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之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一冯世纶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
主持人:
今天下午第一个做报告的是冯世纶教授。冯老是北京仲景学术委员会
的名誉主任委员,是著名的经方大家,对经方的理论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比如说“经方的起源”、“方证相应的理论”,以及今天要做报告的“两大
医学体系”,都有很独特的见解。另外冯老还是经方的临床大家,七十多
岁的高龄了,每天还奋战在临床第一线,为广大的患者解除病痛,而且疗
效非常显著,可以说是学验俱丰。
下面咱们热烈欢迎冯世纶教授为我们做报告!
冯世纶教授:
各位张仲景,下午好!
今天由我给大家做一个经方的探讨,题目就叫“经方有两大医学体系二
这只是一个探讨,我先发言,大伙儿讨论,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中医
是不是有两大医学体系?
因为以前好多人没这么提过,实际是客观存在的,比较分散,明确提
出来,好像是没有提过。我有一次到河南中医学院第三医院讲了一课,有
个老师紧接着上台讲到了,他非常谦虚地说:“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我
还是头一次听说呢!”说明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不对呀我先讲,讲的要
是不对,大伙儿批评,对经方咱们共同来探讨。
我所学到的东西,是从胡希恕先生那里学来的。他留下了一些笔记,
他发表的文章没有,就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公开发表的没有,但是好多笔
记留下了。等于他的笔记,就记录了他对经方医学的认识内容,所以我的
一些学术观点,也都是来自于胡希恕先生。在这里纪念他,今年是他诞辰
一百一十三周年,也是他逝世三十周年。
中医古今就存在着两大医学体系。什么是两大医学体系呢?就是以
《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医学理论体系和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理
论体系。
中医起源于神农时代。这个起源也是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中
医起源
于春秋战国,我认为不对,应该是起源于神农时代。经方发展至汉代,
史书已明
确记载有两大医学体系,就是有医经和经方。但是由于误读传统,长
期未能认识,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二
一、中医有两大医学理论体系
为什么没有认识到中医有两大理论体系呢?就是由于存在一个误读
传统,造成了不能认识两大医学体系。误读传统表现在什么上呢?主要表
现在“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内经》”。咱们教学、教材就是:我们最早的医
学著作是什么?《内经》。他就认为一切的理论来源于《内经》,《伤寒论》
是因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才有的《伤寒论》,所以《伤寒论》也是《内
经》的理论体系。这个误读传统是中医史上最大的雾霾,比方我就用这个
黑的东西,咱们现在有个词叫“雾霾”,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给少数
人弄的晕晕乎乎、乌烟瘴气,中医史上几乎是劫难。陈亦人也称之为“禁
锢”,“一切理论来源于《内经》”的这么一个禁锢。
现在好多人一说话,什么代表中医?你是搞什么的?搞中医的,你是
搞歧黄的。以歧黄代表中医,这是不对的。歧黄不能代表中医,因为歧黄
只能代表医经,中医还有经方。
关于经方的概念,我做了一个片子。关于什么叫《经方》,我们现在
有些认识也不同,所以我做了一个动漫的小片子,把我的观点给大伙儿摆
一摆,认识一下什么叫经方。今天咱们放一放,看一看:
宣传片字幕
中医学源远流长,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经方作为其中一支重要
的理论体系而倍受推崇。但自西晋的王叔和用《黄帝内经》注释《伤寒论》
后,经方的理解和临床受到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方逐渐淡出了
人们的视线。近年来,随着业内人士的宏扬和学术界的大力倡导,经方又
焕发出新的活力,出现了经方热潮,老百姓相传“有病找经方!”但问起
何为经方?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说的清楚经方的概念和定义,古今文献
也是莫衷一是。到底什么是经方呢?让我们跟随冯教授(冯世纶教授)来
认识经方吧。
经方的起源:
通过文献及考古考证,经方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到五千年的上古神农时
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北省蔚县、阳原县等多处遗址(冯教授:就
在北京的西边),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适应自然、认识大自然的
过程中,应用八纲概念,即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体会并领
悟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自然有白天、黑夜,
有四季,寒、热、温、凉的不同,其实就是阴阳的变换,人体也有相应的
变化。冬季为了防寒,人们会把房屋建成坐北朝南,并在屋内修建火炉取
暖;夏季为了防暑,会把房屋建成半地穴式。显然当时已经认识到了“寒
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寒热阴阳之理,其基础理论就是八纲。渐渐的
人们发现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对疾病的治疗:例如着凉、淋雨后,头痛、
恶寒、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某些治疗方法得到缓解;比如用火烤、熏烤,
火热熨皮肤,喝热汤或热粥并盖上棉被,或用生姜、葱等煎汤热服,或煎
汤熏洗等方法,使皮肤出汗,从而得到治愈。病位分表、里,外感疾病初
起多在表,可以采用发汗的方法,如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来发汗解
表。但是人们会观察到,病由表入里后,不能再用发汗来治疗,而应该用
治里的方法。在八纲看来,里证分阴阳、寒热、虚实,里实热者用清里热
药,如黄苓、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
在长期和疾病斗争的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渐总结了经验,代代相传,
直至夏商时代,有了文字,才以文字记载的形式出现,《神农本草经》就
是其中的代表,并在汉代得到补充完善而成书,也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
形成。《汉书•艺文志》已明确了中国有两大医学体系,即医经和经方。
对经方作了精当的阐述,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辫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
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
失也。”史记标明了经方医学的特点及经方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有什
么样的证,就用什么药来治疗,积累了疾病的证和相对应的单味药物治疗
的临床经验及单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
经方的发展,在单方方证临床治疗中,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
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药物协同来治疗,甚至更多,这就组
成了复方,并逐渐积累了许多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
相传为商代宰相伊尹所著。从传承来讲,基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
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
证经验,形成于这个时代,即完善成熟于汉代,即《汤液经法》三十
二卷。理论体系的形成,历经几十代人的单方、复方方证经验的积累,推
动了经方理论的发。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经方发展至汉代时的主
要理论是八纲,病位也只有表和里,而经张仲景论广的《汤液经》及《伤
寒论》的成书,有了重大的变化,即病位增加了半表半里,因而使八纲辨
证发展为六经辨证,也标志着经方体系的形成。
由经方的起源和发展形成史来看,可以给经方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经
方是以八纲六经方证理论制定的医药学体系,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
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其代表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
《伤寒论》,是不同于《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
刚才放了这段片子,是我们对于经方的认识。什么叫经方?我们做了
一个小的动漫片供大家参考,咱们共同探讨,共同认识。现在还没有形成
一个统一的认识,希望大家共同提意见,谢谢大家!
现在继续讲中医有两大理论体系。为什么说有两大理论体系呢?从临
床上,我们从一个会诊的故事看一看。先说刘渡舟老给我写的序,我出的
一本书叫《经方传真》,这是我整理的胡希恕先生理论的第一部书,刘老
写的序。1987年写的序,1994年出版,当时出版不容易。他写的这个序
的内容跟一次会诊有关,怎么回事呢?我们看一看:
这是咱们复兴中医网网载的一个帖子,发表于2012年11月13日15:15
分。谁写的呢?来自英国的一个叫单志华的写的。他写了他父亲(单玉堂)
的一个回忆,回忆了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刘渡舟老,第二个是胡希恕
先生,第三个是东北的一个。其中有一段我们看一看,从诊疗思路上就存
在着两个医学体系。看看这一段会诊的文字,这是他写原文:
父亲病情在恶化,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不通,已出现心衰合
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药大学的六位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
之、我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
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制住病情。84岁的胡老诊完
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
“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
小便问题一一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
都依了。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大便五次,
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已达正常,肾积水消失,父亲开始下地活动……
后来刘渡舟老在《经方传真》的序言时对胡老进行评价:“每当在病房会
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
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
于仲景之学也
“父亲病情在恶化",父亲是谁啊?单玉堂。单玉堂是东直门医院、
中医学院搞针灸的,他是搞子午流注挺有名的一个研究员,很早就是个研
究员。他这一次记载的就是他父亲病重了,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
不通这些症状。已出现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药大学的六位
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之、我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
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
制住病情。84岁的胡老诊完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
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小便问题
——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都依了。但大
家都捏着一把汗,替他担心呢!虚证还能用攻下法吗?大家都认为是虚,
你怎么认为是实啊?你这不是闯大祸吗?但是,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
了:大便五次,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已达正常,肾积水消失,父亲
开始下地活动?下边还有一段我给删去了,也是他的原文。后来刘渡舟老
在写《经方传真》的序言时对胡老进行评价,这评价是什么?“每当在病
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
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
得力于仲景之学也”写了这么个序。刘老写序,当时我也不知道跟他有
关系,后来通过这个帖子,我们看到了,跟这个序有关系了。这本书一一
1994年的《经方传真》,就是以方类证的一个胡希恕先生的著作。
我们看一看这个序里头这一段,刘老说的“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这里头有文章,为什么?刘老到九十年代以后,他的思想也有非常大的变
化,在他出的一些著作里头表现出来了。实际上他这里头体会到了两大医
学体系,为什么?你看都说有这方面的历史:“中医就是用岐黄之学代表”,
怎么代表?岐黄之学,一说中医就是岐黄之学,一说我们搞中医的,岐黄
之学;文学著作里:“还懂点岐
黄”,怎么叫“还懂点岐黄"?就是说他懂中医,往往有这种说法。
实际上刘老不这么说,改正了,为什么?“得力于仲景之学也”,他没说:
“得力于岐黄之学也”,就道明了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这不是夸胡希恕
先生,实际是在诉说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所以说“得力于仲景之学也二
为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认证呢?会诊的时候,这六个都是正主
任医师,胡希恕先生那时候是副主任医师,都学得不好吗?也不是,也都
是我的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呢?不是他们学得不好,实际是同一种病情,
同时有两种认证:一个判为虚证,一个判为实证,截然不同。这种情况不
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司空见惯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不同的理论体系造成
的。我们看《伤寒论》的注解好多书里头,我们看看《伤寒论》第320条,
这一条都知道吧?“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
气汤”,咱们好多著作怎么解释呢?什么叫少阴病?少阴病是心肾。为什
么用大承气?少阴病厉害了,心肾两败,心肾阴虚了,急下存阴,都这么
讲了。急下存阴,对不对?对。看来是对的,但是到了临床上,诊断了心
肾阴虚,有几个敢用大承气的,这么虚了,还不赶紧滋阴?是不是这样?
它这个理论就局限了,心肾阴虚赶紧滋阴,哪有用大承气的?但是解释《伤
寒论》的时候,这怎么讲呢?少阴病,心肾阴虚,急下存阴。讲是这么讲,
到临床上不管用了,辨的是心肾阴虚了,他就不会把握了。两个医学体系
的认证和治疗存在着差距,时方派心肾阴虚这是经常碰到的,治疗是急下
存阴,在临床上没有用大承气的。经方认为不是,它怎么解释?少阴病是
表阴证,因为虚,病邪厉害,急性传染病经常见,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头
一天还是表证少阴病,过了三天、两天,一下就到了阳明了,出现大承气
汤证。因为什么?邪气厉害,入里得快,由表证入于里,便成了大承气汤
证了,用大承气汤治疗,经方就会遇到这种情况,用大承气汤,学完《伤
寒论》,他就会用了。
两种理论体系,认证不一样,治疗不一样,这就要重新探讨一下我们
的医学发展,我们的医学发展就存在着两种医学体系。好多人已经认识到
了,像章太炎,他是咱们上海人吧?刚才前边几个老师都说了,咱们上海
经方大师多了去了,章太炎也是。章太炎不光是文学,医学也非常棒,他
提出来了:“医之始,出于巫,古者,巫彭初作医。《移精变气论》曰:古
之治病,可祝由而己。”精神治疗,刚才黄煌教授也说了,是精神治疗。”……
其后智慧萌动,知巫事不足任,术始分
离,其近于巫者,流而为神仙家;远于巫者,流而为医经、经方两家。”
你看这么简单的几句,把中医的起源发展说清楚了。医经、经方两家在什
么时候出现的?就是在神农时代,并不是春秋战国,那就晚多长时间了。
神农时代出现了医经和经方:医经就记载了一些医学理论的东西,一些针
灸的东西;经方的治疗主要是以药治病的一些内容。医经的发展,在这过
程当中加入了一些五运六气的东西,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内经》就形
成了。到了西晋唐宋以后,又加入了一些运气。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何晏
王弼专讲玄学,事物的发展不在于内、在里的因素,而在于外的因素,老
强调外因,这是讲运气和玄学,五运六气也是在这儿加入的。我们的《内
经》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肯定了,五运六气的六篇大论是谁加入的?王冰整
理的时候才加入的。《黄帝内经》在西晋唐以前,这几篇是不完善的,五
运六气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唐以后出现得比较多,魏晋南北朝比较
兴盛,这样以后就形成了时方。时方就是医经发展来的,所以时方属于医
经,医经又叫时方,也叫岐黄。因为它有五运六气、五行,所以叫哲学医,
现在好多人说中医是哲学医,这是指《内经》可以,指我们经方,我们不
认可。我们经方不是哲学医,好多人说中医不是科学,好多大人物说中医
不是科学,也允许它存在,非常可怜中医。我们中医不用他可怜,我们中
医就是科学,他只是看到了《内经》系统,没看到经方,没看到《伤寒论》
这些东西,不懂得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造成现在中医不科学。这就是没
学好中医,没认识到中医有两大理论体系。
这两大医学体系中的经方是怎么发展来的?我们刚才做了一个动漫
片,它是起源于神农时代,用药治病,起初是用单味药,后来发展为复方
制剂;开始是用八纲,方证的发展,用方证治病的经验总结,由八纲发展
为六经辨证,在《伤寒论》当中是用六经辨证的。经方又是什么医啊?又
叫汤液,又叫农伊,又叫仲景学说,这个概念要弄清楚,它的主要理论是
八纲六经,这两个医学体系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我概括性地画了个图,医经又叫时方、岐黄、
哲学医,怎么叫比较合适一点?它的主要理论是什么?经络脏腑、阴阳五
行、六气八纲,它主要是指导针灸治病,代表著作是《黄帝内经》、《难经》。
经方又叫神农、农伊,又叫仲景医学,它主要是以方药治病的,它的主要
理论是什么?八纲,由八纲变成的六经。六经在《伤寒论》里头:表阳证
是太阳病,半表半里阳证是少阳,
里阳证是阳明病,里阴证是太阴病,半表半里阴证是厥阴病,表阴证
是少阴病,这就是《伤寒论》的六经,它的代表著作是《伤寒论》、《神农
本草经》。
这两大医学体系在东汉已经明确形成,记载在《汉书•艺文志》里边,
刚才我们做了个动漫已经播放过了。中医有两大理论体系,好多人已经进
行了探讨,胡希恕先生提到“循孔穴以行针刺,因有经络脏腑的学说;依
证候而用方药,遂有辨证施治的法则,治术的所本不同,故其流别亦自各
异也。前者详于《黄帝内经》,后者载于《伊尹汤液》。"这是咱们的叫法,
应该是史书记载的《汤液经法》,实际上是一本书,叫法不一样。
汉代中医已有《岐黄》和《汤液》学派的分别(这是杨绍伊的话),
前者宗法《内经》,专讲脏腑经络辨证,主治以针灸;后者宗法《汤液经》,
专讲六经八纲辨证,主治以方药。当时岐黄家言最为盛行,而《汤液经》
学比较衰微,后汉的张仲景即此派的唯一杰出传人。就是说《内经》、《医
经》知道的人非常多,经方知道的人很少,差一点传丢了,只有张仲景一
个人传下来了。
张仲景论广了《汤液经》,原著未能全部流传后世,后由西晋王叔和
整理部分内容,书名为《伤寒杂病论》。因以《内经》释《伤寒》,亦用药
物治病,因此形成时方派,时方派是这么形成的。
二、两大医学体系的特点
第二个问题讲两大医学体系的特点。稍微提一下,时方派就是医经派,
它的主要理论特点是什么?主以经络脏腑、五行六气,兼用气血津液、八
纲等。我给它列了这么几条,大伙一看就知道了:
1、经络辨证:十二条为主,任督、奇经八脉等。
2、五脏五行辨证:脏腑经络、
3、病因辨证:六邪(风、寒、暑、湿、燥、火)辨证;
4、气血津液辨证;
5、营卫气血辨证;
6、三焦辨证;
7、体质辨证;
8、六气辨证。
9、八纲辨证
简单地说它的特点是什么?理论庞杂,医药结合差,这是我们的评价。
经方派主要理论特点是什么?
以八纲、六经、方证为主要理论,治病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
证对应治愈疾病。它医药结合紧密,它发展来从开始到现在就是医药结合,
结合得非常紧密。
人们对于经方派不了解,对时方派了解比较多一点,所以出现了好多
人不认识经方。70年代,我整理胡希恕老师的一篇文章没给发表,审稿者
不理解,对其中的一些归属、一些话,像这句话:“中医的辨证施治,其
主要精神,是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审稿人说:“请按中医术语写文章。”他是说得什么意思啊?这就是中医术
语啊?它这个不是医经的中医术语,他就说不是中医术语,就认为岐黄是
中医,经方派不是中医。到目前来说,出版界仍是以岐黄派为主,前几天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其中有一句话,李心机教授提出了中医存
在误读传统,他说什么?打击面太广了,我说你搞出版的应该知道里边说
的你不能给改了,不解释就给改了,保留了这个误读传统。
两大医学体系特点里头第一个是六经实质不同。大家都清楚了,《伤
寒论》的六经不是经络,医经的六经是经络脏腑。关于什么是六经?现在
好多还没有统一起来。
再一个是病名概念不一样。对于伤寒的认识,医经、时方它有一个什
么叫伤寒?伤寒学家大多强调《伤寒论》所论是广义伤寒,主要根据是《素
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与《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的论述,从而认为《伤寒论》是一部
讨论多种外感热病的专著。错误的认为张仲景是由于当时发生伤寒病,而
促使他挂冠为民(不当官了,不当太守了),发愤写成《伤寒论》。这就
是医经对伤寒的认识。
经方就不一样了,什么叫伤寒?《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
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就
是指的太阳病的一个表实热证,它就是这样的伤寒。整个《伤寒论》398
条,它的概念都是这个,跟《内经》的伤寒不是一回事。还有温疟,《金
匮要略》里边的温疟是什么?
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是什么?“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
痛?”《内经•疟病》的温疟是什么?"?其但热而不恶寒者,阴气先绝,
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瘴疟。”它非常像瘴疟,它这
个温疟说的是瘴疟。它这个温疟是什么?“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
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跟《金匮要略》的概念不一样。
三、两大体系能否结合
第三个:两大理论体系能否结合。我经常听到有人给我建议,他说你
这个八纲六经没什么理论,你应该结合脏腑不更好吗?河南中医药大学五
十年校庆的时候,让我去讲课,听完我讲完六经来自八纲,一个青年小伙
子问:“六经那么简单?没有理论?您结合脏腑经络辨证不更好吗?”当
时我也不好回答,因为我没有想好。还有一个安徽芜湖大一年级学生给我
写信,他说:“六经结合脏腑辨证比较好!争取多数。”对于这些问题,我
长期没有应对。
后来,我们冯学功主任做课题(北京经方进社区工程),使我学到了
不少东西。我学到的东西最多了,是什么?得到了一些启发。2013年6月
26日,经方进社区,在经方应用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大会上讨论了一个病例,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个病例是什么?
王某,男72岁,2013年5月16日初诊:尿频、尿痛、便秘五年余,
五年前查出前列腺癌,遂行去势治疗睾丸摘除术,多处骨转移,肝脏转移,
脾脏转移。自述平素怕冷,平素喜热饮,怕冷,即使在酷暑时也要比别人
多穿一件衣服,食欲差,吃的过饱时会腹胀,大便难,需靠番泻叶通便,
食欲差,食后腹胀,睡眠差,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浮滑。
辨证脾肾阳虚型淋证,脾肾阳虚型便秘。处方:炙黄黄30g黑附子
15g肉桂10g生白术20g白芍20g茯苓15g补骨脂10g女贞子10g酒大
黄10g当归10g干姜15g党参15g炙甘草10g
二诊2013年5月23日:感觉比之前怕冷有所好转,小便次数减少,
但仍有疼痛,大便难,仍需靠番泻叶通便,
问题:如何改善其大便难的问题?
这个患者患有慢性前列腺癌,做过睾丸摘除术,经常吃番泻叶通便,
大便难,
治疗以后经常要靠番泻叶通便。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写了学习体会。
其它的不说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如何改善其大便难?”他提
出来一个问题,大伙儿讨论了,其中有一个跟我学习的学生,他提出来了,
说:“我对这个病人,这种病情,我经常用这么一个方法,就是以少量的
麻黄、杏仁提壶揭盖法。”“提壶揭盖法”,他就提出这个,我一听,这个
脏腑理论有道理。但是,经方理论不行,我就联想到了在麻黄的应用上,
经方和时方不一样,它们理论上不一样。因为什么?经方与时方主要不同
是什么?整体辨证论治不同,具体到治喘有明显的不同:
经方:胸满而喘用麻黄汤,咱知道的第36条;腹满而喘用大承气,
咱知道的第208条。
时方:喘为肺气不宣、脾虚痰阻、肾不纳气,治则宣肺健脾补肾,这
个法是对的,规范化了的,用麻黄视为合理。
而经方用麻黄有宜忌,为什么?有的时候行,有的时候不行,为什么?
有什么特点?就是用于解表。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不可下,宜麻黄汤。”这是有表的时候用麻黄汤,可以;但是,用于里不
行,第208条:“阳明病……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大承气汤主之。”你
再用麻黄行吗?不行。为什么不行,他讲出了道理。讲了什么道理呢?就
是第218条提出来:“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
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澹语。”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喘
是因为腹满引起的大便难。那什么呢?就是因为大便干了,你再发汗,大
便干就是因为丧失津液造成的,你再发汗,不津液更伤吗?里实得更厉害
了,这喘更厉害,加重他喘,所以“大便为难”,不能用麻黄。可是脏腑
辨证喘用麻黄宣肺是天经地义的,对的;六经是不行的。所以以麻黄发汗,
津伤大便难,是腹满造成的,不能用。
联系到提出的这个提壶揭盖,用麻黄提壶揭盖行吗?不行的。这就是
说你越提壶揭盖,越发汗,大便就越干了,喘得更厉害,大便更难,治喘
也不行,治疗习惯性便秘更不行。他这个理论上好像是讲得通,但临床上
也是不行的,你这大便干,习惯性便秘,绝对不能发汗,这两种理论是不
一样的。
当然经方治疗喘,不光有表和里,还有半表半里,这个就不说了。
对于第36条,胡希恕先生注解的时候,他说:同时发作太阳病发热
恶寒的
表证和阳明病大便难的里证者,亦可谓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这种合病
的时候可以用麻黄汤,为什么?喘为麻黄汤证和承气汤证的共有症,不过
大承气汤证为腹满而喘,今喘而胸满为麻黄汤证,仍宜责在表,虽大便难
亦不可下,而宜以麻黄汤解表。就是太阳阳明合病的时候,下不厌迟,不
到可以下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可以用麻黄的。
但是没有表证的时候你用麻黄,后边胡希恕先生又说:大承气汤证、
大柴胡汤证腹满而喘,里实之极,势必上迫胸膈,阻碍呼吸而作喘,此喘
由里实所起,主症为腹满,以大承气汤攻其里,腹满消则喘自平;麻黄汤
证为喘而胸满,表实汗不出,涉及于肺而喘,呼吸困难,气充胸膛,因而
发满,此满由喘所起,主症为喘,以麻黄汤发其汗,表解则喘止,而胸满
亦自消,症有主从,治分表里,此于辨证甚关重要。里证和表证为是否用
麻黄的一个主要指征:表证用麻黄,里证不能用麻黄。
总之,由《伤寒论》可知:喘满为麻黄汤和承气汤的共有证,但麻黄
汤以喘为主而脉多浮;承气汤证以满为主而脉多沉。说明喘有表、里不同,
治不能皆宣肺。经方辨证,不但要辨六经,更重要的是要辨到方证,方证
是辨证的尖端!
我们从这里来讨论一下,设想到六经辨证是否能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呢?
有些老学员说你这个六经辨证这么简单,你结合着脏腑辨证不更好吗?好
不好呢?我们由提壶揭盖得到启发:
1.经方理论与医经理论有相同之处,但由于主要理论体系的不同,两
者不能相融。
就是不能结合,结合没有好处。对于中西医理论也一样,中医有它的
理论特征,西医有它的理论特征,这两个理论体系不能结合。李执重也论
述了好多,现在提到中西医结合,有的说创造新的医学体系,新的医学理
论,有这种可能吗?李执重提出来了:“中西医不能通约!”意思是什么?
各有各的特色,不能说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不一样。经方是,医经也是,
你们可以试一试。结合有什么好处没有?没有。
2.西晋王叔和以《内经》释《伤寒论》,是两大医学体系融合的实验,
一千多年来造成误读传统,读不懂《伤寒论》,有力的证明了两种医学体
系不能融合。
这种误读传统学不懂经方,我们讲来讲去,要学好经方,用经方不是
学一个
方证的问题,是要学懂它的理论。学懂它的理论,再读《伤寒论》才
能读懂,这样应用起每一个方证,才能达到运用自如。
有力的证明了王叔和误解《伤寒论》,有力的证明了两种医学体系不
能融合。其误读传统有几点,怎么着误读传统了?有这几个表现:
①六经的概念误读:
以《内经》的六经解释《伤寒论》的六经,解释不通。你们看有几个
解释通了?没有,你翻书去吧,解释不通。“《伤寒论》的六经与《内经》
的六经迥异”,这是谁提出来的?岳美中提出来的。
②证名之误读:
《内经》的伤寒与《伤寒论》的伤寒,名同而实异:
经方的伤寒概念是什么意思?表阳证,刚才说了《伤寒论》第三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疼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名为伤寒。”概念是表阳证。
医经、时方的伤寒是热病的概念:《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
寒之类也”,一回事吗?不一回事;跟第三条一样吗?不一样的;与《难
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它的概念
又不一样。这样来解释《伤寒论》,认为“《伤寒论》是一部讨论多种外感
热病的专著”,现在还是这么认为。这样来解释《伤寒论》能解释通吗?
能读懂《伤寒论》吗?大家有时间试验试验,有功夫验究验究,我就用《内
经》解释《伤寒论》,整个《伤寒论》都能解释通吗?实际前边我们做了
好多工作了。这些错误的认为张仲景是由于当时发生伤寒病,而促使他挂
冠为民,发愤写成《伤寒论》,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③辨证及治法之误读:
《伤寒论》辨证以症状反应为主,这两大医学体系有什么不同啊?最
主要的不同在辨证。怎么辨证的?《伤寒论》是以症状反应为主,《内经》
辨证以病因为主。用《内经》释《伤寒论》不但概念不相等,而且治疗上
亦不相等。如《伤寒论》的伤寒概念是第三条,后世注家怎么注的?什么
是伤寒?“伤寒是伤于寒”,是病因概念,对吗?是不对的。杨绍伊著作
了《尹伊汤液经》,他考证了《伤寒论•序》是有功劳的,但是他对《伤
寒论》的认识受到了《内经》的影响,认为“伤寒是伤于寒二伤于寒是
中于里,中风是中于表,他认为《伤寒论》就是一表二
里,麻黄汤是用于伤寒,麻黄汤属于里证,这样他自己就弄糊涂了,
弄不清了。
用《内经》的概念,伤寒是伤于寒,《伤寒论》治疗伤寒,是针对的
必恶寒的表阳证,用辛温的麻黄汤,针对的是必恶寒而且发热的表阳证,
不是在表的病因邪气是风寒,是帮助人体正气发汗祛邪。后世理解为风寒
在表,用辛温发汗祛邪,当有发热时就不能用辛温发汗,而改辛凉发汗,
因此无法解释表阳热证。伤寒是表阳热证,弄不清楚。后世在讲解麻黄、
桂枝的作用时.,只认辛温发汗,发散风寒,而“不能应用于热证”。认为
发热不能用麻黄汤,用白虎汤。对四十六条的“阳气重”更是不理解,为
什么?因为他是按病因解释。因此后世很少人能用桂麻治疗发热表证,一
见发烧,辄用辛凉。2014年8月11日的《中国中医药报》登载了人民日
报记者王君平写的一篇报道,叫《把师承教育的精华融入院校教育体系》,
写了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就记住一个银翘散,叫银翘散大夫,完全不能理
解太阳病。更不同的是,时方往往玄空推理用药:如升麻升提;柴胡升提
劫肝阴;桂枝升散,《伤寒论》上哪有这种理论,正跟《伤寒论》相反;
运气推理用药,今天是少阴司天,用凉药,用运气推理,这就不是《伤寒
论》原来的思想了。
陈亦人认识到研究《伤寒论》史上存在误读传统,认识到《伤寒论》
主用八纲辨证,已走近《伤寒论》六经实质,但受以病因论治影响,则又
陷迷惘,如认为:“太阳病属表热证的说法,就不够确当。表热证治当辛
凉解表,麻桂辛温怎么能用?岂不邛日盛则毙??”他又绕进去了,绕不出
来了,就是受到了时方派病因学说的影响。如果以症状反应来辨证,就会
真正理解表阳证。
④书名之大错:
王叔和把仲景书定名为《伤寒论》铸成误读传统最重要原因之一。陈
亦人感慨:"视《伤寒论》为外感病专著由来已久,何以会长期沿误而得
不到纠正呢?囿于书名。西晋王叔和整理汉张仲景论广汤液的部分内容,
定名为《伤寒论》,使后人视为外感病的专著。至宋代发现《金匮要略》,
于是有《伤寒》论外感,《金匮》论杂病的论调。至金代李东垣著成《脾
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书,于是又有?外感宗仲景,杂病法东垣?的说
法。由此可见误认《伤寒论》是外感病专著,已经年代久远,根深蒂固。
及至温病学的辨证体系形成,《伤寒论》又由广义伤寒、多种外感热病的
专著,降格为狭义伤寒专论风寒性质的外感病医籍了。现代中医高等院校
的统一教材,对于六经辨证就主张只适用于风寒性质的外感
病。果然如此,那么《伤寒论》的理论,究竟还有多少价值”?提出
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六经辨证结合脏腑辨证无益有害!
3、临床治病大抵经方胜于时方。
我大胆提出了这么一个论点,为什么?刚才通过网上看了一个病例会
诊,刘渡舟老写序,有了一个印象“临床治病大抵经方胜于时方二不过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章太炎先生说的。
我们探讨几个病例:
1、非典型肺炎案
吴某,男,22岁,住院病案号54o初诊日期1959年12月1
5日:发热恶寒二天,伴头痛、咽痛、咳嗽、胸痛胸闷,经X线检查:为
右肺下叶非典型肺炎。既往有肝炎、肺结核、肠结核史。常有胁痛、乏力、
便潺、盗汗。
前医(时方)先以辛凉解表(桑叶、银花、连翘、薄荷、羌活、豆豉等)
一剂,服后汗出热不退,仍继用辛凉解表,急煎服,服后高烧、自汗、头
痛、咳嗽、胸闷、恶风、胁痛诸症加重。血常规检查:白血球8100,
中性70%。14日静脉输液用抗生素,当夜高烧仍不退,体温39«4℃,
并见鼻煽、头汗出。又与麻杏石甘汤加桅子豉等,服三分之一量至夜11
时出现心悸、肢凉。因请胡老会诊。
非典型肺炎,清凉解表与和解清热。患者是吴建平,我的大师兄,当
年22岁,住院病案号54号,中医学院的(中医院刚成立的住院号),是
1959年得的病。其症状是什么?发热恶寒二天,伴头痛、咽痛、咳嗽、胸
痛胸闷,经X线诊断:右肺下叶非典型肺炎。既往有肝炎、肺结核、肠结
核史,原先不知道。经常有胁痛、乏力、便澹、盗汗。前面的医生用时方,
也是我们的老师,先以辛凉解表,桑叶、银花、连翘、薄荷、羌活、豆豉
等一剂,服药后汗出热不退,出了汗仍继用辛凉解表,急煎后服,服药后
高烧、自汗、头痛、咳嗽、胸闷、恶风、胁痛诸症加重。血常规检查:白
血球正常。14日静脉输液用抗生素,当夜高烧仍不退,体温39.40C,并见
鼻翼煽动、头汗出。又与麻杏石甘汤加桅子豉等,服三分之一量至夜11
时汗出,出现心悸,肢凉,请胡老会诊。
胡老根据什么辨证的?晨起体温38•2℃,下午在39。。以上,呈
往来寒
热,并见口苦,咽干,目眩、头晕、盗汗、汗出如洗、不恶寒,苔黄,
舌红,脉弦细数,认为证属表已解,连续发汗解表,大伤津液,邪传少阳
阳明。治以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
柴胡五钱,黄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党参三钱,大枣四枚,
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二两。
用的药是上面几味药,结果上药服一剂,后半夜即入睡未作寒热及盗
汗。16日仍头晕、咳嗽痰多带血。上方加生牡蛎五钱(15克),服一剂。
17日诸症消,体温正常。12月22日(一周后)X线检查:肺部阴影吸
收。
经方、《伤寒论》半表半里理论是临床经验总结,其科学性经历代考
验、循证。
后世因未学懂《伤寒论》,不少人认为“张仲景本无半表半里之说”:
张仲景本来就没有,他不承认《伤寒论》有半表半里。咱们是有根据的,
胡希恕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张仲景本无半表半里之说”,提出了
一些意见和看法。或认为“小柴胡汤是发汗剂”,曹颖甫也认为小柴胡汤
是发汗剂。
一西学中者,固定一方治疗肺炎,用荆防银花等发汗一周观察结果,
病人大汗淋漓还继续发汗,他学生提出来这个再也不能发汗了。你知道怎
么搞科研?是肺炎不是感冒,吃一副药就好?必须连续发汗。连续发汗后,
结果这个病人发汗发到最后死掉了,这是西学中的一个教训。对于半表半
里,当时他怎么说的?你说这个肺炎怎么能治啊?不能发汗,用小柴胡很
好。
本案证主在少阳阳明,治皆禁解表发汗,因为没有表证不能用发汗。
前医辛凉解表,亦伤津,解表就伤津液,这里显示了两大理论体系的差异。
胡老注解第201条时曾强调:辛凉解表亦伤津,并不是清凉解表就稳妥了,
清热就不伤津液了,一样的,发汗就伤津液。治疗盗汗用的小柴胡加生石
膏,这个病人有燥热。
再讲一个,第二个是肺炎:
2、肺炎案
岳某,男,67岁,病案号:122745。初诊日期1965年7
月3日:恶寒发热五天,伴头痛、咳嗽、吐黄痰,体温39•5℃。时方
医给服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荆芥、芦根、
黄苓、前胡、枇杷叶等)二剂,热不退。经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肺
炎。又用银翘散加减二剂,
汗出而热仍不退。又与麻杏石甘汤加减一剂,汗大出而热更高,体温
41•1℃o请胡老会诊
清热解毒与清阳明实热。这是个姓岳的,67岁。恶寒发热五天,伴头
痛、咳嗽、吐黄痰,体温39.50C。时方医给了桑菊饮加减二剂,热不退。
经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肺炎。又用银翘散加减二剂,汗出而热仍不
退。又与麻杏石甘汤加减一剂,汗大出而热更高,体温41.10C。请胡老会
诊。
胡老根据汗出,烦躁不宁,时有澹语,咳嗽吐黄痰,腹胀,大便五日
未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胡老认为证属阳明里实证,为大承气汤方
证:
大黄四钱(后下),厚朴六钱,枳实四钱,芒硝五钱(分冲)。
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四次,热退身凉,以后又根据症状加减变
化用药治愈。
时医认为清热解毒可退烧,实际病热在里,禁发汗,清热解毒,用清
凉这些也是发汗,时方辛凉发汗使里实热加重;而经方看清证的实质,故
半剂而使热退。
以上两例共同特点是什么?正如人民日报记者王君平所说:“书本中
医”一上临床,脑子里只有“银翘散工教材越编越厚,有用的内容却越
来越少,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到临床都慌了手脚,没有表、里、半表半
里的概念。
从以上论述和治疗验案皆可看出,胡老治疗肺炎皆用《伤寒论》六经
辨证,即经方理论,且疗效确切,说明中医在古代已有治疗肺炎的经验。
也就是说,如果真正掌握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方证,就能有效地治
疗肺炎。
本案证属阳明里实热,禁再发汗,而后世方见发热即以清热解毒、辛
凉解表,实质仍继用发汗,使津伤里热更实更重,显然理论上有明显差异。
CARS、流感、肺炎不仅是清热解毒一方到底。
四、对两大医学体系的众议
第四:对两大医学体系的众议,就是说我们怎么倾向于两大医学体系
的认识。中医两大医学体系:像杨绍伊认为“先秦至汉代存在着农尹、岐
黄二派,犹道学之有羲孔、黄老二派”;彭坚(湖南医学院的教授):“近
百年来,《内经》中的理论和观点总是遭到质疑和批判……”
①前贤者的认识
我们前面提到了关于裘沛然先生的一个帖子,这个帖子是刘岳超转载
在2011年07月27日复兴中医网站的,说的是裘沛然国医大师的往事。
原文是这样的:中医的现状,是我们常议的话题,有过多次,我们深谈结
束,他总要关照:慎勿多言,有的话等我死后再说,否则要被骂死!现
在,大师去世了,“有的话”可以公开了。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医经派人
多,经方派的少,所以经方派的意见一出来,招到好多人的批判,好多人
不敢说。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
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的“巨著”后,它的地位更“虚胖”,像“圣
经”一样,其实它也就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年前国人对
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固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它顶礼膜拜呢?
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还说:“天
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得上边吗?所以真正的好
书还是《伤寒论》。今天上午张教授也提到这句话,我给他鼓掌了。
章太炎也说过:自《素问》、《难经》以五行内统五脏,外贯百病,其
说多附会??隋唐、两宋唯巢元方多说五行??金元以下,如守真、洁古,明
清之景岳、天士诸师??而未忘五行玄虚之说以为本。尤在浬心知其非,借
客难以攻之,犹不能不为曲护,徐灵胎深诋阴阳五行为欺人,顾己亦不能
无濡染,夫以二子之精博,于彼众口雷同终无奈何,欲言进化,难矣!
当然章太炎也说了:“中医胜于西医者,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体育场馆设施油漆防腐施工方案
- 疫情期间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 跨境电商通信解决方案
- 玻镁夹芯板施工方案对提升建筑美观性的影响
- 2024至2030年中国翼型把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氧漂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春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油双螺杆空气压缩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蕃石榴浓缩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湖北机场集团限公司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35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河南省附属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 微测网题库完整版行测
- 2023年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大全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 代运营合作服务协议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 慢性肾衰竭-课件
- 罗兰贝格-正泰集团品牌战略项目-品牌战略设计与高阶落地建议报告-20180627a
- 2024砍伐树木合同书
- 2024年02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事业单位2024年第一季度公开招聘167名工作人员0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