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第1页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第2页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第3页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第4页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了解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3.认同充分咀嚼是良好饮食习惯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问题导入】我们知道人体细胞是需要营养物质的,那食物(如馒头)中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进入细胞的?回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联系生活、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完成知识迁移。【讲解】像馒头这种大体积的食物,需要变成小体积物质,小体积物质进入到血液后再进入细胞,也就是需要经过消化和吸收的两个过程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进入到细胞中。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的过程。【提出问题】请思考:1.馒头是如何被消化的?2.馒头又被消化分解成了什么物质呢?学生思考交流。环节二讲授新课: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讲解】介绍知识背景: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学生阅读知识背景。【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针对探究内容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提出问题:淀粉的分解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作出假设:淀粉的分解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并作出相应假设,如淀粉的分解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淀粉的分解与牙齿的咀嚼有关(无关)。【制定计划】阅读教材、小组交流、选定实验材料、制定相应计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师生总结】实验所需材料。【问题驱动】如何检验淀粉是否分解?淀粉遇碘变蓝(如果淀粉未被分解遇碘会变蓝)。实验在什么温度下进行?37℃。为什么在37℃而非室温25℃?因为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如何模拟口腔的环境?恒温水浴锅。如何模拟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小刀切成的馒头碎屑和馒头块模拟牙齿的咀嚼、玻璃棒搅拌模拟舌的搅拌。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加强对实验探究原理的理解。【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思考:何时添加碘液?观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恒温水浴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的变化,看淀粉是否分解。【归纳表格】分析思考:1.实验设计中有几组对照实验?2.在这几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分别是什么?对照实验1:1号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对照实验2:1号和3号试管,变量是馒头块的大小和是否搅拌。分析明确:馒头碎屑和馒头块模拟牙齿的咀嚼。清水和唾液模拟唾液腺分泌唾液。充分搅拌、不搅拌模拟舌的搅拌。学生尝试分析对照实验和实验变量。强化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实施计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交流分析】各小组展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3号试管变蓝。1号试管不变蓝——馒头碎屑、搅拌、唾液,淀粉被分解。2号试管变蓝——馒头碎屑、搅拌、清水,淀粉基本没有被分解。3号试管变蓝——馒头块、不搅拌、唾液,淀粉没被完全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出结论】淀粉的分解与唾液的分泌,舌头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都有关系。【提出问题】思考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思考2:淀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讲解】淀粉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麦芽糖。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有机物。学生学习了解酶及其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酶。【展示图片】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示意图以及温度对酶促反应影响的曲线图。【讲解】麦芽糖并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只有继续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才能被消化吸收。明确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分为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物理性消化: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过程。再次明确消化的概念和分类。【提出问题】思考3: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哪种进食方法更好?学生交流。联系实际,认同充分咀嚼(细嚼慢咽)是良好饮食习惯的观点。【过渡】究竟消化道包括哪些结构,麦芽糖最终又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我们在下节课继续讲解。激发探知欲,为下节内容做铺垫。环节三拓展延伸【展示图片】淀粉分解产物加碘液颜色变化。学生阅读资料。知识拓展。环节四总结【概念图】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