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豆类新品种选育及评价第一部分豆类遗传资源收集与鉴定 2第二部分优异种质选育与杂交组合培育 4第三部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 6第四部分籽粒品质及抗性性状评价 10第五部分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 12第六部分区域适应性试验与示范推广 15第七部分品种特性综合评价与登记 18第八部分豆类新品种产业化与应用 20
第一部分豆类遗传资源收集与鉴定关键词关键要点豆类遗传资源收集
1.系统调查和收集豆类野生近缘种、乡土品种和栽培种的种子和种质材料,建立丰富的遗传资源库。
2.探索豆类遗传资源的地理分布、多样性程度和生态习性,为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3.加强豆类遗传资源的采集、保存和利用,确保其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豆类遗传资源鉴定
1.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形态学特征,对豆类遗传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类,建立准确的遗传背景信息。
2.综合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评估遗传资源的优良性状和抗性水平。
3.建立豆类遗传资源数据库,为遗传分析、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信息基础。豆类遗传资源收集与鉴定
引言
豆类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收集和鉴定豆类遗传资源对于豆类育种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
豆类遗传资源收集的主要途径包括:
*考察收集:前往豆类种植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当地栽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
*交换获取: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种质资源库交换遗传材料。
*引进驯化:将国外栽培品种或野生种质引入国内,进行适应性驯化和纯化。
鉴定
遗传资源鉴定包括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
*植物形态:观察植物株高、茎叶形态、花色、荚果形状等性状。
*种子形态:测量种子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性状。
分子生物学鉴定
*DNA分子标记:利用PCR、测序等技术分析DNA上的差异,区分不同种质。
*电泳检测:对种子中的蛋白质或酶进行电泳分离,分析其分子量和异构体。
评价指标
豆类遗传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
*产量和品质:产量潜力、种子大小、颜色、风味等。
*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碱、抗病虫等性状。
*特殊用途:药用、观赏、绿肥等用途。
*遗传多样性: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程度。
数据库管理
收集鉴定后的遗传资源需要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以下信息:
*品种或种质名称:方便检索和查询。
*地理来源:反映遗传资源的起源和适应性。
*形态和分子特征:便于区分不同种质。
*评价数据:提供遗传资源的性能信息。
*照片和标本:直观展示遗传资源的性状。
意义
豆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与鉴定为豆类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来源。通过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可以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品种,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同时,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还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确保豆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优异种质选育与杂交组合培育关键词关键要点种质收集与评价
1.系统收集和保护豆类种质资源,包括栽培种和野生近缘种,拓宽豆类育种资源库。
2.建立种质评价体系,对收集到的种质进行性状表征、抗病虫害性、营养成分、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评价。
3.鉴定出具有优异农艺性状、抗逆性、营养价值高和适合不同生态区的种质材料。
杂交育种
1.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组合。
2.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具有高产、抗病、早熟、优质等优良性状的后代。
3.运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优异种质选育与杂交组合培育
优异种质选育
优异种质是杂交育种的基础。豆类新品种选育需要从广泛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亲本材料。选育方法主要包括:
*现场筛选:在大田条件下,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性观察和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筛选出表现优异的个体。
*多点评价:在不同生态区或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种质资源进行多点评价,筛选出具有稳定性状的优异材料。
*性状标记: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精准地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种质资源。
杂交组合培育
杂交组合培育是豆类新品种选育的核心环节。通过亲本配对、杂交、后代选育等步骤,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型杂交组合。
亲本配对
亲本配对遵循互补原则和杂交优势原理。选择具有不同优势性状的亲本进行配对,以互补弥补亲本的不足,形成具有杂交优势的后代。
杂交技术
*人工杂交:将亲本花朵人工授粉,控制杂交过程,提高杂交成功率。
*隔离栽培:将杂交植株与亲本隔离栽培,防止杂交污染,确保杂交后代纯系。
后代选育
*一代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初筛,筛选出具有预期性状的个体。
*多代选育:对一代筛选的个体进行多代选育,稳定和巩固优异性状。
培育方法
*三系法:利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高产、抗逆等优势的杂交组合。
*花粉闭锁法:利用花粉闭锁亲本培育闭锁杂交组合,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
*自交系法:通过自交选育,将亲本优势性状稳定,培育出生育力强的自交系杂交组合。
育种材料评价
育种材料评价是豆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环节,旨在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杂交组合。评价项目包括:
*产量性状:籽粒产量、百粒重、穗数等。
*抗逆性状: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
*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等。
*适应性性状:对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
*其他性状:株型、生育期、籽粒大小等。
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最优良的杂交组合,进入新品种审定环节。第三部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1.MAS利用分子标记和连锁关系鉴定携带目标性状基因的个体,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2.MAS缩短育种周期,减少田间试验时间和成本。
3.MAS可应用于各种性状的选育,包括抗病性、品质改良、营养成分优化等。
标记辅助群落回交(MABC)
1.MABC将标记辅助选择与群体回交相结合,以将优良性状基因快速导入目标种质。
2.MABC加速了外来基因的整合,显著缩短了育种时间。
3.MABC适用于从野生种或其他种质中引入有价值的性状。
全基因组选择(WGS)
1.WGS利用整个基因组的高密度分子标记,预测育种值和选择优良个体。
2.WGS提高了选育精度,突破了传统标记辅助选择的局限性。
3.WGS促进了育种过程的高通量和自动化。
关联分析
1.关联分析通过比较携带不同性状个体的基因组数据,鉴定与性状相关的基因区域。
2.关联分析可用于识别新基因、定位QTL(数量性状位点)并了解性状遗传基础。
3.关联分析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基因组编辑
1.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改,从而引入或删除desired性状。
2.基因组编辑加速了作物性状改良,提供了传统育种无法达到的精确性和可预测性。
3.基因组编辑在抗病性、产量提升、品质优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定向诱变育种
1.定向诱变育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在目标基因组中诱导突变,扩大遗传变异范围。
2.定向诱变育种可创造新的性状,加快育种进程。
3.定向诱变育种与其他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育种效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B)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或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辅助育种家进行品种选育的技术。在豆类新品种选育中,MAB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精准选育目标性状:分子标记与目标基因座或性状高度关联,可以辅助育种家在早期选择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实现精准高效的选育。
*提高育种效率:MAB技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表型筛选,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识别有利等位基因:MAB技术可以识别和跟踪有利等位基因,使育种家能够在亲本选择和杂交育种中更有效地利用有利基因。
*基因组选择:通过高密度分子标记对基因组进行全覆盖,进行全基因组选择(GWS),直接预测个体的表型表现,实现精准育种。
应用现状
MAB技术在豆类新品种选育中已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
*抗病育种:开发与特定抗病基因或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家筛选抗病品种。例如,大豆抗根腐病分子标记、豇豆抗炭疽病分子标记等。
*耐逆性育种:开发与耐旱、耐涝、耐盐等耐逆性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家选育耐逆品种。例如,大豆耐旱分子标记、豇豆耐涝分子标记等。
*品质育种:开发与品质性状(如蛋白含量、脂肪含量、风味等)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家选育高品质品种。例如,大豆高蛋白分子标记、豌豆甜味分子标记等。
*基因组选择:利用GWS技术,对豆类新品种进行全基因组筛选,预测个体的表型表现,辅助育种家进行精准育种。
案例研究
大豆抗根腐病分子标记应用:
*研究人员开发了与大豆抗根腐病基因座连锁的SSR分子标记。
*通过对大豆育种材料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筛选出携带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
*将这些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成抗根腐病能力显著提升的新品种。
豇豆高抗炭疽病分子标记应用:
*研究人员鉴定出豇豆高抗炭疽病基因座与其连锁的SNP分子标记。
*利用该分子标记对豇豆育种材料进行筛选,选育出高抗炭疽病的新品种。
*新品种的抗炭疽病能力明显高于传统品种,有效减少了炭疽病造成的损失。
数据支持
*大豆抗根腐病分子标记应用案例: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抗根腐病大豆新品种,其抗根腐病能力提高了20%以上。
*豇豆高抗炭疽病分子标记应用案例: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高抗炭疽病豇豆新品种,其炭疽病发病率降低了50%以上。
*GWS技术在豆类育种中的应用:GWS技术在豌豆育种中可预测产量性状,准确率达85%以上。
结论
MAB技术在豆类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或基因座之间的关联性,MAB技术可以辅助育种家精准选育目标性状,提高育种效率,识别有利基因,并实现基因组选择。这些技术将极大地促进豆类新品种的选育,为豆类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第四部分籽粒品质及抗性性状评价关键词关键要点籽粒品质评价
1.营养成分:确定品种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并与市场需求和营养标准进行比较。
2.口感品质:评估品种的硬度、糊度、风味和可食性,以满足消费者偏好和烹饪要求。
3.加工特性:研究品种的加工性能,包括煮沸时间、吸水率和破碎率,以优化加工过程和产品品质。
抗性性状评价
病害抗性
籽粒品质及抗性性状评价
1.籽粒品质评价
1.1感官品质评价
*籽粒大小:影响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籽粒颜色:影响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籽粒形状:关系到食用性状和加工利用。
*皮厚:影响食用性和营养价值。
*口感硬度:影响食用口感。
1.2理化品质评价
*粗蛋白含量:衡量营养价值。
*淀粉含量: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脂肪含量:影响营养价值和风味。
*糖分含量:影响风味和保藏性。
*氨基酸组成:反映营养价值,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含量。
2.抗性性状评价
2.1抗病性评价
*田间自然接种:直接暴露于病原,观察发病情况。
*人工接种:接种已知病原,在受控环境下观察发病情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关联分析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识别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位点。
2.2抗虫性评价
*田间观察:监测害虫发生情况和植株受损程度。
*苗箱试验:在受控环境下,将幼苗暴露于害虫中,观察取食和发育情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识别与抗虫性相关的基因位点。
2.3抗逆性评价
*耐旱性评价:模拟干旱条件,观察植株生长和产量情况。
*耐涝性评价:模拟淹水条件,观察植株生长和产量情况。
*耐盐性评价:模拟高盐条件,观察植株生长和产量情况。
*耐热性评价:模拟高温条件,观察植株生长和产量情况。
*耐寒性评价:模拟低温条件,观察植株生长和产量情况。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使用仪器或化学方法测量具体指标值。
*定性评价:观察表型特征,根据分级标准打分。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于与抗性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进行筛选。
评价流程
1.确定评价指标。
2.按照科学规范设计评价方案。
3.进行田间或实验室试验。
4.收集并分析数据。
5.根据评价指标打分或测量值,得出结论。
评价结果
*鉴定出籽粒品质优良、抗性性状突出的新品种。
*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育种工作,制定合理的育种目标和选育策略。第五部分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关键词关键要点田间展示
*品种比较和筛选:将新品种与对照品种进行对比,评估其性状表现、抗性水平和适应性,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较高产量的品种。
*示范栽培技术:开展品种示范栽培,展示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栽培管理要点和高产栽培模式,推广新品种的种植技术。
*新品种评估:通过田间展示,收集新品种产量、性状和抗性等方面的综合数据,为新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提供依据。
产量潜力测定
*试验设计:设计合理的多点多环境产量潜力试验,包括品种、试验环境、栽培管理条件等因素,以准确评估新品种的产量潜力。
*数据收集和分析:记录新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量、千粒重、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新品种的产量优势和稳定性。
*产量预测模型:利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新品种产量与环境条件之间关系的模型,预测新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产量表现,指导新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
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是豆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评价候选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的表现,为后续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
1.田间性状测定
田间性状测定包括以下方面:
*株高和茎秆特性: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节间长等性状,了解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
*叶片特性:测定叶面积、叶色、叶形、叶脉分布等性状,反映叶片的光合能力和抗病抗逆性。
*花期和结荚期:记录开花时间和结荚时间,了解品种的生育期和增产潜力。
*花序特性:观察花序大小、花数、开花顺序等性状,评估品种的繁殖能力。
*荚果特性:测定荚长、荚宽、荚形、荚色、籽粒数等性状,了解品种的荚果产出能力和籽粒品质。
*籽粒特性:测定千粒重、籽粒大小、籽粒形状、籽粒颜色等性状,评估品种的籽粒产量和商品价值。
2.产量潜力测定
产量潜力测定主要通过小面积展示和多点试验两种方式进行:
*小面积展示:选取优良候选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和栽培条件下进行小面积展示,考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产量潜力和品质表现。
*多点试验:在不同生态区域和栽培条件下,设置多点试验,对候选品种进行产量对比,综合分析其产量水平、稳定性、适应性等指标,筛选出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3.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方法
3.1株高和茎秆特性测定:用卷尺测量株高,用卡尺测量茎粗和节间长,用计数法确定分枝数。
3.2叶片特性测定:用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用色卡对比叶色,用尺子测量叶长和叶宽,观察叶形和叶脉分布。
3.3花期和结荚期测定:记录开花始期、开花盛期、结荚始期和结荚盛期。
3.4花序特性测定:用尺子测量花序长度和宽度,用计数法确定花数,观察开花顺序。
3.5荚果特性测定:用尺子测量荚长和荚宽,观察荚形和荚色,用计数法确定籽粒数。
3.6籽粒特性测定:用千粒重计测定千粒重,用尺子测量籽粒大小,用仪器测定籽粒形状和籽粒颜色。
3.7小面积展示:根据候选品种的适应性范围,选择不同生态区域和栽培条件,进行小面积展示,每品种展示面积为100-200平方米,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水平和品质表现。
3.8多点试验:在不同生态区域和栽培条件下,设置多点试验,每个试验点设置3-5个重复,每品种种植面积为50-100平方米,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试验,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4.数据处理和分析
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
*数据整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统计,剔除异常数据。
*方差分析:利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性状差异,确定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
*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多个性状指标,找出品种之间的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
*产量指标计算:计算单产、产量构成、产量稳定性等产量指标,评价品种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
*回归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预测品种产量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产量预测精度。
通过田间性状及产量潜力测定,可以筛选出性状优良、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的优良候选品种,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第六部分区域适应性试验与示范推广关键词关键要点区域适应性试验
1.确定目标区域和生长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类型和水文条件,以评估品种的适应性。
2.在代表性地点建立多个试验点,以获取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数据。
3.监测和记录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特征,以评估其对当地条件的适应能力。
示范推广
1.选择具有优异表现的品种,在农户田间进行大面积展示和推广,以验证其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
2.提供栽培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户优化种植管理,提高豆类生产效率。
3.评估示范推广的效果,收集农户反馈,以进一步优化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区域适应性试验
区域适应性试验旨在评估新品种在特定区域内的适应性和表现。试验在代表性种植区域设置多个试验点,以考察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病虫害压力下的响应。
试验设计应包括:
*至少三个试验点,分布在目标区域的不同地理位置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点设置多重复
*品种间对比采用对照品种作为参照
试验指标包括:
*产量和品质指标(产量、粒重、千粒重、蛋白含量等)
*抗逆性指标(抗病、抗旱、抗寒等)
*适应性指标(群体结构、穗位高等)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后,可综合评价新品种在目标区域的适应性和表现,确定其适宜种植区划。
示范推广
示范推广旨在将具有优良性状和高产潜力的新品种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示范推广活动通常以农业示范基地、种植大户为依托,在目标区域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新品种示范种植。
示范推广的关键步骤包括:
*选择适宜的示范基地和种植大户
*提供新品种种子和技术指导
*监测新品种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组织参观考察和技术培训
示范推广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生产效益(产量、收入、成本等)
*适应性(群体结构、穗位高等)
*农民接受度(种植意愿、推广效果等)
通过示范推广,农户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新品种的优势,从而推动新品种的迅速普及应用,加快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实例
以下是对某大豆新品种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示范推广的具体实例:
*区域适应性试验:在目标区域的五个不同地理位置设置了试验点,每个试验点设置四个重复,对新品种及其对照品种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对比试验。
*示范推广:在目标区域选择10个示范基地,种植新品种和对照品种,并在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
*试验和示范推广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比对照品种产量提高10%,抗逆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新品种受到农户广泛认可,推广效果显著。
上述实例表明,通过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示范推广,可以有效验证新品种的优良性状,加速新品种的普及应用和产业化进程。第七部分品种特性综合评价与登记关键词关键要点【品种特性综合评价】
1.依据品种选育目标、国家标准和区域性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关键指标。
2.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结合田间试验、室内测定和专家咨询,对品种整体特性进行综合评估。
3.依照评价结果,筛选出优良性状突出、综合表现良好的品种,为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
【品种登记】
品种特性综合评价与登记
1.品种特性评价
品种特性评价是对新品种的综合性评估,包括如下方面:
*产量性状:籽粒、株高、籽粒含水率、千粒重、单株结荚数、单荚结籽数
*抗性:抗旱、抗寒、抗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抗逆(盐渍化、重茬等)
*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膳食纤维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
*外观性状:籽粒颜色、籽粒形状、籽粒表面纹理
*适应性:适宜种植的区域、播种期、栽培管理技术
*加工特性:脱壳率、出米率、米质
2.评价标准
品种特性评价应根据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主要包括:
*国家标准:GB/T21528-2021《豆类新品种特性评价与登记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NY/T789-2015《豆类新品种特性评价》
*地方标准:如《辽宁省豆类新品种特性评价技术规范》
3.评价方法
品种特性评价一般采用多点试验法,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多点多时试验,以获取品种的稳定性数据。试验方法包括:
*田间试验:种植品种,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统计产量性状、抗性、外观性状等
*室内试验:对籽粒进行成分分析,测定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
*抗病试验:接种病原体,观察品种的抗病反应
*加工试验:对籽粒进行脱壳、出米等加工,评价加工特性
4.数据分析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品种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根据评价标准,对品种的性状进行分级。
5.品种登记
满足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登记标准的新品种,方可申请品种登记。品种登记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品种登记申请书
*品种特性评价报告
*试验数据原始记录
*品种来源和育种过程说明
*品种名称建议
品种登记管理机构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登记后的品种获得品种权保护,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合法种植和销售。第八部分豆类新品种产业化与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豆类新品种产业化
1.新型加工技术:采用真空干燥、超微粉碎、酶解等技术,提高豆类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产业集群建设:形成集豆类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协作,提升产业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汉堡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公司劳务合同常用范本
- 2024年中国标签机色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度食品召回与退换货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简化版送货服务协议典范版B版
- 2025标准药品代理合同
- 2025公司会议服务合同书
- 2024年修订版:广告位租赁协议
- 知识付费平台可持续使用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牙科正畸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方向
- 夫妻债务约定协议书
- 3.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版
- 美团课件无水印
- 《金融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代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口腔诊所耗材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 保护环境志愿活动
- Unit1复合不定代词专项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综合测试四及答案
- 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