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学案_第1页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学案_第2页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学案_第3页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学案_第4页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学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核心素养】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时空观念)2.观察《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等,掌握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历史解释)3.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民心向背对王朝统治的影响(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观察《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它佐证了哪个朝代的历史?说出这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及历史地位。(1)朝代:夏朝。(2)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研读史料,“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度的更迭与哪一事件相关?夏朝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1)制度:禅让制、世袭制。(2)事件:启取代禹推举的伯益,直接继承禹的王位。(3)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二、商朝的兴亡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相关内容。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定都亳迁都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徙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灭亡商纣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为周武王所灭三、西周的兴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2.观察《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这反映了西周哪一制度?分封诸侯依据的原则是什么?指出该制度的对象、目的、内容及影响。(1)制度:分封制。(2)原则: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对象:宗亲和功臣等。(4)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5)内容:(6)作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3.衰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课堂训练】1.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A.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2.如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该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纣A.变“公天下”为“家天下” B.盘庚迁殷 C.实行分封制 D.国人暴动3.《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4.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5.如图所示器物腹内铭文记述的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研究它有助于了解()A.商汤灭夏 B.盘庚迁都 C.商朝灭亡 D.战国局势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7.2023年3月28日,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完全符合《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早期都城规划特点。这表明()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 D.历史文献的记载全都是真实的8.“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历史上,“家国一体”源于()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9.据记载,周天子视察诸侯国时,如果“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则奖赏诸侯;如果“土地荒芜,遗老失贤”,则责备诸侯。周天子旨在()A.宣传儒家思想 B.巩固王朝统治 C.促进文化交流 D.削弱诸侯势力10.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有铭文291字,其中记录了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孟礼服、酒、车马、仪仗和奴隶等,叮嘱孟要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件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阶级的产生和分化 B.分封制维护周朝统治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1)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材料三: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都是由后期统治者压迫过甚,引起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1-10ABBACACBBB11.(1)分封制;宗亲(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关系:上下级关系。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应关心、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等等。(言之成理即可)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核心素养】1.指出王室衰微的原因,归纳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历史解释)2.掌握诸侯争霸的原因及出现的霸主,客观评价诸侯争霸(唯物史观)3.阅读教材,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知识梳理】一、王室衰微1.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东周开始。2.春秋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3.研读史料,“周室衰微”“政由方伯”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使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1)现象: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实际上取得国家的统治权,操控政治,竞相角逐。(2)状态: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二、诸侯争霸研读教材,分析春秋时期诸侯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诸侯打出了什么旗号?出现了哪些霸主?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如何评价春秋争霸?1.原因:王室衰微;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间矛盾有所发展。2.旗号:“尊王攘夷”。3.霸主:齐桓公(第一个霸主)、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4.影响:(1)大国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研读教材及右栏史料,说明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归纳春秋时期其他领域经济发展的表现。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作用: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3.其他领域:(1)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2)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得到广泛的使用。【课堂训练】1.《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2.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3.《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记载:农夫必须有铁制的耒、耜、铫(yao,一种大锄),女工必须有针和刀,制车工必须有斤、锯、锥、凿,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材料表明当时()A.牛耕得到推广 B.战争非常频繁 C.铁器广泛应用 D.青铜不再使用4.据《春秋大事表》记载:春秋时期,鲁国作为诸侯朝见周天子仅三次,而去齐国十一次,去晋国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兼并战争,变法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5.西周礼制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B.制鼎技术提高,产量增加 C.郑庄公的社会地位提高 D.鼎演变为常用的饮食器具6.如图所示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冶炼工艺的改进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7.如图所示文物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时期()A.冶铁技术的成熟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耕地面积的扩大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8.春秋前期,被称作“三桓”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族世代把持鲁国朝政;春秋晚期,“三桓”的家臣们势力渐强,经常以下犯上,甚至越过“三桓”而干预鲁国朝政。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步削弱 B.诸侯争霸日渐频繁 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D.专制王权受到束缚9.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信文书,其中有一部分记载到“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该盟书反映出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A.诸侯争霸,变法的风潮盛行 B.铁器广泛使用 C.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国家实现统一10.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686年,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在回齐国争夺侯位途中相遇。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取侯位继承权,管仲张弓搭箭射向小白,幸好箭头射在小白的腰带扣上,没有造成伤害。小白继位后,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1)材料一反映了齐桓公怎样的用人观?材料二:齐国临近大海,大力发展渔、盐业。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在七八十年中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楚国在春秋时期已是文化水平很高的民族,应属华夏族之一部,但楚地处南方,受群蛮包围,衣服、语言具有南方民族特色,不同于中原,当时中原诸侯也把楚看成是“蛮夷”。(3)据材料三,说说诸侯争霸有何利弊?参考答案1-10AACBADBCCD11.(1)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等。(2)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渔、盐业,经济实力雄厚;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国家实力大为增强;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号令诸侯;齐桓公有治国强军的决心和才能;等等。(3)利: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消灭,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中原华夏族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弊:争霸战争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灾难;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核心素养】1.识读《战国形势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说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认识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与利弊(时空观念)2.分析商鞅变法,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3.认识都江堰的结构与作用,感受都江堰体现出的古代智慧,培养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战国七雄观察《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指哪七个诸侯国?是如何形成的?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1.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等。4.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二、商鞅变法研读史料,“商君”是谁?他推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人物:商鞅。2.目的:富国强兵,为稳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3.措施: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结合右图器物,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2.右侧的石像是谁?他因什么功绩被人铭记?“天府”是哪一地点?分析“天府”出现的原因。(1)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2)功绩:主持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3)地点:成都平原。(4)原因: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课堂训练】1.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长城2.据《战国策•秦策》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A.增强秦国的战斗力 B.发展了秦国的农业 C.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D.秦国确立土地私有制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大演变、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乱”和“变”。这里“变”的本质应该是()A.农业生产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社会制度变革 D.人民不断起义4.如图为文物铜方量。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以十六寸又五分之一寸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A.秦朝已经一统天下 B.秦国实力最强大 C.商鞅废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5.周代是我国乐舞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西周以“雅乐”为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东周时期,原有的森严秩序崩溃瓦解,民间乐舞兴起,称之为“俗乐”。这种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审美习惯的变化 D.统治者喜好改变6.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增强,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这说明各国变法()A.顺应了社会转型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巩固了周朝统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7.毛泽东在评价商鞅变法时曾说:“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在此重点强调的是商鞅变法中的()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8.成语典故“纸上谈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东晋10.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亮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晋楚争霸 D.战国七雄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材料二都江堰示意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先以火烧石、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在玉垒山凿出缺口。后利用水流动力学,把岷江水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防洪。都江堰的修建蕴含着“中国智慧”。——摘编自罗旭洋《天人合一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生产工具”“战争工具”对应的商鞅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并说明其修建蕴含的“中国智慧”。(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参考答案1-10BCCDBACCBA11.(1)生产工具:奖励耕织;战争工具: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实力大增,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方式:公元前3世纪50年代。智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条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结论:推动秦国国力发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要注重民生。第7课百家争鸣【核心素养】1.阅读教材,结合史料,理解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实证)2.绘制图表,梳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评价其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唯物史观)3.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历史解释)【知识梳理】一、老子辨认右侧人物像,结合相关知识,完善相关“档案表”姓名老聃年代春秋后期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经典主张“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处世上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地位: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研读史料,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纪录孔子相关言行的是哪部著作?(1)核心思想:“仁”。(2)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等道家庄子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创始人孙武编成《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3.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课堂训练】1.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2.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3.“无为而治”和“兼爱”“非攻”分别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A.老子和墨子 B.孔子和墨子 C.荀子和墨子 D.老子和韩非子4.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5.复旦大学校训出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广泛学习,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据此可知这一校训选自()A.《论语》 B.《道德经》 C.《韩非子》 D.《大明历》6.与下面诗歌表达思想相契合的是()我教人以愚中之智,弱中之强,水及未玷污的新生婴儿的柔顺的力量。我教人以谦卑的功课,张得过满则折弓,废物有用,居下位的有益。……——林语堂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辩证法 D.顺应自然7.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8.《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9.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10.2023年,我省将继续全域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首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诊断监测。下列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1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摘编自《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一位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10BCABACACCC11.(1)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2)核心思想:“仁”。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3)构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核心素养】1.了解先秦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感受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历史解释)3.了解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和古蜀文明,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明成就的辉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4.体会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等诗歌成就,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依据史料并研读教材,归纳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成就。领域时期成就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西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历法夏朝相传有了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2.扁鹊的医术高超表现在哪些方面?战国时期问世的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什么?(1)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2)著作:《黄帝内经》。二、甲骨文与青铜器1.观察右侧史料,比较两种文字的不同。分析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什么意义。(1)文字时期载体记载内容甲骨文商朝龟甲、兽骨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金文商周青铜器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2)意义: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主要用途是什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哪些文物?有什么意义?(1)特点:制作工艺高超,数量多,种类丰富。(2)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3)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及意义:出土文物意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联系三、《诗经》和“楚辞”1.《诗经》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地位是什么?对历史研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内容: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2)地位: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3)作用: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2.“楚辞”(1)简介:战国时期,由屈原及宋玉等人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代表作:屈原的《离骚》。3.意义:《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课堂训练】1.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这个观点是说,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食具 C.礼器 D.货币2.《甲骨文合集》被誉为甲骨学史上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著作,选录甲骨41956片,根据其内容分为22小类(如表)。观察表格,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1奴隶和平民2奴隶主贵族3官吏4军队、刑罚、监狱5战争6方域7贡纳8农业9渔猎、商牧10手工业11商业、交通12天文、历法13气象14建筑15疾病16生育17鬼神崇拜18祭祀19吉凶梦幻20卜法21文字22其他A.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