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方案_第1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方案_第2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方案_第3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方案_第4页
IT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行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方案TOC\o"1-2"\h\u31154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2149541.1信息安全定义 2108751.2信息安全目标 3105061.3信息安全策略 320685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4372.1组织结构 429212.2安全责任 4138662.3安全培训与意识 4181552.4安全审计 515749第三章物理安全 528963.1物理安全措施 5185843.2设备管理 5108713.3环境安全 6201283.4备份与恢复 66第四章网络安全 6247374.1网络架构 6135924.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658374.3数据加密 7201154.4无线网络安全 725089第五章系统与应用安全 8171915.1操作系统安全 8108305.1.1安全策略制定 8323205.1.2账户与权限管理 8109215.1.3系统日志与安全审计 880385.1.4安全加固与防护 8151555.2数据库安全 84965.2.1数据库安全策略制定 817275.2.2数据库访问控制 8140635.2.3数据加密与保护 8198345.2.4数据备份与恢复 8111875.3应用程序安全 997015.3.1应用程序开发安全 9187945.3.2应用程序访问控制 9303315.3.3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9324095.3.4应用程序运行安全 9301425.4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9270115.4.1安全更新策略制定 9111405.4.2安全更新与补丁发布 9211885.4.3安全更新与补丁部署 914545.4.4安全更新与补丁监控 924988第六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9255366.1风险识别与评估 9327056.1.1风险识别 10224986.1.2风险评估 10206706.2风险应对策略 1044456.2.1风险预防 102816.2.2风险缓解 10172976.2.3风险转移 1050786.3风险监测与报告 11138056.3.1风险监测 11187226.3.2风险报告 11195856.4业务连续性管理 11202546.4.1业务连续性计划 1156456.4.2业务连续性演练 1113851第七章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1250687.1事件分类与定义 12112257.2事件响应流程 12205497.3事件调查与处理 12239287.3.1调查方法 12178927.3.2处理措施 1377477.4事件报告与总结 13233447.4.1报告内容 1385717.4.2报告途径 1310709第八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合规 13183768.1法律法规概述 13119978.2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 14176688.3合规性评估与监督 14137708.4法律责任与处罚 1418804第九章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与服务 1575409.1技术支持策略 15290989.2安全服务提供商选择 15196679.3安全服务合同管理 1568279.4安全服务评估与改进 167965第十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162561010.1安全策略评估与优化 16253310.2安全技术更新与升级 161436210.3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6540510.4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17、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1信息安全定义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内,采取一系列法律、技术、管理、教育等手段,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篡改、泄露、破坏或滥用。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2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密性:保证信息仅被授权用户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泄露、窃取、篡改等行为。(2)完整性:保证信息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破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可用性:保证信息在需要时能够被合法用户访问,防止因系统故障、网络攻击等原因导致信息无法正常使用。(4)真实性:保证信息来源可信,防止虚假信息传播,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5)不可抵赖性:保证信息行为的可追溯性,防止信息行为者否认其行为。1.3信息安全策略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企业应制定以下信息安全策略:(1)法律法规策略: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安全合规。(2)技术策略: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备份等,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3)管理策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组织、人员管理、资产分类、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4)教育培训策略: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5)监测与评估策略:定期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发觉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6)应急响应策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置,降低损失。(7)合作与交流策略:与其他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安全资源,共同应对信息安全挑战。第二章组织与管理2.1组织结构为保证信息安全保障计划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应包括以下层级:(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制定企业信息安全战略、政策和规划,以及审批重大信息安全事项。(2)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信息安全保障计划,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3)信息安全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4)信息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组织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2.2安全责任企业应明确各级部门和员工的信息安全责任,保证信息安全保障计划的落实。以下为各部门和员工的安全责任:(1)企业高层: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保证信息安全投入,审批信息安全政策和规划。(2)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各部门信息安全责任的落实。(3)信息安全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保证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4)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负责,组织落实信息安全保障计划。(5)员工:遵守企业信息安全制度,履行个人信息安全职责,提高信息安全意识。2.3安全培训与意识企业应加强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以下为安全培训与意识的具体措施:(1)制定信息安全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和员工需求,开展定期的信息安全培训。(2)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3)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员工学习信息安全的兴趣。(4)定期发布信息安全提示,提醒员工关注潜在风险。2.4安全审计企业应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对信息安全保障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下为安全审计的具体内容:(1)定期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政策、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查,保证其符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2)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评估其有效性。(4)对员工履行信息安全职责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信息安全责任的落实。第三章物理安全3.1物理安全措施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实体设备的安全防护。企业应采取以下物理安全措施:(1)门禁系统:在关键部位如服务器机房、研发中心等区域设置门禁系统,严格控制人员出入,保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2)视频监控:在办公区、机房、走廊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监控,保证实时掌握安全状况。(3)防盗报警系统:在重要部位如服务器机房、财务室等区域安装防盗报警系统,一旦发生非法入侵,立即发出警报。(4)安全巡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检查安全隐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2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物理安全的关键环节,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设备安全:(1)设备采购:选购具有良好信誉的品牌设备,保证设备质量和安全功能。(2)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设备淘汰:对淘汰设备进行严格处理,保证敏感数据不外泄。(4)设备使用: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制度,规范员工操作行为,防止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3.3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环境安全:(1)防火: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保证消防设施正常运行;加强火源管理,防止火灾。(2)防水:检查排水系统,防止水患;对关键设备进行防水处理,避免因水患导致设备损坏。(3)防雷:在关键部位安装防雷设施,保证设备在雷雨天气不受损害。(4)防尘: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灰尘积累导致设备故障。3.4备份与恢复备份与恢复是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1)数据备份: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2)备份存储: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介质上,如光盘、硬盘等。(3)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保证备份有效。(4)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第四章网络安全4.1网络架构企业网络架构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为保证网络安全,企业应采用分层设计,将内部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高速转发数据,汇聚层负责数据交换和路由,接入层则负责终端设备的接入。各层级之间采用冗余设计,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企业网络应采用私有IP地址,并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实现与公网的隔离。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网络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版本符合安全要求。4.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防火墙是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屏障。企业应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实现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监控。防火墙应具备以下功能:(1)访问控制:根据企业安全策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权限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2)报文过滤:对传输层以下的数据进行过滤,阻断非法数据传输。(3)状态检测:实时监控网络连接状态,防止恶意攻击。(4)虚拟专用网络(VPN):为企业分支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远程接入方式。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对防火墙的补充,用于检测和防范网络攻击。企业应部署IDS,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IDS应具备以下功能:(1)攻击检测:识别并报警网络攻击行为。(2)嗅探检测:监测网络内的数据包嗅探行为。(3)漏洞扫描:定期扫描网络设备的安全漏洞,及时修复。(4)日志审计:记录网络流量和事件日志,便于安全审计。4.3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企业应采用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以下为企业数据加密的几个方面:(1)传输加密: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2)存储加密:对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和移动设备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3)数据备份加密:对备份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备份数据泄露。(4)身份认证加密:采用加密算法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保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4.4无线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安全性相对较低。为保证无线网络安全,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无线网络隔离:将无线网络与内部网络进行物理隔离,防止无线网络攻击。(2)无线接入控制:采用无线接入控制技术,对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进行身份验证。(3)无线加密:采用WPA2等加密协议,保障无线网络传输的安全性。(4)无线监控:部署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无线网络的安全状况。(5)无线网络优化:合理规划无线网络,减少信号干扰,提高网络功能。第五章系统与应用安全5.1操作系统安全5.1.1安全策略制定为保证操作系统安全,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策略内容包括账户管理、权限控制、系统日志、安全审计等方面,旨在降低操作系统被攻击的风险。5.1.2账户与权限管理企业应对操作系统的用户账户进行严格管理,限制root权限的使用,仅对必要人员开放。同时根据员工职责和工作需要,合理分配权限,防止越权操作。5.1.3系统日志与安全审计企业应定期查看系统日志,分析异常行为,以便及时发觉安全漏洞。开展安全审计,对关键操作进行审查,保证系统安全。5.1.4安全加固与防护针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企业应采取安全加固措施,如安装安全补丁、配置防火墙、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系统安全。5.2数据库安全5.2.1数据库安全策略制定企业应制定数据库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方面,保证数据库安全。5.2.2数据库访问控制企业应对数据库访问进行严格控制,限制访问权限,保证仅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数据库。同时对数据库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审计,防止未授权访问。5.2.3数据加密与保护为防止数据泄露,企业应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同时采取数据脱敏、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安全。5.2.4数据备份与恢复企业应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同时制定数据恢复流程,保证恢复过程中的数据安全。5.3应用程序安全5.3.1应用程序开发安全企业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遵循安全编码规范,保证应用程序在设计、开发、测试阶段充分考虑安全性。5.3.2应用程序访问控制企业应对应用程序的访问进行控制,限制访问权限,保证仅授权用户能够使用应用程序。同时对应用程序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审计,防止未授权访问。5.3.3应用程序安全测试企业在应用程序上线前,应进行安全测试,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测试内容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代码审计等。5.3.4应用程序运行安全企业应保证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配置防火墙、安装安全补丁、监控应用程序运行状态等。5.4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5.4.1安全更新策略制定企业应制定安全更新策略,保证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及时获取安全更新。5.4.2安全更新与补丁发布企业应关注安全更新与补丁的发布,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5.4.3安全更新与补丁部署企业应制定安全更新与补丁部署计划,保证更新与补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部署。5.4.4安全更新与补丁监控企业应监控安全更新与补丁的部署情况,保证更新与补丁被正确安装,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第六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保证企业信息资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本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案:6.1风险识别与评估6.1.1风险识别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机制,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风险识别:(1)资产识别: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分类和梳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2)威胁识别:分析可能对企业信息资产造成威胁的因素,如恶意攻击、病毒感染、内部泄露等。(3)脆弱性识别: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包括配置不当、软件缺陷等。6.1.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估方法包括:(1)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型,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2)定性评估:根据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描述。6.2风险应对策略6.2.1风险预防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信息安全风险:(1)制定安全策略:明确企业的安全目标和要求,为员工提供安全行为指南。(2)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培训。(3)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外部攻击。6.2.2风险缓解针对已识别的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缓解:(1)补救措施:针对已知的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2)安全监控:对关键业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异常行为。(3)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6.2.3风险转移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转移信息安全风险:(1)购买保险:为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购买保险,以减轻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2)业务外包: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安全服务提供商,降低自身风险。6.3风险监测与报告6.3.1风险监测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以下方面进行监测:(1)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企业内部和外部发生的安全事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2)安全漏洞: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保证及时修复。(3)员工行为:关注员工安全行为,预防内部泄露等风险。6.3.2风险报告企业应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信息安全风险情况,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报告识别出的风险及评估结果。(2)风险应对措施:报告已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及效果。(3)风险监测情况:报告风险监测过程中的发觉和改进措施。6.4业务连续性管理6.4.1业务连续性计划企业应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保证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关键业务能够正常运行。计划内容包括:(1)业务恢复策略:明确关键业务的恢复顺序和目标。(2)业务恢复资源:准备必要的业务恢复资源,如备用设备、人员等。(3)业务恢复流程:制定详细的业务恢复流程,保证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6.4.2业务连续性演练企业应定期进行业务连续性演练,以检验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演练内容包括:(1)模拟信息安全事件:模拟各种信息安全事件,检验业务恢复计划的实际效果。(2)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业务连续性计划。第七章信息安全事件管理7.1事件分类与定义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可能对企业的信息资产造成损害或威胁的任何异常情况。根据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我们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安全漏洞:系统、网络或应用程序中的缺陷,可能被恶意利用,导致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后果。(2)网络攻击:通过网络手段,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非法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3)数据泄露:因内部员工失误、外部攻击等原因,导致企业敏感信息泄露。(4)内部违规:企业内部员工违反信息安全规定,造成信息安全隐患。(5)其他:除以上四类事件外,其他可能对企业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事件。7.2事件响应流程信息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事件发觉:通过安全监测、审计、用户报告等途径发觉信息安全事件。(2)事件报告:及时将事件报告给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以便进行后续处理。(3)事件评估: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确定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4)应急响应:根据事件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件影响。(5)事件处理: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6)事件恢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恢复受影响的信息系统和服务。(7)事件总结: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7.3事件调查与处理7.3.1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对事件发生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信息。(2)日志分析:分析系统、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日志,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3)技术检测:利用专业工具对受影响的系统进行检测,查找安全漏洞。(4)人员访谈:与事件相关人员访谈,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可能的原因。7.3.2处理措施(1)临时措施: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采取临时措施,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2)根本措施:针对事件原因,制定根本性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3)责任追究:对事件责任人进行追究,加强内部管理。(4)教育培训: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7.4事件报告与总结7.4.1报告内容(1)事件概述:简要描述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2)事件处理过程:详细描述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和结果。(3)原因分析: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4)整改措施:针对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5)后续工作:总结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后续信息安全工作提供参考。7.4.2报告途径(1)内部报告:将事件报告给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部门。(2)外部报告:根据事件性质,向相关监管部门、客户等外部单位报告。(3)公开报告:在保证不影响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对外公开事件处理情况。第八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合规8.1法律法规概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促进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保障信息安全。(2)法律: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3)行政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具体规定。(4)部门规章:如《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制度》等,对信息安全相关领域进行了细化。8.2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是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以下是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的主要类型:(1)国家标准:如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等。(2)行业标准:如YD/T36962019《通信网络安全防护要求》、YD/T36972019《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实施指南》等。(3)团体标准:如T/CESA10012019《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规范》等。(4)企业标准: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信息安全规范。8.3合规性评估与监督合规性评估与监督是保证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有效执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合规性评估与监督的主要内容:(1)自我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检查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2)外部评估:企业应接受行业等外部评估机构对其信息安全合规性的检查。(3)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进行监督。(4)外部监督:行业等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信息安全合规性进行监督。8.4法律责任与处罚违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的企业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下为常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1)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2)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吊销许可证等。(3)刑事责任:对严重违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企业应严格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切实保障信息安全,避免因违法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第九章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与服务9.1技术支持策略为保证企业信息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技术支持策略:(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的有效结合。(2)定期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评估,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为后续技术选型提供依据。(3)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及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4)建立信息安全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技术的认知和操作能力。(5)强化与安全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保证技术支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9.2安全服务提供商选择在选择安全服务提供商时,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考察安全服务提供商的资质和信誉,保证其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2)关注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内容,保证其提供的服务能满足企业信息安全需求。(3)评估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技术实力,包括研发团队、技术专利等方面。(4)考察安全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5)对比不同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报价,选择性价比高的服务提供商。9.3安全服务合同管理为保证安全服务合同的有效履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合同条款,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期限、服务费用、违约责任等。(2)设立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事宜。(3)定期对安全服务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