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优化练习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优化练习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优化练习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优化练习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优化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时优化练习1.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用新戏剧形式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东亚风云》等剧目,皆以反映当时的政治情绪为宗旨。这里的“政治情绪”主要是指()A.师夷长技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2.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萍浏醴起义B.二次革命C.黄花岗起义D.护国战争3.1911年广州起义前,黄兴绝笔书“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这反映了革命党人()A.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宣扬民主与共和理念C.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4.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以上叙述可以用来说明黄花岗起义的()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意义5.辛亥革命用暴力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进行了“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和探索。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推动民主政治发展C.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D.促进社会风俗变化6.孙中山说:“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著,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A.广州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7.“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以上是熊继贞荣获的“首功执照”正文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8.它因辛亥革命而获得“首义之城”的美誉,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它就是()A.广州 B.上海 C.武汉 D.虎门9.“……消息传来,同盟会会员阎锡山、温寿泉等人紧急会商,认为‘南方起义已经发动,我等应积极响应’。……10月29日,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起义军占领太原,山西军政府成立。军政府发表《山西讨满洲檄文》,以示推翻清朝、顺应共和的决心。”材料中太原起义是为了响应()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0.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支持()A.黄花岗起义B.北伐战争C.辛亥革命D.护国战争11.“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武昌起义的胜利C.“五四运动”的发展 D.“一五”计划的开展12.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定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A.缔造共和 B.浴血共和 C.共和梦碎 D.维护共和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部分)。起义时间起义名称1906年冬①__________1907年5月黄冈起义1907年6月七女湖起义1907年夏②__________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③__________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起义补充完整。说出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赞扬了近代史上哪一场革命?写出这场革命的主要力量。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绝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材料二: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材料三:“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与妻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观点。(2)材料二是孙中山赞颂哪次武装起义的一篇文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意义。(3)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A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述的是黄花岗起义的意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安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体现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故有孙中山“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盛赞,选项D符合题意;ABC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不是维护了,排除A项;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C项;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6.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不在武汉之一者,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局面,C项正确;广州起义失败,排除A项;同盟会成立与“各省之响应”不符,排除B项;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8.答案:C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消息传来,同盟会会员阎锡山、温寿泉等人紧急会商,认为‘南方起义已经发动,我等应积极响应’。……军政府发表《山西讨满洲檄文》,以示推翻清朝、顺应共和的决心。”结合所学知识,同盟会革命党人发动的太原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专制统治,牵制了清王朝反动势力,有力支援了武昌起义,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与题干描述“同盟会会员”“顺应共和”不符,排除A;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与题干“推翻清朝”不符,排除B;“五四运动”时期,清朝已经灭亡,排除D。故选C。1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武昌有关,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武汉三镇光复,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走向土崩瓦解,C项正确;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但起义迅速归于失败,时间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B项;1915年,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B解析: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覆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选:B。12.答案:B解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所以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浴血共和,B项正确;“缔造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地点在南京,排除A项;“共和梦碎”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地点在北京,排除C项;“维护共和”指的是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地点较广,如江西、云南、广州,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1)①萍浏醴起义;②安庆起义;③黄花岗起义。说明了全国各地发动的暴力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此起彼伏,同时也说明了清政府处在风雨飘摇之中。(2)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14.答案:(1)应采用革命手段;坚决推翻清政府统治;主张建立共和制度。(2)起义:黄花岗起义。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3)爱国主义、不怕牺牲、浴血奋斗、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与时俱进等精神品质。解析:(1)革命观点:根据材料一革命为唯一法门可得出,应采用革命手段;根据材料一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绝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可得出,坚决推翻清政府统治;根据材料一“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可得出,主张建立共和制度。(2)起义:根据材料二“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同年10月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