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和常用短语,了解《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知识。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和顺序。

3.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恰当的说明方法。

4.品味语言,感受本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梳理段意把握思路和说明顺序。

2.通过赏析“繁华"的画面,采用品读结合的方法了解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了解名画背后的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方法:归纳法、品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这幅画吗?(清明上河图。)我们从画面中能看到什么?(来来往往的人和鳞次栉比的屋舍。)千百年后,我们还能从这幅画中看到北宋当年的社会风貌,今天,我们以文字为载体,一起去领略这千古名画的遗风。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真实画卷吸引学生兴趣,引入正文。)

二、积累雅词

师:上课之前,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学生回答字音。)

坊()汴梁()题跋()绢本()田畴()料峭()驮队()跋涉()漕运()舳舻()纤夫()摩肩接踵()轿乘()

2.理解词语

坊:城市居民聚居的名称

界画:中国画的一种。

慢板:音乐术语,表示音乐的节奏

设色:绘画着色、涂色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师:前面四个词语是我们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常识,请同学们在书中勾画出来,后面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解释词义。)

3.熟读短语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舳舻相接一应俱全

无暇一顾无所不备摩肩接踵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本篇课文有许多四字词语,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请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基础知识是文章学习很重要的铺垫,通过三个小环节分别从字音、词义、短语入手,使学生初步对文章形成概念。第三个环节的四字短语,也是在为后文精读赏析第四段典雅的文学性的语言特点做铺垫。)

三、了解一幅好画

师: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繁华。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卷,了解《清明上河图》。

1.介绍作品和作者(学生朗读)

《清明上河图》流传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来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其态无不惟妙惟肖。

张择端:北宋画家,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2.介绍创作背景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

师:通过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张择端生活在一个繁盛的时代,生逢于时,他便将所见之景尽入画。青山隐隐水迢迢,千年一梦入汴梁。随着文字,我们缓缓走进千年之前的汴梁。

(设计意图:学生全方面的了解画作的相关信息,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为学习文本营造历史氛围。)

四、品析一篇好文

师:我们的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需要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思路和顺序,找到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点。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结合老师提供的信息,浏览全文,归纳段意,完成批注。

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阅读全文,归纳段意,完成批注)

示例:第一段:介绍历史背景及说明对象

第二段:简介_____

第三段:概括_____

第四段:描摹_____

第五段:总结_____

(设计意图:读文章先从整体把握,对于说明文而言,归纳段意,寻找中心句是最有效掌握全文思路的方法,提示信息的作用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路,使他们能够更快把握段意。)

2.找出顺序

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描绘画卷的说明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师: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共有三种,老师在整理给同学们,请结合信息判断以上问题的说明顺序。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分别从文章整体和局部进行梳理,由于学生还未学习说明顺序,出示知识总结直观明确的告诉学生辨析的方法,让学生有所区别。)

3.总结技法

好的作品总有相通之处,无论是做一幅好画,还是写一篇好文,首先都需要:思路清晰、逻辑有序、重点明确。

学习活动二:重点研读

师: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许多作品都有描述,有诗云:湖光山色连一体,恍若江南鱼米乡。才听纤夫号子响,又见流水向东方。演兵场中观战马,石拱桥上看春光。诗词尚如此,那么,我们在文字中能不能找到这种画面呢?

1.精读第三、四段,寻找文字中表现的汴京的“繁华”。

(预设答案:1.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具体。

2.摹状貌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上,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画面更真实细腻。

3.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描摹画面内容,再现北宋时代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繁荣的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

4.两处景物描写渲染出早春时节,春寒料峭、树木新发,春意欲燃,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与人、物呼应。)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繁华"这一词语在文中反复出现,契合题目与主旨,所以它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以点带面,文中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都是在极力体现这一特点。在这个环节既要学生找寻说明方法,重点把握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也要通过四字短语来体会语言的典雅,同时要让学生了解繁华不是单一的人来人往,而是整个画面中人物、景物、事物的高度融合,有景有情、有疏有密、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从“繁忙”到“繁华"的递进。通过学生赏析“繁华”的画面,学生边找边品,边品边读,做到品读结合,最终感受到画卷“繁华"的特点。)

2.知识点拨:摹状貌

每一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聆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活灵活现。

——节选自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

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描写更具体,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师:画中热闹非凡的一幕幕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如此生动,就像卢沟桥的狮子,如此惟妙惟肖。这种说明方法就是摹状貌。

(设计意图:本课突出的说明方法是摹状貌,但是学生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了解较少,需要教师在梳理文本后讲解,由描写“繁华”的句子的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3.朗读“繁华”,体会典雅(师生共读选文)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梦回繁华》第四段节选

师:作者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的是通过朗读感知语言特点的要求,尤其是节选内容最大程度的表现出语言典雅有韵味,并且朗朗上口,容易让学生读出热闹、繁华的感觉。)

4.总结,学好说明文就要做到:把握整体,理清思路、重点品味,赏析方法、精读文段,体会语言。

五、深思一场梦回

学习活动三:提炼情感

从表面上看,画家集中概括、客观表现了开封城清明节期间的繁荣景象。但是,他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在描绘表面繁盛的背后,流露出对北宋末期社会的阵阵隐忧。画家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意识揭示出当时隐藏着的一些社会矛盾,折射出对宋都城防缺失、军心涣散、文武相争等弊病的担忧,北宋灭亡,已在旦夕之间。昏庸的宋徽宗得到此图后,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警示含意,未能理解张择端的良苦用心,而是将图转赠给了向太后之弟向宗回。——节选自《故宫藏画的故事》

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_________——《梦回繁华》第二段节选

师:择端墨笔嵌贞美,长卷春秋藏苦伤。张择端焚膏继晷,历时多年完成这幅恢弘长卷,画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他精湛的技法,其中还寄寓了他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请结合以上资料,说说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预设答案:1.盛世繁华背后的危局,对时局的忧虑,对盛世的感叹,对家国的热爱,对故土的留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情感的升华,通过张择端作画的背景补充,让学生意识到繁华背后的国家的巨大危机,张择端敏锐地注意到暗流涌动,这充分表现了他的忧患意识。学生拓展思路,对张择端,对《清明上河图》能有纵深的认识。)

六、结束语

“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这是《梦回繁华》里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也是我们对《梦回繁华》的评价。一幅长卷,牵动着从古至今无数人的思绪。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感谢这一场梦回,让我们在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