘子、牙签、放大镜、

水槽、酒精灯、水柴、铁勺、镶子、烧杯、水、抹布、实验记录单、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游戏:请一名同学蒙上眼睛,品尝生、熟食物,品尝后说

哪种更好吃?

2、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看到了食物有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板题)

【意图:通过与研究主题相符合游戏导入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

明确本节课的探究内容与目标,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

探究兴趣。】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点。

1、(师出示两个生熟马铃薯)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哪个马

铃薯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师生交流方法)

2、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并记录。

3、学生汇报。

4、师生交流小结马铃薯煮熟后的主要特点。

【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对生、熟食物的探究,既能让

学生认识到熟食的一般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好处,又能使学生由感性认

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质的飞跃。】

三、动手操作,感知变化。

1、(师分发生熟玉米粒)问:你能不能重新把生的和熟的玉米分开?

2、学生分辨生熟玉米粒。

3、除了用煮的办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生的玉米变熟?(师生

交流)

4、如果用烤的方法你估计玉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生猜测、交流。

6、播放烤玉米的视频,强调注意事项。

7、小组实验。

8、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观察发现。

9、师生交流小结玉米烤熟后的主要特点。

【意图:鼓励学生提出一系列对玉米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

生仔细观察和描述生玉米到熟玉米动态的变化过程,并引导学会倾听

别人的发言,从中了解不同方法观察过程。】

四、交流讨论,构建知识。

1、生活中哪些食物变熟后也具有这些特点?

2、师生交流。

3、师生交流小结熟食的一般特点:味道好,香,软(松)……

4、讨论熟食的好处。

食物变熟后的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回答)

7、师生讨论交流生熟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让学生

对生、熟食物静态的变化有所感受,并在领悟熟食和生食的好处中懂

得生熟食物合理搭配重要性。从而提高食品卫生意识。】

五、体验收获及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食物由生变熟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

式再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熟食:味道好香松软热……

一引发食欲帮助消化比较卫生……'

卜合理搭配

生食:补充营养(如:维生素等).

[附件]实验记录单一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我们白勺发现

我们的方法

生的马铃薯熟的马铃薯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

思考生的马铃薯变成熟的马铃薯之后有什么特点?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

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工后的食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

食品。食物的包装虽然是生活中常的,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据此,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交流、乐于探究的学

习习惯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对

周围的事物具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欲望的心理特点,以“观

察”开始到“观察”结束,既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体会到科

学探究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安排二个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

查阅资料的方法继续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知道我们可

以从食品包装上获取很多的有关食品的信息。

知识与技能: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学会收集相关的信息,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合作交流、乐

于探究,有意识的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科学。

教学准备:

课前每人收集3-5种食品和包装盒;

教师准备:

1、食品包装的信息记录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记录表。

2、食品包装的相关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不少食品,瞧,这是什么呀?……同学

们也带来收集的各种各样食品包装袋、包装盒。这些食品包装告诉了

我们什么呢?

2、交流。

3、点题: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食品

包装上的信息。板书: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意图:通过谈话和展示实物(各种食品),引导学生注意每天使

用的食品包装,激发学生对食品包装的探究欲望,引入新知探究过渡

自然。学生由此产生问题、带着问题顺利进入下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探

究。]

二、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课件:温馨提示)

2、观察、讨论、记录: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①小组活动。

②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课本中的插图,提示学生们观察要仔细。

4、介绍“QS”质量认证标志。

5、小组讨论、汇报:小小的包装袋上有那么多的信息,我们一般

将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分成哪几类?

[意图:通过小组观察,学生一般能从包装袋(盒)上找到诸多如

食品的名称、食品的配料等。在活动中边观察边记录,能锻炼学生的

记录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比较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

1、问题:同学们在挑选食品时最关注的是什么?

2、谈话:大多数同学都很关心食品的质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请同学先自选两种食品,把食品的保质期等记录在表格中。

(一)记录两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食品的名称

生产日期

保质期

保存条件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

(1)记录两种食品的日期和保质期。

(2)观察比较。

(3)小组将记录表进行展示,汇报。其他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产的食品、最新生产的食品、保

质期最长和最短的食品。

(二)小组讨论:保质期最长和最短的两种食品,是哪些原因影响

了食品的保质期?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三)师:如果是同一种食品,你会选择保质期长的,还是保质选

择短的呢?

1、自由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四)小结:食品的保质期长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包装的原因、

有储存的方法的原因、有配料等原因。

[意图:让学生经历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比较几种

食品的保质期,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这三个活动。让学

生发现同样食品,保质期不一样,保存条件不一样;不同的食品的保

质期也不一样,从而引领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了解食品的配料。

1、老师奖励同学们每人吃一块饼干。问:你们知道刚才吃了些什么吗?

2、小组自选一种食品的配料进行讨论。

要求:(1)找出表中你熟悉的,推测它们的作用。

(2)找出不熟悉的配料名称,猜猜它们是什么东西?

3、自由讨论说一说讨论结果。

[意图:当学生观察食品的落脚点在“同一种食品,我们是选择保

质期长的,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时,适时提出“保质期长与短

可能与食品的配料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再

探究。]

五、活动的延伸。

1、新问题:像膨松剂、干燥剂等配料在食品中常出现,它们对我

们健康的饮食有什么影响呢?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2、各种配料在食品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3、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吗?有什么危害?

[意图:《课标》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当作教学的起点

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由此扣

紧时间,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顺势抛出课外延伸的探究问题,能

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思维,为学生再一次架起课后继续自主建构科

学概念探究之桥。]

《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四“岩石与矿物”的第三课。

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

途径。据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感兴趣

的研究课题,也可以自行制订研究方案和活动措施。使学生在看、说、

做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的要点。合作学习中教

师主要提供咨询和建议。

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一一以小组的形式对查阅的资料及收集信息进

行汇报交流一一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一一总结评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岩石

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