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白板

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同时严格按照我校“四有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到堂堂清,课课清,让课堂充满活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其文。

(2)熟练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过程和方法过程

通过反复诵读,师生、生生共同探究诗歌的情感和艺术技巧,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崇高理想,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事要逐步理解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学流程:导入——诵读——分析文本——有情感地诵读——小组讨论——解析景语——再次诵读——体味意境——归纳主旨——扩张练习——延伸阅读——集体背诵,结束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预习课文

一、导语设计一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精心描绘了“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的田园美景。他曾时隐时仕,但秉性深爱丘山,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他是谁?(学生回答:陶渊明),大家都知道,他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导语设计二

学生齐读: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找出本诗代表性的意象:空山、秋、明月、清泉、浣女、渔舟。

教师提问: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清新自然

教师提问:这种语言特点是什么诗才具备的?

学生回答:山水田园诗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写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

继续引导:他们是山水田园诗人,可是以前山水诗人和田园诗人的鼻祖是不一样的,田园诗人的鼻祖是谁呢?

学生回答:陶渊明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以练习的方式更能促进记忆)

陶渊明,又名(),字(),东晋(),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被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归隐之宗”。

三、诵读(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齐读诗歌,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注意以下加点字字音:

羁鸟荫后檐暧暧墟吠桑树颠樊笼

2.解读诗题,把握诗歌的诗眼

明确:归

第二阶段: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听名家范读,领悟诗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很多有效信息。提问:标题的诗眼是“归”,除了这个有效信息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信息“田园”。那么,“归"与“田园”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能看出作者的情感如何?

四、诵读、精讲、合作、探究(教学第一阶段:品读)

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解决几个有递级层次的问题

1.从何而归?

2.因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一)、学生齐读诗歌开头四句,理解作者从何而归。

学生边读边划重点信息:尘网、樊笼

师接着问,请同学们思考: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学生回答思考后回答: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以看出作者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老师讲解:“尘网"一词,足见作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度厌恶。“误”字体现了诗人悔恨之深。“三十年"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时间之久,痛苦之深。

明确:作者从官场生活归来

老师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学生齐读“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理解作者为何而归。

2、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本性使然)

教师引导:“性本爱丘山"是作者归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原因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是否有点题句?

学生阅读后找出:守拙归园田

教师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里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

通过同桌之间讨论完成

明确:“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以六人为小组讨论并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教师温馨提示:理解语句,应从词语含义、写作特点、作者情感着手理解。)

讨论后,各小组积极发言

明确:第一小组:(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囚禁在水池中的鱼。

第二小组:(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这是暗示作者在官场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第三小组补充: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第四小组:这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作者身在官场、心系田园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这是全诗的重点,由同学推荐一名朗读能手朗读诗歌剩下的内容,其他同学思考归向何处的问题,并在文中勾画相关信息)

学生会回答:归向园田

(1).教师提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找出相关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所描绘的画面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图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就那么美呢?

学生再次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等语句,闭上眼睛感受画面美,然后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第五小组代表:这是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图景,给人以恬静闲适之感。

第三小组代表:这是一幅幽静和谐的田园图景,给人迷恋其中的感觉。

第六小组代表:这是典型的田园生活图景,在当下喧嚣的社会,同样吸引着世人,追求恬静安宁的生活,是每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这些图景不仅在陶渊明笔下是美的,在每一个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境界的人眼里都是美丽的。

教师小结:

这是一幅恬静优美、宁静和谐、朴实自、美似人间仙境的田园图景,是诗人弃官归隐后生活图景,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发言至此,本诗的重点问题已得到解决,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这八句的写作手法也归纳出来了,这几句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同时,还运用了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等手法描绘这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景,表明作者追求恬静和谐生活的心境。

4.归去如何?

(我们都知道作者写本诗的目的是表达他对田园生活充满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或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自由、安逸、喜悦

提问:这些词句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讨论组组长小结:本诗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收束全文,同时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名全诗主旨。

五、拓展阅读(旨在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作者作品风格)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魏晋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魏晋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魏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六、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练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躁对比鲜明的江边图景。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钟声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小组合作完成,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就选择归隐田园,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3.根据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写一篇100字短评

八、课堂小结:

所有的景语都在诉说田园之美,所有的情语都在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传达了他最质朴的情感,即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全诗采用比喻、夸张、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进行描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深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抨击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玩弄权术的丑陋现实。

附板书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九、教学反思、

这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起引导、点拨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同时结合我校“四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