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版六年级下册1-4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版六年级下册1-4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版六年级下册1-4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版六年级下册1-4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版六年级下册1-4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2页例题1和“练一练”,练习一1一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数据特点。能联系

百分数意义,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做出解释和判断,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数学

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可以分析并且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

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

学生搜集有关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扇形统计图的出示例1扇形统计图

材料。准备交提问:你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做什么统计图吗?

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探讨,学习新知

1、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先仔细

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把你知道的信息在四人小组

交流。

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说说从统计图里了解到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我国各种陆地地

学生在四人小形分布情况。老师相机说明整个圆代表我国陆地总

组里合作讨面积。

论。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老师

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并且追问怎样从图中看到这样

的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老师

可以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出来的,引导学生发现可

以根据每一种扇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也可以每

一种地形占总面积的百分数进行比较。

追问:这样的扇形统计图,扇形大小根据什么来确

定?(各个数量所占百分比)

2、提问: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交流,你能说说

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四人小在记录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

组里合作讨论总量,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量,扇形统计

它有什么特图的数据表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而不

点?是一个具体数量。因此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各

O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板书:表示各部分数

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

3、提问:我国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出示:我国陆

地总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根据扇形统计图中

各种地形百分数,你可以计算出什么?

学生正确分析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且完成书上表格。

尝试计算器计指学生汇报说说怎样计算,结果各是多少万平方千

算各个地形面米?其余学生集体核对。

积。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练一练

出示统计图,提问: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知

道了什么?

说明:两个图分别表示世界人口和世界耕地面积,

第一幅图表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9.6%,第二幅

图表示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9.6%.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所获老师指出:从两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与世

得想法。界人口数的关系,我国耕地面积和世界耕地面积的

关系,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比较多,但耕地面积相

对较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之一就是用

世界9.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9.6%的人口。

2、练习一第1题。

出示第1题以及统计图,了解题意。提问:仔细观

察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你觉得小华两天食物搭配各

有什么特点?哪一天更加合理,为什么?

学生结合提问老师及时点评,根据营养学观点,可以多吃蔬菜水

自由交流,发果,油脂类食物要适量控制。

表想法3、练习一第2题。

出示第2题,提问:观察果盘和数据,你能估计其

他几种干果各占百分之几吗?四人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交流全班反馈,指学生估计几种干果大约各占百分之几,

估计方法。并说说怎样估计。

明确:可以比较扇形大小来估计各占百分之几。花

生大约占果盘的20%,红枣大约占果盘的40%,葡

萄干大约占果盘的10%,开心果大约占果盘的30%

4、练习一第3题。

提问:你知道中国几大海域吗?你了解四大海域的

大小吗?能不能按照面积大小排一排?指名学生说

一说,相机出示第3题以及统计图,让学生检验自

己掌握知识和想法是否正确。

四、回顾总结,拓展新知

老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什么认

识,为什么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之后,

还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货?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2选择统计图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2—4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1、使用学生认识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

同统计图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的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过程,体会各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和方式,

感受各类统计图的作用,提高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图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能在学习生活中主动比

较、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步培养处理数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各类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

一、回顾激活,引入新课

1、回顾统计图

老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大家回顾一下,到现

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折

学生合作交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类统计图各是用怎样方式表示

流,然后作答。数据的?

2、引入新课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三类不同的统计图,知道了各类统计图

表示数据的方式和特点。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在不同的统计要求下各自要选择哪种统计图呢?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学习统计图的比较,进一步了解他们不同特点和各

自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统计图。

二、分析比较,认识特点

1、创设情境,了解数据

出示例2(先出现扇形统计图)

老师:这是小宇收集六年级1班下半年阅读课外书情况的数

据制作的统计图。大家先看看,小宇统计六1班同学课外书

阅读情况是为了了解什么问题?

学生自主分析观察扇形统计图,看看从图中反映了课外阅读哪个方面的情

思考并且交况,自己思考。

流。小宇还制作了另外两幅统计图(因此出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

统计图),仔细观察有反映了哪两个方面情况呢?

老师:请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这三幅统计图统计了课外

阅读的哪几方面情况,每幅图表示什么内容,从图中知道哪

些信息?

学生思考、分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析思考然后交2、交流比较,强化特点。

流。(1)老师: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的哪个方面的情况?

说明: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同学们阅读每类书籍占所有书籍

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2011年下半年全班每月阅

读本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平均每个星期课外

不同阅读时间人数的情况。

(2)老师:哪幅统计图能反映出这个班同学比较喜欢哪种

课外书,为什么?要知道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和课外阅读时

间人数的多少,分别看哪幅统计图?

说明:不同统计图反映了课外阅读不同方面的情况,要知道

不同情况的数据就要从反应不同内容的统计图中了解。

追问:课外阅读这三方面情况,为什么要从不同统计图了解。

老师指出:不同统计图特点不同。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

量与总数量之间百分比关系。折线统计图既表示数量多少还

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又

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3)老师:阅读这些统计图,你还能从统计图中对这个班

同桌同学交的同学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获得哪些信息?同桌说一

流。说。

集体交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想法。

老师小结:扇形统计图可以了解到整个班孩子比较喜欢科普

类书籍,因为科普书籍占阅读总量27%,其次是小说了书籍,

除了科普、小说、童话和漫画,其他类书籍阅读量较少。从

折线统计图可以知道,2011年下半年六1班同学在暑假阅读

课外书籍比较多,开学后总量有所下降,每月变化是有多有

少,但是总体上整个班阅读量比较大。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

出,这个班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平均每星期阅读时间在6-8

小时左右,和8小时及以上人数占一半以上,课外阅读时间

短的同学很少,比如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2小时以下的只有

3人。

3、回顾反思,深化认识

老师:从上面的统计内容的分析中,你对学过的的统计图有

哪些认识和想法?

老师:不同统计图有不同特点,我们在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反映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统计图。

同桌交流问题那么怎样选择不同类型统计图呢?同桌交流。

然后互动交流老师小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应用。

回答。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读题后老师提问: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李大爷家收入哪些情

况?前两个统计图都是分别表示李大伯家2012年四项收入

的情况,为什么用的统计图不一样?那李大伯家2002—2012

年十年时间里同样用“万元”表示每年收入的数据,为什么

要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呢?

老师:这里的统计图都是根据具体数据的情况来选择的,同

样是家庭一年四项收入情况,因为一种数据是具体多少万

元,用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每项收入具体数量多少,所以用

条形图,另一种表示每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所以用扇

形统计图,而十年收入的万元数表示每年收入变化情况,用

折线统计图合适,反映收入的增长变化。

2、练习一第4题

四人小组交流(1)出示两张统计图数据。让学生说说了解哪些数据。

问题然后互动提问:这两组数据分别用什么统计图合适?为什么?

交流回答。追问:第一组数据同样是百分比,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而不

用扇形统计图?这两组数据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吗,为什

么?第二组为什么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小结想法特点。学生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统计图3、你能从下面数据中选择合适统计图吗?

(1)小明从0岁―10岁体重变化情况。

(2)一个小组升高情况统计。

一个家庭八月份各项收入所占百分比

4、举例

老师:你还能从生活中举例说说哪些情况可以用条形统计

学生四人组交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四人组交流回答。

流回答。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老师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认识

体会和大家分享交流。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3统计图应用题练习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7—8页练习一5一7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同特点,根据实际需

要选择统计图,能对不同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方式和反映数据

的不同角度,提高选择、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

3、使学生在调查统计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初步培养处理数据的科学态度和

与人合作。主动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采用适当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到各类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一把,“动手做”记录单一张。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老师: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

图?(随之板书)这三类统计图各有什么

特点?

老师: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数量多

少;折线统计图既能直观反映数量多少,

还能形象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

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百分比关

系。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三类统计图各自特

点,这节课要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践活

动,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根据不同统计

图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调查

实践进一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练习

1、练习一第5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老师:从扇形统计

图中,你了解到什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

黄瓜、番茄、韭菜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以

学生独立填表计算完及面积多少,并口算出萝卜种植面积百分

成,老师巡视指导。比。

老师追问:如果黄瓜面积80平方米,其

他蔬菜种植面积是多少呢?先想一想在

算一算,把结果填入书上表格中。

全班反馈表中数据,说说怎样计算完成。

老师小结: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占总面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想积的百分比,根据黄瓜种植面积和百分

法,然后汇报。比,按照数量关系可以求出蔬菜总面积,

再根据其他三种蔬菜种植面积所占百分

学生互相交流想法,比,分别算出各自面积。

然后汇报。2、练习一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老师:从每幅统计图

中,你了解到什么,先仔细观察,再同桌

学生独立画一画、算之间互相说一说。

一算完成在书上。同桌交流后集体汇报。

老师:20名女生50米跑步成绩除了扇形

统计图外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顾英五个学期50米跑步成绩除了条形统

计图还可以有什么统计图表示?小组讨

论后集体交流。

交流:20名女生50米跑成绩还可以用什

么统计图,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什

么数量?怎样知道各个部分数量?

顾英五个学期50米跑步成绩除了条形统

计图还可以有什么统计图表示?为什么

用折线统计图?

老师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算一算完成在书

上。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老师提问:20名女生50米跑成绩用扇形

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表示,各有什么特

点?顾英5个学期50米跑步成绩用的两

幅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老师提问:从每组统计图中你分别获得哪

叱信息?

老师小结:前两幅统计图都表示20名女

生50米跑步成绩,但扇形统计图中表示

各个等第人数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中则

表示各个等第具体人数。后两幅统计图表

示顾英五个学期50米跑步成绩,条形统

计图则直观反映每学期成绩,折线统计图

数据则表示每个学期成绩,也反映出成绩

变化情况。

三、实践活动

1、练习一第7题

老师:我们班级阅读习惯怎么样,可以怎

样了解,要怎样方法了解?(学生集体交

流后完成)

2、完成“动手做”

(1)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动手做”活动

方法和表达方式。了解操作要求。

提问:这个活动应该怎样操作?指名学生

上台演示,集体交流评议。

学生根据老师要求,(2)老师提出活动要求

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交流评议。

(3)老师:想一想要比较男女生反应速

度的差异,可以怎样收集整理数据?

指出:可以分别汇总、收集、整理男女生

学生集体交流并且完实验数据,再计算出男女生平均数据,最

O后比较男女生反应速度差异。

四、全课总结

老菽通由1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9-10页例1和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1一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

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几何体特征的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观察思考,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抽象概括出圆柱和圆锥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

一、引入课题

老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两种立体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接着认识和学习

立体图形一一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

出示例1情境图,谈话:关于圆柱同学们在一

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仔细观察,哪些物体形

状是圆柱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形状

也是圆柱体?

老师:生活中关于圆柱形的物体还有很多,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柱体简称圆柱,刚才这些形状的圆柱都是直圆

回答。柱,我们在小学阶段研究的是直圆柱。下面就

来认真学习圆柱体。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

(1)探索圆柱特征

老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物体或者

学生仔细观察或用手学具,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你发现圆柱有

摸一摸,说说发现圆什么特征?同桌互相说一说。

柱有什么特征?同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互相说一说。老师小结:圆柱有上下两个面,这两个面是完

全相同的圆,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是一个

曲面,(板书:曲面)而且上下是一样粗细的。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老师:我们把圆柱画出来是这样的图形。(呈现

圆柱直观图,暂不标各部分名称)圆柱有几个

面围成的?指名学生指一指。

圆柱各个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阅读书上

第9页小卡通下面三行文字。

老师:谁来指着圆柱直观图说一说各部分名

学生独立阅读三行文称?图中圆柱高怎样表示?(画出高)

字,了解圆柱各部分学生回答后老师在图中标识各部分名称。

名称。老师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指一指圆柱各个面名

称。

老师:你对“你对两个面之间距离叫做高“这句

话怎样理解?

老师引导:两个底面之间画垂直线段可以画无

学生集体交流对这句数条,长度都相等,其中任一条垂直线段的长

话的理解。度都可以看作圆柱的高。

老师引申:其实圆柱体的高在生活中还有其他

名称,例如一枚很扁的硬币,高一般叫做厚度,

圆柱体铅笔的高叫做长,圆柱体水井的高叫做

深等等。

(3)进一步归纳圆柱体特征

老师:谁能够完整说说圆柱体的认识?

老师小结并板书:圆柱体特征:底面是两个相

学生尝试完整说说圆

等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

柱体特征的认识。的距离。

2、认识圆锥

(1)探索圆锥特征

老师: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中找到了一些圆柱体,

图中还有其他形状的一些物体如:粮堆、锥形

铜块、巧克力等等。它们都是圆锥体,简称圆

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都是直圆锥。请大

家拿出圆锥体学具或物体,仔细观察后同桌说

学生独立拿出圆锥体说圆锥体有什么特征?

学具或物体,仔细观老师在全班交流后,相机板书:圆锥特征:一

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察后同桌说说圆锥体

老师请学生指一指学具上圆锥的顶点和侧面。

有什么特征。(2)认识圆锥的高。

老师:(出示圆锥直观图,暂不出示高)谁来指

一指圆锥底面、侧面、顶点,圆锥高是什么?

可以结合阅读书上第10页中间文字。

集体交流后老师相机板书:从圆锥顶点到底面

圆心之间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多媒体演示圆锥高的画法。(多媒体展示讲解)

学生结合阅读书上第圆锥是一个实心物体,它的高无法看到,因此

10页中间文字。了解把它的高平移出来展示,这段距离就是圆锥的

圆锥的高。

(3)进一步归纳圆锥特征

老师:你对圆锥有哪些新认识?集体交流

学生分析思考说说圆4、对比小结

老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圆柱和圆锥,

柱和圆锥有什么联系

谁来说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和不同。三、巩固练习

1、练—•练

氧.要/学生按顺序给物体编号,并说说理由。

2、练习二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3、练习二第2题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独指名读题,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明确:从上

立完成后集体评议。面、前面、侧面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可以看到

一个相应平面图形。

4、练习二第3题

学生剪图制作集体展示交流评议。指名计算测

量结果。

四、全课总结。

老今笑新、」主要认识了哪两种立体图形?

你对这两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新认识?你还有什

么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一比较一归纳

圆柱

底面2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1个曲面高两底之间的距离

圆锥

底面1个圆形侧面1个曲面高1条

课题2圆柱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1—12页例2、例3和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自制圆柱学具和圆柱体罐头,剪刀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

一、回顾旧知

学生回顾旧知,说说1、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

谁来说说圆柱体特征?指名口答,互相补

圆柱体特征

充。

老师小结:圆柱体从上到下一样粗,上下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圆柱的侧面是弯曲

学生交流回答。的。

2、老师:请同学拿出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

柱体,你制作的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各是

多少?怎样计算他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

公式,板书:C=2nrC=ndS=nr平方。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

1、出示圆柱形罐头

老师:如果要知道这张商标纸面积,你会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计算吗?想想看。

老师指名血氧把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什

圆柱体罐头,剪开商

标纸,平展在桌上。么形状?再算算。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

并思考。圆柱体罐头,剪开商标纸,平展在桌上。

老师引导:你怎么剪开?剪开后平展在桌

上是什么形状?

小组里交流长方形的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怎样剪开,看出沿着

长和宽与圆柱体有什接缝(高)剪开是长方形。

么关系2、引导: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有

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并且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

学生仔细思考回答。

体底面周长,长方体宽就是圆柱体高。

老师:商标纸的面就是圆柱体哪个面的面

积?怎样计算侧面积呢?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就是圆柱

体侧面积,圆柱体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

老小结合板书:长方形面积=

圆柱侧面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圆3、出示例2,指名读题。

柱侧面积。集体交流。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

你可以直接计算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自

己想一想,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算法:3.14

X11X15=518.1(平方厘米)(补充也可保

留n,则等于165H)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追问:圆柱侧面积怎样计算?强调圆柱侧

交流。面积=底面周长义高

4、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学生思考后交流剪开

(1)指名读题,交流剪开后长方形长和宽

后长方形长和宽各自各自多少厘米?圆柱底面半径多少厘米?

多少厘米,底面半径指名口答,集体交流。

多少厘米。集体交流表面展开后几个部分,以及各部

分相关长度。

学生尝试画图,注意:(2)老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

展开图吗?学生尝试画图,老师提醒:先

先画出哪几个面,每

画出哪几个面,注意每个方格1厘米,布

个方格1厘米,布局

合理。集体展示作品,集.展示作品,交流评议。

交流评议。

明确:这三个面的总面积是圆柱的表面积。

2、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圆柱表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

平方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3.14X2X2+3.14X(24-2)X2

老师引导小结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3、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名板演。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4题。

读题。引导学生交流后独立解答。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解决圆柱的什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答

么?集体订正。交流评议

四、全课总结

老氤今美靠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圆柱侧

面积和表面积分别怎样计算?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3圆柱表面积的练习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3-14页练习二6—一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

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次备课

一、复习

学生回忆旧知参与交流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

面积=底面周长X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

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

二、实际应用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想法,1、练习二第7题

并且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

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

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

课堂练习本上。(3)集中分析评讲。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想法,2、练习二第8题

并且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想法,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

并且独立完成,集体评议。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想法,

并且独立完成,集体评议。(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

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

积?(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想法,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3)

并且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

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

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

学生参与分析交流想法,

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

并且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

习。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参与总结体验。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

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书本应用题7--11题。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4圆柱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

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一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次备课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学生参与交流。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

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

学生仔细分析提出合

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

理猜想。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学生仔细思考后回答。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

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

学生提出合理想法。

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

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

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

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

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

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

小组讨论交流:如果把

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

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

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

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学生参与思考回答。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

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

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

圆柱的高。

学生集体补充交流想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

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长方体的体积=底面

积XIWJ((

1圆柱的体积=底面

积X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⑴

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

算法,说明计算方法。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

积了?分别怎么算?(s和h,r和h,d和h,c

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学生各自练习,对照板

1、做“练一练”第1题。

演,说说计算过程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

出圆柱的体积吗?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

演。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各自练习,对照板2、做“练一练”第2题。

演,说说计算过程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

导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学生参与交流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

么疑问?六、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三第1〜3题。

作业设计A类(基础)B类(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5圆柱体积的练习课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第4〜9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

值。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次备课

一、复习

学生参与回顾旧知。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参与回答。2、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

3、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

体积?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三第4题。

学生参与交流后回答

⑴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⑵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