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一、(湘楚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④。”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负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材料二: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彦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马:“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⑤羿浇二姚:“羿”即后羿,“浇”即寒浞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1.
材料一中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B.“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C.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D.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B.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C.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2)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5.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二、(湖南高三·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汉主殂,太子禅即位,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谈君臣之交者,竞曰先主之于诸葛。伐吴之举,诸葛公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公之志能尽行于先主乎?悲哉!公之大节苦心,不见谅于当时,而徒以志决身歼遗恨终古,宗泽咏杜甫之诗而悲惋以死,有以也夫!公之心,必欲存汉者也,必欲灭曹者也。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此心也,独子敬知之耳。孙权尚可相谅,而先主之志异也。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先主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也。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①,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②,而徒流于猇亭乎?张良遇高帝而志伸,宗泽遇高宗③而志沮;公也,子房也,汝霖④也,怀深情而不易以告人,一也,而成败异。公怀心而不能言,诚千秋之遗憾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三: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冲主:幼主。②许、雒(luò):许昌、洛阳。③高宗:指赵构。④汝霖:即宗泽。6.材料三中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及其举国A托孤于诸葛亮B而心神无C贰D诚君E臣之至F公G古今之盛H轨也。7.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使……安定,使动用法,和《石钟山记》“而此独以钟名”的“名”用法不同。B.从事,和《兰亭集序》“或取诸怀抱”的“怀抱”都属于古今异义词。C.制,制止,和《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意思相同。D.固,本来,和《谏太宗十思疏》“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的“固”意思不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A.司马光笔下的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远超曹丕,能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所以才要求刘禅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诸葛亮,政事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B.王夫之并不否认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情感,但是却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刘备在志向与策略制定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诸葛亮的志向也无法得以完全实现。C.诸葛亮考虑的是联合东吴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不以为然;而猇亭战败,刘备死去,诸葛亮面对的又是非常不利的局面,无奈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张良、宗泽和诸葛亮,三位历史人物虽处不同时代,但都心怀大志,而他们的成败也与他们所遇到的君主、各自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际遇密切相关。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先主亦始欲自强,终欲自王,雄心不戢,与关羽相得耳。(2)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10.三则材料都提及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但观点不尽相同。请根据文本分别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DFH【解析】本题考查对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句意:遗憾的是,后世之人没有能够忧着他(前人)的忧患,铭记着他(前人)的志向,却因此被埋而没不彰显的,实在不少啊。“有”的宾语是“能忧其忧志其志……者”,故在表停顿的“者”之后,即H处断开。“忧其忧”“志其志”是对称结构,这两句前面的词都是动词,分别译着“忧虑”“铭记”,因此可在第二个“忧”和“志”之后断开,即在DF处断开。2.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并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正确。B项正确。均为被动句。句意:韩非被囚禁,司马被看轻。/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C项正确。“负”,第一个承受,引申为“享有、拥有”;第二个“覆盖”。句意: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D项错误。二者不同。第一个“讽”,讽诵、玩味;第二个才是以委婉言辞劝告。句意:扬雄讽诵玩味(《离骚》)。/邹忌委婉劝告齐王采纳谏言。3.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和判断能力。D项,“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也就是对《离骚》作高度评价的是王逸、扬雄等人,汉武帝只是喜欢《离骚》,未曾参与讨论,更没有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4.(1)心里了解的,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看轻,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到杀害。(2)后代著名学者们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比照它的形式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外表像黄金,内质像美玉,历史上没有和它相当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狎”,亲近而不庄重、亲昵;“见”,表被动;“戮”,杀害。(2)“莫不”,没有不;“拟”,比照、模仿;“相、质”,外表、内质。5.①不具有先贤智者的心怀与志向;②后世评价流于表面,与实际不符,对作品鉴赏不够精当,未加认真考察。【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从材料一“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等语句可知:文王、孔子;屈原、司马迁等有忧患之心、远大之志,然而后世之人恰巧缺乏这种情怀和志向。从材料二最后一句“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意思是: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据此可知:历代学者在评价屈原的《离骚》时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精准地把握屈原的心志,因而不能真正懂得屈原以及他的《离骚》的旨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说到人的所谓了解,不是知道他的姓氏和名号,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就可以算数的;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了解他写文章的原因才能算是了解。读某人的书而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天下到处都是;而了解他的文章(观点)的,一千个人中也找不出一百个;能知道他做文章的原因的,那么一百个人中也找不出一个了。人人都知道《易经》是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就知道文王是有忧患才写作此书的,这是圣人能了解圣人。人人都知道《离骚》是辞赋的鼻祖,而司马迁读了,就为他的志向而悲伤,这是贤能人能理解贤能的人呀。没有司马迁的志向,却要懂得屈原的志向;没有孔子的忧患意识,却要明白文王内心深处的殷忧,那这差不多算是痴心妄想了。尽管过去的人都有自己的忧患和志向,遗憾的是,后世没有能够忧虑着他(前人)的忧患,铭记着他(前人)的志向,因此被埋没而没有得到彰显的人,实在不少啊。刘彦和说:“韩非子的《内外储》一书才写出来之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做成之时,秦始皇、汉武帝恨不能跟写作者身处同个时期。然而真正身处同时同地之后,韩非却被囚禁,司马却被看轻。”说到李斯惧怕韩非子,汉武帝看轻司马相如,其实是了解得很深,处置得非常确当,然而出于时势又不得不这样。这是所谓好像不了解,而心里却是了解的。贾谊被迁降到很远的长沙,后来在宣室召对,文帝甚至说,“好久没见到先生了,自己认为超过您了,见到了才知道比不上”。君臣之间的相处,可以说(对贾谊)是重视的,可是文帝不了解贾生上奏所写的《治安策》,却只想了解他关于鬼神的回答,这就是所谓外表看去好像是了解,而心里却不了解。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却被时人所看轻,等到他三次担任史臣,二次进东观编史,可以说受到重视了。可是真正谈论到史才,却被降逐到千里之外,议到史事,(君臣间)却一语不合,这就是所谓外表看去了解,心里却并不了解。讲到外表看去了解的,不是像贾生的表面被了解却不被重用,就像刘知几的被任用了却不完全信任。心里了解的,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看轻,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到杀害。材料二: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刘安)认为:“《国风》好写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兼有二者的特点。”但班固却认为:“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华,以至忿懑怨恨,自投汨罗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讲到后羿、浇和有虞国王姚氏两个女儿的故事,都和《左传》的有关记载不相符合;然而他的文辞瑰丽雅正,是词赋的创始者,即使算不上贤明的人,但也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才。”王逸认为:“《离骚》的文字,多是根据经书来写的。后代著名学者们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比照它的形式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外表像黄金,内质像美玉,历史上没有和它相当的’。”扬雄讽诵玩味后,也说(它的)“体制风貌同于《诗经》的‘雅’”。上述四家都拿《离骚》与经书比较,然而班固认为不符合《左传》。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6.BDG【解析】结合前面句子看,本段主要是作者对刘备的评价,画波浪线的句子则是针对他将国家和太子托付给诸葛亮的叙述和评价,故首先可排除A处,确定B处断开;后面对他的评价,可结合常用在句首的“诚”,判断D处应断开;再根据文言文句式的一致,“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可判断最后一处停顿为G处。参考标点: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7.C【解析】《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制”意思是“控制”。8.A【解析】“政事全都交给诸葛亮处理”不是刘备要求的,而是刘禅继位后刘禅的决定。9.(1)刘备也是最初想要使自己强大起来,最终想要自己称王,雄心不曾收敛,与关羽相互投合罢了。(2)即使汉朝运数已经衰弱,怎么会让英雄的热血不挥洒在许昌、洛阳,却在猇亭白白地流干呢?10.①材料一认为,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诸葛亮也向刘备表达了绝对的忠诚和决心。②材料二认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并非完全的信任与理解,刘备对关羽的信任超过了对诸葛亮的信任,这也是诸葛亮不能恢复汉室、消灭曹魏的原因之一。③材料三高度评价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将其看作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解析】本题要求对于三则材料中有关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关系的表述进行概括。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加以整合概括。材料一中写刘备病重之际,将国家大事与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所以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期待可见一斑;而诸葛亮也承诺将竭尽全力辅佐刘禅,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向刘备表达了绝对的忠诚和决心。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故其信公也,不如信羽”。刘备信任诸葛亮,比不上信任关羽,如果刘备能够像信任关羽一样信任诸葛亮,采取相应措施,或许三国历史的走向将大为不同。材料三陈寿认为刘备对诸葛亮绝对信任,体现了君臣之间的至公至诚,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材料一:汉主刘备病危,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太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自行取代他。”诸葛亮哭着说:“我怎么敢不竭尽辅佐的能力,献出忠贞的节操,至死不渝!”汉主刘备又制诏命令太子说:“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只有德性,才能让人臣服。你与丞相共事,要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刘备病逝,太子刘禅继位,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材料二:谈论君臣之间交情的人,都会竞相提到刘备与诸葛亮。刘备出兵伐吴时,诸葛亮说:“孝直如果还活着,必定能制止陛下东征。”诸葛亮的志向能够在刘备手下完全实现吗?真是悲哀啊!诸葛亮的大节和苦心,不能在当时被理解和体谅,而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导医工作流程》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人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事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员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员工管理篇】十篇
- 《员工的激励与考核》课件
- 《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 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专项训练03 论述题30(答案及解析)
- 《标准的理解要点》课件
- 教师管理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真题现代文阅读《石门阵》解析
- 老化测试记录表
- 金属齿形垫片安全操作规定
- (完整版)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学年度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详解)
- 拍卖行业务管理制度拍卖行管理制度
- 焊接工序首件检验记录表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饮品创业项目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