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_第1页
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_第2页
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_第3页
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_第4页
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1

2.《教育学原理专题》教学大纲........................................6

3.《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10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7

5.《英语》教学大纲................................................31

6.《地理科学新进展》教学大纲........................................34

7.《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教学大纲................................37

8.《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39

9.《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大纲....................................41

11.《地理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3

12.《数字地球与中学地理教学》教学大纲..............................45

13.《全球环境变化》教学大纲.......................................47

14.《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与教学课件制作》.............................49

15.编修说明......................................................52

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

术、方法;较好地运用现代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

力的地理教师。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

德;能较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宽厚的地理学科知识。

2.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具有较好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学

科教学理论、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能在中学地理教学发挥骨干作用。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4.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脱产、半脱产、在职兼读等培养方式。现阶段我

校主要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3一一6年。

2.教育硕士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同时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教育硕士学员

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才能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前

1

四个学期为集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开题阶段,后两个学期为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3.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

挥导师组在指导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方面的作用,发挥学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自主

性。采用半脱产学习方式的学员首次集中学习后二个月内,应确定指导教师。采用

在职兼读的学员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内,应确定指导教师。

4.公共学位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由学校研究生处统一组织教学;专业课程与专

业选修课由各院(系)负责开设。学员选修课由个人提出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三、课程设置

按一年半至两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学位课

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分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学位课程

1.公共课程(16学分)

(1)政治理论课2学分

(2)教育学原理专题3学分

(3)教育心理学3学分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

(5)现代教育技术专题2学分

(6)英语4学分

2

2.专业课程(14学分)

(1)地理科学新进展3学分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3学分

(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

(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3学分

(5)专业英语2学分

(-)选修课程(至少4学分)

1.公共选修课程

(1)中外教育史专题1学分

(2)外国中小学教育专题1学分

(3)教育评价专题1学分

(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

(5)心理测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学分

(6)教育文献及教育信息采集讲座

(7)学术报告及讲座

2.专业选修课程

(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1学分

(2)数字地球与中学地理教学1学分

(3)全球环境变化1学分

(4)地理教育动态讲座1学分

(5)地理文选阅读和论文写作1学分

3

(6)中学地理实验基地建设1学分

(7)地理新课程分析1学分

四、教学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

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

单位进行。学员实践结束时,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学位论文撰写一

般应从第四学期开始,保证有一学年撰写时间,期间学员应至少保证一个月以上时

间到学校集中。

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教育硕士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必须符合全国教

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论文标准要求。学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开题

报告经导师组讨论认为符合要求,方可进入论文撰写。开题报告一经确定,中途一

般不换题。

六、学位申请

学员通过相应课程考试或考核,取得规定的学分,其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阅并

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可提出学位申请。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的考查,

达到国家规定的硕士学位水平的学员,按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获教育

4

硕士学位。

5

七、课程实施教学计划

专业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学总学主讲学期教学分布为考

序课程名称学

123456

时分教师试查

1政治理论2V

位公2英语1544VVV

共3教育学原理专题563VV

课4教育心理学563VV

程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492VV

程6现代教育技术专题492VV

专1地理科学新进展563孙武等V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563甄坚伟VV

业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563张哲江V

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563曾荣青V

课5专业英语402欧阳军VV

6

程7

8

6

9

1中外教育史专题1

2外国中小学教育专题1

公3教育评价专题1

共中小学生心理1

4

选健康教育专题

修心理测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1

修5

课用

6教育文献及教育信息采集讲座

7学术报告及讲座

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281范小军

专2GIS与中学地理教学281迟国彬VV

'也3全球气候变化281黄山V

选4地理教育动态讲座281周顺彬

修5地理文选阅读和论文写作281徐颂军VV

课6中学地理实验基地建设281曾荣青V

7地理新课程分析周顺彬VV

1、公共学位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

2、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由各招生院(系)安排。

备注3、学时为上课时数,不含自学、辅导、答疑等其它时数。

7

4、学位课程单科考试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和政治理论课不低于60分。

八、课程简介

1.《教育学原理专题》

《教育学原理专题》按专题进行教学,其专题选择依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变

革与发展不断更新,目前大致有如下专题:1.教育研究应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

论;2.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3.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

是否导致“全面平庸”;4.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问题;6.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

等等。每一专题又包括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思维前沿,具

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批评性和启发性。

2.《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

律,是介于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心理学的元学科问题。包括学科性质、

对象、任务、方法和历史。(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有效教育的特征等。(3)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

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还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等

内容。(4)态度和品德心理。(5)美育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6)教育社会心理。

(7)教师心理。

8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科学研究

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设计、抽

样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测量法、

评价法、实验法、调查法(含问卷法)、文献法以及质的研究方法等,重点阐述各种

研究方法的使用前提和条件以及操作程序;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包

括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的写作程序、注意事项等。

4.《英语》

《英语》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学位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

共基础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好英语,能直接了解国外教育界的发展动

态、进行中外教育经验交流,将为今后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为:根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外语实际水平,结合未来

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英语文献阅读、翻译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若

条件允许,为英语基础较好、有用英语口头交流的实际需要、并自愿提出申请的学

生开设听说课,以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学术讨论、论文陈述等口头交际能力。学生

通过二年学习,应能基本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参照在职申请研究生学位的

英语考试大纲进行考试。

5.《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略)

6.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略)

9

《教育学原理专题》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本门课程对实现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主

要致力于为学员奠定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并使这种基础尽可能触及到原理层面,

较深入地了解现代教育思想,从而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丰富学员的教育理论知识,

而且要历练学员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并

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智慧。本课程依托深厚、宽广的教育理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联系理论。坚持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深入,力求接近高深理论;浅出,力求

贴近一线实践。教学按专题进行,尽量选择具有问题性、基础性、原理性、现实性、

前沿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学原理专题:1.教育研究应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2.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3.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4.多元性教学理念

与创新素质的培养;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问题;

6.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等等。其专题选择及各专题具体内容依教

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学员

课后自主进行灵活多样的交流与讨论。本课程为56学时,3学分。

本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一、教育研究应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1.教育研究科学性的依据

教育研究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在于教育活动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

10

(2)必然性

(3)普遍性

2.教育研究人文性的依据

教育研究之所以具有人文性,就在于教育活动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主观性

(2)价值性

(3)难以重复性

(4)复杂性

3.需要思考的相关问题

(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科学吗?

(2)教育活动有规律吗?

(3)教育规律有它的特点吗?

(4)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能相容吗?

二、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1.教育的人性论比较

2.教育作用方向的比较

3.师生关系的比较

4.教学氛围的比较

5.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关系的比较

11

6.人才观的比较

7.教学质量的比较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是否导致“全面平

庸”

1.“韩寒现象”引发的思考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与内涵

3.“全面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全面平庸”

四、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1.多元性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2.教学中多元性与一元性的关系

3.对我国一元性教学的反思

4.多元性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

5.多元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问题

1.“应试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

2.如何评价“以往的教育”

3.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考试了吗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吗

12

5.如何认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6.如何认识“减负”与“质量”的关系

7.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及对策

六、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认识

1.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2.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利己”

3.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和规范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

4.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

教学参考文献:

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扈中平:《教育目的论》(修订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扈中平、刘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扈中平、陈东升:《中国教育两难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7.成有信:《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

10.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陆有钱:《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16.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8.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9.[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0.[美]小威廉姆斯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巴西]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赵中建编:《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14

2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刘德华:《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0.刁培尊:《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3.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冉云飞:《沉痛——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成都)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

35.杨东平:《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北京)中日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

3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陈向明:《在行动中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4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3.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4.唐莹:《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5.[美]LindaCampbell,BruceCampbel1,DeeDiok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

成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5

46.[美]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内几种主要的教育理论刊物:

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3.《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4.《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5.《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6.《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7.《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主办。

9.《教育文摘周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16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本门课程是为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各专业方向学员共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程,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必须学习的学位课程。

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将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

和方法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开阔学员眼界,拓宽知识基础,

端正教育态度,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为培养和造就厚基础、高层次、高

水平、应用型的基础教育的骨干师资队伍服务。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为提高教育和教学

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2)提高学员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素养,

形成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态度,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和教育实践打好基础;(3)

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使学员学会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探讨和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掌握和发现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学

员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和教育创新能力。

本大纲在编写时,既考虑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趋

势,同时又兼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结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学的独特要求,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应用性、操作性的有机结合;既注意体现

中国特色、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又考虑同国际上公认的教育心理学的

17

基本内容衔接,增强学科的国际可比性。因此,大纲编写遵循了下述原则:(1)大

纲定位于硕士研究生层次,但与全日制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要求相比,更侧重于应

用理论的内容;(2)结构体系既体现学科稳定的、公认的内容,又反映学科的前沿

和最新动态,同时联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3)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教

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学员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专业特色。

本大纲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德育心理、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

学心理五部分,共17章。这些内容既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的传统内容,也包括近期教

育心理学领域特别关心的、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个别差异

和因材施教、教育社会心理和教师心理等内容。在大纲体系编写上,注重统一要求

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在大纲的各章节提出基本的“教学要求”和

“教学时数”,各节下列出主要知识点,节末提出建议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

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促进知识掌握向教学能力转化,培养

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各章末提出了“研讨专题和教学案例”,供教学时参考。

本课程3学分,56学时。大纲各章的“教学时数”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

时间的要求,详讲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和教师心理等内容,对美育和心

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的内容,可略讲或让学生自学。

大纲正文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

18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历史,揭示学科的发展趋势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掌握教育心理学

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明确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提高学员学习教育心理学的

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主要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教育心理学同相关学科的关系

重点解决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要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解决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主要知识点:

19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三、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重点解决问题: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案例)

2.教育心理学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影响(专题)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的心理发

展理论、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有效教育的特征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理解主要的心

理发展理论,正确认识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充分认识教育的价值。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要知识点: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心理发展的模式

20

重点解决问题: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主要知识点: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共同决定论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重点解决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重点解决问题:三种心理发展观的异同

第四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有效教育的特征

重点解决问题: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21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专题)

2.教育塑造人(专题)

第二篇学习心理

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学习的一般概念、学习的结构和过程、学习的分类、学生学习的

特点等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学习概念的实质,了解学习的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学习的概念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重点解决问题: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的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知识点:

一、学习的结构

二、学习的阶段

三、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22

重点解决问题: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主要知识点:

一、学习的内容分类

二、学习的性质和机制分类

三、学习的结果分类

重点解决问题:学习的性质和机制分类

第四节学生学习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

一、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二、学生学习的间接性

三、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四、学生学习的快速高效性

五、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重点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专题)

2.就学生学习的特点谈一谈我国当代教育史上的失误(专题)

第四章学习理论

教学要求

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育心理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

23

介绍国外的学习理论,包括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和其他的学习理论。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的实质,分析比较各个流派学习

理论的异同,正确认识各个学习理论在学与教过程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教学时数:5学时。

第一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桑代克的“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四、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发展

重点解决问题:联结派学习理论的价值和局限性

第二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

四、奥苏伯尔的“接受一同化”学习理论

五、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重点解决问题: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第三节联结一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主要知识点:

24

一、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理论

重点解决问题:联结一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第四节其他的学习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维列鲁学派的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重点解决问题:其他的学习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学习理论的发展和趋势(专题)

2.联结派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机制、理论、培养和激发等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形成机制和主要的动机理论,

掌握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能运用动机的有关理论和方

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数:5学时。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25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重点解决问题: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二节国外主要的动机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本能论

二、驱力论

三、强化论

四、需要层次论

五、认知失调论

六、自我效能论

七、成就动机论

八、归因论

重点解决问题:各种动机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主要知识点:

一、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二、外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重点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专题)

26

2.期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专题)

3.结合学科教学谈如何强化学生的外部动机(案例)

第六章知识的掌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学生知识掌握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知识的表征和分类,把握知识掌握的过程和条件,学

习促进知识掌握的途径和方法,能应用知识掌握的理论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知识

掌握的能力。

教学时数:5学时。

第一节知识的•般概念

主要知识点:

一、知识的概念

二、知识的表征形式和分类

重点解决问题:知识的表征形式与分类

第二节知识掌握的心理过程

主要知识点:

一、知识的获得

二、知识的保持

三、知识的应用

重点解决问题:理解知识掌握的过程及相互关系

第三节知识的获得

27

主要知识点:

一、知识获得的概念

二、知识获得的条件与方法

三、概念和规则的获得

重点解决问题:概念和规则获得的条件

第四节知识的保持

主要知识点:

一、知识保持的概念和意义

二、知识保持的条件与方法

三、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知识保持的效率

第五节知识的应用

主要知识点:

一、知识应用的概念

二、知识应用的过程和制约条件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应用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用现代知识观评价知识的价值(专题)

2.知识保持教学策略的实际运用(案例)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学要求

28

本章主要探讨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形成及培养。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动作技能和

智力技能形成的条件和培养途径。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技能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技能的概念及意义

二、技能的种类

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重点解决问题:技能的实质及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主要知识点:

一、动作技能的理论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

重点解决问题: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

主要知识点:

一、智力技能的理论

二、智力技能形成的特点

三、智力技能的培养

29

重点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从现代知识观看培养技能的重要性(专题)

2.智力技能培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规律。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理论观点,明确问题解决和创造

力的相互关系,能将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二、问题解决的特征

三、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节创造力的培养

主要知识点:

30

一、创造力的概念和特征

二、创造力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三、创造力的理论

四、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五、创造力的测量

六、创造力的培养

重点解决问题: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题)

2.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

第九章学习策略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主要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主要的学习策略及在教

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与元认知、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和学习方法

三、学习策略的作用

31

重点解决问题:学习策略及其作用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主要知识点:

一、知识识记和理解的策略

二、知识保持的策略

三、知识应用的策略

重点解决问题: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学

主要知识点: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技术

二、元认知培养与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重点解决问题:学习策略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技术探讨(专题)

2.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践(案例)

第十章学习的迁移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明学习迁移的概念、种类和理论,学习迁移的条件。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实质,掌握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条

件和途径。

32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重点解决问题:理解学习迁移的作用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形式训练说

二、共同要素说

三、概括化理论

四、关系转换说

五、认知结构迁移说

重点解决问题:各种迁移理论的异同

第三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主要知识点: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33

1.学习迁移的理论发展和趋势(专题)

2.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学习迁移的训练(案例)

第三篇德育心理、美育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品德及其形成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明品德及其形成的理论、条件、规律、培养途径等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品德的概念、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发展的理论及过

程;掌握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品德的概念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三、品德在人格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品德形成的理论

主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的品德心理思想

二、认知派的品德理论

(一)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34

(三)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三、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

主要知识点:

(-)斯金纳的品德理论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重点解决问题:各种品德形成理论的价值和局限性

第三节品德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主要知识点:

一、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二、道德认知的形成

三、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道德意志的形成

五、道德行为的形成

重点解决问题: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第四节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和品德培养的策略

主要知识点:

一、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二、品德培养的策略

三、学生品德行为不良的矫正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35

1.品德心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专题)

2.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技术(案例)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途径和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理论,掌握心理诊

断和心理咨询的理论、途径和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意义

重点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心理诊断

主要知识点:

一、心理诊断的主要手段

二、心理诊断的途径和方法

三、心理诊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重点解决问题:心理诊断的科学化问题

36

第三节心理咨询

主要知识点: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原则

二、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

重点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中国古代的心理教育思想(专题)

2.学生心理咨询的个案分析(案例)

第十三章美育心理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美育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及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与培养。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美育心理的概念,掌握审美心理的结构和审美心理的

过程,分析学校美育的心理效应,掌握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规律及其培养途径和

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美育心理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什么是美育心理

二、审美的心理结构

三、审美的心理过程

四、美育的心理效应

37

重点解决问题:美育心理及其结构

第二节审美心理的发展

主要知识点:

一、审美认知的发展

二、审美情感的发展

三、审美价值的发展

四、审美创造力的发展

重点解决问题: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审美心理培养

主要知识点:

一、艺术教育中的美育

二、学科教学中的美育

三、校园文化与美育

重点解决问题:审美心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专题和教学集例]

1.学校美育与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专题)

2.以美育德、以美促智的教学实践(案例)

第四篇教学心理

第十四章教师心理

教学要求

38

本章主要阐明教师心理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心理特点;明确教师应具备的

心理素质及教师威信的教育作用;掌握教师成长的规律,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教师的社会角色

主要知识点:

一、角色及教师的角色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重点解决问题:教师的社会角色

第二节教师的心理素质

主要知识点:

一、教师的智能素质

(-)教师智能的结构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二、教师的情意素质

(―)教师的心理动力结构

(-)教师对学生的爱

三、教师的人格素质

重点解决问题:教师的智能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

第三节教师威信

39

主要知识点:

一、教师威信的概念

二、教师威信的作用

三、教师威信的形成

四、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重点解决问题:教师威信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四节教学反思

主要知识点: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三、教学反思的成分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重点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五节教师成长

主要知识点:

一、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

二、教师成长的基本历程

三、提高教育效率的心理条件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成长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专题)

40

2.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剖析(案例)

第十五章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教学设计的涵义、原则和技术,掌握教学设计的心理

学理论和技术,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设计。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主要知识点: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重点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教学目标陈述与任务分析

主要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的理论

二、教学目标的技术

三、教学任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

第三节不同知识类型和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主要知识点:

41

一、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二、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教学进行设计

第四节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主要知识点: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和媒体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化和学科化(专题)

2.学科教学设计举例(案例)

第十六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掌握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

施教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主要知识点:

一、能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二、人格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42

三、性别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重点解决问题: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优生与差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主要知识点:

一、优生与差生差异的原因

二、优生与差生的因材施教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对优生与差生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节因材施教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知识点:

一、掌握学习

二、个别化教学系统

三、自学辅导教学方法

四、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重点解决问题: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方法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学生的个别差异的主要表现(专题)

2.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案例)

第十七章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和教学交往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和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学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良好的师

43

生、同伴关系形成的条件,掌握教学交往和课堂互动的理论和运行机制。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主要知识点:

一、学生的同伴关系

二、师生关系

重点解决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班集体与人际关系

一、班集体及其作用

二、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三、影响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四、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条件与措施

重点解决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第三节教学交往

主要知识点:

一、教学交往的概念

二、教学交往的类型、特征和原则

三、师生交往

四、影响教学交往的因素

重点解决问题:教学交往的条件和心理效应

第四节课堂互动

44

主要知识点:

一、课堂互动的类型

二、课堂互动的模式

三、课堂合理互动的基本条件

重点解决问题:课堂合理互动的基本条件

[研究专题和教学案例]

1.教学交往与一般人际交往的比较分析(专题)

2.促进课堂互动的教学策略(案例)

参考书目

1.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2.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李伯泰,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美]D.P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美]J.M.索里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9.[美]GH.鲍尔等著:《学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0.吴庆麟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1.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5

12.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4.陈龙安著:《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15.张德绣著:《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皮连生著:《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冯忠良著:《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燕国材,朱永新著:《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9.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0.曾欣然著:《德性培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张奇著:《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2.蒯超英著:《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4.姚梅林著:《学习规律》,湖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