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480_第1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480_第2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480_第3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480_第4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48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模拟题48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在国家和社会中发挥重要作(江南博哥)用。关于宪法作用和宣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宪法为避免法律体系内部冲突,提供了具体机制B.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宪法作用发挥C.宪法能够为司法活动提供明确直接依据D.宪法的修改是宪法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正确答案:B[考点]宪法的作用;宪法宣誓制度

[解析]宪法为避免法律体系内部冲突,并没有明确提供具体机制,故A项错误。宪法宣誓有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故B项正确。宪法的规定笼统、抽象,并没有为司法活动提供明确直接依据,故C项错误。宪法即使没有修改,也可发挥宪法作用,故D项错误。

2.

因关某以刻划方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公安分局决定对其作出拘留1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关某申请复议,并向该局提出申请、交纳保证金后,该局决定暂缓执行拘留决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关某的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B.公安分局应告知关某有权要求举行听证C.复议机关只能是公安分局的上一级公安机关D.如复议机关撤销对关某的处罚,公安分局应当及时将收取的保证金退还关某正确答案:D[考点]治安管理处罚

[解析]题目中关某的行为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第1项的规定,即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可知关某的行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而非妨害公共安全,因此A说法错误。《行政处罚法》第63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一)较大数额罚款;(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三)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所以行政机关作出的上述处罚行为不属于应当告知听证权利的范围,B项错误。复议机关只能为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是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的机关,公安机关属于双重领导体制,而非垂直领导体制。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故C项错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1条规定,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被撤销,或者行政拘留处罚开始执行的,公安机关收取的保证金应当及时退还交纳人。所以D项正确。

3.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正确答案:C[考点]作为;因果关系;故意;过失

[解析]作为的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以积极的身体举动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甲女送给男友乙一双滚轴旱冰鞋的行为不会危害社会也不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因此不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所以A项错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要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作为条件的行为必须是有导致结果发生可能性的行为,否则不能承认有条件关系,而甲送旱冰鞋的行为不具有导致乙重伤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甲在主观上希望乙在运动时重伤,因此,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是在客观上并没有实施伤害乙的行为,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也不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

王某参加战友金某婚礼期间,自愿帮忙接待客人。婚礼后王某返程途中遭遇车祸,住院治疗花去费用1万元。王某认为,参加婚礼并帮忙接待客人属帮工行为,遂将金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王某行为属由道德规范的情谊行为,不在法律调整范围内。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可以调整所有社会关系B.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进行价值判断C.道德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D.一般而言,道德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正确答案:B[考点]法与道德

[解析]法律非常重要,但也是有限的,不能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应区分法与道德问题,但可以进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有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司法裁判的理由,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一般而言,道德规范的强制是内在的,法律规范则是外在的,具有国家强制性,故D项错误。

5.

监察机关将刘某受贿案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认为证据不足。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检察院经过二次退回补充调查,仍无法证明有罪的,可以决定不起诉B.检察院不得自行侦查C.监察机关对刘某的留置在移送审查起诉期间,尚未期满,检察院可以继续留置D.如果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监察机关不服的,可以向同级检察院提请复议正确答案:A[考点]证据不足不起诉

[解析]根据《监察法》第47条的规定:“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被调查人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补充调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调查完毕。补充调查以二次为限。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情形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监察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根据这一规定,BD项明显错误,不选。如果监察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强制措施由检察院依据刑诉法规定采取,而非继续留置,C项错误,不选。二次退回补充调查,证据不足的,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符合刑诉法的规定,A项正确。

6.

马某盗窃案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本案侦查阶段辩护人的下列哪一行为是合法的?______A.找目击证人核实证据B.侦查终结,找侦查机关复制起诉意见书C.检察院审查批捕期间,申请检察院调查嫌疑人无罪的证据D.将获得的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告知公安机关正确答案:D[考点]辩护人的权利

[解析]综合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的规定,在侦查阶段,辩护律师不享有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含申请检察院、法院调取证据)以及核实证据的权利,ABC项明显错误,不选。《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可见,D项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根据中国法律、司法解释和国际法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联合国某专门机构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开展海洋科考,无需经中国主管机关批准B.甲国潜艇通过中国毗连区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帜C.乙国渔民在中国大陆架非法捕捞并杀害濒危海龟,依照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D.丙国军用飞机非经中国政府批准或接受,不得进入中国毗连区上空正确答案:C[考点]专属经济区;毗连区;大陆架

[解析]《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9条规定:“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不是国家领土,国家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国家对于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其上空,因此丙国军用飞机进入中国毗连区上空不需要经中国政府批准或接受,D项错误。《领海及毗连区法》第7条规定:“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帜。”这一规定不适用于毗连区,B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3条规定:“中国公民或者外国人在我国管辖海域实施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乙国渔民在中国大陆架非法捕捞并杀害濒危海龟需依据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C项正确。

8.

关于法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人权不能同时作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而存在B.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C.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D.人权被法律化的程度会受到一国民族传统、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A[考点]法与人权

[解析]从根本上说,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为了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必须被法律化。由此可知,被法律化的人权(法律权利)都是道德权利,故A项错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权都实际上被法律化。易知BCD项正确。

9.

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市中级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段某未上诉。最高法院核准后认为,原判事实清楚,但量刑过重,依法不应当判决死刑,不予核准,发回省高级法院重新审理。关于省高级法院重新审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应另行组成合议庭B.应当由审判员5人组成合议庭C.应当开庭审理D.可直接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该判决为终审判决正确答案:D[考点]死刑复核制度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以量刑过重为由发回重审的案件,实际上就是“示意”省高级法院将死刑立即执行改为死缓的案件。《刑诉解释》第432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但本解释第四百二十九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案件除外。”这里所说的第四项、第五项就是“(四)复核期间出现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五)原判认定事实正确、证据充分,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根据案件情况,必要时,也可以依法改判”。本案属于第(5)项的情形,可见,A项错误,不选。省高院是二审法院,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重新审理,而二审合议庭的人数依法是3人或者5人,也就是说,可以3人,也可以5人,B“应当”的说法就是错误的,不选。《刑诉解释》第430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的,……第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可以直接改判;必须通过开庭查清事实、核实证据或者纠正原审程序违法的,应当开庭审理。”而本案属于直接改判的案件,可以书面审理,而不是“应当开庭”,C项错误,不选。由于省高院是二审法院,我国的审级制度是两审终审,省高院的判决就是终审判决,另外,死缓的核准由省高院负责,但对于自己判决的死缓案件,不存在核准问题,D项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

证明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是诉讼法和证据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或某些当事人应当收集或提供证据证明应予认定的案件事实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下列法庭审理中的行为哪一项体现了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承担?______A.郑某因涉嫌侵占罪被起诉至法院,后其向法庭提供证据证明电脑原本就为自己所有B.任某抢劫一案中,辩护人提供了案发时被告人正在出差途中的证据C.申某故意杀人一案中,被告人指出自己被羁押后曾被带至看守所之外进行讯问,法院由此对被告人口供的合法性有所怀疑,检察院提供证据解释说明D.李某被指控犯绑架罪,被告人当庭要求排除之前的有罪供述,理由是曾被侦查人员打伤肋骨,同时提供了被羁押前就医时所拍的X光片正确答案:C[考点]举证责任

[解析]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郑某作为被告人,并不承担举证责任,考生注意郑某有证据可以提供,但是并不意味着其承担了举证责任,责任说到底是一种风险,即当事实查不清的时候谁承担不利的风险,在自诉案件中应该由自诉人承担。本案中,当案件事实证明不了时,郑某并不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不利的诉讼后果应当由自诉人承担。因此,A项错误。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由公诉人承担,辩方提供证据属于积极辩护行为,而非承担证明责任,与A项相似,有无罪、最轻的证据辩护方可以提供,但并不意味着举证责任转移到了辩护方,案件真伪不明时依然由检察院承担不利的后果。因此,B项错误。公诉案件中举证责任由检察院承担,即证据是由检察院提出的,而自己提出的证据必须要保证是没问题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即证明证据合法性的责任由检察院承担。因此,C项正确。被告提供X光片的行为属于提供线索材料,并非承担证明责任,且根据C项可知,证据合法性的责任应当由检察院承担。因此,D项错误。

11.

赵某因绑架罪被甲省A市中级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交付甲省B市监狱执行。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赵某脱逃至乙省C市实施抢劫被抓获,C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赵某不服判决,向乙省高级法院上诉。乙省高级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此案最终经最高法院核准死刑立即执行。关于执行赵某死刑的法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A市中级法院B.B市中级法院C.C市中级法院D.乙省高级法院正确答案:B[考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执行

[解析]《刑诉解释》第499条第2款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赵某犯绑架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甲省B市监狱执行,犯罪服刑地为B地。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于乙省C市犯抢劫罪,被判无期徒刑并经过乙省高院二审维持原判,经过最高院核准死刑后,应当在最初服刑地B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故B项正确。

12.

某机关干部王某因玩忽职守被要求引咎辞职。关于引咎辞职,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刑事处罚的必经程序B.取消公务员资格C.行政处分D.行政问责正确答案:D[考点]引咎辞职制度

[解析]在实践中,追究公务员刑事责任前往往要求其辞职,但辞职并非追究刑事责任的前置程序,故A项错误。引咎辞职辞去的是领导职务,不影响其公务员身份,故B项错误。处分不包括引咎辞职,故C项错误。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故D项正确。

13.

下列哪一案件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______A.警察利用职务之便为境外刺探情报B.副检察长在办公大楼的招标过程中收受巨额贿赂、巨额财物C.某政府官员隐瞒了患高度危险传染病的事实,参加聚会并致使多人感染D.海警工作站站长在办理刑事案件期间询问证人,然后对证人进行殴打,并且致其重伤正确答案:D[考点]立案管辖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2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故D项正确。A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应当由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A项错误。B项涉嫌受贿罪,由监察委立案调查,B项错误。C项属于普通犯罪,由公安机关侦查,C项错误。

14.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国家安全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重要立法依据B.香港特别行政区安全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秘书长由行政长官任命C.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由驻香港特别行政区安全公署提名,行政长官任命D.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受司法复核正确答案:D[考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1条规定:“为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制定本法。”故A项正确。《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13条第2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秘书长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故B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16条第2款规定:“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由行政长官任命,行政长官任命前须书面征求本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机构的意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48条第1款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公署。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公署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行使相关权力”故C项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14条第2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不受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何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工作信息不予公开。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受司法复核。”故D项正确。

15.

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D.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考点]转化型抢劫;故意伤害罪;正当防卫

[解析]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当场”是指在盗窃、诈骗、抢夺的现场以及行为人刚离开现场即被他人发现并抓捕的情形。本案中,甲盗窃财物后已离开现场1公里,其使用暴力的地点也不属于“当场”,因此不构成转化型抢劫罪。乙在深夜、偏僻路段向甲索要财物,已构成《刑法》上的“不法侵害”,甲的伤害行为也未超出必要限度、未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6.

张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批准逮捕,在公安侦查期间,发现张某还涉嫌贪污罪。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和贪污罪一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法院审理期间,张某自杀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涉嫌贪污罪的犯罪线索交给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后,逮捕措施自动解除B.应将贪污罪的犯罪线索移送监察机关,由公安机关主侦查,监察机关协助调查C.法院缺席审理后认为张某并非故意杀人案的真凶,应当作出无罪宣判并对贪污罪裁定中止审理D.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涉嫌贪污罪的违法所得启动没收程序,可以依法向审理张某贪污罪的法院提出申请正确答案:D[考点]公安机关和监察机关管辖案件的竞合处理;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缺席审判程序

[解析]本题中,贪污罪的犯罪线索交给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后,并未交代是否对张某决定留置,因此,逮捕措施未必自动解除。可知,A项错误。《公安规定》第29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涉及监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时,应当及时与同级监察机关协商,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可知,B项错误。《刑诉解释》第295条规定:“对第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判决、裁定:……(十)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但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经缺席审理确认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C项错误。《刑诉解释》第61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人民检察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本案为没收违法所得程序应当由中级法院管辖,而张某涉嫌的故意杀人罪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也应当由中级法院管辖,符合没收违法所得的级别管辖规定,D项正确。

17.

关于检察官职业道德和纪律,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______A.甲检察官出于个人对某类案件研究的需要,私下要求邻县检察官为其提供正在办理的某案情况B.乙检察官与其承办案件的被害人系来往密切的邻居,因此提出回避申请C.丙检察官发现所办案件存在应当排除的证据而未排除,仍将其作为起诉意见的依据D.丁检察官为提高效率,在家里会见本人所承办案件的被告方律师正确答案:B[考点]检察官职业道德和纪律

[解析]根据《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第2条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打探案情,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据此,A项甲检察官的做法不正确。检察官应当坚持公正理念,因此应当自觉遵守法定回避制度,对法定回避事由以外可能引起公众对办案公正产生合理怀疑的,应当主动请求回避。故B项乙检察官的做法正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C项做法违反规定。检察官应当坚持公正理念,因此不得私下接触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及其他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D项丁检察官自家里会见,显然是私自会见,不正确。

18.

张三因故意伤害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张三觉得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程序不合法便向法院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合议庭因此召开了庭前会议,其后法院对此案开庭审理,法庭审理包括了下列环节:①公诉人对被告人张三进行讯问;②辩方证人李四出庭作证;③公诉人宣读起诉书;④张三对控方出示的作案工具匕首进行辨认;⑤法庭宣布庭前会议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情况。关于以上庭审环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______A.③①⑤②④B.③⑤①②④C.⑤③①②④D.③⑤①④②正确答案:B[考点]非法证据排除及庭审排序

[解析]法庭调查之初应当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因此可以排除C项。在法庭调查的举证方面遵循的基本规则为:先言词证据再实物证据,即应当先讯问被告人、再询问证人获得证人证言,最后再调查物证、书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笔录,所以解析本题的关键是何时宣读庭前会议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条的规定,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法庭应当宣布开庭审理前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及处理情况。综上所述,B项正确。

19.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变通规定?______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或离婚B.“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C.夫亡,妻“若改适(嫁),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D.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正确答案:D[考点](宋)契约与婚姻继承法规

[解析]D本身表述正确,但属于继承制度,不是离婚或改嫁方面的变通,与题意不合,故当选。

20.

下列哪一选项成立自首?______A.甲挪用公款后主动向单位领导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并请求单位领导不要将自己移送相关机关B.乙涉嫌贪污被讯问时,如实供述将该笔公款分给了国有单位职工,辩称其行为不是贪污C.丙参与共同盗窃后,主动投案并供述其参与盗窃的具体情况。后查明,系因分赃太少、得知举报有奖才投案D.丁因纠纷致程某轻伤后,报警说自己伤人了。报警后见程某举拳冲过来,丁以暴力致其死亡,并逃离现场正确答案:C[考点]自首

[解析]一般自首的成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所谓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以后归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愿而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者个人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自愿置于司法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并进一步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A项中甲虽然向单位领导如实承认了犯罪事实,但是不愿意让领导将自己移送相关机关,即不愿接受相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并进一步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因此不属于自动投案,不成立自首,所以A项错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要求行为人供述主要犯罪事实,即能够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基本事实,而B项乙并未承认其贪污的客观犯罪事实,只是承认自己将公款分给职工,并未据为己有,进而否认贪污罪的成立,因此乙的行为不成立自首,B项错误;C项中丙主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了自己在共同犯罪中参与盗窃的具体情况,符合自首的条件,自动投案的动机并不影响自首的成立,C项正确,当选;D项,丁虽然主动报警投案,但是在公安机关到达之前,其已经逃离现场,并未在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因此,丁的行为不构成自首,D项错误。

2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一药店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后接举报称,该药店存在大量非法出售处方药的行为,该局在调查中发现药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系提供虚假材料欺骗所得。关于对许可证的处理,该局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______A.撤回B.撤销C.吊销D.待有效期限届满后注销正确答案:B[考点]行政许可的撤销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本题符合第2款所述情形,应予撤销。故B项正确。

22.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基层群众自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由乡镇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报县级政府批准B.有关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和分配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政府批准C.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批准D.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提出,报市政府批准正确答案:A[考点]基层群众自治

[解析]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的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自治的原则设立。一般情况下,在每个自然村设立一个村民委员会,而人口较多、居住分散的自然村可以设立两个村民委员会,或者在两个人口较少的自然村一共设立一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所以,A项正确。《宪法》第111条第2款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村民自治的事务范围,即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按照最为广泛的理解,任何涉及村民共同体的事务、涉及其公共利益的事业,都是村民群众“自己的事情”,属于自治事务。然而,村民委员会并不属于政权组织,特别是不直接隶属于基层政权,它们之间的职权是相互独立的,乡镇人民政府不得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有关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和分配方案属于村民的公共事务,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但不需要报乡镇政府批准,否则就违背了村民自治的立法初衷,所以B项错误。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事实上,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政府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仅是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而非领导居委会的工作,所以居民公约属于居委会的自治事项,仅需向基层政府备案即可,而不需要批准,所以C项错误。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6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所以,D项错误,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可以直接决定居委会的设置和变更。

23.

关于我国宪法修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我国修宪实践中既有对宪法的部分修改,也有对宪法的全面修改B.经1/10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法定的修宪主体D.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宪法修改方式正确答案:A[考点]宪法修改

[解析]就宪法的修改方式而言,包括了全面修改与部分修改两种方式。全面修改是指以新法取代旧法,对宪法整体进行变动;部分修改是指在保持原宪法基本内容与结构不变的同时,对宪法有关条款加以变动。我国宪法共经过了三次全面修改,七次部分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了五次部分修改。所以,A项正确。《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所以,B项错误。根据《宪法》第62条的规定,修宪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任何主体都不具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仅具有解释宪法与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所以,C项错误。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方式,直至1982年宪法修改均是采用“直接修改”的方式,在1988年后宪法修改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并且“宪法修正案”的方式由于有利于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延续下来,并被认为是中国重要的宪法惯例,所以D的表述也是错误的。

24.

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罪,未触犯侮辱罪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考点]侮辱罪;诽谤罪

[解析]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A项,在公共场所通过暴力手段扒光妇女衣服,已经贬低了妇女的人格,破坏了其名誉,已经触犯了侮辱罪。因此,A项错误。B项,在街上殴打妇女系使用暴力方法,辱骂其为“狐狸精”系公然贬低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因此构成侮辱罪,所以B项正确。C项,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因此构成诽谤罪,所以C项错误。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因此,D的说法过于绝对,没有考虑例外情形,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5.

下列哪一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______A.公交司机驾驶途中与乘客互殴致多人伤亡B.乘客抢夺公共汽车方向盘致多人伤亡C.高空抛掷燃烧物致地面多人伤亡D.盗窃井盖导致交通事故致多人伤亡正确答案:D[考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A项构成驾驶人员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与乘客发生纷争后违规操作或者擅离职守,与乘客厮打、互殴,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114条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所以本案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项构成,乘客实施“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殴打、拉拽驾驶人员”等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妨害安全驾驶行为的,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所以本案同样也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项构成,故意从高空抛弃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3年以上10年以下);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处罚(10年以上,无期、死刑)。本案中,高空扔燃烧物,导致多人受伤,危及公共安全,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项不构成,盗窃、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社会机动车通行道路上的窨井盖,足以使汽车、电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本案很明显是通行车辆的道路,成立的是破坏交通设施罪,而不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

甲和女友乙在网吧上网时,捡到一张背后写有密码的银行卡。甲持卡去ATM机取款,前两次取出5000元。在准备再次取款时,乙走过来说:“注意,别出事”,甲答:“马上就好。”甲又分两次取出6000元,并将该6000元递给乙。乙接过钱后站了一会儿说:“我走了,小心点。”甲接着又取出7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拾得他人银行卡并在ATM机上使用,根据司法解释,成立信用卡诈骗罪B.对甲前两次取出5000元的行为,乙不负刑事责任C.乙接过甲取出的6000元,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乙虽未持银行卡取款,也构成犯罪,犯罪数额是1.3万元正确答案:ABD[考点]信用卡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解析]《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即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甲拾到的银行卡具有存取现金等功能,属于信用卡的范畴,因此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所以A项正确;对于前两次取出5000元的行为,乙予以阻止,与甲并无意思联络,因此不承担责任,B项正确;乙最初在主观上没有与甲共同犯罪的故意,但是甲再次取款并将钱款交给乙时,乙予以接受,此时乙的主观方面发生了变化,与甲形成了共同的意思联络,成立共同犯罪,乙应对形成共同意思联络后甲支取的1.3万元承担刑事责任。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

2.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正确答案:ABC[考点]明律与明大诰

[解析]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的特点有:其一,对于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其二,滥用法外之刑;其三,“重典治吏”,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故AC项正确。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故B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但不是被明文废除,故D项错误。

3.

关于我国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林某认为某司法解释违背相关法律,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这属于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B.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C.司法解释仅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直接撤销正确答案:BCD[考点]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法律监督体系

[解析]法律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政党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公民监督等,林某监督属于公民监督,故A项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明确,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可知,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法令,不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B项错误;司法解释不仅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也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C项错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3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或者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法律解释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可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无权直接撤销司法解释,D项错误。

4.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犯重婚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后也可能适用缓刑B.乙犯遗弃罪被判处管制1年,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C.丙犯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即使该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D.丁17岁时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3岁时又犯伪证罪,仍有可能适用缓刑正确答案:ABCD[考点]缓刑

[解析]甲虽然犯两罪,但如果各罪分别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数罪并罚后也符合缓刑的条件,则可能适用缓刑。A项正确;缓刑的适用条件是:(1)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3)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因此B项正确;C项,如果丙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能适用缓刑,所以C项正确;D项,丁实施放火罪时未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犯罪,因此5年后再犯故意犯罪的不构成累犯,因此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所以D项正确。

5.

关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为国家最高荣誉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C.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撤销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D.国务院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议案正确答案:ABCD[考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解析]《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为国家最高荣誉。”故A项正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6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故B项正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13条规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为其获得者终身享有,但依照本法规定被撤销的除外。”故C项正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议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议案。”故D项正确。

6.

代履行是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方式之一。有关代履行,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行政机关只能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B.代履行的费用均应当由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承担C.代履行不得采用暴力、胁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D.代履行3日前应送达决定书正确答案:ABD[考点]代履行的实施主体、费用、禁止及文书送达

[解析]《行政强制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因此A项错误。《行政强制法》第51条第2款规定,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B项费用均应当由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承担说法不准确。故B项当选。C项符合《行政强制法》第51条第3款“代履行不得采用暴力、胁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的要求,正确不选。《行政强制法》第51条第1款规定,代履行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代履行前送达决定书,代履行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代履行的理由和依据、方式和时间、标的、费用预算以及代履行人;(2)代履行3日前,催告当事人履行,当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行;(3)代履行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派员到场监督;(4)代履行完毕,行政机关到场监督的工作人员、代履行人和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应当在执行文书上签名或者盖章。D项混淆前两项的规定,错误当选。

7.

法律职业人员在业内、业外均应注重清正廉洁,严守职业道德和纪律规定。下列哪些行为违反了相关职业道德和纪律规定?______A.赵法官参加学术研讨时无意透露了未审结案件的内部讨论意见B.钱检察官相貌堂堂,免费出任当地旅游局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C.孙律师在执业中了解到委托人公司存在严重的涉嫌偷税犯罪行为,未向税务机关举报D.李公证员代其同学在自己工作的公证处申办学历公证正确答案:AD[考点]法律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解析]根据《法官法》的规定,法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故A项违反了规定。B项检察官担任形象大使并不属于营利性活动,不会损害清正廉洁形象。根据《律师法》第38条的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故C项行为并不违反上述规定。根据《公证法》第23条的规定,公证员不得为本人及近亲属办理公证或者办理与本人及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公证。D项李公证员代其同学在自己工作的公证处申办学历公证违反了《公证法》的相关规定。

8.

赵某、钱某、孙某、李某四人抢劫商场,赵某被逮捕,钱某被拘留,孙某和李某被取保候审,后法院一审宣判赵某无期徒刑,钱某10年有期徒刑,孙某免予刑事处罚,李某无罪,四名被告人均未上诉,检察院未抗诉。法院宣判后,下列哪些强制措施的处理是正确的?______A.对孙某应当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B.对李某应当释放C.对赵某逮捕羁押的期间折抵刑期D.对钱某拘留的期间折抵刑期正确答案:BD[考点]刑期折抵

[解析]《刑诉解释》第170条规定:“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释放;必要时,可以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可见,A项错误,不存在“变更强制措施”,B项正确。《刑法》第47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可见,D项正确。赵某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存在折抵刑期的问题,C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D。

9.

某公安派出所以李某放任所饲养的烈性犬恐吓张某为由对李某处以500元罚款。关于该处罚决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公安派出所可以自己名义作出决定B.可当场作出处罚决定C.应将处罚决定书副本抄送张某D.如李某不服处罚决定向法院起诉,应以该派出所所属的公安局为被告正确答案:AC[考点]派出所的处罚权、被告的确定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A项正确。《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20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项错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7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本案的被侵害人是张某,所以C项正确。根据前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派出所对该行政处罚具有法定权限,所以应当以该派出所为被告。

10.

关于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适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侦查阶段没有适用认罪认罚,审查起诉阶段继续开展认罪认罚体现了互相配合B.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的认罪认罚案件,法院没有适用,检察院抗诉,体现了互相制约C.认罪认罚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这体现了三机关各自分工不同D.法律援助机构为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体现了分工配合正确答案:AB[考点]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第5条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适用于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根据《公安规定》第203条规定,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本项中侦查阶段没有认罪认罚,到了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体现了公安机关与检察院的通力合作:首先,审查起诉阶段的认罪认罚是建立在侦查阶段对证据的收集、事实的查明之基础上;其次,是建立在不同机关不断告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规则之基础上,犯罪嫌疑人的认知得以延续,最终选择认罪认罚从宽处理。所以A项正确。B项检察院抗诉启动二审程序是检察院在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制约一审法院的表现,因此B项正确。C项与分工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分工的重心应当落在三机关职能的不同上,而本项未体现出三机关职能的不同,更多的是认罪认罚的延续,因此不当选。D项不当选,因为这一原则讲的是公检法三机关之间的关系,与法律援助机构没有关系,此项属于干扰项。

11.

甲知道乙计划前往丙家抢劫,为帮助乙取得财物,便暗中先赶到丙家,将丙打昏后离去(丙受轻伤)。乙来到丙家时,发现丙已昏迷,以为是丙疾病发作晕倒,遂从丙家取走价值5万元的财物。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甲对乙的行为负责,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对乙以盗窃罪论处B.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对甲、乙二人均应以抢劫罪论处C.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甲既构成故意伤害罪,又构成盗窃罪,应从一重罪论处D.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乙无须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负责,对乙应以盗窃罪论处正确答案:ACD[考点]片面共同正犯

[解析]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甲知道乙计划前往丙家抢劫,为帮助乙取得财物,便暗中先赶到丙家,将丙打昏后离去使丙受轻伤的行为应认定为片面共同正犯,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但是,由于乙并不知情,不能认定乙是共同正犯,乙在丙昏迷的状态下取走丙财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A项正确,B项错误。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则甲、乙二人仅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甲应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择一重罪论处,乙无须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负责,对乙应以盗窃罪论处。CD项正确。

12.

甲、乙二人分吃两个梨,一大一小。甲捷足先登拿走了大梨,乙责怪甲说:“你怎么这样自私?”甲反问:“要是你先拿,你要哪一个?”乙说:“我先拿就拿小梨。”甲笑道:“小梨还在啊,如此说来,我的拿法完全符合你的愿望。”根据该故事,结合对法治和德治观念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适用不同的程序可能对同样的结果赋予不同的意义B.提前约定好事情的处理方案,对于解决矛盾、避免纠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C.道德缺乏强制力,不能保障人在同样的情形下作出一致的选择D.法律可以从外部约束人的行为,但对道德领域难题的解决并无帮助正确答案:AB[考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解析]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构成正义的完整内涵,方法不同,程序不同,结果也自然各异。A项正确。约定方案并严格履行是避免行动纷争的重要方法。B项正确。任何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力,只不过道德规范往往通过内心强制、舆论强制等非正式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其要求。道德缺乏强制力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道德规范本身的模糊性,往往会因观念纷争导致行动上的冲突和矛盾,此时可以通过将一定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以相对清晰的行为标准来规制统一人们的行动,进而化解一定范围内的道德难题。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3.

关于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是对《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化B.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核心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C.要求诉讼参与人在享有诉讼权利的同时,还应承担法律规定的诉讼义务D.保障受犯罪侵害的人的起诉权和上诉权,是这一原则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ABC[考点]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诉讼权利是诉讼参与人享有的法定权利,法律予以保护,公安司法机关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剥夺。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采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自己的诉讼权利,如控告或请求公安司法机关予以制止,有关机关对于侵犯公民诉讼权利的行为应当认真查处。(2)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障诉讼参与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对于刑事诉讼中妨碍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各种行为,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采取措施予以制止。(3)诉讼参与人在有诉讼权利的同时,还应当承担法律规定的诉讼义务。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也有权力要求诉讼参与人履行相应的诉讼义务。故AC两项正确。从《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表述来看,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核心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故B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错误在于,公诉案件中受犯罪侵害的人没有上诉权。

14.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进行利益冲突审查。办理委托事务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或利益冲突的,不得承办该业务并主动提出回避。以下构成利益冲突应该回避的情形有哪些?______A.甲曾是行政执法人员,曾承办对甲公司的行政处罚案件。1年后甲成为律师,受甲公司委托担任甲公司的法律顾问委托B.在张某诉王某侵权案中,张某解除对赵律师的委托关系后,在后续审理中,赵律师接受了王某的委托C.在非诉业务中,各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甲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担任各方当事人的代理人D.汪律师接受张某委托,担任张某的辩护人,而同所的方律师是该案被害人的近亲属,张某尚不知情正确答案:CD[考点]律师职业道德

[解析]《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5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不得与当事人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一)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二)律师办理诉讼或者非诉讼业务,其近亲属是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三)曾经亲自处理或者审理过某一事项或者案件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员,成为律师后又办理该事项或者案件的;(四)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但在该县区域内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且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的除外;(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当事人,本所其他律师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六)在非诉讼业务中,除各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外,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担任彼此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七)在委托关系终止后,同一律师事务所或同一律师在同一案件后续审理或者处理中又接受对方当事人委托的;(八)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七)项情形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为应当主动回避且不得办理的利益冲突情形。”《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并主动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继续承办的除外:(一)接受民事诉讼、仲裁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三)同一律师事务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业务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业务的;(四)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务关系,在某一诉讼或仲裁案件中该委托人未要求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其代理人,而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该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五)在委托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律师又就同一法律事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的;(六)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况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的其他情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现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告知委托人利益冲突的事实和可能产生的后果,由委托人决定是否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委托人决定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的,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当事人已经知悉存在利益冲突的基本事实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当事人明确同意与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据此,AB项错误,CD项正确。

1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可分为防御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救济性权利?______A.侦查机关讯问时,犯罪嫌疑人有申辩自己无罪的权利B.对办案人员人身侮辱的行为,犯罪嫌疑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C.对办案机关应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犯罪嫌疑人有申诉的权利D.被告人认为一审判决量刑畸重,有提出上诉的权利正确答案:BCD[考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分类

[解析]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这些诉讼权利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防御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两种。所谓防御性权利,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对抗追诉方的指控、抵消其控诉效果所享有的诉讼权利。防御性权利主要包括:(1)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2)辩护权;(3)拒绝回答权;(4)被告人有权在开庭前10日内收到起诉书副本;(5)参加法庭调查权;(6)参加法庭辩论权;(7)最后陈述权;(8)反诉权。所谓救济性权利,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国家专门机关所作的对其不利的行为、决定或裁判,要求另一专门机关予以审查并作出改变或撤销的诉讼权利。救济性权利主要包括:(1)申请复议权;(2)控告权;(3)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权;(4)上诉权;(5)申诉权。故本题中BCD三项正确,A项属于防御性权利。

16.

选民王某,35岁,外出打工期间本村进行乡人大代表的选举。王某因路途遥远和工作繁忙不能回村参加选举,于是打电话嘱咐14岁的儿子帮他投本村李叔1票。根据上述情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王某以电话委托他人投票,必须征得选举委员会的同意B.王某仅以电话通知受托人的方式,尚不能发生有效的委托投票授权C.王某不能电话委托儿子投票,因为儿子还没有选举权D.王某必须同时以电话通知受托人和村民委员会,才能发生有效的委托投票授权正确答案:BC[考点]委托投票

[解析]《选举法》第42条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据此,委托投票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因此王某的电话委托无效。据此,B项正确。AD项错误。在委托投票中,受托人必须是选民,王某儿子因属未成年人,因此不得接受委托。C项正确。

17.

秦代的刑罚比较繁杂,关于秦代的刑罚及其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秦代的刑罚既包括主刑,也包括附加刑B.秦代流放刑中的迁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C.秦律规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者从轻处罚D.秦律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同犯罪较个体犯罪处罚从重,5人以上的集团犯罪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正确答案:BC[考点]秦代的刑罚

[解析]秦代的刑罚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八大类,即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其中前五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三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A项正确。秦代的流放刑包括迁刑和谪刑,都是将犯人迁往边远地区的刑罚,其中谪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B项错误。秦律规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者加重处罚。教唆未满15岁的人抢劫杀人,虽分赃仅为十文钱,教唆者也要处以碎尸刑。C项错误。秦律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同犯罪较个体犯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5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D项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1.

甲乙丙丁四国均为某多边条约缔约国,条约规定“缔约国之间就该条约产生的纠纷应提交国际法院解决”。甲国对此规定声明保留。乙国表示接受甲国的保留。丙国表示反对甲国的保留,并且还主张条约在甲丙两国之间不发生效力。丁国反对甲国的保留,但不反对条约其他条款在甲丁两国之间的适用。甲乙丙丁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A.甲乙两国之间因该条约产生的纠纷应由国际法院管辖B.丙国可反对甲国的保留,但不能主张条约在甲丙两国之间不发生效力C.甲丁两国之间条约有效,但保留所涉条款在两国之间视为不存在D.乙丁两国之间因该条约产生的纠纷应由国际法院管辖正确答案:BCD[考点]条约的保留

[解析]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条约保留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在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范围改变相应条约条款。本题中甲国提出保留,即表明甲国不同意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解决,而乙国接受甲国的保留,甲乙之间应该按保留范围而定,即不同意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解决。故A项错误。丙国可以反对甲国提出的保留,但由于甲乙丙丁均为条约缔约国。根据“有约必守原则”,条约在甲丙两国之间当然发生效力。故B项正确。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保留所涉规定在两国之间视为不存在。本题中甲为保留国,丁为反对保留国,甲丁两国之间该规定因保留视为不存在。故C项正确。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按照原来条约的规定,乙丁两国均未提出保留,应按照条约的规定处理。故D项正确。

甲于某晚9时驾驶货车在县城主干道超车时,逆行进入对向车道,撞上乙驾驶的小轿车,乙被卡在车内无法动弹,乙车内黄某当场死亡、胡某受重伤。后查明,乙无驾驶资格,事发时略有超速,且未采取有效制动措施。(事实一)

甲驾车逃逸。急救人员5分钟后赶到现场,胡某因伤势过重被送医院后死亡。(事实二)

交警对乙车进行切割,试图将乙救出。此时,醉酒后的丙(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52mg/100ml)与丁各自驾驶摩托车“飙车”经过此路段。(事实三)

丙发现乙车时紧急刹车,摩托车侧翻,猛烈撞向乙车左前门一侧,丙受重伤。20分钟后,交警将乙抬出车时,发现其已死亡。现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是否已死亡,也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所受创伤是否为致命伤。(事实四)

丁离开现场后,找到无业人员王某,要其假冒飙车者去公安机关投案。(事实五)

王某虽无替丁顶罪的意思,但仍要丁给其5万元酬劳,否则不答应丁的要求,丁只好付钱。王某第二天用该款购买100克海洛因藏在家中,用于自己吸食。5天后,丁被司法机关抓获。(事实六)

请回答下面问题。2.

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A.甲违章驾驶,致黄某死亡、胡某重伤,构成交通肇事罪B.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C.甲对乙车内人员的死伤,具有概括故意D.乙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同车人黄某当场死亡、胡某重伤,构成交通肇事罪正确答案:BCD[考点]交通肇事罪

[解析]甲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逆行进入对向车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严重后果,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不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因此C项错误。乙虽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无驾驶资格,事发时略有超速,且未采取有效制动措施,对事故的发生亦负有责任,但主要责任系甲的行为导致的,因此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D项错误。

3.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A.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肇事行为B.胡某的死亡应归责于甲的逃逸行为C.对甲应适用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D.甲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数日后向警方投案如实交待罪行的,成立自首正确答案:AD[考点]交通肇事罪

[解析]甲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逆向行驶,撞到乙驾驶的车辆,致使胡某重伤,虽然急救人员在5分钟之内赶到,但是胡某因伤势过重被送医院后死亡,因此胡某的死亡与甲的肇事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与逃逸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事实二中甲逃逸后,胡某得到了救助,急救人员在5分钟之内赶到了现场,胡某系因伤势过重被送医院后死亡,因此甲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不适用该法定刑,C项错误。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首成立的条件有二: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只要甲主动向警方投案并如实交待罪行,应认定为自首,与是否逃逸没有关系,因此D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D。

4.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A.丙、丁均触犯危险驾驶罪,属于共同犯罪B.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危险驾驶罪C.丙、丁虽构成共同犯罪,但对丙结合事实四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对丁应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D.丙、丁未能完成预定的飙车行为,但仍成立犯罪既遂正确答案:AD[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