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基础达标】1.楚国立国三百余年来,疆域不小,贵族众多,这些贵族常常侵吞国家土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在面对外敌时却袖手旁观。因此,楚武王在位时直接任命县级督抚,县内土地和人民都归国家管理。楚武王此举意在()。A.彰显君主专制 B.缓和社会矛盾C.加强中央权力 D.调整中央行政制度【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楚国的贵族无视整个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国家统治,在此背景下,楚武王直接任命县级督抚,县内土地和人民都归国家管理,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社会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楚武王此举意在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不是对中央行政制度进行调整,故D项错误。2.据学者统计,1070—1076年,除垦荒和疏浚河道外,全国兴修水利工程就有1万多处,灌溉民田共360万亩,官田19万亩。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北民南迁劳力增加 B.王安石变法的推动C.农民人身束缚减弱 D.庆历新政全面推广【解析】根据材料“1070—1076年,除垦荒和疏浚河道外,全国兴修水利工程就有1万多处,灌溉民田共360万亩,官田19万亩”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农田水利法,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兴修,B项正确。3.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缘于()。A.其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其改革损害了宦官集团的利益C.其改革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D.明神宗一直厌恶张居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居正是明朝的改革家,其死后的遭遇主要是因为其改革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正确。作为封建王朝的明朝,统治基础是地主阶级,而不是宦官,故B项错误;张居正的改革并未改变明朝内阁参政体制,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康有为认为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梁启超认为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开始的,所以变法要启发民众,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项;戊戌变法借鉴了日本明治维新与外国经验,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主要依靠光绪帝的支持,没有发动民众,故C、D两项错误。5.有学者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变法发生【解析】据材料可知,“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指的是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不具备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两项都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袁世凯告密是导致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拓展提升】6.在语言、衣冠汉化的同时,北魏孝文帝以继华夏正统自居,下诏根据鲜卑各宗族祖宗的官位,分别列入姓或族,并为汉族豪强定姓族,以划等级,按门第高低来品举人才。其旨在()。A.加速北方地区的统一 B.顺应中原士族制发展需要C.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 D.加强对鲜卑各宗族的管理【解析】材料中的“语言、衣冠汉化”及为鲜卑各宗族和汉族豪强定姓族,体现了孝文帝“以继华夏正统自居”,重视民族交融,旨在巩固北魏封建统治,C项正确;孝文帝时黄河流域已经基本完成统一,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并未反映这种汉化措施是为了顺应中原士族制发展需要,排除B项;材料中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不是为了强化对鲜卑各宗族的管理,而是为了加强鲜卑族与汉族的联系,这是民族交融的体现,排除D项。7.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解析】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术”,奏请取消纳粟、纳马、纳银入监读书的惯例,“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均排除。8.1896年《时务报》创刊,初期每期发行量只有4000多份。经过宣传发动和维新人士的支持帮助,半年后每期增加到7000多份,一年后每期达到13000多份,最高达到17000多份,发行范围遍及全国15个省及东南亚和日本华侨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B.政治变革阻力减小C.维新运动逐渐高涨 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解析】据所学可知,《时务报》是维新派的机关报,材料显示,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迅速,这主要是因为维新运动逐渐高涨,《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开启民智,C项正确。维新派宣传改良,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排除A项;材料强调维新思想宣传的高涨,无法说明政治变革阻力减小,排除B项;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进入短暂春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9.人们常说,在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上,戊戌维新运动首次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过程从技术层面拓展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层面,表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论断的是维新派()。A.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提议改革官僚制度C.呼吁“扶清灭洋” D.号召奖励技术发明【解析】据材料“戊戌维新运动首次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过程从技术层面拓展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层面”可知,戊戌变法在政治层面进行了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提议改革官僚制度,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是洋务派,排除A项;呼吁“扶清灭洋”的是义和团,排除C项;号召奖励技术发明是经济技术层面的内容,并非政治制度层面,排除D项。10.1901年,清政府宣布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时参照英、日商法,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商法性质的《商律》,还根据商人出资办实业的情况给予他们相当的官衔。这说明()。A.朝廷开始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清末新政期间进行了政策调整C.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了人治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解析】材料中“通商惠工”的基本国策以及成立商部等措施,体现了对商业发展的重视,这说明清政府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调整,故选B项;材料并未反映清政府在其他时期对民间办厂的态度,因此“开始”一词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是经济措施,而非政治措施,无法体现晚清政府用法治取代人治,排除C项;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 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解析】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选A项;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政治基础”说法错误,排除B项;新生政权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排除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的成就,排除D项。12.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统管村级生产建设工作。这一举措适应了()。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B.实行政企分开的要求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求 D.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实行政社分开。为改变农村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状况,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领导、有步骤地搞好农村政社分开改革,因此A项正确;政企分开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排除B项;该措施针对的是人民公社化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内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2分)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进步的历史运动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鲜卑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推动社会转型的含义、改革内容和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认识。(6分)答案(1)含义: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内容:废除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强制分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推行县制。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分)(2)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鲜卑族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6分)【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社会转型,主要指的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第②小问,据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可知,废除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强制分家;结合所学可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战;结合所学可知,按军功授爵,实行军功爵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县制。第③小问,结合所学可得出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2)问,需从正反两方面作答。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的策划与感悟
- 2025年度电子产品全球配送与售后维护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环保型厂房出售买卖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厂房购置及运营合作协议4篇
- 个人借贷抵押协议标准打印版2024年适用版B版
- 2025年度高科技厂房租赁合同(含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样本4篇
- 个人专项资金贷款合同范本:2024年版B版
- 2024科技创新项目引荐服务合作合同一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合同履行的信用增级担保服务3篇
- 2024版特定担保书增补协议上诉文件版B版
- 课题申报书:GenAI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生成式学习设计研究
- 外配处方章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长宁县城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骆驼祥子-(一)-剧本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全国医院数量统计
- 【MOOC】PLC技术及应用(三菱FX系列)-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第1课时(1a-2e)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泌尿科主任述职报告
- 2024年医美行业社媒平台人群趋势洞察报告-医美行业观察星秀传媒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