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学习目标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你知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有哪些重大的创新吗?0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选官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秦朝的选官方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察举制你对汉朝察举制有何认识?选拔制度向官吏学习律令为官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史料2: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后汉书·种暠传》史料1: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结合所学,分析东汉末年察举制度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选拔制度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第官员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一、二、三品四、五品六、七品八、九品思考:九品中正制实施的背景是什么?选拔制度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思考: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江苏尹湾汉墓木牍《集簿》文物档案江苏尹湾汉墓出土木牍24方,简133枚。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约葬于王莽时期。《集簿》用草体书于木牍正反面,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考核制度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每年岁末,将一年来的户口基田、钱谷人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各县、侯国郡国中央上计制度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历史理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汉代上计制度的理解。考核制度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朝代监察制度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后为御史中丞)地方刺史◎睡虎地秦简《语书》监御史职责

令人案(通“按”,察看、考察)行之,

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监察制度汉十三州部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例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链接高考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真正做到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民自觉守法。贰西汉《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木牍1993年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汉墓6号墓出土

1993年,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出土木牍24方,简133枚,以及其他各类文物,系西汉后期成帝时遗物。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约葬于王莽时期。

《集簿》是木牍中的一种,用草体书于木牍的正反面,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一、官员考核记录详细的地方各方面情况有何目的?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1.秦汉时期的考核与监察①考核: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数屯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报于郡。郡国将各县、侯国上报来的各项数据汇总,制成计薄后,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计薄,防止造假,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升降的依据。郡国中央县、侯国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②监察

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置御史大夫。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监察,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置十三州部刺史。

秦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府,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朝廷百官。在各郡派驻一名御史,称“监郡御史”,这标着这我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正式确立。前期对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期刺史改称州牧、太守,职权进一步扩大,拥有地方军政大权。变成了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导致国家分裂。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2.隋唐至宋的考核与监察①考核:考核部门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唐六典》规定:考绩由尚书省吏部负责,考课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评定分三等九级,综合考评这几年的政绩以决定升降与奖惩。地方报告中央皇帝遣使巡查州县品德才能,四善二十七最评定分三等九级,确定官员升降与奖惩。◎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尚书省的吏部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②监察隋唐:⑴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⑵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宋朝⑴在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⑵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⑶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朝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建立了与路、府州二级相适应的监察体系。其在路上建立监司,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与知州同领州事并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曾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3.明清的考核与监察①考核:考满初考再考通考结果称职平常不称职依据升迁降调考察京察外察内容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不谨者免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清朝吸收了明朝后期考核制度松散、官吏贪墨成风的教训,在考核标准上偏重于惩办腐朽。其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官员。大计是对地方总督、巡抚及其下属官吏的考绩。明朝课考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监察机关御史台改成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使等,专职弹劾百司。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使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凡大臣章奏发下,分类抄出;如有违误,则予驳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清:沿袭明代,仍设督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雍正年间,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实现监察权的统一。标志着监察制度的职能和权力的重心已完全放到了对臣下的监督、控制上来。都察院模式御史台模式②监察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元明清官员选拔隋唐至两宋官员选拔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元明清官员选拔隋唐至两宋官员选拔▲进士题名碑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参加者: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考试内容:四书五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主持元明清官员选拔隋唐至两宋官员选拔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明朝清朝名称考核内容目的或结果考满满三年初考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满六年再考满九年通考考察外地官员三年一次朝觐考察重点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京官六年一次京察名称考核内容京察三年一次考察京官大计三年一次考察外省官员考课制度元明清官员考核元明清官员监察朝代监察制度元朝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朝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地方督抚、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设提刑按察司清朝中央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监察百官将六科并人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地方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官窑贯耳瓶钧窑海棠式花盆

元明清官员监察

据《明史》卷73《职官志二》记载:“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贾玉英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明朝的都御史负责就查内外百官,弹劾一切不法人员,此外,还有代皇帝巡按各省的职责,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元明清官员监察

明朝的六科给事中是直属于皇帝的独立监察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有自己的官衙,负责皇帝制赦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兼有纠劾百官之权,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从七品官员,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的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在工作中与都察院的十五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科道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

明朝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七品。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均为从七品。一、选择题1.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主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D2.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联名奏折中提出:“非育才不能图治,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不足。”这表明他们主张(

)A.兴办学堂,实行义务教育B.改革科举,派送学生出国C.设外务部,编练新式军队D.裁撤官吏,引进西式人才B3.中国传统教育实施的场所为各地书院、县学、乡学,但这些学校都是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