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教材分析】《陈涉世家》选编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面部分。文章属于传记体裁,主要叙述了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生动地塑造出陈涉这一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从文学价值看,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塑造人物,将历史归于“人”的历史,将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思想面貌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从史学价值看,真实地记载了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和相关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为研究秦末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学习历史著作的经典文本。【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学习了大量文言篇章,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词汇,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具备了读懂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熟悉相关历史背景,复习难度不大。本文难句、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活用字词较多,复习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考点分析】复习本文要紧扣中考考点进行,既要有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重点句子的积累,同时也要关注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加深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复习目标】1.通过课内知识梳理回顾,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熟记作品相关文化常识。(重点)2.通过对比阅读链接中考,了解常考题型,巩固文言知识,开阔阅读视野。(重点)3.整体回顾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精准概括事件发展过程,把握人物形象,欣赏文章语言和表现艺术。(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快问快答,唤醒旧知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父亲死后,他继任太史令,并着手开始撰写《史记》。《史记》未著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的创作。《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大事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设计意图:通过快问快答、规定时间抢答等方式,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熟记作家作品相关文化常识,达成教学目标1。活动二:字字落实,逐句翻译(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察主要侧重:古今意思差别比较大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需要熟练掌握的重点实词1.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2.苟富贵(如果)3.若为佣耕(你)4.陈涉太息曰(长叹)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6.发闾左適戍渔阳(驻守)7.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8.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9.今亡亦死(逃走)10.足下事皆成(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称王)12.固以怪之矣(本来;同“已”,已经;以……为怪,对……感到奇怪)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4.比至陈(等到)1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战甲,铠甲;武器)16.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17.刑其长吏(惩罚)一词多义1.为坛而盟(筑)为屯长(担任)若为佣耕(是)2.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广故数言欲亡(几次)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乃行卜(往,去)行收兵(行军)5.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6.令辱之(使,让)召令徒属曰(号令,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流放)2.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古今异义1.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见面,会见2.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亡3.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待4.上使外将兵古义:臣下对皇帝敬称,这里指秦始皇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5.今或闻无罪古义:有人今义:或者6.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悯7.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时常或经常发生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表示约数,十六或十七9.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10.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身体词类活用1.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2.死国可乎(名词作动词,为……而死)3.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4.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5.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6.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7.忿恚尉(动词使动用法,使……恼怒)8.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9.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铠甲;武器)(二)文言虚词1.为①士卒多为用者②为天下唱2.然①吴广以为然②然足下卜之鬼乎3.以①扶苏以数谏故②或以为死③以激怒其众(三)重点句子翻译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称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起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成就尊崇的名号,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复习任务单限时填空、小组合作互批、小组合作提问检查等方式,对文章内容字字落实、逐句翻译,归纳、积累文章重点字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使学生准确掌握文章字句,达成教学目标1。活动三:整体回顾,熟知脉络课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文本,明晰文章脉络,达成教学目标3。对照思维导图,结合题目要求,分别从“人”和“事”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1..本文叙述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节选至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梳理课文,概括人物活动。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共谋大计——行卜威众——置书鱼腹——并杀两尉——召令徒属——起义收兵——自号张楚2..司马迁所着意表现的并不是一两个历史人物,而是以陈涉为首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波澜壮阔的面貌。《四史评议》写道,“牵连而书者至有二十余人之多,千头万绪,五花八门,却自一丝不乱,非大手笔何能为此!”回看情节,把握几个重要的事件节点,概括为“一+量词+事件”的形式,看看太史公是如何做到“有物有序”的。一场大雨、一次商议、一次占卜、一场刺杀、一次发动、一路凯歌、一次集会、一众响应设计意图:通过从不同角度概括文章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晰文章的写作思路,熟知文章脉络,达成教学目标3。1.表明陈胜少时身份的句子是:尝与人佣耕。2.表现陈胜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的句子(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是:苟富贵,无相忘。3.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5.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③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6.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7.陈胜、吴广提出的起义口号是:诈自称扶苏、项燕。8.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和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否定)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任务单进行检测,使学生再次巩固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3。活动四:深层品析,艺术特色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结合以上复习内容,使学生深化文章理解,达成教学目标3。人物形象之陈胜1.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怎样的人物性格帮助陈胜完成人生三级跳?司马迁的人物塑造艺术2.结合原文语句,分析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陈胜这一人物形象的。司马迁的选材结构艺术3.结合原文,分析司马迁的选材结构艺术。从全篇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活动五:链接中考·对比阅读设计意图:通过课内外对比阅读链接中考试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常考题型与考查角度,达成教学目标2。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害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太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太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二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陈涉起蕲,至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数闸张耳、陈余贤,见即大喜。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①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②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⑤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节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注释】①监临:监督。②罢(pí):通“疲”,使……疲困。③树党:树立党援。④与:同盟者。⑤解:瓦解,涣散。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其两膝相比者(等到/靠近)B.将军身被坚执锐/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同“披”,穿)C.陈涉乃立为王/今独王陈(大王,名词/称王,动词)D.为秦益敌也/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增加/益处)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夺而杀尉”中的“而”与“诸侯亡而得立”中的“而”,用法相同。B.“祭以尉首”中的“以”与“率士卒以诛暴秦”中的“以”,意义不相同。C.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用社稷代指国家。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3.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先后有三个步骤:动员起义、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为:并杀两尉、动员起义、为坛而盟)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的胸襟抱负。C.乙文中豪杰父老劝陈涉称王,张耳、陈余却反对陈涉此时称王。D.甲文表现陈涉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乙文侧面表现陈涉的目光短浅。4.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BC)今始至陈A而王之B示天下私C愿D将军E毋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涉数闻张耳、陈余贤,见即大喜。陈涉多次听说张耳、陈余贤能,见到他们就非常高兴。②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敌人众多,(秦朝的)力量就会分散;同盟者多,(自己的)兵力就会强大。6.张耳、陈余为陈涉谋划的“帝业”之策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先不称王;立六国,扩大同盟,力能制敌;诛暴秦,占领咸阳,号令诸侯;以德服人。【当堂检测】设计意图:一堂一测,当堂巩固,课课落实。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令③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