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3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
国的地理差异》。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开篇第
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共包括三节6个新授课时的内容。《中国的理差异》共
包括三节6个新授课时的内容。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
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
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
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
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
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
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本章教材在
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
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的要求和近几年升级考试命题时注重基础知识
的实际情况,对本章的复习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及划分的依据。
2、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3、掌握西北区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以下知识确定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特征,以下知识是学生新课学习的难点,也
是这次课的难点:
1、地理区域的类型;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完成确定的学习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
最终让学生学会、会学这一思想,采用三种活动方式:即“自主预习、合作交
流、巩固测评”。
“自主预习”是学生在教师预习提纲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活动,旨在让学
生会读书、会观察、会分析、会书写、会总结等,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在大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合作交流”是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交
流学习成果、解决学习困惑、锻炼协作能力、碰撞思维火花、教师点拨释疑的
活动方式,它主要包括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形式,旨在让学生
会合作、会交流、会表述、会倾听、会质疑、会总结;
“巩固测评”是检测学生知识落实和能力提高情况主要手段,旨在锻炼
学生的书写、应用能力,并巩固所学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是根据各个课时的教学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自
主预习-合作交流-巩固测评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分为三种课型:即自主预
习课、合作交流课、达标测评课。如果是三种活动方式在一节课内完成,“自
主预习”和“合作交流”可采取两种顺序进行:当学习内容难度不大的时候,
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可依次独立进行;当预习内容难度比较大,前面的学习内容
可能给后面内容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时,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也可多次交叉进
行,教师多次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随机预习并交流。今天我说的第六章《中国
的地理差异》是两个课时的复习课,第一课时自主预习,第二课时进行合作交
流和巩固测评。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自主预习
时间:40分钟,即第一课时。
方法: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的“知识梳理”部分。
目的: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难点知识进行初步的思考。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
一、不同种类的地理区域1、区域类型:2、不同级别的区域:3、邮政编码: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2、位置和界线:第二节北方地区
和南方地区一、自然差异二、主导因素三、人文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位置和范围:2、所跨地形区:3、自然特征: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1、位置和范围:2、所跨地形区:3、自然特征: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牧区特色:2、优良畜种:3、种植业
第二步:合作交流
时间:第二课时开始的15-20分钟
方法:以教师点拨难点、强化重点为主,学生质疑为辅。
重点内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自然地理差
异。
难点内容:地理区域的三种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自然地理特
征的形成原因。
地形区、作物熟制、准啜尔盆地、祁连山、耗牛、青棵目的:在于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第三步:巩固测评
时间和方法:学生用10T5分钟的时间记忆,最后用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对两
节复习的内容进行测评。
测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具体见教学案课堂测
评部分)。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结果。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为我坚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
主动性的课堂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的殿堂。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程世朋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下面进行具体分析:(一)
说教材
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
是在叫大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是本学期区域地
理学习的第一章。教材中对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
方式,重点突出从地形、气候、农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自然
地理特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北方地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初步
了解气候、地形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
上把握区域的差异,并且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铺
垫。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认识北方自然特征和其农业的相互关系;同时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
及地理科学中对地图的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说明”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
位置和主要特征,及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特别是对农业
的影响。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
值的情感教育。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春旱的原因,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学难点:
(1)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册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已经
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运用,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因此本
节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将上学期所学知识迁移到本节课
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堂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让学
生动起来,解剖自然环境的相应知识并平稳过渡到北方地区与其农业相互关系上
来。最终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其他章节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
基础。(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精美图片,创设出全新的氛围,精心设计问题和活
动,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
合作交流,循序渐进,使他们乐学,会学。因此本节课多采用讨论法,地理资料分
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
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乂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探
究法、提问法等。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用2~3分钟)(用2~3分钟)我设计的导语是:通过“北国风
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并辅以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提问学生该诗是描写哪里
的景观引入北方地区。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后,顺势引导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
2、讲授新课:(约35分钟)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和图表资料,设
计活动中的问题,先读北方地区图,再分析讨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突
出教材的重点,分析教材的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
味的知识兴趣化。再由北方自然特征过渡到北方的旱作农业方式。
3、课堂小结:(3~4分钟)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笔记,让学生参照课堂笔记,对本
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4、板书设计:
6.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特征1、位置,范围2、地形
3、气候(降水,温度一温度带和干湿地区)plO活动: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
异
4、土壤(黄土地一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一东北平原)pl2阅读材料:
认识冲积扇对于华北地区的重要性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发展的条件
(利,弊)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pll图6.6)
3、华北平原的春旱(原因、影响、解决措施,pl2活动)
5、布置作业:能力册子相应章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014年3月5日
第二节白山黑水一东北三省教案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2.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
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
力,发展个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首歌曲,师提问这首歌是介绍中国哪个地区的啊?
生:东北地区。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北三省。(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一东北
三省)2.新课讲授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
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
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下。(板书:一、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同学们将地理图册
翻到第十二页,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板
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师:
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
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14页图6.n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
找。(板书: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
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
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
形。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
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地区被称为“林海雪原”,那么是怎样的气
候特征使得东北三省有着这样的称号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本第15
页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总结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
分布规律。(板书: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
师总结: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
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共同来认识一下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大
家将课本翻到第十六页,完成活动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
师总结。
3.课堂总结
4.课堂练习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罗爱。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
------黄土高原》。以下我就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教
材分析,第二方面是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第四方面是设
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
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
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
识目标:
①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
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②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
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③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
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
杂关系。
④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
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团结
协作、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通过课堂分组
讨论,对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展开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因此,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为本课的重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
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本课
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
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
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
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五)课堂总结2、
教学程序教学
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K引入新课J
播放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
趣。
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是这样做
的。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在地图上找到答案。为了制造热烈氛围,
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教师最后评议.
2,黄土高原成因
(1)出示“黄土高原景观图”,提出第一个探讨问题,学生完成活动后,提出
第二个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2)关于“风成说”的探讨。根据活动2我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依据学生
回答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获得对黄土高原的初步认识后,继续下一个课题。
1.水土流失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采用梯度质疑法逐步加
强对学生的引导,用逐步深入的提问达到让学生自己得出水土流失原因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相关图和
问题,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和形成原因。通过提问引出下一个问题。2.水土
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了初步了解后,把设计的目标逐步提高,分析水
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读图,设计三个有梯度的问题加深认识,为了
防止学生出现疲劳状态,在准备中加入历史上汉唐时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现在
的对比。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在讨论、交流后进行描述。教师最后总结。三、脆
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生态环境的表现
学生通过教材活动和读延安气候图,以讨论的形式,分析黄土高原产生的气象
灾害和地质灾害。总结出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
2.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主要是通过学生读教材和课本阅读材料自学并通过讨论、交流来得出结论,让
他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四、生态建
设
出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就一个辩题
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激辩,最终得出生态建设的方法。
1.地图是地理课堂第二语言,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开发学生
的思维潜能。
2.(1)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过渡,拨动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成因的心弦,开拓学生
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2)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讨论的方法了解黄土高
原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1.采取学生讨论和团体协作的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能力。对“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方法、能力的迁
移。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行思维的“迁移”。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型的认识过程,突破了难
点,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乂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
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1.提出探究思路,在疑问--思考--解疑的思维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拓展、深
化。
2.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树立可
持续发展观。
开放式的问题用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
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巩固提高1.为黄土高原某地关联图,按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恰当的代表字母,填人图中相应空格处,每个选项限用一次。A.土壤肥力下
降B.暴雨增多
c.进一步毁林开荒D,洪水灾害增多这个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
对所学新知识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强化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使我们认识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
的根源所在,而且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在学习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之后,给学生介绍几种其他形成学说,培养
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在学习完这一节知识后,让学生分组查找相关生态建设的资料,设计安排讨
论或辩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梳理、概括的过程。目的是
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创新。
课堂板书总结设计
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成因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生态环境的表现2.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四、生态建设
板书这样设计反映了教学要点,知识前后连贯和系统层次清晰。
学生看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
读“黄土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名称:A,
BC河流名称:
DEF
(2)黄土高原北抵,南到,东起,西
到。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是:
(4)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是由于严重的造成
的。(5)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主要表现在:
①;②;③。
(6)20世纪以来,伴随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人地关
系。
作业既是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乂是下一节内容及其相关
知识的解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巩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四、设计说
明: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
力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采用学生独立探索,
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应用拓展”
完成本课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获,不爱动脑的
学生乐于思考,学有所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
本节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长岭中学:罗爱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一北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一北京》,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
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祖国的首都一北京》是第六章中的第四节,北京虽不沿海,
但由于它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教材把这一节作为中国区域地量学习的开始。北
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
市,教材通过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因此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B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大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C通过北京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的介绍,熟悉北京的旅游
景点;
(2)能力目标:A在利用资料说明北京城市职能的过程中,理解北京的
城市职能;
B学会概括北京地理位置的特征;
(3)情感目标:在认识北京的过程中,培养首都意识,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和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过去单纯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
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
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
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
图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鸟巢、水立方图片,问学生鸟巢是08年奥运会的什么活动的场馆,出示一
段视频,播放奥运会时北京繁荣热闹的情景,说到北京,大家绝不会陌生,可能
有的同学去过,即使没有去过,通过各种媒体大家对北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大
家再谈谈心中的北京,这样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关于北京的地
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随意谈他所了解的北京。
2出示知识导图,解读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知识概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
法,也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3指导自学
学生阅读教材及地图册,完成学案,在这期间,教者应巡视了解学情,如果有共
性问题,教者应及时点拨。我预设点拨的问题是北京的地形地势,因为有的学生
可能不太会读地形图,所以我会让学生读地图册P21“北京市的地形图”,根据
颜色来判断北京市的地形地势特征。
4合作交流
主要是针对组内个人存在的问题,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来解决,既能够锻炼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乂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预设的讨论时出现分歧的题是
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因为北京的城市职能较多,但学生并不一定都能理
解,所以通过组学互相讲解。互相补充,那么这个题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5展示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组学时没能够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重、难点问题。我预
设展示的问题为北京市的地形地势、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及针对北京市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措施。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黑板上形成导图,这样做是为了帮做学生理
清思路,将本节课内容形成学习导图,与课前知识导图相互呼应。7达标测评
通过达标测评教者可以再次了解学情,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到
什么程度。根据反馈信息,再制定下一步方案。
四、说板书
本课我采用导图式板书形式,这样层次分明,很好的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上是我对《“祖国心脏”一北京市》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
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区域学习的认识,
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乂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
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以各种实际
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
培养。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夏溪乡中心学校王静
一、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
主要的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地理,上册为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册为中国地理
分区。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
学习力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
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
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而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
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解决实
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难
点是:学生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说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信息整合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
的原则,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
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
讨,合作交流,由旧到新,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
也会学。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读(看)一议一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五、说精彩教学片断:
环教学设计
节我
的
教
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
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O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纬度地区,属于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__________之间,最冷月气温在_________以上。受
学
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本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________
_____(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L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和__________O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_.发展农业的_________条件优越,耕
地多为________<>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_.主要水果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
__________;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合作交流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
解释原因。
<?冬易:冬的果基.■土O♦»■*:«-»t«.。“":竹的初彳.,3L.
去方慵的法力射索中博产曙霖怎龙区*»*在*竦11四、站第
加科杖禹仰雄R
海南坐东南丘旗长江中下海平原
(三)(1)疑点、难点、分歧点
展示交(2)知识归纳总结
流,自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r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
主构建身手吧!
梳理归纳
夏季高温多雨1
(气候湿热的红土土蚂湿热的环境下孕
艮
2
特
征
与
专
国要的水田农业区
I经济作物:
(四)探究
巩固训一、单项选择题
练,拓1.三国时,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终成三足鼎立之势,根
展提高据自己的认识,蜀国主要的根据地是:()
A.长江三角洲
B.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2.外地客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大致应提
供()
A.柑桔、香蕉、荔枝等
B.苹果、杏、梨、桃等
C.西瓜、葡萄、石榴等
D.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3.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等
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等
D.青棵、小麦、棉花、葡萄等
4.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与该地区生长期的长短有关。据
此判断,下列地形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第二节鱼米之乡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分析鱼米之乡,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认识长
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
3、讨论“同城效应”利弊,理解交通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江南水
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说教学重难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说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图片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向我们生动的描述了江南春
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秀美的土地,感受这里如画的风景。
第二节“鱼米之乡”一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引导】为什么这里被
称为“鱼米之乡”呢?
图片展示,学生总结。
3、鱼米之乡一鱼: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水运便利,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4、鱼米之乡一米:(1)地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水源:河湖众多,灌溉便利
二、我国最大的城rb.群:
1、城市分布:
读图7.19,找出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目前,长江三角洲
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
群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上海的发展: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下面以几个时间点来看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1990年的浦东、2009年的浦东、
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图片展示)上海经济的发展
对长三角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交通的高速发展使长三角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
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叫“同城效应”。(图片展示)
学生活动1:了解“同城效应”,小组讨论“同城效应”的利弊。
[提问学生,老师总结】利:出行便捷,生活范围扩大,生活效率大大提高。弊:
出行多,人流量大,加大环境污染。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
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大家看这幅图,假如我们乘坐高铁,沿途会看到哪些
景点啊?(学生回答)南京明孝陵、苏州
园林、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杭州西湖。
学生活动2:假如你是一名游客,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最想去哪个城市?小
组讨论:向同学介绍你最想去城市的文化特色。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苏州园林一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苏州还有传统的丝
绸文化。杭州西湖一三潭映月、苏提春晓等,杭州也有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丝绸
文化。
老师也有想去的地方一周庄,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
人家工这里的不光风景宜人,而且戏曲文化浓厚。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在当
地广为流传。据说昆曲声腔像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软糯,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
【说教学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景点众多,风景如画。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
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静谧和古朴;还
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片古老土地如今的繁华与热闹。想不想去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我们学习了这一课,但要更深刻的
了解苏杭美景。不妨这个五一黄金周时,和家人一起去观赏。
作业:请为你的五一假期设计一个旅游线路(交通线路、旅游景点等)
第三节东方明珠一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东方明珠一香港和澳
门》。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省级区域是中国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节所学习的香港和澳门乂
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繁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
区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读图,能够说明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2、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3、概括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及影响因素。能力目标:初步培养
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情感目标:通过香港、澳门位置优越、
经济繁荣,回归后在大陆强有力地支持下发展稳定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
祖国的兴旺,祖国统一前景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图,分析说明香港、澳门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密不可分。
四、说教学学法
为了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我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引导、精讲多练;学生的学法主要是自学(预习教材,
收集、整理资料)、展示交流、读图分析。
五、说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并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香港、
澳门的资料。第一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导入很关键。我的导入是
这样设计的: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它是世界最大的金融
中心之一,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东方明珠”,我们
国家有这样的城市吗?它是谁?
第二步:积极参与展示交流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课前预习了教材,也收集整理了关于香港、澳门的资料,现
在能不能展示一下呢?
请学生起来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香港、澳门的资料。教师适时点评,给予鼓励、
表扬。(以回归为主题)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但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并且这一环
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步:启发引导突破重难点
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比较系统地学习香港和澳
门。
师启发引导:同学们都知道港澳的地理位置优越,但你们能不能具体描述出港澳
的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呢?
教师展示出《中国政区图》、《港澳简笔图》。学生读图,同桌讨论。然后让学生
到大屏幕前指图并说明:港澳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
与广东省相邻,南邻南海。
教师过渡:教材中介绍了港澳的面积、人口,同学们能不能算出这两个地区的人
口密度呢?
学生动手算出答案,填入29页表格中,比较后得出结论:港澳地区人多地狭。
接着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30页上的两幅景观图,通过这两幅图,你们可以发
现什么呢?这乂说明港澳地区的人们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呢?”
学生答:绿地多;香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着环境效益,只有经
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有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
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
教师联系我市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破坏现象,让学生发表看法,适时对学
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师过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港澳地区经济发展很快。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并且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
在前些年香港和新加坡、韩国、台湾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港澳回归以后,
经济发展得更快,同学们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教师用出示香港与内地的优势互补图(书中),引导学生说出香港与内地各自的
优势,概括总结出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模式。第
四步:检测反馈巩固知识
教师出示联系册中的练习题,检测本节学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第五步:教
师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香港、澳门,了解了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多地狭的特点
以及与祖国内地的经合作模式,目前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更加全面和频繁。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台湾省说课稿
王兆英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祖国的神圣领
土-台湾省》。
第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认识省级区域的内容之一,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是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省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省级行
政区域,所以本节在整章甚至整本教材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地理课程标
准》上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
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
土。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本
节课学习其中的前两部分台湾的概括及其自然条件。在教学目标方面:首先在知
识与技能目标上,第一要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
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第二要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
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其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第一要培养学生从地图
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第二要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再次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上,要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
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
使命感和责任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是明确台湾省的组成、台湾岛的海陆位置,难点是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第二、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作为教师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对台湾省的自然风光了解较
少,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
第三、说教法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我采用这种
教法的依据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作为教师要转变在课堂上所
充当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第二是逐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叫、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
习。采用这些学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八年级的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本节课的部分内容需要学生们在讨论中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是要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第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突出学生们的主
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看书、讨论交流能够自己学会的
内容,教师应该不讲或者少讲。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
导入新课:
展示台湾风光的图片,配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们在优美的音乐
声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这个导入的设计跟这一节课的内容联系紧密,并且这些
美景与音乐能让学生们得到美感的熏陶,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台湾省的学习兴
趣。
二、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后,向学生们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台湾的位置、范围
2.思考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读图分析台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工作总结童年记忆永不磨灭
- 健康会所前台工作感受
- 水处理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文化娱乐行业员工绩效考核实践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四中高三(下)第一次训练地理试卷
- 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1年江西省鹰潭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心理学与读心术》课件
- 2025年林权抵押合同范本
-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 期末卷(含答案)
- 智能检测与监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专02课件讲解
- 2025蛇年一年级寒假作业创意与寓意齐【高清可打印】
- 多系统萎缩鉴别及治疗
-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模版(3篇)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草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 辅导员年度述职报告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