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_第1页
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_第2页
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_第3页
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_第4页
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从儒家所宣扬的“大同社会”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概念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同时,“公民社会”也成为了近年来屡屡被提及的词汇。可当我们认真思考以后,却会不断疑问:社会是什么?公民社会该是怎样的社会?我们如何成为公民进而去建造一个公民社会?阅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跟随作者的思考去逐渐拨开迷雾,解答疑惑。《重新发现社会》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扶正个体的权利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新中国”。熊培云的文字,充满着最为理性挚诚的批判之声,却对未来永远保持者最温和的乐观。他力图通过引导个体重申个人责任,从而建设一个人道的、宽容的、人人为自由而尽责的美好社会。而我们,正是通往美好社会的基石。第二次“解放战争”如果说1949年结束的解放战争标志着国家从战争中获得解放,那么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就可以被称为第二次“解放战争”,意味着社会从国家体制中逐步获得解放。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说,改革开放,就是国家不断退却的过程。众所周知,曾经的中国是一个“全能主义国家”,无所不能的政府在掌管着一切,大如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小到个人的娱乐方式,家庭生活,全都离不开国家的安排和布局。相较改革开放以前的穿衣服没有自由,找工作没有自由,想挣钱没有自由,想思考没有自由等等,现在中国人的自由显然增多了。我们可以选择崇拜自己的青春偶像,可以选择自由恋爱,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拨打急救电话,公立医院的救护车会先跟你谈价钱;上访申诉,机关部门会将你拒之门外。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们觉得它不该退避的地方,它偏偏不在;觉得它不该出现的地方,它却好端端站在那里稳如泰山呢?谈到对国家的理解,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想起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职演说的那句“至理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就在人们将这种爱国主义视为个人最高尚情怀的时候,身处同一国度的弗里德曼却有着另一番思考。弗里德曼批评肯尼迪没有真实地道出一个自由社会的理想,没有厘清公民和政府的关系。简单说,国家是一起缔造它的国民的服务者,而政府不过是一个手段,一个工具。“除了公民们各自为之服务的意见一致的目标以外,他不承认国家的任何目标;除了公民们各自为之奋斗的意见一致的理想以外,他不承认国家的任何理想。”现代政治理论认为,一个有希望的政府应当是一个“权小责大”的政府。而二十一世纪中国最显著的进步也正在于,“小政府,大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一个好的政府只是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担任社会“裁判者”和“守夜人”的角色。而所谓的转型就是从“国家解放”向“社会解放”转变。政府一方面应承担起更多的民生责任,让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即使是社会最底层者也不会因社会的迁延而被遗弃,一样拥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政府应谦卑地使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充分放权,给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更多的生长、发展空间,让个人和家庭有机会通过独立或合群的努力改变生活。公民社会的建立通过一点点理清群己权界,使公民权力得到保障,成为一个完整的权力主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最终以公民权利为结点的网状体(公民社会)逐渐代替以权力为中心的星状体(政治社会)。从“新中国”到“新新中国”,既是中国社会自我解救的过程,也是个体权利不断觉醒的过程。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场为争取权利而进行的“解放战争”还将长时间地持续进行。推土机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对于那些面对暴力拆迁,以死抗争的人们而言,推土机无疑是当下时代最具象征性的“权力图腾”。毫无疑问,近些年来的野蛮拆迁行为正在成为全民公敌,一方面在破坏着流传千年的文明,另一方面在肆意践踏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赖以生存的物权。作者在书中写到:“面对四处风起云涌的‘拆迁运动’,有中国人自嘲‘China’就是‘拆哪’。如此‘原音重现’虽有夸张、戏谑之嫌,但它无可怀疑地触及了埋藏于中国人内心的某种隐痛。”在“百度新闻”搜索栏里输入“暴力强拆”后点击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信息多达近38万条,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是民众无法承受之重。在西方,民法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圣经”,是“公民、法人的权力宣言”。早在两百多进了中国的课堂,在随之而来的五四运动中,孔夫子的几块牌匾被砸得面目全非。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又把老孔从坟墓里扒出来鞭了尸。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肃清他的影响和余毒,使中国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也在回望历史,逐渐恢复了理性和信心。而关于孔子的争论却从未消停。诚如作者所言:“在中国由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立足现实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孔子’这道‘多选题’,而不是‘孔子是否伟大’这道‘是非题’。换言之,在面对历史人物时,应该学会做选择题而非判断题,以期找出对这个时代有用的东西。”香港孔教学院荣誉院长信力建教授曾略带讥讽的指出: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要看民国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暂且无论信教授出于怎样的目的发表这样一番评述,但起码我们也能从中细微地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千年积累起来的文明随着“轰隆”的爆破声瞬间被摧毁,历史文化的气息逐渐淹没在了钢筋水泥之中。我们自信地以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将历史的记忆推倒之后,幻想着再造新文明。可未曾想到,当“GDP至上主义”充斥到了每一个角落,再造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有些记忆一旦被遗忘便不再会想起。当后现代主义者鼓吹一切宏大叙事都已经寿终正寝时,熊培云坚信“有个东西却是与人类同在的,这就是人类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最大传统”。人类有一个大的传统,中国有一个相对大的传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传统,一个人争自己的传统,就是争国家的传统,争国家的自由。在作者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最好的方式“不是给皇帝老儿迎驾一样让某个曾经称王的传统再次称王”,而是“恢复人们关于过往知识和历史的记忆”。不忘历史,才能拥有未来,同样,只有寻回记忆,才能再造伟大的传统与文明。显然,在弘扬传统文化,再造新文明方面,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能改变什么在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不能改变。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此改变我的家人。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可能就能改变我的国家。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在我们童真无邪的年代,或许很多人都幻想着自己拥有一种超能力,成为一个伟大的“救世主”,驱除所有的黑暗与邪恶,让世界迎来光明与美好。然而伴随着成长,当经历了太多摔跟头的疼痛以后,当明哲保身比秉公任直更能为自己带来安全感和利益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随波逐流,选择屈服于权威,屈服于某些所谓的“社会规则”。事实确实如此,鲜有人能凭借个人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可另一个事实却是,往往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曾经都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罗莎·帕克斯是美国的一个黑人女裁缝,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日,因为在公交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被警察逮捕。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三百八十一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正是日后被称为“反种族隔离斗士”,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牧师马丁·路德·金。这场运动最终以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而告终。她不仅改变了美国黑人的地位,也改变了盛行种族主义的美国。五十年后,在帕克斯的葬礼上,美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可能站在这里”。在北京,郝劲松曾因在地铁天安门站使用厕所时支付了5毛钱的如厕费,将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曾因买到涨价火车票将铁道部告上法庭。他不是一位律师,他以公民的名义诉讼。而在他看来,“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